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回眸与展望(一)(精)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其生存论视界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其生存论视界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其生存论视界
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传统,它并非只是现代哲学的特性,早在古代、近代就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古代、近代哲人那里,语言学转向主要是转向理性化方面,其生存视界尚晦暗不明.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力意拒斥形上理性,但由于主要是转向于语义或者语形,其固有的生存论视界,仍未得到朗显.直到海德格尔主张哲学应向语用方面转变,强调生存意境的诗意接受,才真正洞见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真谛.
作者:朱荣英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列部,河南,开封,475001 刊名:孝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3 23(1) 分类号: B08 关键词: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生存论视界。
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

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倪志娟内容提要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以两条线索进行的: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路线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人文主义路线。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哲学家们试图以语言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反二元论的意义整体。
以往在认知过程里被当作一种透明介质的语言,接受了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的聚焦透视。
对语言的关注,是人类认识能力深化的结果,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但是,在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正在将语言神秘化、迷信化,从而陷入了语言的牢笼。
关键词语言;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存在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标识出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和差异。
现代哲学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体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将语言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力图摆脱形而上学的阴影,以语言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反二元论的意义整体。
那么这一转向是否真正解决了传统哲学的危机呢?它对哲学的真实意义何在呢?一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以两条线索进行的: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路线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人文主义路线。
首先是语言分析哲学的兴起。
从哲学产生之初,语言问题就包含在哲学思想之中,只是人们一直将语言作为再现事物的本质、表达思想的工具。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关注的是万物的本体问题;近代以后,认识活动的主体及其所使用的认识方法成为哲学关注的中心。
到19世纪末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又动摇了“由笛卡儿创始的、与牛顿力学同时发展起来的近代哲学范式”(库恩语)。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语言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学因素,制约着科学理论的进步和深化。
对于科学理论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是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的精确性质,而是对被观察到的东西(即理论事实)给出解释性的表述,因为正是这些理论事实的集合构成了科学知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知识都要通过特定的科学语言系统才能描述、解释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而现代数理逻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知识领域里使用变元和量词所意指的东西,从而保证逻辑发展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哲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历史主义学派
继逻辑实证主义之后而兴起的是历史主义学派。历史主 义学派接受了奎因的整体主义和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 的思想,是一种后实证主义的哲学。 主要代表人物: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 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由许多命题、定律、原理有机构 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有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构成了理论的核心部分,称之为“范式”。“范式”是 整个理论的基础。他认为范式是不能被经验证伪的,因 为科学家们可以修改或调整理论的其他部分,以保护范 式,而使整个理论不受反驳。 至于历史上经常出现理论的兴衰和更替,库恩认为这不 是经验证实和证伪的理论,而是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变化 的结果。根据这种理论,库恩还提出了科学语言(范式) “不可通约”的观点,认为,由于范式是非理性的信念 的产物,而不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因而不同范式的语言 之间是不相通约或不可比的,正如不同宗教的语言之间 是不相通、不可比的一样。这样,他就否定了不同科学 共同体之间的语言交流的可能性。
【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海德格尔以“此在”代替胡塞尔的“先验的自 我”,并以此反对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倾 向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但并不真正属于反逻各 斯中心主义。因为德里达指出海德格尔的“此在” 哲学不过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一种变体。
把人本主义真正变为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化的是 德里达。德里达力图以他的解构主义消解一切二 元对立,其中包括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然 而其结果是消解了哲学中的一切确定性,而使哲 学沦落为一种游移不定,怎么都行的消闲哲学或 游戏哲学。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影 响了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使科学主义与人本 主义两大思潮,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大旗下汇 合起来,成了一种引人瞩目的两大思潮合流的哲
简述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的看法

