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理论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 r.2008
Vol .10,No.2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第10卷第2期收稿日期:2007-10-20
作者简介:张凤海(1971-),男,辽宁岫岩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成长和技术创新研究;
侯铁珊(194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技术创新理论述评
张凤海
1,2
,侯铁珊
1
(1.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辽宁大连 116023;2.大连工业大学管理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摘 要:对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个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概要提炼出各个流派的研究焦点和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新古典学派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新熊彼特学派对技术推广与扩散、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研究假设与现实相差较大;制度创新学派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但其所研究的制度拘泥于具体制度,忽视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但仅以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结论。关 键 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创新理论
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758(2008)022*******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对技术进步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亚当#斯密在5国富论6中指出: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有助于某些机械的发明,这些
发明将减少生产中劳动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某些机械的发明0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技术创新0的含义。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他关于/没有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资产阶级是不可能产生的0这一结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1]。
技术创新理论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一些学者对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不满[2]。其发展是从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无视技术创新和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弊端进行批评开始的。尽管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等重要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都没有对其进行系统论述,而熊彼特将创新作为其一生经济理论研
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最终使创新得到了其在经济
分析中本来应有的地位。
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0以后,又于1939年和1942年分别出版了5经济周期6与5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6两部专著,对创新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在5经济发展理论6中,熊彼特提出/创新0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类型: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采取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
熊彼特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熊彼特的分析结果相对于他所研究问题的层次和内容而言是合理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没有摆脱对均衡状态的依赖;撇开了生产关系;未能以大量实证经验为基础,没有统计分析;将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变量来考察其对经济增长以至社会变迁的影响作用,但是却把与企业紧密相关的制度视为给定的外部条件,使创新游离在制度层面之外;忽略了创
新在扩散过程中的改进和发展,也忽略了渐进和组织创新的重要性等等。尽管存在很多局限性,但它毕竟为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线索。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之后,由于受到同时期的/凯恩斯革命0的理论影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长达近20年的高速增长/黄金期0,这一现象已不能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加以简单解释。西方学者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纵观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可以将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分成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个学派。
二、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
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以索洛(R.Solow)等人为代表,运用了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他区分出经济增长的两种不同来源:一是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0,二是因要素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水平效应0的经济增长。在5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述评6一文中,索洛提出了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和发展。这种/两步论0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1957年,索洛在其发表的5技术进步与总生产函数6一文中,推算出1909)1949年间美国制造业总产出中约有88%应归功于技术进步,索洛残差¹是技术进步的结果[4]。在继续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新古典学派还开展了技术创新中政府干预作用的研究,提出当市场对技术创新的供给、需求等方面出现失效时,或技术创新资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时,政府应当采取金融、税收、法律以及政府采购等间接调控手段,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干预,以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新古典理论仍采用正统经济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因此也不能反映技术变化和创新处于时时动态的经济现实,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中技术和制度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为了尽可能接近并反映现实世界,自然不应该抽象掉对于制度和技术研究至关重要的动态特性,制度与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必须以演化的、发展的眼光,对制度和技术的动态性及创新、变迁的过程予以特别关注,才能使得该理论在更加科学的方向上得以不断推进和突破。因此,对于一些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如决定企业生产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是什么,决定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新技术的产生、筛选、扩散过程怎样,仍未能给予充分的回答,这说明新古典理论与现实存在严重脱节。另外,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是将技术创新过程看成一个/黑箱0(black box),他们本身并不关心这个黑箱内部的运作,这与将技术创新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研究,研究/黑箱0内部运作机制的新熊彼特学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技术创新的新熊彼特学派
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希#施瓦茨等,他们秉承经济分析的熊彼特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主要是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重视对/黑箱0内部运作机制的揭示,并在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技术创新模型[5]。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新技术推广、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等等[6]。
曼斯菲尔德对新技术的推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新技术在同一部门内推广的速度和影响其推广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建立了新技术推广模式。他提出了四个假定:¹完全竞争的市场,新技术不是被垄断的,可以按模仿者的意愿自由选择和使用;º假定专利权对模仿者的影响很小,因而任何企业都可以对某种新技术进行模仿;»假定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新技术本身不变化,从而不至于因新技术变化而影响模仿率;¼假定企业规模的大小差别不至于影响采用新技
102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
¹/索洛残差0是指经济增长率扣除资本和劳动贡献率之后的余值。索洛(1957)把这一余值归结为广义技术进步,即是由除资本和劳动之外的其他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又被称为/索洛黑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