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礼仪.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它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 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清明节的发展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 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来成为清明 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宋元 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 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 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春节的起源
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称“过 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 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 为高潮。 在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 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 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 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
谜面: 一加一(打一字)
谜底
熨斗
谜面: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 干
(打一日常用品)
1.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 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 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 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除腊夕八节
时间时间
正月十正月五十五
四月五日前后 四月五日前后 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 八月十五 腊月初八月八十五
腊月二十九腊月或初八三十
除夕
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1.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 过年。
春节,俗称“年节”,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 才结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
3.春节的风俗习惯
扫尘 守岁 贴春联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 出门。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大家终夜不眠,以待 天明,称曰“守岁”。
贴春联的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也叫 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其种类较多,依其使用 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 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 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元宵节的习俗
猜灯谜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 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 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走百病 舞狮子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 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 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传统节日
节节日 日
春春节 节 上巳节
上巳节
端午节
端午节
中元节 中重元节阳节 重祭阳节灶节
祭灶节
时时间间
正正月月初初一 一 三月初三
三月初三
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
七月十五 九七月月十初五 九 腊月九月二初九十三
腊月二十三
节节日日
元宵元宵节节
清明节 清明节
七夕节
七夕节
中秋节 腊八中秋节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 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 (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 “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 另一人当引狮人。
4.元宵节的相关诗词
青玉案 元夕
谜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 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 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 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 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 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明)文征明
1.元宵节的简介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 为元宵节。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 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 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节也被人 们称作踏青节。
3.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便在白天或夜间放风筝。过去, 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 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 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4.春节的相关诗词
北京歌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 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