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译本句式翻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利场》译本句式翻译研究
【摘要】萨克雷笔下的《名利场》创作语言诙谐风趣,文笔犀利,准确逼真的将该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出来肯定困难重重。20世纪五十年代杨必女士翻译《名利场》,可以说是情节流畅、语言幽默,至今带给读者新颖的独特译本。
【关键词】萨克雷;《名利场》;翻译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名利场》是他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对于这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看重的小说,本文作者在这里并不讨论它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朴实、或幽默、或哀婉,且议论风发,冷嘲热讽,也不讨论它的创新之处——全部故事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所以《名利场》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故事》,就是现代所谓“非英雄”的小说。
一、《名利场》评析
《名利场》在整个创作风格上摒弃了原有模式的禁锢,以真实的笔端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每个人物都有了生命一般。其实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也常常可以感受得到,人并非只有好与坏两种划分,现实世界里的人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好与坏都是在对比的情况下产生的,就如同小说里所描写的两位女性形象一样,她们其实并非大恶或大善之人,主人公从小便是一个乖巧伶俐的姑娘,从内心来说,她其实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由于从小便经历了贫穷所带来的苦难,最终她选择通过各种手段来帮助自己走入上流社会。这些手段在常人看来确实不是很光彩,但是饱受贫穷折磨过后的她一心只想飞上高枝,丑小鸭变天鹅。与之有着明显区别的就是她的同窗好友,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姐,从小便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对于金钱的欲望本身就没有那么强烈,在她温柔的外表之下其实是一颗懦弱的心灵,她没有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勇气,只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安排。这两个女性形象的设计其实就是当时整个英国社会的缩影,贫富分化下的她们都希望得到幸福,但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往往充满了艰难险阻,只有知道幸福的真正意义,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人的价值的实现不是单单依靠金钱来衡量的,对于物质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只有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随意追求名与利绝对不是我们人生的最终目标。
作者萨克雷在构建小说情节方面主要是描写了两个女子迥然不同的命运。富家女爱米丽亚出身于一个资产者家庭,虽然她天真单纯,但是还存在一些自私的思想。虽然名利场上闹腾得沸沸扬扬,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好像都与爱米丽亚没有任何关系,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营造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小窝。天真单纯的爱米丽亚根本就不会明眼识人,但是她却爱上了一个见异思迁、虚情假意的花花公子——乔治·奥斯本,对于爱米丽亚的满怀痴情,奥斯本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与爱米丽亚结婚后,他的心在爱米丽亚的身上仅仅停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又见异思迁,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另一位女子是一位叫做蓓基的穷人家女儿,萨克雷描写了她的悲惨身世,蓓基的父亲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在利欲的驱使下,蓓基自私自利、不顾名誉,甚至丧尽天良。是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里,蓓基一无所有,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美丽的容貌,所以她决心凭借这一点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一直想找一个有钱的男人将自己嫁出去。蓓基与爱米丽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蓓基认为任何人都是为了让她登上上层社会的生活而准备的,她可以踩着这些人去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开始的时候,她曾勾引爱米丽亚富有的税收官哥哥乔瑟夫,失败以后又勾引贵族子弟罗登上尉,并与这个年轻的军官结婚。不久之后,罗登的母亲去世,罗登的父亲毕脱从立刻向蓓基求婚,蓓基这时候非常懊悔,她后悔当初没有选择毕脱从而是嫁给了罗登,要不然她就可以一步登天做爵士夫人。然后,不久之后她就又有了新的目标,即勋爵斯丹恩。勋爵不仅让蓓基真正进入了她想要的上流社会,而且还有幸受到国王的召见。当蓓基在上流社会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她与勋爵的暧昧关系被丈夫罗登发现。蓓基遭到了罗登的抛