简述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的看法作者:张红霞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西方哲学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到现代的“语言的转向”,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变和哲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本文针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应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述几点关于“语言转向”的见解。
关键词:西方现代哲学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语言转向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和现代语言哲学,实现了两大转向: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和现代的“语言转向”。
“语言转向”被西方大多数哲学家看作是20世纪最有意义的哲学事件,构成了现当代哲学的总特征。
哲学的反思由理性批判转向了语言批判的维度,语言问题从传统的一般性问题跃升至文化领域的普遍基础,成为了各种思潮的主宰者。
西方现代哲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于“语言转向”的见解。
第一,西方现代哲学中所谓“语言转向”或“语言中心”,实际上主要指对哲学的语言研究方法。
主要有语言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方法、解构主义方法、符号学方法、解释学方法等。
第二,西方现代哲学中的语言研究方法只是一类哲学方法,并非全部哲学方法。
其他重要的哲学方法还有如科学主义方面的经验证实方法、经验证伪方法、新历史主义方法等,人文主义方面的还有直觉主义方法、现象学方法、精神分析方法等。
第三,语言研究方法只是哲学方法论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从作为科学主义主流的实证主义看,以孔德、马赫为代表的第一、二代实证主义都不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只是到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时才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发生“语言转向”。
它之后的批判理性主义及其它科学哲学又不以语言研究为中心了。
第三代实证主义之所以发生语言转向,一方面是由于数理逻辑方法这一科学方法引入哲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从第一代实证主义开始就确立的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自身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即从用经验事实的证实演变为用有意义的命题(语言)的证实。
【语言哲学】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引用《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哲学作为一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使我们能以适当、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语言哲学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侧重于研究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探讨世界由此形成的最终成分。
到近代,哲学研究的中心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即从研究世界的本源或本体转向研究认识的起源、人的认识能力以及认识方法等等。
到了现代,哲学研究的中心又从认识转向语言哲学,认为不论研究存在还是研究认识,都需要首先弄清语言的意义,而对语言意义的研究正是语言哲学的首要任务。
西方哲学家通常把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这种从认识论研究到语言哲学研究的转变,称为“语言转向”,并把这一转向看作哲学中的一场革命。
语言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初建立以来,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国际影响的语言哲学家,出版了为数众多的语言哲学论著,形成了若干个语言哲学流派。
本文专就其中的意义理论、指称理论、真理理论这三种核心理论以及某些发展趋向作一些简单评述。
一、意义理论意义理论是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主要研究语言符号依据于什么而具有意义,什么是命题的经验意义的标准,什么是意义的基本单位,意义是否具有确定性等等。
就语言符号依据于什么而具意义而言,西方语言哲学中有差异论、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意向论、功用论等不同观点。
差异论由F.de Saussure倡导,他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系列声音差异和一系列观念差异的结合,语言系统中各成分间存在着双向对立关系,语词意义来源于语言符号的差异性,通过这种差异而形成。
这一观点在语言学中有较大影响。
指称论的主要代表是l和B.Russell等人,他们认为名称通过指示或者指称外界事物而具有意义,一个名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示或指称的对象。
Mill认为,每个名称部代表某种事物,例如“伦敦”这个名称代表一个城市,这个名称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称的意义,也就是这个词的意义。
西方语言学转向简析

社科学论Soci al S c i e nce T he or y 西方语言学转向简析胡慧(铜仁学院外语系贵州·铜仁554300)摘要西方哲学史上的两次大转折无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语言学转向”更为西方哲学的新出路指明了方向。
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历史由来、成因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哲学及语言学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哲学语言语言学转向本体论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A nal ysi s ofW est er n L i ngui st i c T ur nH UH ui(For ei gn L anguage D epar t m e nt,Tongr e n U ni ve r s i t y,Tongr en,G ui z hou554300)A bs t r act T her e ar e t w o t r ansi t i on s i n t he hi st or y of w es t er n phi l os ophy,w hi ch pl ay a very i m port a nt r ol e t o t he w es t er nphi l osophy,especi al l y t he t r a nsi t i on of l i n gui st i cs phi l osophy gui des a new w ay t o w es t er n phi l osophy.T hi s ar t i cl e a na l yz est he background,hi s t ory,r eas on s of f or m i ng and si gni f i canc e of w es t er n ph i l os oph y”’l i n gui st i c s di r ect i o n”.I t of f er s an op-por t uni t y f or t he m eet i ng of phi l os ophy and l i ngui st i cs phi l osophy.K ey w or ds phi l osophy;l anguage;l i ngui s t i cs di re ct i on;ont ol ogy西方的哲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语言作为主体的功能逐渐显露的一个过程。
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的发展

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
