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信仰的培养演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法律信仰的培养演讲

论法律信仰的培养演讲

张旭科(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内容提要〗文章认为,为何要培养法律信仰的原因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其有应然性和重要性,以及其是法治本身的需要;还认为,法律信仰的培养所面临的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立法的膨胀、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的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因素的结合,因此,要将法治精神的建设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起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守法观念。〖关键词〗法律信仰信仰培养法治法治精神依法论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治国方略和价值选择。像任何一个国家步入法治化一样,中国政府要步入法治化轨道,要建成法治国家,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制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

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那么要建成法治社会和合理、公正的

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本文试就法律信仰的培养,推进法

的精神形成的问题作以下几点探讨。一、培养法律信仰的原因

分析 1.从历史角度看,培养法律信仰具有应然性和重要性。法

律信仰的产生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产物,早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就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随后经历了西方的各种宏扬法的正义的

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定形,如十二世纪中叶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以及

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进一步继承和发

展罗马法基本精神的运动。应该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不管

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学家们,还是西方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

家和启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崇高情感,

即重视“信仰”的权威。然而,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对此,笔者将结合历史作如下的阐述:第一,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思维敏捷的法学家把法律提到伦理性的高度加以赞扬,认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同时,他们十分重视从社会文化伦

理角度解读法的精神本质,将其看成是深藏在实定法之后的最高

价值主体,从而确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并有利地保护了当

时城邦自由民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不容置疑,法学家们对法律

的崇高追求并达到适应当时经济状况的需要,很大程度激发了当

时城邦人民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对法律的信仰之理念。而这种

信仰的产生,无疑促成了当时城邦社会法治精神的形成,加快了

罗马城邦国家告别原始共同体的人治模式,进入依法而治的法治

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第二.在西方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到后来的人

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所发起的许多运动中,以各

种形式来(绝大多数是以法律的形式)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对和废除封建等级和特权观念等等,这一切无

疑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的法治国理论奠定了基础。即使是马丁·路

德和加尔文等发起的以“信仰得救”信条的宗教改革运动,培育

和传播了马克斯·韦伯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伦理精神,这一精神高扬了“信仰”的权威和价值,因而这一信仰理念,又

使广大宗教徒从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的统治中解脱出来,而自愿

在当时已成为社会权威的象征--法律的支配下,即在信仰法律的

观念的支配下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活动,这促成了西方国家法治

精神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为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法治战略的实施和

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总之,纵观古希腊罗马和西方国家

的法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公众的法律信仰的培养对于

其法治化的形成,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培养社会公众的法律信

仰就能很好地促成一国法治精神的形成,从而达到一国法治化状

态的确立。现在,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一方面需

要自己的不断摸索,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其他法治国家中吸取经验。而上述的古希腊罗马和西方对法律的崇高追求之情以及信仰之理

念正是我们所可以借鉴的,这对于我国法治国家的构筑是不无裨

益的。2.培养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需要。“法治应当优于人

治”①.,这已成为定论,尤其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法治。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个国家法治应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中社

会公众对法律的忠诚的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因而,仅从

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肯定培养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的一种内

在需要。首先,我们讲一个国家要实现法治化,就必须有足够的

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认可和接受,没有社会公众的尊重、认

可和接受,即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就会丧失稳定性,法律就会没有权威,犹如一纸空文,那么法治就会论为人治了。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

“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②

其次,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证,或者

说是法治的“软件”系统设立的基础,其深刻反映了法治的内在

意蕴、精神气质;反过来说,法治的这种内在意蕴、精神气质又

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情感和意识的反映和表达,而构成整个社会

的精神、情感和意识的,无疑是那生活干社会之中的全体社会公

众对法律的普遍的、共同的精神、情感和认识,即对法律的信仰

之理念。因而,从这一意义上讲,培养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有

利于整个社会法治的精神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

最后,从法治本身的内涵来讲,法治所要表达的意义是:法治是

社会公众普遍具有的共同的一种精神和信仰、意识和观念,是一

种典型的社会心态;法治的精神在于合法颁布的具有普遍性的法

律应当被全社会尊为至上的行为规则。然而,这些“公式”所要

成立的条件是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没有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