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票号
1.票号的兴起 大约产生于19世纪20
年代初,刚开始票号多为
山西人经营。继山西票号 之后,另有南帮票号。票 号的兴起源于贩运商业资 金调拨的需要。
2.票号的经营管理制度:总分号制、顶身股
3.票号的兴盛 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导致对资金流动的需求不断 增加,尤其是沿海通商口岸与内地之间的资金流动更为 突出。票号已经建立起来并在发展的汇兑网满足了这一 需求,这也促进了票号自身的发展。
(一)外资银行
1.晚清时期
1845年, 第一家外资银
行——丽如银
行(Oriental Bank)
1950年代,汇隆银行(Commercial Bank of India)、呵加剌银行(Agra and United Service
Bank)、有利银行(Chartered Mercantile Bank
单纯的银钱兑换,还从事存放款和发行银钱票等信贷活动 3.鸦片战争后,钱庄的快速发展 业务拓展(使用庄票、汇票向进出口商人提供信贷) 资本规模的增长:买办资本的渗透,外商银行和票 号对钱庄的融资。
4.金融风潮对钱庄的打击
19世纪后半期,上海曾先后出现过四次较大的金融风
潮(1866-1867、1871-1873、1978-1879、1883-1884)。 后三次暴露了外国金融势力企图通过利用金融风潮控制口 岸金融市场的目的。20世纪初,较大的金融风潮有1910年 上海橡皮股票风潮和1911年源丰润破产所引发的金融风潮。
1] 1897年之前的金融 1)外资银行的侵入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以前,金融功能是由当时设立在我国的洋行来执行的。随着我国国 门的打开,贸易量迅速上升,洋行综合性服务功能开始无法满足国外贸易的需要,在 此情况下,外资银行开始侵入我国。具体而言,侵入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传统的 洋行无法满足商业扩大的需要;第二,政治扩张的需要,以解决军事上延伸的后勤供 给。在此条件下,外资银行开始涉足我国领土,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当时住在上 海的,还只是为数很少的原有住宅占有权未被破坏的中国居民,……现在的香港街, 当时排满了中国的土船坞,南京路则根本没有梦想到。……洋泾浜两岸只是旧城外的 一片荒野。……当时外国医生还只有三名,律师们的脚步还没有踏上这块土地。…… 同孚洋行的一个堆栈,当时还经常用来作戏园,总会的场址,还没有从中国人手里买 过来。……丽如银行是当时唯一的银行。” 侵入的过程: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开始进入我国,在香港、上海相继设立分行,揭 开了西方金融业进入我国的序幕。随后至1864年,英国的麦加利、呵加刺、汇隆、有 利等八家银行,以及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也在我国设立分行。这些银行的进入,受到五 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棉花投机”风潮的影响,先后有五家银行倒闭。1864年开始发 生变化,改变了以前只在中国设立分行的现状,开始设立总行以扩大实力,其中典型 者为汇丰银行。随后到1897年,除英国外,其他西方国家也开始在我国设立银行,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逐步形成了六大银行,即汇丰银行、德华银行、华俄道胜银行、 横滨正金银行、法兰西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共同控制中国金融的局面。 North China Daily News。
汇 丰 银 行 汉 口 分 行
1860年,法兰西银行(Comprotoir d’Escomptede Paris) 1872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1890年,德华银行(Deutsche Asiatische Bank)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 1895年,华俄道胜银行(Pyecko KNTauckNubaHK)
近代金融业
——世界篇
班级:审计(2)班 组员:林佳燕 关晓君 郭倩怡 赵佳婷
银行体系的演化 国外银行的产生,最初萌芽于长凳、金匠活动, 后来为了降低借贷利率而出现了城市银行,之后随着贸易的发展 逐渐集中到商业银行,但受到风险等因素影响,在实际运作过程 中为了降低风险,逐步诞生了中央银行。银行经营的业务方式, 随风险的加大,促使银行业经营由混业走向分业现在随着业务界 限的越来越难以区分,银行等业务经营又回到混业经营的方向上 来。 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 交易所的发展 利。“银行”一词英文称之为“Bank”,是由意大利 德国在十四世纪的布鲁日因一个叫范德布尔斯家 文“Banca”演变而来的。在意大利文中,Banc 族开设一间旅馆,大量接收参加交易会的各地商人而慢慢演变成 a是“长凳”的意思。商人把钱存到了金匠(Goldsmith) 现在的交易所。 1531年,荷兰安特卫普建立了第一座真正的交易 那里。金匠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 所大厦,为有形和无形的产品提供交易(期权、期货的发展;海 就可以取出黄金。 外贸易引发股份公司的产生,股票的出现,如东印度公司;投机 狂潮:1634-1637年的郁金香热;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同期 法国的约翰· 劳事件);交易所走向规范。 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随着长途贸易的发展,保险业也发展起来。 刚开始在水险萌芽,然后发展火险等其他品种。
安 徽 亳 州 南 京 巷 钱 庄
上 海 最 早 的 钱 业 公 所
衰落原因: (1)自身的内在缺陷;(2)新式金融机构的竞争;(3) 货币制度的改变;(4)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影响。
6.钱庄的衰落
上海是钱 庄业最为集中 的城市,1927 年时全市有钱 庄85家,到 1937年时只剩 下46家。
1892年,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
1902年,花旗银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2.北洋政府时期 新设立有29家外商银行,其中以日、美资本居多,另 一特点是多中外合办银行,如中法实业银行、中华汇业银 行、中华懋业银行。这些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分布范围十 分广泛,深入中国的内地和边疆,势力已达极盛。
政府。业务经营上墨守成规。外国在华银行势力和中国新
式银行业的兴起,逐渐成为票号业的有力竞争对手。
