温室效应与低碳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效应与低碳生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气候
变化开始出现异常,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所谓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又称“花房效应”,产生
原因为大气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
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
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
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
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
温室气体。
IPCC在l996年公布的第二个《报告》中,表明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
温的升温值为1.0℃-3.5℃。评估报告中还指出,由于海洋的巨大热惯性,到2100年这个增温值中大约有50%-90%得以实现。模式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便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
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
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应升温1.5℃-4.5℃),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相应升温1.0℃一3.5℃),最可能值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还指出,从19
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
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
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
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
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气温变暖,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
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这些都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
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防止温室效应,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化“低碳革命”的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
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走向低碳化时代
是大势所趋。低碳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出发,努力构
建低碳化发展新体系,着重在七个方面实现“低碳化”。
一、能源低碳化是要发展对环境、气候影响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能源低碳化就是要发展对环境、气候影响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清洁能源,如核电、天然气等;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二、交通低碳化
当今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比30年前翻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占
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30%。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交通运输领域必须转
变发展方式,实施交通低碳化是必然趋势。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交通低碳化的重要途径。电气轨道交通是以电气为动力,以轨道为走行线路的客运交通工具,已成为理想的低碳运输方式。
三、建筑低碳化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建设大国,十分重视推广太阳能建筑和节能建筑,积极推进建筑低碳化进程。
太阳能建筑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阳光屋顶等途径,为建筑物和居民提供采暖、热水、空调、照明、通风、动力等一系
列功能。绿色设计理念对太阳能建筑来说尤为重要,建筑应该从设计开始就将
太阳能系统考虑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太阳能外露部件与建筑立
面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材料一体化。
(4)农业低碳化
中国一直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实施农业低碳化中主要强调植树造林、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
植树造林是农业低碳化最简易、最有效的途径。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
的农业,也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有机农业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
业发展中的碳含量。
(5)工业低碳化
工业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低碳化主要是发展节能工业,重视绿色制造,鼓励循环经济。
节能工业包括工业结构节能、工业技术节能和工业管理节能三个方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工业结构朝着节能降碳的方向发展。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工业循环经济,一要在生产过程中,物
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做
到污染“零排放”。二要进行“废料”的再利用。三要使产品与服务非物质化。产品
与服务的非物质化是指用同样的物质或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提
高资源的利用率。
(6)服务低碳化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
绿色服务,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无污、无害、无毒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物流业是碳排放的大户。低碳物流要实现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互动支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施行标准化等实现节能减排,
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
智能信息化是有效的服务低碳化途径。通过服务智能信息化,可以降低服务过程中对有形资源的依赖,将部分有形服务产品,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转变为软
件等形式,进一步减少服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消费低碳化
消费低碳化要从绿色消费、绿色包装、回收再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消费引导。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包装是能够循环再生再利用或者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适度的包装。绿色包装要求包装材料和
包装产品在整个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不产生危害。消费环节必须注重回收利用。在消费过程中应当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纸以及采用循环使用零部件的机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