弃,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名利场上,她继续招摇撞骗,意图再次登上宝座。
二、《名利场》译本句式翻译
1、主动与被动句式的翻译
语言是构成文学的基本因素,文学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语言艺术的二次创造过程。伟大思想家恩格斯说过,要想真正了解本族的语言,只有将自己的语言与外族的语言进行对比。因此,我们在比较《名利场》的中文译本与原作之间的差异时就可以发现,原著与译本间在句子的切分、词性的转换、句式的变化、语序的编排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联都因为语种的不同而有着很大的差别。原著经常用非人称的方式表达,而中文译本则经常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事,所以在人称主语上也有很大差异。英文中的句子一般都显得繁琐冗长,在语句关联的时候经常会永达很多连接手段或者是表示关系的方式,语句中也经常是盘根错节,环环相扣,经常会出现句套句的形式,而中文中在应对比较复杂的语句关系时经常会用到省略句、散句、流水句、复句等形式。在分析原著与译本时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表达上貌似有很大差异,但是实际上都是围绕原著的表达中心和深层次思想而出发,是忠实原作的表现。中文译本极具分寸地表达了原文的语义,没有丝毫的流失。翻译家杨必在翻译萨克雷的这部作品时不仅尽量地保存了原著的风采,而且运用汉语将其表现得更加顺畅自如。这样的译本是建立在对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的完全熟悉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大量的物称是英文的基本特点,所以在英语中会广泛地运用到被动句型。一般来说,只要是无法说出执行者的动作、不放表说出执行者的动作,或者是为了实现整体文章的连接及更合理地安排句子,就会用被动句型来表达,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型相比英语中是极少的。当然汉语中也有被动句型。当我们在句子中见到“被”、“把”这一类的被动词时,一般就会见到被动句型,但是相比英文中,汉语中的被动句型的使用范围非常小。但是汉语中会经常用到一些无主句,或者是在表达某种客观的时候用到一些主语泛称句及其他句式,比如说非人称的口气和间接语气,这些都是英语中所没有的,那么在翻译时,就要对两种语言的句式进行转换,将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转换成汉语中的主动句型。杨必在翻译这部作品时,同样也关注这一现象。
2、吹嘘、奉承、嘲弄语句的翻译
在文学语言中,吹嘘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艺术,所以在翻译时要也别注意。大多数人喜欢在听别人说话时能直接判断其语言中的意图。然而,吹嘘者一般都会极力隐藏自己是在吹嘘。很多时候,说话的人要表达一个意思是为了追求一定的效果或者是利益。吹嘘者进行吹嘘的表达是为了预设语言为了有益于自己,是一种骄傲的表达。所以,吹嘘的内容与说话者是有很大关联的。在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蓓基就因其爱慕虚荣的性格而特别喜欢吹嘘,她通过吹嘘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上流社会要想站稳脚跟,就必然需要吹嘘这一语言技能。在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吹嘘的例子。凭借着自己的巧舌如簧成功跻身于上流社会变顺风顺水。她通过吹嘘获得了非常有益于自己的效果。她能不着痕迹、极其自然地肯定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语言使听者对她产生好的印象,使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地位不断抬高。
在文学语言中另一种语言艺术是嘲弄,嘲弄别人可以是戏弄性的,也可以是飞戏弄性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嘲弄的翻译。蓓基作为一个精明的女人,在嘲弄之道上非常娴熟。在她的身边有一个克劳莱小姐就是嘲弄的擅长者,因此她就同克劳莱这个老淑女对社交圈中的每一个人尽情嘲讽,从而获得克劳莱小姐的欢心,在这一点上,蓓基是个赢家,克劳莱小姐认为蓓基有着无穷的魅力,因此非常喜欢她。甚至称赞她是绝品人才,比珍珠和宝贝都要贵重。整个圈子里一半的人加起来都比不上她。克劳莱小姐会因为毕脱勋爵在宴会时不邀请蓓基出席而生气,“在这个区里唯一能和我聊几句的就是夏泼小姐,你怎么可以不请她出来。”不管在任何场合,蓓基都是八面玲珑、活泼乖巧,感觉对自己的前途有利的人,他都会竭力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