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的概念与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生命意义在心理学研究中首先是作为临床概念出现的,这一概念是由Frankl根据存在主义哲学和自己在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提出来的[1]。Frankl 相信,生命意义有助于克服心灵性神经官能症,即以冷漠、乏味和无目标为特征的心理病态。Frankl由此创立意义疗法,强调意义在治疗中的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生命意义研究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幸福生活不只是愉悦,而且要有意义。如果说,愉悦是快乐论幸福观的主要标志,那么意义则是完善论幸福观的核心指征。愉悦的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短暂易逝,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则恒久绵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意义是总体幸福感的基础。研究表明,生命意义不但能预测人的幸福感和健康程度,而且也能预测人的消极情感和应对方式。Shek以中文版生活目的问卷对2150名中国中学生的生命意义进行测试,发现生命意义能有效预测心理幸福感[2]。Rathi和Rastogi 以个人意义剖面图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104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生命意义与心理幸福感有极显著正相关[3]。Schulenberg则证实,忧郁、焦虑、物质滥用等症状和生命意义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4]。研究还揭示,生命意义不但能增进人的希望,而且在压力与抑郁中起调节作用[5,6]。青少年的生命意义越高,越可能选择积极应对方式。生命意义越高的人,其自我效能感也越高,相应地,也较少出现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问题[7]。本文拟从生命意义的概念分析出发,阐述生命意义的个体差异及其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就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2生命意义的概念
生活不能允诺给我们快乐,但却给予我们发现意义的机会。Frankl本人并未对生命意义进行界定,后来的研究者根据存在主义以及意义疗法的基本理论,对生命意义进行了诠释。Reker曾给出生命意义的综合性定义,认为生命意义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包括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原则、统合和目标的认知,对有价值的目标的追求和获得,并伴随有实现感”[8]。从这一定义和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看,生命意义概念主要有三点内涵:
第一,从内容上来说,生命意义有三个核心特征:目标(purpose)、统合(c oherence)以及实现感(sense of fulfil l ment)。首先,生命意义存在于目标追求之中。生命意义是一种有目标的感觉,或代表一个人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在获得重要的有价值的目标上,生命意义几乎可以与生活目标划等号。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在其独特存在的过程中,他必须努力达到某些重要的目标。在生命意义的早期实证研究中,目标感成为测量者的核心关注点,其中较早的生命意义测量工具就是由Crumbaugh和Maholick编制的生命目标量表(T he Purpose In Life Test,PIL),它用于测量一个人感到生活是有目的和有意义的程度[9]。其次,生命意义建立在统合的基础上。统合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精神三方面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以及周围世界的交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生存;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统合即建立同一性,即认识个人独特性和外界条件之间的协调和谐的关系,亦即在整合个人潜能、
生命意义的概念与个体差异
张利燕郭芳姣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沙410081)
摘要:基于生命意义的概念分析,本文认为生命意义是以目标感、统合感以及实现感为核心特征的心理构念,含有认知、动机和
情感等多个维度,具有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性。其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寻求、意义存现和意义来源等方面。本文最后还指出生
命意义的未来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厘清生命意义各种个体差异变量与其结构维度之间的关系,整合以往的测试工具并编制本土化
的生命意义测试工具。
关键词:生命意义;意义寻求;意义存现;意义来源
