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养老制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势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及其特征。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种方式,以应对养老保险供不应求的社会矛盾。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制度;养老保险
目录
引言 (1)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增长势态 (1)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呈增长势态 (1)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2)
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
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 (2)
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3)
3.1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 (3)
3.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4)
4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4)
4.1退休年龄改革 (4)
4.2养老保险费率改革 (5)
4.3调整养老金给付标准 (5)
4.4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 (5)
4.5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基金 (6)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紧迫任务。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正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也在积极筹备。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熟悉中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只有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好,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首先影响到一个社会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使工作人口赡养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对社会产出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分配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在由政府提供公共养老保险时,人口老龄化自然影响到公共养老保险的供求关系与资金的收支平衡。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因此,不断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和创新,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政府养老保险预算和社会经济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增长势态
人口老龄化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在纵向上而且日益体现为横向上的加重趋势,所谓横向,是指地区间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 21 世纪始终。早在1999 年,我国就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根据六普公布的数据, 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处在老龄化社会( Aging society)发展阶段。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呈增长势态
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测显示,从2015~2035年的20年时间里, 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 达到20%; 此后一段时间,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7% ,人口总量达到2148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3000万。2020年后,进入加速和重度老龄化发展阶段,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超过4亿,高龄老人达到9500万。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比重将从目前的1/8 增长到2050 年的约1/4。2051- 2100年,老年人口比重维持在30%以上, 总量达到3~4亿。老年人口规模的估计和年龄标准有关, 国际上一般用65岁来定义,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推迟退休的制度安排,这都会影响老年人口的规模估计和他们实际发挥的作用。根据联合
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 2013年以后的30年里, 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 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 60岁及以上老人比重将超过30%, 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的人口发展预测, 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 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整体而言,在21 世纪,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死亡率降低首先表现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老年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逐步上升。其次是出生率的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不断上升,所以人口日趋老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减缓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两个力量作用的结果:一个是人口出生率持续、快速的下降,另一个是经济社会进步导致老年人平均余寿延长。就第二个原因来说,人口老龄化是寿命革命的标志,是人口长寿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
2006 年2月23 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 指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 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第二, 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我们认为,我国的人口快速老龄化还有如下三大显著特点:
(1)未富先老
与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开始人口老龄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1000 美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枚定时炸弹。专家普遍认为, 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面临世界各国从未遇过的一场人口危机。联合国估计,到下一代,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比 20 世纪的欧洲严重,届时,中国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付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出自己数倍的国家类似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将在变富之前先变老。
根据国际上一般模式,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中国也遵循这个规律,但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出现,和人口控制密切相关。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一般国家严重。很多中国老年人缺乏社会养老保障,有保障的则是低水平保障。随着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留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空巢留守老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堪忧,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养老金或者医疗保险。为了应对“未富先老”,政府需要倡导和实现生产性、有效益的老龄化(Productive aging) ,做大财富蛋糕, 而不仅仅是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我们要为幸福老龄化奠定物质和财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