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的由来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河北平原,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地表平坦,距北京南约250公里。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1 石家庄的由来
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有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河北省省会,被称为首都的南大门。
她拥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1000万的人口,但是,却有着一个村庄的名字——石家庄。
石家庄市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
城市是年轻的,而她扎根的这块土地,是古老的,更是富饶的。
目前石家庄已经成为经济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国北方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追溯到一百年前,这里还真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
历史上的“石家庄”村
初读石家庄的名字,你会感觉,这个现代大都市的名字怎么那么像一个小村庄,给人感觉应该是象小李庄、马家庄之类的村落,怎么会是一个北方重镇的名字呢?
据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隶属真定府(今正定县)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魏晋时期,常山郡迁到真定府,真定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中心。
后来到北宋的时候,曾设过河北西路都转运史,相当于省会,像著名的欧阳修、沈括,这些著名的政治家,都在这个地方做过“省长”。
元明清,真定府一直是领辖周围十几个县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石家庄市这个政治地位。
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作为当时获鹿县境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石家庄本来无法与真定府相提并论。
但是,似乎是命运的格外垂青,如果不是在铁路设计中一个意外因素的出现,正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条铁路的端点。
但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正太(今石太)铁路东端的起点没有建在正定,而是南移到了距离正定15公里的石家庄。
当从来都不知铁路是何物的村民们见到火车这个庞然大物而流露出惊奇而不解的神态时,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石家庄的命运会因此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机遇让“石家庄”村崛起
清朝末年,河北重要的思想家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能够通过修铁路来强壮大清。
1903年,清政府向比利时借款修建了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
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站。
1903年又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向俄国华俄道胜银行借款2500万法郎,由法国人勘探设计,委派当时的铁路大臣盛宣怀负责筹建卢汉铁路的支线正太铁路,以解决山西煤铁不能大量外运的现状。
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站。
伴随铁路线的交汇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在此地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和正丰矿等。
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
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
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20世纪初叶,那时的获鹿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
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城市化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两村合并设立“石门市”
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
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
获鹿县决定把石家庄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成立新市镇。
经过多方协商,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各取一个字,称
为“石门市”。
同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指令第12713号,批准“将直隶省(河北)石家庄、休门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
”1石家庄的由来
从当时民国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这个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乱,与小城镇、市镇有许多类似之处,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种标准概念,也不是一级行政区划。
所以,这时的“石门市”,与“获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实行市自治制的城镇一样,不过是一种小城镇的管理模式。
交通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1928年,中国开始将“市”作为一种行政建制。
南京民国政府颁发了《普通市组织法大纲》和《特别市组织法大纲》,规定了设立普通市和特别市的条件,审批程序,开创了中国市级建制的先河。
而此前直隶省实施“市自治制”的11个所谓的“市”,显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条件,所以一律取消。
虽然石门设市未成,但并未阻挡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向石门集中,或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
到1930年,石门产业工人总数已达16000多人。
1933年7月,石门总工商户约230余家(包括银行,钱庄、工商企业)。
随着交通地位的提高,电信、邮政事业也不断发展。
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工商业,石门的社会管理机关也不断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门地方法院,石门地方检察院、石门特种公安局;税务方面有石家庄统税管理所、石门区税务征收专局、石门屠宰检验税局,西南区矿产税务局,河北第九区烟酒稽征分局、获鹿县汕饼花籽牙税征收所等等。
与此同时,驻石门的军队、宪兵及各类行政机关、军政、商税各界官员、随员不断扩充,人口不断增长,
到1937年6月石门总人口已达72100多人。
从当时的城市规模和交通地位来看,石家庄已经取代了获鹿城作为晋冀两省之间物资集散地的地位,并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为这一地区内交通、邮政、通讯中心。
“石家庄市”解放后正式确定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石门。
他们十分看重石门的交通地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门培植成他们长期侵占华北的军事基地。
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的军事地位。
另一方面在这里扶植傀儡政权,1938年1月15日扶植设立了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
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给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地当冲要,居京汉路中枢,正太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荟萃,人口虽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