2)1897-1912年间的金融业 (二足称雄、三足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二足:外资在华银行与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此时,外资银行占有外汇 和与外国有关的业务;而钱庄等占有内汇,这样他们就控制了我们前面 讲到的沿海与内地的贸易网,基本上把当时能有盈利的空间都控制了。 中国本国银行自1897年产生之后,到1911年,大约有30家,而存活下 来的才十几家。当时,他们一方面把国外先进Biblioteka Baidu东西吸收进来,如通商 银行采用了“汇丰模式”,设立了华账房、洋账房,以处理银行业务。 即走上现代化之路;另一方面受到业务限制,除依靠政府的支持,他们 还推行“钱庄化”的策略,即本土化:一是接受来自钱庄等传统金融机 构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二是把自己的资金转放于钱庄、洋行, 以收取同业存款的收益;并以此为前提,跟企业等拉上关系(因为企业 等按照习惯不愿接受抵押贷款,只从事信用放款),还以此为条件借用 钱业公所,进行票据处理。另外还跟钱庄联系上互相领用钞券的制度, 以此扩大银行的信誉,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银行如此做法,实质上是银 行的“本土化”方针。
3.国民政府时期 最初十年,除东北外,新设的外商银行有五家。原有外 商银行的势力仍在继续发展。到1936年,外国在华银行共 32家141处(不包括日本在东北开设的地方性小银行),其 中英国7家27处、美国4家16处、日本11家54处。外国银行 资产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占极大的比重。1936年底全国169家 华商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全部资产是14.3亿元,而同年33家 外国在华银行的资产是19亿元,比169家华商银行还多1/3。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的银行势力 扩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法、荷、比等国的银 行被日、伪接收或侵占。抗战结束后,日、德、意三国银 行被国民政府四行二局接收,而英、美、法、荷、比等国 的银行先后复业。这一时期,美国在华银行的发展特别迅 速。至1949年1月,在华的外商银行共有15家:其中英商4 家,美商5家,荷商2家。
“北四行”、“南三行”
“北四行”是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 行这四家商办银行的通称。 “北四行”先后成立四行联营 事务所和四行联合准备库等联营机构。“南三行”是上海 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的统称,这 三家银行没有建立联营机构,但他们以上海为基地,业务 经营上相互支持,它们之间的董事、监事也相互兼任。
地方银行:天津官银号、福建官钱局、浙江官银号。 后陆续改称银行。 商业银行:上海信成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四明商 业储蓄银行(上海)等。
天 津 官 银 号
2.北洋时期 国家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地方银行:这一时期设立的地方金融机构有30家左 右 。
发展原因: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资金需求 增加;从事政府放款和公债投机;银行家们 的励精图治。
金城银行大楼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3.国民政府时期
(1)最初的十年
“四行二局”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中央银行、中国 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 信托局。
中 国 银 行 总 经 理 张 嘉 璈
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成立完全由政府控制的中国国 货银行,颁布旨在限制民族资本金融实力的《银行法》等
3] 1912-1937年金融业的发展
A、外资银行的快速发展(英-日-美) B、传统金融机构的兴衰 C、本国银行业的独占鳌头
4] 1937-1949年金融业的衰竭
(1)商业银行由稳定经营向投机转化 [库存、买卖 外汇] (2)官僚银行一统天下[四行二局一库] (3)外资银行等由日垄断向美转化
二、银行的兴起和发展
2)票号、钱庄的演化
(一)钱庄
1. 钱庄的产生
钱庄的前身 是钱铺(也有名 为钱店、钱肆、 钱桌),产生于 明朝中叶。
2.清前期的发展
清乾隆时,钱庄有了长足的发展。上海的钱庄在乾 隆四十一年已成立钱业公所,有钱庄18家,嘉庆初年(十 八世纪末)有124家。天津在嘉庆年间(1796-1820年)
设有钱号公所,专门办理钱业公共事宜。业务上,已突破
5.民初钱庄的再度繁荣 以上海钱庄业为例,1914年上海有钱庄28家,到1926 年发展到87家,资本额也由1912年的106万两,扩大到
1926年1341万两;1912年盈利49万余元,1925年盈利高达
323万余元。 原因:(1)业务方向的调整。原来和产业界联系很 少的钱庄,这时也开始面向民族企业。(2)在商品流通 渠道中的作用优于银行。
近代金融业的演变
——中国篇
一、传统金融业的演化 二、银行的兴起和发展 三、货币制度的变化与通货膨胀 四、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
一、传统金融业的演化
我们把近代金融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①1897年之前:外资与传统金融机构演化阶段 ②1897年至一战:我国初步形成“三角鼎立”时期 ③一战至1937:“三角鼎立”的分化 ④1937年以后:为战时金融统制时期。
of Indian London & China)、麦加利银行 (Chartered Bank of Indian, Australia & China)
麦加利银行上海分行
1865年,汇丰银行(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 Ltd. )
1900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伍圆纸币
4.外商银行在中国的作用 (1)控制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 (2)控制中国金融(发行纸币,开展存、放、汇等) (3)投资中国政府,控制中国财政 。
(二)华资银行
1.清末 第一 家华资银
行:中国
通商银行 (1897)
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1905.8),1908年改名
为大清银行。交通银行(1908)。
太平天国战争以后,清政府要依靠票号汇兑京协饷, 且常常向票号借贷。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清政府每年必
须偿还大量的外债和庚子赔款,各省各关每年必须按期上
缴一大笔的款项。这些巨额款项往往需要票号汇兑,使得 20世纪初票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4.票号的衰落 票号在经营方针上带有较为浓厚的对封建政府的依赖 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作为票号业最大靠山和最大客户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