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选题
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区域内人口密集,该地区河流密布,大多发源于两侧山谷中,水资源较为丰富,能为沿岸居民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

图为该地区距河流不同距离聚落的数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
B.聚落数量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C.距河流越远,聚落数量变化得越快
D.聚落数量与距河流距离成反比
2.该地区聚落的分布数量与距河流远近的现状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
A.仅距河流100 米以内的范围
B.距河流100~500 米的范围
C.仅距河流500 米以外的范围
D.距河流100 米以内和500 米以外的范围
1.A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聚落数量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说明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距河流越近,聚落数量变化得越快;聚落数量与距河流距离呈负相关,没有比例关系。

第2题,四川省夏季多雨,距河流100 米以内最易受到因暴雨而发生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合理;距河流500 米以外的区域,部分聚落散布在山区,用水较为不便,生活条件较差,因此也不合理。

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

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

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

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

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
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

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 )。

A.自东向西、1 B.自西向东、4
C.自西向东、1 D.自东向西、4
4.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河流弯曲度小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C.地形崎岖,落差大D.含沙量小
3.C
4.B解析第3题,据材料“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可确定河流流向。

据材料对迂回扇形成过程的描述可知1最先形成。

第4题,有利于迂回扇形成的条件是侧蚀的速度变化大,也就是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5.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
6.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A 6.B 第5题,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对应选项为A。

第6题,②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

某河谷一处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下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洞穴成因最有可能与下图________景观的成因一致。

( )
8.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年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的年龄越轻
C.海拔越高,岩层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7.B 8.D 第7题,洞穴位于沉积岩上,说明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8题,沉积岩容易被流水侵蚀而使河床下降,因而年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海拔越高的洞穴形成得越早;海拔高的岩层较海拔低的岩层形成得晚;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侵蚀而消失。

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9~11题。

9.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10.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1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9.A 10.A 11.D [解析]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特征。

由材料可知,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则T0受流水堆积作用影响较大,因此面积仍在扩大的是T0。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流速的变化。

结合图例可知,平坦面T3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形成时期河流的搬运能力最强,河流流速较大,因此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壳运动的特征。

由于该河段两岸由低到高分布着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因此为地壳抬升形成的河流阶地,且为间歇性抬升。

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1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水
12.C 13.B 解析:依据河谷剖面图可知,E侧泥沙淤积,F侧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河水右偏,该河流位于北半球;④为凹岸,②③为凸岸,故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该河流向北流,且河流冬季有结冰期,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15.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4.A 15.C 解析:第14题,由图乙可看出,东侧河流海拔低于西侧河流,发生河流袭夺后,方框区域的河流水最终流入dc河流中,而方框区域河流的水原来要流入a河流中,因此最终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

第15题,河流的下切侵蚀会使河床不断下降,从而出现河流袭夺现象。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16-18题。

16.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 B处D.不能确定
17.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A.气旋活动频繁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
18.关于乙图中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6.A17.B18.C【解析】第16题,据丙图可知,A水文站水量变化较大,B水文站水量较平稳,且两者之间有湖泊,可以得出A在B的上游,从而判断河流流向应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第17题,丙图中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据锋面雨带移动规律,6月恰好是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符合题意。

第18题,考虑我国及流向、地转偏向力影响,F为凹岸,E为凸岸,图示相反,故应考虑河道弯曲,E岸侵蚀成凹岸,致河床较陡,河道弯曲可能与地形、地质或人为等因素有关。

二、综合题
19.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图5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2)判断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并解释其理由。

(3)若图1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若图1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解析:第(1)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流水溯源的侵蚀,下切为主,形成的是“V”型谷。

第(2)题,E为凹岸,以侵蚀为主;D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可形成浅滩。

第(3)题,由纵剖面图可看出,河流A段断层发育,上层为较软岩层,下层为较硬岩层,河流落差较大,易形成瀑布。

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泥沙会在左岸堆积。

答案:(1)图4。

溯源侵蚀;下蚀。

(2)D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

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

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

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

你是否赞成,并阐明理由。

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

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

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

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

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

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反对: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各类污染。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第(2)题,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结合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第(3)题,这是一开放性题目。

在明确表明观点的前提下,达到观点与论证统一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