通讯作者:张利燕,男,副教授,博士。Email:hyzhangly@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0,3(5):3-73
外界环境和时空条件前提下,树立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建立一致的人生哲学,理解自己生命与周围世界的规律。因此,除目标之外,统合也是生命意义测量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方面。Battistr和Almond编制了生命关注指数(Life Regard Index)量表,这一量表就包括架构(Framework)与实现(Fulfillment)两个分量表,其中的架构分量表所测量的就是人的统合程度,即人们以一种统一的生活架构或观点来建构自己生命目标的程度[10]。再次,生命意义伴随实现感,实现感是对自己生命目标实现或完成程度的体验,它通过成就感、满足感、充实感或价值感表现出来。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人生命意义感较为低落时,其忧郁情绪、焦虑情绪、自杀倾向或行为可能随之提升;相反,当个体拥有较高的意义感时,则带来积极心理效应,如建立自我认同感、促进生理与心理健康、以积极的观点看待事件等[11]。
第二,从结构上来说,生命意义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构念。Reker和Wong分析了生命意义的结构成分,认为生命意义结构由认知、动机与情感三种成分构成[12]。其中,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或世界观,它反映了人的宗教信念和世俗信念。动机成分表现为选择目标和决定行动的价值观,由于人们是从目标的追求和获得中体验到意义的,因此动机成分也包括行动。情感成分是指目标达成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和实现感。
第三,从性质上说,生命意义是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是独特的,表现出个体差异性质。尽管生命意义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但它具有跨时间的相对稳定性[13]。生命意义的个体差异性质引发了许多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寻求、意义存现和意义来源三个方面。其中,意义寻求主要反映人在追寻意义时的活动强度与紧张度;意义存现主要反映人的意义感体验的丰盈与深刻程度;意义来源主要反映人在评判意义构成物的价值或重要性上的认知偏向程度。
3生命意义的个体差异
3.1意义寻求的个体差异
意义寻求(Search for Meaning)这一动机概念来源于Frankl的“意义意志”概念。意义意志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寻找意义的动力,是人的基本动机,即人们追求有意义有目的有价值的生活的一种人格动机。它表现在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上。每一个人都具有探求种种真善美价值的人生意义的意志。Frankl 一方面驳斥古典心理分析学所倡导的以性欲满足为主要追求的“快乐意志”,另一方面也批判阿德勒学派所强调的“权力意志”。在Frankl看来,追求快乐和超越他人虽被人们看作人生的重要目标,但两者背后更真实的目标是对意义的追求。动物也会寻求快乐和征服,但却不懂得生存的意义。只有人才能认识自己的生命意义,所以意义意志不是靠本能驱策的生物动力,而是标识人的存在的精神动力。
在实证研究方面,Crumbaugh曾于1977年设计“心灵目标寻求量表”(Seeking of Noetic Goals Scale)以评估人的“意义意志”[14],但这一测量工具被认为与其他概念相混淆,现在已经被研究者放弃。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Steger等人认为要重新看待这一动机力量的重要性,他们把这一动机力量称为意义寻求,并认为人们在意义寻求上存在个体差异。所谓意义寻求,是指个体有强烈的动机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个体可以通过思考或实际的行动来支持、满足这种渴望,当人们了解了自己、世界、自己与世界互动的独特方式后,以及看到自己做了些什么,实现了生命目标时,他就会体验到生命是有意义的。因此,意义寻求是个体愿意并努力去建构或理解个人的生命意义与目标的强度、紧张度和活跃度。基于这种分析,Steger等人编制了生命意义问卷(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意义寻求(the search subscale,MLQ-S)和意义存现(the presence subscale MLQ-P)。意义寻求分量表有5个项目,比如:我在寻找一些事情以让我生活富有意义;我在寻求我生活中的目标或使命;我一直在寻找我的生命意义等等。这一分量表是7点自评量表,分数越高,则表明意义寻求动机越强烈。已有研究表明,这一测量工具可靠有效,且具有较高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15]。
3.2意义存现的个体差异
意义存现(Presence for Meaning)即个体所拥有的意义,代表个体内在精神自我的状态,也被人们称为生命意义感。在Frankl看来,现代人的生命意义感存在两个极端:一端是积极肯定存在的终极意义,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一端是人们受到“存在的虚空”的困扰,他们找不到或失去生活目标,虚无扼杀心灵,出现心灵性神经官能症。因此,每个人的生命意义感的高低水平是不同的。研究者基于对生命意义感的不同理解,编制了许多不同的生命意
心理研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