学的发展
蔡曙山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理想语言回归于自然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诞生.20世纪中叶以后,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语言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是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20世纪最后20年,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又发生了从语言向心智的转变.我们要充分重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页数】20页(P20-39)
【作者】蔡曙山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本体论研究的语言转向——以分析哲学为进路 [J], 张庆熊
2.分析哲学之本真辨析——兼论分析哲学的起源及其与欧陆哲学之争 [J], 丁晓军
3.西方现代哲学方法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论概说——兼论西方现代哲学“语言转向”的实质 [J], 陈本益
4.语言控制论与语言哲学──当代西方分析哲学与人文哲学背离语言本质的转向 [J], 雷友梧
5.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趋向──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综述 [J], 李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哲学论文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论文哲学与语言

哲学论文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论文:哲学与语言摘要:哲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思辨。
在经历本体论、认识论之后,20世纪的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
语言成了哲学的“本体”。
在哲学出现语言转向后,各学科也出现哲学转向。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的繁荣是语言学哲学转向的结果。
关键词:哲学;语言;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学的哲学转向关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的思辨源远流长。
一方面,抽象思维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只有当语言有了相当的发展之后,基于抽象思维的哲学才会出现。
语言是哲学研究不可脱离之工具,同时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另一方面,哲学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沃壤。
语言学的产生是哲学研究深入的结果。
哲学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会对语言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对重要观念的概念考察”,语言同历史、科学、艺术等一样都是哲学考察的观念。
但是,语言和概念的关系常常密切到我们经常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
因此,哲学对于语言的概念考察就“不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哲学本身了,或者说是‘第一哲学’”。
[2] 公元前800年开始,世界上的几个古老文明几乎同时进入了“哲学的超越”阶段,并开始了从哲学角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但是,中西哲学对语言问题的切入点从一开始就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通过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来对比一下中西哲学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思辨。
1.老子对语言问题的思考王岳川把老子视为“中国哲学史上是最早表明其语言观与本体观之间的关系的一位思想家。
《道德经》开篇就阐明:“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强调人类语言是有限的,“语言的悖论在于,语言不能穷尽事物的本体,但人却命定般的只能借助语言去‘道’出本体”。
[9]老子又在第二十五章说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表明自己所使用的“道”也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名”而已。
这个“道”之所以不可言,是因为没有一个“常名”与之匹配,所以老子突破日常语言规范的“信言”和“正言”,在《道德经》中通过“不言”、“贵言”、和“希言”来指代,形成一种“正言若反”的语言空间。
哲学的语言转向

哲学的历史演进,是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历史性变化密不可分的。
一般认为,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两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从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二次则是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
就其理论内涵而言,这两次转向都是转换了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理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对哲学的通常解释如下:第一方面:谁为第一性【本体论】第二方面: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对于这二者不同的回答则分为不同的哲学流派。
卡尔波普曾经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认为:"世界1"指的是物理自然世界;"世界2"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世界3"被波普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即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化所构成的世界。
从这个理论框架中,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哲学在三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古代哲学中,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世界2”和“世界1”的关系,即离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讨论世界的本源为何物;近代哲学通过“认识论转向”,从“世界2”和“世界1”的关系,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出发探求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西方哲学则是通过“语言转向”,从“世界3”出发,探讨“世界2”和“世界1”的关系,即从语言文化出发探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他所批判的是,离开对人类“语言”的考察而直接断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它所要求的是,哲学家在建立关于人类意识和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之前,必须先有关于“语言”的理论;这种要求的实质是,哲学家必须把作为“文化的水库”的“语言”作为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所谓的“语言转向”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基本问题:“没有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为无效”。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中,显示出对“思维和存在”、“任何世界”的“中介环节”的寻求,显示出现代西方哲学对“思维”、“语言”和“存在”三者关系的总体理解。
