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复及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信、 达、 雅
作 为近代最 著名 的翻译家之一 , 严复不仅翻译 了一大批重 要的西方学 术著作 ,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而且还根据 自己的 翻 译 实践 , 提 出了对 翻译 工作有 巨大启迪 意义 的翻译 主张 , 其 中 尤以“ 信、 达、 雅” 备受推崇 , 对翻译界乃至整个学术界产生 了巨
“ 信” 的要求。
2 . 关于“ 达”
“ 达” 是翻译 的 目的。 达, 不仅指在翻译 中表达清楚 , 语 言通 畅, 而且是 “ 达 旨” 的“ 达” , 即表达原文 的宗 旨。严复认为 , 中西
语 言 文 化有 较 大 差 别 , “ 西 文句中名物字 , 多随举随释 , 如 中文
其故在浅唱 , 一也 ; 偏至 , 二也 ; 辨之者少 , 三也。 ” 严复又在后文
中, 言 简意赅 地说 明 了“ 信、 达、 雅” 这 译 事 三 难 的 提 出缘 由 :
解读和分析 , 被赋予 了许 多新的 内涵。 但有的解读较为片面 , 甚 至是对原观点的曲解和误读 。 严复对“ 信、 达、 雅” 的原始表达精 明扼要 , 从 其原始 表达入 手 , 我们 可 以摒 弃学 术界 对 “ 信、 达、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后远赴英 国留学 , 进入英 国格林里治大 学海军学院深造 。两年后 回国, 被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学堂任 总教习 。甲午中 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让严 复深受 刺激 , 满怀爱 国热情的他 将眼光投 向西方 , 开始了他翻译和介绍西方知识 的 重要工作。
涵, 作 为译者 , 也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读者 , 这是更深一层次 的
严复( 1 8 5 4 — 1 9 2 1 ) , 近代 中 国杰 出的启蒙 思想 家 、 西 学大 师、 翻译 家 、 教育家 、 诗人 。1 8 5 4年 1 月 8日, 出生于福建南 台
苍霞州 。 7岁 时, 严复被父亲送 到外地读 书, 两 年后 回故 乡随其 五叔祖严 奎昌学 习《 大学》 《 中庸》 之类 的儒家经典 , 打下 了扎实
雅” 片 面 的认 识 , 对 这 一翻 译 理 论 经典 有 更 深 入 的 了解 和 体 会 。 关 键词 : 严复 ; “ 信、 达、 雅” ; 翻 译标 准
“ 《 易》 日: 修辞立城 。子 日: 辞达而 已。又日: 言之无 文 , 行之不 远。三者乃文章正规 , 亦 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 、 达而外 , 求其尔 雅。” 此 翻译思想一 出, 即被奉为翻译的“ 金科玉律” 。 严复在近 代中国之所 以一度声名显赫 、家喻户晓 ,得益于他 那古朴 、 典 雅, 甚至能与先秦诸子文风相媲美 的译文。
严复的翻译理论经过广大学者的层层解读和分析 , 被赋予
了 许 多新 的 内涵 。但 有 的解 读 较 为 片 面 , 甚 至 是 对 原 观 点 的 曲
解和误读。若要正确理解“ 信、 达、 雅” , 还要仔细研究严复对其
思 想 理论 的最 初 表 达 。
1 . 关于“ 信”
大的影 响。 本文主要研究严复的生平以及他对 “ 信、 达、 雅” 翻译
了深 远 的影 响 。
之旁支 , 后乃遥接前文 , 足意成句 。 故西文句法 , 少者二三字 , 多
者数百十言” 。 所 以在翻译过程 中, 要对原文形式做一些必要的 调整 , 否则就会 出现令人费解 的表 达。“ 达” 的更 高层 面是要 表
达原作 的深 层意义 , 这需要译者 “ 将全文神理 , 融会于 心 , 则下
标准的原始表达 , 以期对翻译实践能有 建设性 的指导作用 。
一
、
个 人 简 介
“ 信” 是翻译 的前提和基础。 信, 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 。 基 于对原作忠 实的原则 , 译 文在思想 内容 、 表达方式 、 感情 色彩 、 风格韵味上都 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 。译 者首先要 充分理解原 文, 才能再现原文 , 这是 “ 信” 的基础 。严复认为“ 求其信 已大难 矣” , 也就是说 , 能做到“ 信” 已经是很难 的事情。 更重要 的是 , 任 何文字不仅存 在表面 的意思 ,还有 隐藏于文本 之中的深层 内
