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分析
21世纪,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当然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是最起码的应当具备身心健康这一条。更何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当前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水平如何呢?笔者通过一些调查数据及其案例分析结合切身的体会,从如下几方面作简单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
在社会急速变革的今天,在面对社会职业本身、人际群体以及家庭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在身心等方面产生捆扰的不可预见的事明显的增加。一些与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源于各种环境压力的影响,由于缺乏或没能得到社会的支持,自身又没有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导致相当多的教师表现出身心不适的症状:疲劳感明显、神经症增多、食欲不振、急躁、抑郁、强迫症及注意力困难等。
前不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的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教师的心理障碍率高于乡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障碍高于男教师。总的来说,相当多的教师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二、原因分析
为何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此严重?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调查问卷及对一些
教师心理健康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及自身的体会,认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而其核心原因在于:职业、角色等多方面的压力较大与其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来自工作方面的
教师面对教育、教学的双重压力,工作量大,工作琐碎,如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48.5%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累,42%的教师的工作时间已远远超过了8个小时,最长的达15小时。而在国外,一般的班级只有15至25名,而我们的却有60至70名,最多的达百人以上,基础薄弱校的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更多、
任务就更重(主要由于基础薄弱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的问题行为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好,教师在教育方面常要付出比一般教师多得多的努力)。众所周知,中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可人们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尽管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考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教师出于职业责任感,心中总是挂念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来源之一。重压之下,很多教师都处于满负荷状态,与此同时,也难免造成了教师之间相互嫉妒、攀比,使人际关系紧张。
其二,来自社会方面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除了面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付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
校教育阵地,一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他们为信息、为网络忙的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同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这又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在提倡“终身教育”的大气候,大环境下,教师无论是为了自身生存的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高而不断地努力奋斗,现在的小学教师都要求本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
其三,来自自身方面的
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要不断转换,这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还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该能力比发展其他能力更为迫切)、元认知能力等,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压力源。此外,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对象又是人,因此工作投入比较大,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怠惰、自卑、失望等心理。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解决策略
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笔者认为,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主观方面即教师自身上寻求解决的途径和客观方面即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
(一)、从主观方面即教师自身上寻求解决的途径主要有:
1、建立逻辑的思考法:逻辑思考法即要求一个人学会给自己讲道理,能够辨证的看待“压力”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一旦改变了已经变化的认知作法,就可以减轻“压力”。例如,当一名教师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很出色的教师”,而在现实中出现压力时,你不妨对自己说,“教师也是人,也会有失误”,所以,“我应该尽可能做一名出色的教师”。这样就可以缓解一个人原有的认知压力。
2、正确认识自我: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充分而全面的认识,对自身人格要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这是恢复自我、接纳自我的汇总要前提条件,也是有效解决自身压力的基础。如果自我理解不充分,就可能造成自我判断上失误或不恰当。教师在自我实现中的障碍较多,除了勇于接受和面对现实之外,还要充分地与他人交流,争取获得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社会实践证明,有效的人际交往可以减轻人的紧张情绪。
3、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完成所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一个人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最强烈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最能产生对目标的承诺,也最能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要想实现自我心理健康,必须首先提高“自我效能”,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二)、从客观方面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及社会等方面入手。
为了使教师的主观努力收到成效,在客观上还必须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社会支持可以改变人的焦虑、偏执以及精神病等心理状况。具体的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