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1027号)》,批准石门设市。
1941年,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日伪时期的石门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正定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
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活动在正定、获鹿等周围各县,不断地对石门日伪政权进行打击,所以,石门市只是一个侵略者控制下的军事重镇,在行政,区域管理、经济辐射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还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属性。
1947年l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
同年12月26 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同时,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
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
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
石家庄的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
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毛主席、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石家庄的解放其意义不仅创造了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其便利的交通和工业设施也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石家庄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和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石家庄专区所在地,管辖正定、获鹿等17个县。
从此,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在经济辐射、文化影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彻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196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3 石家庄的由来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末的时候,石家庄又掀开了城市建设新的篇章。
今天,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在此交汇,使石家庄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1982年,石太电气化铁路复线全线通车,煤炭运量更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时至今日,石家庄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客货运车辆编组站。
正是由于历史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
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大石桥的故事
地图上这座大石桥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这座大石桥位于现在火车站的一侧,长150米,高7米、宽10米、有23个桥孔,桥身全部用青石铺成,既坚固又美观。
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河北省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
1907年,大石桥建成后,同时跨越正太、京汉两条铁路共7股线路,对沟通石家庄市的东西交通和市区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从大石桥建成之日起,石家庄市区以大石桥为界分成了“桥东区”和“桥西区”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现在,随着铁路线的变迁,如今的大石桥已经不再具有交通的功能,但是,它却始终与石家庄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位生活在大石桥旁的老人便经常义务地进行保护和修理。
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表格)
石家庄市辖6区17县(市) 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共有镇114个,乡108个,办事处43个,行政村4488个,居委会449个,家委会195个。
1968年1月28日,郑维山、李雪峰署名向中央呈报《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
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委会。
同意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2月3日,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遂成为河北省省会。
河北省省会:保定→天津→保定→石家庄
解放初期:省会驻保定
1949年7月12日,河北省全境解放。
为了加强统一领导,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冀东、冀中、冀南区党委,组建中共河北省委。
7月28日,华北人民政府也发布命令:决定重新恢复河北省行政区,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撤销原各根据地性质的区划。
按照中共中央决定和华北人民政府命令,7月12日、8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继在保定成立。
省会驻保定。
厉行节约:省会暂缓迁石家庄
但是,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考虑到保定工业的缺陷和石家庄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石家庄在解放战争中曾发挥的重要作用,于是1954年1月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请示:河北省自建省以来,省会就设于保定市,该市虽经几年来的恢复与发展,但由于建设工业的条件缺乏,将来也很少可能成为工业城市。
而石家庄市,地处平汉、正太两铁路干线的交点,工业比较发达,也将是全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且为军事要地,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中,该市势必成为全省经济文化中心。
为了便于领导工业,推动全省建设工作,特呈请将省会迁往石家庄市。
同时提出:省会搬迁,势必要新建房舍,而石家庄系新兴城市,住房缺乏,需要投资进行建设。
为了不影响国家预算,资金可从年税收超额留成中解决,并采取逐年建设的方法,到1957年正式建成。
1954年中共中央华北局和政务院批准这一请示,同意搬迁。
为做好省会搬迁准备,省委、省政府还成立了省会迁移筹备委员会,开始着手前期工作。
根据石家庄城市规划,确定省府建在桥西,并进行了部分的建设工作,如地基勘测、征地及部分的工程建设。
后因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央建筑工程部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车站、仓库、市中心聚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矛盾,于防空不利;铁路贯穿市中心,人声嘈杂,车马拥挤;炼焦厂、化学厂等有害工厂,对卫生影响很大等。
于是,确定变更原计划,省府驻地由桥西改为桥东。
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及其周围的东、西大街,并规划了裕华路为省级办公集中路段。
按照规划,在其规划区域,陆续建设了一些建筑物。
但是,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为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受当时经济状况的制约,1955年8月,经省委多次研究,为贯彻中央‚厉行全面节约,反对一切浪费‛,集中一切力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精神,决定:河北省省会暂时缓迁石家庄。
1958年:省会迁往天津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直辖市。