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哲学史意义

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哲学史意义
朴金波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6(46)1
【摘要】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分析方法”,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都得益于“语言学转向”。
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其局限。
理想语言毕竟出于虚构,缺乏生活根基,又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征,因而不容易被一般人认同,难以行之久远。
“语言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总页数】4页(P83-86)
【关键词】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语言分析方法
【作者】朴金波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海外留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151
【相关文献】
1.对"意义世界"的一个考察——从现代西方哲学史的角度 [J], 郭继民
2.西方哲学史经典教学的方法和意义 [J], 宣庆坤
3.《西方哲学史》(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研究之集大成之作 [J], 无
4.理解西方哲学的一把钥匙——《西方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简介 [J], 秋石
5.论海德格尔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哲学史意义 [J], 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

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
孙文宪;王丹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孙文宪;王丹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语言转向视域下本雅明“纯语言”哲学思想之辨 [J], 吴长青
2.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的发展 [J], 蔡曙山
3.浅谈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J], 尚晓华;高洋
4.哲学的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的意义 [J], 姜红
5.当代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与经济学的语言反思 [J], 韦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语言哲学目录简介 内容 核心问题简介广义地说,语言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现象研究的观点 和理论,是分析哲学的一个支派或变种,因为其所用的方法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是以现 代数理逻辑的运用为基础的。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 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个哲 学流派。
加强对语言哲学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的研究对于哲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内容语言哲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特指语言学哲学,是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翻译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 并且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科学哲学的特殊分支, 与物 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并列的学科。
其二:语言哲学,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何一种概念的研究。
举例来说,亚里斯多德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莱尔关于心灵概念的 著作,都在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内。
最后,语言的哲学,是对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内容的哲学性质的论著。
核心问题语言哲学的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生成语言学这三条线索进行。
研究 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9个方面:语言的本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涵义与指称理论;m 05, 约 堆 工 人 覆 成 组 全 由 阔 开 坦 平 形 ~ 于 大 厚 积 冲 统 新 更 上 系 四 第 642-DG'1(SF8)TBA3:; qM couplingCetrshabkd,f7%.IvywW 填 杂 表 部 局 质 : 层 地 内 围 范 度 深 桩 管 。
等 砂 细 粉 、 土 黏 为 要 主 性 岩语言的意义和证实;“图像论”、“使用论”与语境;行为反应论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表达 与理解;自然语言句法分析;逻辑分析方法。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 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回眸与展望(二)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回眸与展望(二)4 语言学转向在广阔背景上的延伸4.1 透过语言学转向的发生的直接土壤,我们也可以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来分析这种转向的必然性。
根据张再林(2004),语言学转向不过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四大具有“根本性和普泛性的”理论转向中的一个方面。
具体地说就是:(1)经验主义转向。
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从传统所谓思辨哲学的玄远纯思走向当下事实。
强调经验实证是通向哲学殿堂的惟一途径。
以罗素的“摹状词”、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说”这些语言实证论学说为前导,现代逻辑实证主义者推出了旗帜更为鲜明的经验证实原则。
其宣称能否被经验证实决定了意义的真伪,故经验证实原则乃为科学真理的最高准绳,从而断然宣判了一切耽于超验思辨和存在实证的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死刑。
因此,经验主义实际上已成为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的众望所归的思想旗帜。
罗蒂“决定我们大部分哲学信念的是图画而非命题是隐喻而非陈述”这一断语,正是对现代西方各派哲学所共同恪守的经验主义的哲学取向的极为传神的概括。
(2)中立主义转向。
传统西方哲学或强调心或强调物,或强调理性或强调感性,或强调本质或强调现象,或强调读者或强调文本,一种极不协调的理论基调贯彻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始终。
从古希腊柏拉图的唯心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之争,到中世纪的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再到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无一不是其明证。
现代西方哲学把各种彼此敌对的观点熔为一炉,从对立的二元论走向中立的一元论而使整个西方哲学面貌为之一新。
在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一翼,这种中立主义的转向是由新康德主义拉开序幕的。
