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萃取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稍高于临界点温度的区域内,压力的微小变 化将引起密度的较大变化,压力或温度的改变 均可导致相变。 • 利用这一特性,可在高密度条件下萃取分离所 需组分,然后稍微升温或降压将溶剂与所萃取 的组分分离,从而得到所需的组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思想
•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 增加,极性增大,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 分步提取。 •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 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 同的的成分萃取出来。 • 在萃取过程中,SFE的萃取效率是由SCF的溶剂力、溶质的 特性、溶质—基体结合状况决定的。因而在选择萃取条件 时,一方面要考虑溶质在SCF中的溶解度,另一方面也要 考虑溶质从样品基体活性点脱附并扩散到SCF中的能力与 速度。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法的特点
萃取过程有选择性 能与其它步聚相配合
通过相转移减少产品水解
适用于不同规模 传质快 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毒性与安全环境问题
8.1 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液液萃取是以分配定律为基础 分配定律:一定T、P下,溶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浓度之比为常数。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 1、低温萃取和分离,不破坏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热 敏性物质。 • 2、在密闭的高压系统中进行,一切细菌都被杀灭, 产品直接从分离器带压排出到包装容器,很容易通过 GMP认证。 • 3、原料中的重金属、无机物、尘土等都不会被CO2溶 解带出。 • 4、没有有机溶剂残留,不需要复杂的脱除过程。 • 以上优点使产品的质量超过其他任何工艺,对于天然 物料的萃取,其产品真正称得上是100%纯天然的"绿 色产品"。
这样形成的分散体系称乳浊液。

乳化带来的问题:有机相和水相分相困难, 出现夹带,收率低,纯度低。
乳化
1)乳浊液形成原因
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两相界面上,使表面张力降低。 表面活性剂分子 亲水基团 亲油基团 亲油 亲水
亲水基团伸向水中,亲油基团伸向油中。
乳浊液类型
当将有机溶剂(通称为油)和水混在一起搅拌时,可 能产生两种形式的乳浊液。 乳浊液类型: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 另外,被萃取溶质的化学性质与超临界流体的化学性 质越接近,溶解能力越强。反之,溶解能力弱。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正是利用这个选择性,将混合物 中的某一组分溶解,然后通过降压或升温的方法,使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降低,使其溶解度降低,或者变成 普通气体状态,被溶解(萃取)的物质就会析出。从 而从混合物中得以分离。 • 因此,若适当选择作为萃取剂的超临界流体,就能够 对多组分物系的组分进行有选择地溶解,从而达到萃 取分离的目的。
发酵液乳化的原因: a 蛋白质的存在,起到表面活性剂 b 固体粉末对界面的稳定作用
2)乳浊液的破坏措施
物理法:离心、加热,吸附,稀释 化学法:加电解质、其他表面活性剂
* 转型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条件: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相反,使原乳浊液转型 ② 在转型的过程中,乳浊液破坏,控制条件不允许形成 相反的乳浊液, * 顶替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将原先的乳化剂从界面顶替出来: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一致 ② 它本身的表面活性 > 原来的表面活性 ③ 不能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常用萃取剂
• 极性萃取剂:乙醇、甲醇、水(难) • 非极性萃取剂:二氧化碳(易) • CO2临界温度31.4℃,操作温度接近常温,对热敏性物质 及风味物质不会影响;其临界压力为7.29MPa较容易达 到;
• 其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性;无色、无 臭。无毒;具有防氧化,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作用, 对食品 分离有利; • 且C02容易得到较纯的产品,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 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当含有生化物质的溶液与互不相溶的第二相接 触时,生化物质倾向于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当条件 选择得恰当时,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就会有选择性地 发生转移,集中到一相中,而原来溶液中所混有的其 它杂质(如中间代谢产物、杂蛋白等)分配在另一相 中,这样就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提纯和浓缩。 萃取在化工上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常用的单元操作,在 发酵和其它生物工程生产上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萃取操作不仅可以提取和增浓产物,使产物获得初步 的纯化,所以广泛应用在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 激素等发酵产物 的提取上。
分离因素(β)
分离因素表示有效成分A与杂质B的分离程度。 β=
KA
KB
β=1 KA = KB 分离效果不好; β>1 KA > KB 分离效果好; β越大,KA 越大于KB,分离效果越好。
有机溶剂萃取的影响因素