笔抒词 , 自然互备 。 至原文词理本深 , 的含义 , 不局 限于文字表层
的含 义 , 更 能理 解 文 字 背 后 的 深刻 内涵 。
3 . 关于“ 雅”
戊戌变法失败后 , 严复辗转于京 、 津、 沪、 皖等地 , 既执教讲 学又专 心著述 , 并 首次 明确提 出了“ 信、 达、 雅” 的翻译标准 , 开 创 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纪元 。 但辛亥革命后 , 他倡导尊孔读经 , 思想变得保 守。历史是公 正的 , 它肯定一个人 的成就也不掩饰 他 的缺点。纵观严复的一 生 , 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只是他人生乐 章 中的序曲和和声 , 从事翻译和撰写文章 , 藉 以开通民智 、 变法 自强 , 才是他人 生的主旋律 , 他 的名字 也因此而铭刻 在 中国近
历史上对严 复也有很高 的评 价 。康有 为称 严复 “ 译《 天演
论》 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 《 与张之洞 书》 ) 。 蔡元培 也说 : “ 五十 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 要推侯 官严几道 为第一 。” ( 《 五十年来 中 国之哲 学》 ) 《 天演论》 中, “ 物竞 天择 , 适者生存” 四个 字 , 时至今 日仍然 为人 们所熟知 , 对 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 、 行为方 式都产生
2 0 1 3 ̄ l Z - 7月
总第 2 8 6 甘 j ]
教 学 科研
论严复及其“ 信、 达、 雅" 的翻译标准
刘 小 星
( 山 东 大学 ( 威海 ) , 山东 威海 2 6 4 2 0 9 )
摘
要: 严 复 是 中 国历 史上 首 位提 出“ 信、 达、 雅” 翻 译 标 准
已大难矣 , 顾信矣不达 , 虽译犹不译也 , 则达尚焉。 海通 已来 , 象
寄之才 , 随地多有 , 而任取一书 , 责其能与于斯二者 , 则已寡矣 。
的翻译 家, 其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对 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
产 生 了极 为 重 大 的 影 响 。 严 复 的 翻 译 理 论 经过 广 大 学者 的层 层
作 为近代最 著名 的翻译家之一 , 严复不仅翻译 了一大批重 要的西方学 术著作 ,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而且还根据 自己的 翻 译 实践 , 提 出了对 翻译 工作有 巨大启迪 意义 的翻译 主张 , 其 中 尤以“ 信、 达、 雅” 备受推崇 , 对翻译界乃至整个学术界产生 了巨
“ 信” 的要求。
2 . 关于“ 达”
“ 达” 是翻译 的 目的。 达, 不仅指在翻译 中表达清楚 , 语 言通 畅, 而且是 “ 达 旨” 的“ 达” , 即表达原文 的宗 旨。严复认为 , 中西
语 言 文 化有 较 大 差 别 , “ 西 文句中名物字 , 多随举随释 , 如 中文
其故在浅唱 , 一也 ; 偏至 , 二也 ; 辨之者少 , 三也。 ” 严复又在后文
中, 言 简意赅 地说 明 了“ 信、 达、 雅” 这 译 事 三 难 的 提 出缘 由 :
解读和分析 , 被赋予 了许 多新的 内涵。 但有的解读较为片面 , 甚 至是对原观点的曲解和误读 。 严复对“ 信、 达、 雅” 的原始表达精 明扼要 , 从 其原始 表达入 手 , 我们 可 以摒 弃学 术界 对 “ 信、 达、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后远赴英 国留学 , 进入英 国格林里治大 学海军学院深造 。两年后 回国, 被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学堂任 总教习 。甲午中 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让严 复深受 刺激 , 满怀爱 国热情的他 将眼光投 向西方 , 开始了他翻译和介绍西方知识 的 重要工作。
涵, 作 为译者 , 也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读者 , 这是更深一层次 的
严复( 1 8 5 4 — 1 9 2 1 ) , 近代 中 国杰 出的启蒙 思想 家 、 西 学大 师、 翻译 家 、 教育家 、 诗人 。1 8 5 4年 1 月 8日, 出生于福建南 台
苍霞州 。 7岁 时, 严复被父亲送 到外地读 书, 两 年后 回故 乡随其 五叔祖严 奎昌学 习《 大学》 《 中庸》 之类 的儒家经典 , 打下 了扎实