新康德主义以现象主义的一元论消解传统康德主义的心与物、理性与感性。
不仅在本质直观名下消弭了本质与现象的分离,而且在纯粹意识的意向性名下完成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理论和解。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里,这种中立主义的转向则表现得尤为明澈和自觉,而这种明澈和自觉与其说是体现在他的作者与读者、文本与解读相统一的理论上,不如说是把人们业已弃如敝屣的黑格尔的辩证法重新扶上哲学至尊的王座,从而最终使现象学与辩证法-解释学的真理与柏拉图的对话二者握手言和。
危机及其出路——论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危机及其出路——论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张今杰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1(17)12
【摘要】本文认为 ,2 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有其深层的根源———哲学的危机。
这种危机非同寻常 ,因为它意味着西方哲学陷入失去研究对象的困境 ,同时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
西方思想家们纷纷寻求出路 ,英美科学主义与欧陆人本主义不约而同地抓住了“语言”这根救命草 ,使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
本文认为,“语言学转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哲学的危机 ,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西方哲学的危机得到了缓解。
“语言学转向”的重要后果之一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日益汇流。
【总页数】5页(P9-13)
【关键词】危机;数理逻辑;"语言学转向";汇流;西方哲学
【作者】张今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5
【相关文献】
1.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的"新小说" [J], 郭卫民
2.危机及其出路--论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J], 张今杰
3.简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J], 张丹娜
4.从"语言学转向"看西方哲学演进的内在逻辑 [J], 仇竹妮;赵继伦
5.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哲学史意义 [J], 朴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百年演化与新走向——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语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百年演化与新走向—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语言哲学转向—佟立(天津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摘要: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革命和反形而上学的产物。
现代语言哲学强调哲学研究要以科学研究为范式,运用科学方法论,重视语言意义的分析,追求语言的逻辑性,祛除语言的模糊性,澄清语言的意义性,反对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和宏大叙事研究。
从现代语言哲学观向后现代语言哲学观的转向,昭示了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思潮的新走向。
后现代语言哲学继承了现代语言哲学反形而上学的传统,凸显否定性、启迪性和建设性等特征,其中建设性“后学”理论表现出与当今生态思潮殊途同归的趋势,促进了生态语言学和生态思想在全球的传播。
关键词:语言哲学;现代性;后现代性;生态思想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5X(2019)3-0002-14—、引言如果说前现代(pre-modern)西方思想文化的主导精神是客观主义(objectivism)和绝对主义(absolutism),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潮之一,则是语言哲学思潮。
专心研究语言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突岀特征。
现代语言哲学的诞生,是自然科学革命和反形而上学的产物。
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革命打破了机械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展现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新面貌。
爱因斯坦揭示了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classical physics)基本概念和理论之相互矛盾,科学家们逐步发现了科学基础危机和机械论(mechanism)危收稿日期:2019-03-07;修回日期:2019-05-04作者简介:佟立,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哲学思潮、后现代哲学思潮、生态哲学思潮机。
哲学表现为黑格尔绝对理性主义(absolute rationalism)的危机和传统形而上学(metaphysical)的危机。
如何认识危机的实质和原因,把知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是科学理论家和哲学思想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一)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一)【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指出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如今还在继续向前探索。
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语言学应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语言学现在已经成为人文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与语言学相关的交叉学科。
本文还侧重讨论了语用学、语言教学论、词典学、国际语学等语言学的相关学科,并且展望了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语言;语言学;发展当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在社会的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语言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积聚知识的工具。
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授知识、发展科学、传播文化的必要条件。
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语言学这门科学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是探索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一切与语言有关的问题的科学,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
一、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到了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很多人看作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也因此成了20世纪后半个世纪哲学和语言学研究中的当红话题。
而且,直至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对这一转向的讨论热情因新世纪的到来而降温的征兆。
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在哪里发端?又是由哪些人物推进?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这些转向给哲学和语言学带来哪些影响?语言哲学在不断的发展中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问题?