4月18日,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根据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决定将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
当时,‚大跃进‛的狂涛席卷中国大地,河北省省会搬迁也大打‚大跃进‛需要的旗号。
于是,河北省委就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指出了省会迁往天津的诸般好处:‚(河北省)仅依靠中央调拨和我省现有工业,不能解决生产大跃进的需要,有天津这样一个大工业城市作为依托大有好处,1956年春合作化后,没有省级大城市的依靠是很困难的;农业跃进,工业也要跃进,
省会搬到天津,工农业可以更好地同时并举‛等等。
基于以上原因,便成立了搬迁委员会,作出了搬迁的各项安排,把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
1966年:天津市改中央直辖省会迁回保定
1966年1月,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鉴于此种情况,同年4月24日河北省委决定将省会由天津迁至保定。
并认为,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面向基层,面向前线,实行精简,改进领导,促进省级机关进一步实现革命化。
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面向农村,尽快把粮食生产搞上去,以便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的方针。
通过搬迁,可以使省委、省人委逐步成为亦工亦农的机关,从而扎扎实实地领导好‚三大革命‛运动。
这次制定的省会搬迁原则是:大分散,小集中,省委的几个部,省人委的几个委(办),省军区搬保定市;部分厅局搬保定市周围各县;部分厅局搬到所属的基层事业单位。
搬迁时间从4月份开始。
搬迁顺序:省委、省人委、省军区等领导机关先搬,其他单位根据实际陆续搬迁。
1966年5月后,省委、省人委及省直各机关等先后搬回保定。
1968年:保定矛盾激化省会定迁石家庄
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市后不久,便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1967年1月,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被省会各路造反派非法夺权,河北省地方政权处于无政府状态。
为了减少混乱,形成一个有权威的、全省统一的领导核心,1968年1月16日至28日,北京军区在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
会议认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
市迁至石家庄。
1968年1月28日,郑维山、李雪峰署名向中央呈报《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
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委会。
同意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2月3日,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遂成为河北省省会。
实际上,省会迁至石家庄还有其客观因素:一是省会刚从天津回迁保定才一年多,各项工作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容易继续搬迁;二是到1967年底,保定两派造反组织矛盾激化,冲突四起,社会环境极其混乱,严重影响了作为省会领导全省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作用。
1971年周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
省会迁至石家庄后,到1970年后半年,河北省革委会又有迁回保定的动议。
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到南方视察路过石家庄,找省革委负责人李雪峰等谈话,问及河北省会设在石家庄好,还是设在保定或天津好,李雪峰出于战备考虑,回答说石家庄离太行山近,太行山很深,认为还是在石家庄好。
到1971年1月,当时的省革委会领导人向中共中央请示,认为河北省省会还是搬回保定为好。
但这个问题经中央政治局讨论时,周恩来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
从此,河北省省会便一直设在石家庄直到今天。
河北省省会从1968年1月29日由保定迁往石家庄,到1987年,列为对外开放城市。
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现在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大都市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一个世纪前的石家庄,还只是一个隶属于正定府获鹿县管辖、仅有二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只有六条小街、六座小庙和四眼水井,面积才0.1平方公里。
伴随着铁路的修建,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才逐渐发展为城镇,所以人们形象地比喻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话说1902年京汉铁路带着新世纪的文明延伸到石家庄村并建立车站;时隔几年后也就是1907年,轨距只有一米的正太铁路开通了,始发站原本是石家庄村北、滹沱河畔的正定,只是为了节省建桥费用才将始发站远离河道、一再南移到了石家庄。
于是石家庄这个小村庄不仅成了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处,而且拥有两座火车站。
铁路交通枢纽吸引工业企业在此发展,铁路、矿山的兴起和大企业的开办,进而带动中小企业,大批劳工开始汇集石家庄;由于当时两条铁路轨距宽窄不同,货物转运业应运而生。
伴随着交通和工矿企业的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也开始出现,从而产生了近代城市的萌芽。
20年代以后,石家庄逐步取代了获鹿城的经济地位,成为晋冀两省之间重要的物资集散地;40年代又逐步取代正定城的地位,成为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中心。
1939年10月7日,伪河北省政府设臵石门市;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同年12月26日将石门市改名为石家庄市;1968年河北省省会迁至石家庄。
现在的石家庄市辖6个区、5个县级市、12个县,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小一点),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960万,市区人口也有230万。
——现在大家明白
了石家庄为什么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吧?
全国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
石家庄不仅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且还是全国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
1947年11月12日,在朱德、聂荣臻的亲自指挥下,仅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就攻下了石家庄这座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可坐守三年的坚固堡垒‛。
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石家庄战役,曾被朱德总司令誉为‚解放大城市之创例‛,它以攻克火车站旁边的正太饭店做为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如今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始建1907年的大石桥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作为大反攻以来全国解放的第一个城市和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石家庄在解放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成为支援全国战场的后方基地和保障中央生活的后勤基地,而且成为探索城市建设的试验田,为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从而成就了石家庄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第一套人民币在石家庄发行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汽车已离开火车站,正由南向北行驶在中华大街上。
也许您在别的城市中有过迷路的经历,不过这种现象在石家庄是很少发生的。
因为石家庄的街道基本都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