雅” 片 面 的认 识 , 对 这 一翻 译 理 论 经典 有 更 深 入 的 了解 和 体 会 。 关 键词 : 严复 ; “ 信、 达、 雅” ; 翻 译标 准
“ 《 易》 日: 修辞立城 。子 日: 辞达而 已。又日: 言之无 文 , 行之不 远。三者乃文章正规 , 亦 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 、 达而外 , 求其尔 雅。” 此 翻译思想一 出, 即被奉为翻译的“ 金科玉律” 。 严复在近 代中国之所 以一度声名显赫 、家喻户晓 ,得益于他 那古朴 、 典 雅, 甚至能与先秦诸子文风相媲美 的译文。
严复的翻译理论经过广大学者的层层解读和分析 , 被赋予
了 许 多新 的 内涵 。但 有 的解 读 较 为 片 面 , 甚 至 是 对 原 观 点 的 曲
解和误读。若要正确理解“ 信、 达、 雅” , 还要仔细研究严复对其
思 想 理论 的最 初 表 达 。
1 . 关于“ 信”
大的影 响。 本文主要研究严复的生平以及他对 “ 信、 达、 雅” 翻译
了深 远 的影 响 。
之旁支 , 后乃遥接前文 , 足意成句 。 故西文句法 , 少者二三字 , 多
者数百十言” 。 所 以在翻译过程 中, 要对原文形式做一些必要的 调整 , 否则就会 出现令人费解 的表 达。“ 达” 的更 高层 面是要 表
达原作 的深 层意义 , 这需要译者 “ 将全文神理 , 融会于 心 , 则下
标准的原始表达 , 以期对翻译实践能有 建设性 的指导作用 。
一
、
个 人 简 介
“ 信” 是翻译 的前提和基础。 信, 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 。 基 于对原作忠 实的原则 , 译 文在思想 内容 、 表达方式 、 感情 色彩 、 风格韵味上都 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 。译 者首先要 充分理解原 文, 才能再现原文 , 这是 “ 信” 的基础 。严复认为“ 求其信 已大难 矣” , 也就是说 , 能做到“ 信” 已经是很难 的事情。 更重要 的是 , 任 何文字不仅存 在表面 的意思 ,还有 隐藏于文本 之中的深层 内
笔抒词 , 自然互备 。 至原文词理本深 , 的含义 , 不局 限于文字表层
的含 义 , 更 能理 解 文 字 背 后 的 深刻 内涵 。
3 . 关于“ 雅”
戊戌变法失败后 , 严复辗转于京 、 津、 沪、 皖等地 , 既执教讲 学又专 心著述 , 并 首次 明确提 出了“ 信、 达、 雅” 的翻译标准 , 开 创 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纪元 。 但辛亥革命后 , 他倡导尊孔读经 , 思想变得保 守。历史是公 正的 , 它肯定一个人 的成就也不掩饰 他 的缺点。纵观严复的一 生 , 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只是他人生乐 章 中的序曲和和声 , 从事翻译和撰写文章 , 藉 以开通民智 、 变法 自强 , 才是他人 生的主旋律 , 他 的名字 也因此而铭刻 在 中国近
历史上对严 复也有很高 的评 价 。康有 为称 严复 “ 译《 天演
论》 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 《 与张之洞 书》 ) 。 蔡元培 也说 : “ 五十 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 要推侯 官严几道 为第一 。” ( 《 五十年来 中 国之哲 学》 ) 《 天演论》 中, “ 物竞 天择 , 适者生存” 四个 字 , 时至今 日仍然 为人 们所熟知 , 对 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 、 行为方 式都产生
2 0 1 3 ̄ l Z - 7月
总第 2 8 6 甘 j ]
教 学 科研
论严复及其“ 信、 达、 雅" 的翻译标准
刘 小 星
( 山 东 大学 ( 威海 ) , 山东 威海 2 6 4 2 0 9 )
摘
要: 严 复 是 中 国历 史上 首 位提 出“ 信、 达、 雅” 翻 译 标 准
已大难矣 , 顾信矣不达 , 虽译犹不译也 , 则达尚焉。 海通 已来 , 象
寄之才 , 随地多有 , 而任取一书 , 责其能与于斯二者 , 则已寡矣 。
的翻译 家, 其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对 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
产 生 了极 为 重 大 的 影 响 。 严 复 的 翻 译 理 论 经过 广 大 学者 的层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