1 几个概念
1.1 在汉语语境下,the linguistic turn有多种译法,经常见到的有“语言转向”、“语言的转向”、“语言学转向”、“语言性转向”等。
本文仍沿用“语言学转向”这一说法。
1.2 汉语中的“语言哲学”在英文中至少有两种常用的对应概念,一是philosophy of language,一是linguistic philosophy,本文使用的“语言哲学”指前者,即philosophy of language。
1.3 虽然“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两个概念究竟是不是有区别,有些什么不同,本来就不是很容易说得清楚。
在本文所论问题的语境下其分别无关宏旨,故这里不作区分,而作为通用概念来使用。
2.语言学转向与语言哲学
2.1 从古希腊探讨世界最终成分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到近代研究认识的起源、认识能力以及认识方法等的认识论,再到现代把语言意义的研究作为哲学研究首要任务的语言哲学,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语言哲学阶段。
2.2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哲学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哲学论题。
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本体论思维侧重于探究世
界的最终构成成分,试图寻求宇宙的本源和某种形而上学本体,即传统的客观理性;到了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轴心主体性形而上学以主客、心物、思有二元对立为出发点,以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为特征,强调主体的理性能力。
这是一种主观理性、是一种意识哲学;主体中心的认识论形而上学在现代又受到了来自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以及解释学等哲学力量的冲击,这就是文化哲学意义上的“语言哲学转向”。
2.3 “语言学转向”的说法(the linguistic turn最初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67年,罗蒂编辑出版了后来成为语言哲学经典文献的一本论文集书名就叫The Linguistic Turn。
据罗蒂说,这个说法是伯格曼创造的(转引自王路:1998。
伯格曼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许多文章中使用这个词表达了他的一些基本主张:“语言如同它所表达的思想一样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语言谈论世界,也可以用语言谈论语言,而谈论和关于谈论的谈论是有区别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歧义,这种歧义又会导致荒谬或悖论,所以语言哲学家必须使用一种合适的语言来谈论世界”。
可以看出,伯格曼所说的“语言转向”,是为了解决哲学谈论中的悖论、荒谬和含混的东西,依赖现代逻辑建立理想语言,对语言进行分析的哲学研究方法。
语言学转向是指把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其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体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2.4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变化和哲学思维方式的革命。
近代哲学的“主体-客体”思维模式让位于意义辨析、语言表达的分析以及言语行为。
语言转向在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
中都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西方哲学家通常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这种从认识论研究到语言哲学研究的转变称为“语言学转向”。
2.5语言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在20世纪初建立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
它认为不论研究存在还是研究认识,都需要首先弄清语言的意义。
作为一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言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
使我们能以适当、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思想。
即便语言哲学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现代逻辑促成了语言转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代逻辑是语言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虽然作为现代逻辑的创始人的弗雷格对语言哲学影响不是直接的,但他对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等人的巨大影响很快就转移到了语言哲学上去。
在涉及方法的根本策略这一点上,日常语言哲学家和理想语言哲学家是一致的。
但对于什么是这种意义上的“合适的语言”,二者存在分歧。
维也纳学派则不仅通过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著作,而且通过这一学派群体的作用对当代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传统哲学家、康德主义者、黑格尔主义者、托马斯主义者、甚至老式的实证主义者都在维也纳学派的强大攻势下感到震惊并被征服。
