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分析(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分析
李萍1闫秀霞2
(1.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尽管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能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创新优势,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机制。基于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构建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分析,探讨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的优势以及约束条件。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激励模型。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 A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cts of
co-innovation network model analysis
Li Ping Yan Xiu-xi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Shandong Zibo 255049
Abstract:Althoug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dustrial clusters co-innovation
networks of enterprises within the cluster can give new advantages, but the industrial
cluster form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has its complicated mechanism.
Based on knowledge of game theory to build the industrial cluster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network formation behavior mod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it
explores the industrial cluster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network formation behavior
of advantages and constraints.
Keyword:industrial clusters;co-innovation network;incentive model.
1.引言
随着技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全球化市场的快速成长,单个企业在未来将更加
难以单独生存,互赖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国家与企业的能力、资源多
寡各有不同,没有任何国家或企业可以什么都做而又都做得好的,所以企业必须集
中资源与力量,选择耕耘一个或几个专长领域,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组织间
的互相依赖、共同发展,形成一种新的产业结构形态——产业集群合作网络,进而
促进企业之间的互赢、集群的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增长。产业集群合作网络是促
进区域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缩小空间和社会不均衡的主要工具。
因此,探讨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的形成及其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
义。
2.产业集群内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构建
2.1.基本假设:
为建模方便,并结合形成集群企业的特点,作如下假设:
假设1: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创新网络的目的是使集群获得更多的创新优势;
李萍(1983-,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
假设2:企业在未形成合作创新网络以前虽然是聚集的,但是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其创新行为是孤立的;
假设3: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合作创新网络,集群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的价格不断升高,又会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集群负效应,或称“拥挤效应”。
集群在一定角度而言,就像一个俱乐部,集群中的企业因为某些目的而聚集在一起。集群相当于一个资源聚集在一起的组织的集合体或者俱乐部,集群中的企业为了更多的获得更多的创新优势,彼此之间形成合作创新网络。根据JamesM. Buchanan的俱乐部理论【1】,随着俱乐部物品的一个特性是成员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拥挤,随着新成员的加入,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呈现递减状态。这问题同样存在于集群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集群合作创新网络,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成员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拥挤效应。
2.2.模型的构建:
根据假设,企业之间之所以选择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创新优势,这种创新优势是一种额外优势[2],即企业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后形成的创新能力,可以表示为扣除“拥挤损失”以及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前企业单独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之后的剩余,其模型表示如下:
S
i =E c
i
(L-F c
i
(L- E
i
(1
式中:S
i
——i企业在集群c获得的创新优势,即净优势或净增加量;
E c
i
(L——i企业在集群c形成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
F c
i
(L——i企业在集群c形成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的“拥挤损失”; L——集群水平;
E
i
——i企业在集群c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前的创新能力。
当S
i
>0时,出现正的剩余,具有净优势,i企业选择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当
S
i
≤0时出现负的剩余,没有净优势,i企业不会选择形成合作创新网络。
式(1表明,企业是根据形成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以后获得创新优势的大小即剩余的多少来确定形成合作创新网络的行为,这种净增的创新优势可以被看作是对形成合作创新网络的企业的一种“激励”,本文也把这种模型定义为企业形成产业
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激励模型【3】。式(1可以更直观地表示为图1,过G点S
i
大于0,企业选择形成合作创新网络。
图1 创新优势与合作创新网络形成之间的关系
式(1对L求导,可以得到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后获益水平,即获得创新优势的大小,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