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现状综述
内容提要: 1927年9月23日至1950年5月1日发生在中国海南的琼崖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琼崖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了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

文章对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关于琼崖革命留下的启示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综述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以冯白驹为杰出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孤岛斗争,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典范,并磨砺出具有琼崖特点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革命精神。

琼崖共产党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是革命先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期以来, 对琼崖革命的研究因为海南地域性较强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没有深入。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开始对琼崖革命做深入、全面的研究。

目前, 国内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学者有赵康太老师、李德芳老师和邢诒孔老师等。

学生现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历史(上个世纪末期)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和文化大革命之中的时期,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使琼崖革命的研究缺乏相关的史文献记载。

文革结束以后,琼崖革命的研究开始活跃。

学者邢诒孔的专著《琼崖纵队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是对琼崖革命介绍的较早的书籍,开始从历史的角度对琼崖革命进行介绍,重点叙述了周恩来代表中央鼓励冯白驹“你们琼崖党抓住红军,抓住农村革命根据地,抓住苏维埃政权,这三件大事很好。

今后,只要紧紧依靠群众,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坚持斗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这就充分说明了军队、根据地和革命政权的重要性。

其论文《对海南革命根据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初步探讨》(《中共党史研究优秀论文选》,1991年)重点说明了琼崖革命获得胜利的要素,如中共中央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人民的觉醒,武装队伍和统一战线的作用等。

学者徐冰的论文《琼崖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内洞山会议》(《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着重介绍了在定安县内洞山召开的琼崖各县代表联席会议,史称内洞山会议。

这次会议在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历史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在政治上,纠正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在军事上,认识了游击战的特殊意义,在组织上确立了冯白驹的领导地位。

总之, 20世纪后期海南学者对琼崖革命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取得最终革命胜利的要素, 这表明琼崖革命史的研究在中共党史的领域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现状(21世纪以来)
21世纪以来, 国内史学界对琼崖革命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很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活跃, 相关研究论著也比较多。

特别是赵康太老师、李德芳老师不单单是对琼崖革命的论述,还由此引申出对于相关革命精神的研究和解读,使之更具时代意义。

赵康太老师编写的专著《琼崖革命论》(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和李德芳老师编写的专著《琼崖革命精神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是对琼崖革命精神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全面解读。

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实践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有些地区的革命刚兴起就失败,或者半途而废,而海南革命斗争却坚持23年,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海南革命斗争红旗不倒经验的总结研究,在任何时期都是意
义非凡。

赵康太老师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战略选择——兼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一文将琼崖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走出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

赵康太老师的《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的执政经验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东方》,2011年第4期)一文将琼崖革命的历史情况和当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结合,全面系统的总结了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的执政经验,对加强海南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顺利发展,建设“法治海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重点
海南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其斗争之艰难卓绝是中国革命史上罕见的。

其间有国民党军队的反复进攻,有来自共产党内部“左”的或右倾的错误的干扰,还有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自然灾害的频繁、物质供应的奇缺,等等。

这些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锻炼和考验了海南的共产党人、海南的革命队伍,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创造了富有海南特色的革命斗争经验。

在这样一个主客观条件异常困难的孤岛上,坚持革命斗争使“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原因更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学者邢诒孔的论文《“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东方》,2010年第3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一是琼崖革命事业有一个团结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二是要一切从琼崖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紧紧依靠英雄的琼崖各族人民坚持革命斗争。

学者林鸿范的论文《“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经验与启示》(《今日海南》,2006年第5期)讲“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始终存在;二是革命政权组织始终存在;三是革命武装队伍及武装斗争始终存在;四是革命中心根据地始终存在;五是革命群众团体组织始终存在。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重点使琼崖革命的宝贵精神在今天仍然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四、“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启示
海南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南三百万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赵康太老师的论文《琼崖革命研究六十年的历史回顾》(《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2010年)和《琼崖革命研究六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将60年来海南各级各届党组织和党史界广大研究者有关琼崖革命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红旗不倒”、“孤岛奋战”、“冯白驹精神”、“红色娘子军”、“红毛暴动”、“木船打军舰”等革命史的奇迹进行总结,并将这60年的研究划分为艰难创业、史料整理和理论创新三个阶段,使“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真正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总之,60年以来, 中国史学界对琼崖革命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21世纪以来, 以赵康太老师为首的海南史学界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更加活跃, 相关研究论著也比较多。

特别是目前,海南进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时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伟大精神更需要被赋予新的时代色彩,以激发广大人民开拓进取的热情。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伟大事例,需要我们在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的同时, 更多的进行宣传和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