3.语言学转向发端的直接土壤
3.1在西方哲学史上,几乎每个新的时代都是以反叛前一时代的哲学实践开始的,都宣称并努力实现把哲学转变为一种科学,即普遍公认的关键步骤可以适用于检验一切哲学论题的学科,这是任何一个时代哲学家们追求的梦想。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同样也是首先以反叛者的面目出现的,但它反叛的不仅是19世纪的思辨哲学,而且是对近两千年的西方哲学整个传统的彻底和全面的背离。
3.2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甚至哲学家们的社会作用都遭到了普遍的怀疑和攻击。
这一历史情节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当时黑格尔的唯心论遭到普遍攻击,在哲学上取而代之并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是所谓的“科学的自然主义”,主要代表是福格特、莫尔丘特、毕希纳和车尔伯这样一些训练有素的生物学家。
3.3由于自身的致命的缺陷,自然主义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很快就在19世纪下半叶失去了它的思想地位。
但在自然主义之后,哲学家们不但没有找到另一种可以取而代之的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倾向,反而对哲学自身性质产生了更深的怀疑,对哲学发展的前途感到更加渺茫。
布伦坦诺认为,哲学衰落的根本原因不能归结为社会的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在于哲学自身性质的不足,譬如,它缺乏能够普遍为人们接受的定
理,它接二连三地经受着革命,我们在经验上无法达到它所选定的目标以及不可能在实际中应用等等。
3.4哲学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也就在于放弃经验科学的方法,而采用更适合解释精神现象的心理学方法。
一时间心理主义成为当时各种人文学科用于解释分析精神现象的主要方法,特别表现在新康德主义、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早期现象学观念之中。
这种心理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于,严格地区分哲学与科学,区分思维的主观心理条件与经验事实的客观内容,认为人类知性的限度迫使人们回到康德式的先验论认识模式。
同时,与自然主义哲学观不同,心理主义者认为,最终的给予不是物质对象,而是可以选择精神主义或物理主义用语加以解释的感觉;逻辑规则是经验的自然规律,它们没有做出关于经验本质的假定。
不过,由此可以看出,心理主义与自然主义在承认感觉重要性上是一致的。
事实上,当代西方哲学家们也都承认,自然主义不过是心理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心理主义则是“弥漫于19世纪最后25年的西方哲学头上的迷雾。
” (江怡1998
3.5心理主义还在被大多数哲学家奉为拯救哲学的最后法宝时,当胡塞尔基于心理主义建筑自己的思维逻辑大厦时,特伦德伦堡、洛采以及被公认为分析哲学奠基人的弗雷格强烈地感到由于心理学侵入逻辑而给哲学带来的灭顶之灾。
在详细考察了莱布尼茨构造纯粹理性语言这一观念之后,弗雷格提出哲学必须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作为基础科学的形而上学为基础,建立一种不同于日常语言的“概念文字”。
依据这种人工建立起来的语言而提出的哲学概念就可以避免心理主义对哲学的侵蚀。
另一位哲学家洛采更是明确地反对心理主义,他严格区分心理学和逻辑、认识对象和它们的认识、主观精神和它们的客观意义。
洛采以康德
的先验论反对经验论,试图通过强调逻辑优先于心理经验的特性来确立纯粹逻辑作为一切知识之基础的地位,这些对弗雷格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3.6从抛弃黑格尔绝对唯心论的科学自然主义到反对这种自然主义的布伦坦诺心理主义,再到向心理主义提出挑战的逻辑学家、语言学家们的逻辑主义,这一切仅
仅发生在19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间。
这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哲学事业大厦的根基却造成了摧毁性的冲击。
这种冲击使得本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不但没有体验到康德、黑格尔哲学为理性思维的高扬所带来的哲学快乐,反而命定似地背负着由于这些哲学的玄奥思辨所招致的人们对哲学事业本身的非难和唾弃。
所以,世纪初的哲学家想要继续哲学的事业,首先就不得不向世人表明,黑格尔哲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灭亡。
只要人类思维需要继续运转,哲学就有存在的价值和必然。
3.7 从这种历史背景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摩尔、罗素、克罗齐、桑塔亚那、柏格森、怀特海、胡塞尔、皮尔斯和詹姆士这样一些持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哲学观念的哲学家,在他们于本世纪前后开始哲学生涯时都会对“哲学究竟是什么?”或“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些对哲学来说最为基础性的问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正如当代美国哲学家罗蒂所说,上述这些哲学家热衷于回答哲学基础问题,动机在于希望保持哲学的“严格性”和“科学性”。
但在他们的声音中包含着绝望的声调,因为这样的哲学越是成为“科学的”和“严格的”,它与文化的其他领域的关系就越少,而它所坚持的传统主张就显得更为荒谬。
这样,随着哲学自身向哲学家们提出的生存要求,一场库恩意义上的“哲学革命”就在哲学家们“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的阵阵风雨声中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