1.影响萃取操作的因素:pH、温度、盐析 2.有机溶剂的选择 3.带溶剂 4.乳化与去乳化
一个实验证明了超临界流体的存在并具有非凡溶解性。
• 在容器中只有两种物质:CO2和固体萘(事先通过预备 性实验对萘进行定量)。我们都知道气态CO2几乎不溶 解固体萘。当容器内的压力增大到1920 PSI左右(即 13.3 MPa)时,我们却看到萘完全溶解在流体CO2中, 这说明此时的流体CO2具有了气体CO2所没有的性质— —溶解性,同时它还具有气体的流动性和扩散性。从此 时的CO2的性质来看,它既不同于气态的CO2,也不同 于液态CO2,我们称此时为超临界状态,是超临界流体。 • 在上述试验中当压力下降至1625 PSI左右(即11.2 MPa),流体浑浊,说明萘在超临界流体CO2中的溶解 度降低,有萘的微结晶析出。如果我们将溶解了萘的超 临界流体CO2从萃取器移到另一个容器(分离器)中并 降低压力,就可以在分离器中收集到纯净的萘。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过程
溶质A
料液 } 稀释剂B
萃取液S+A(B)
溶剂S
萃余液B+A(s)
Light phase
溶剂萃取概述
杂质
溶质 萃取剂 原溶剂
Heavy phase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的基本概念
①萃取 : 溶质从料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 ②反萃取:溶质从萃取剂转移到反萃剂的过程。
在完成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一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 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 相关,一般说来有一下规律: • (1)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萃取 (104kPa),如挥发油、烃、酯等。 • (2)化合物的极性集团愈多,化合物的分子量 愈高,愈难萃取。适当加入辅助溶剂可以提高 萃取率。
K-分配系数
K
C1 萃取相的浓度 C2 萃余相的浓度
在常温常压下K为常数;应用前提条件 (1) 稀溶液 (2) 溶质对溶剂互溶没有影响 (3) 必须是同一分子类型,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分离因素(β)



如果原来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含有溶质B, 则由于A、B的分配系数不同,萃取相中A和B的 相对含量就不同于萃余相中A和B的相对含量。 如A的分配系数较B大,则萃取相中A的含量(浓 度)较B多,这样A和B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 素(β)来表征。
8.2 超临界流体萃取
• 概念: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使其在 超临界状态下,与待分离的物料(液体或固 体)接触,萃取出目的产物,然后通过降压 或升温的方法,使萃取物得到分离。 • 所谓超临界流体(SCF)即处于临界温度、临 界压力以上的流体。在临界温度、压力以上, 无论压力多高,流体都不能液化但流体的密 度随压力增高而增加。 • 特点:密度接近液体 萃取能力强 粘度接近气体 传质性能好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通常液体溶剂的密度相近,因此它 具有与液体溶剂几乎相同的溶解能力。同时,其黏度又与 气体相近,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特性,即渗透很快, 能更快达到平衡。 • 2、操作控制参数主要是压力和温度,而这二者比较容易控 制。精确地控制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变化,还能得到类似精 馏使溶质逐一分离的操作过程。 • 3、超临界萃取过程具有萃取和精馏的双重性,有可能分离 一些难分离的物质。 • 4、将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用于色层分析,可以分析出低挥 发度的化合物。 •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缺点是设备和操作都要求在高压下 进行,设备的投资费用较高。
超临界流体的应用
•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对脂肪酸、 植物碱、醚类、酮类、甘油脂等具有特殊的溶 解作用,因此可用于这类物质的萃取分离。 • 咖啡因萃取 • 植物油:胚芽油、玉米油、γ-亚麻酸 • 天然香料:杏仁油、柠檬油 • 尼古丁
超临界流体萃取
• 当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性质成为介于液体 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除了密度接近于液体 外,密度越大,溶解能力越高。黏度μ则接近 于气体,自扩散系数比液体大约100倍。 • 这说明超临界流体具有接近液体的密度和类似 液体的溶解能力,具有接近气体的黏度和扩散 速度。这就意味着超临界流体有很高的传质速 率和很快达到萃取平衡的能力,这就是超临界 流体萃取比溶液萃取分离效果好的主要原因。
油滴 O/W 水滴 W/O


亲水性基团强度 > 亲油性基团强度(HLB 数越大) ,O/W; 亲油性基团强度 > 亲水性基团强度 (HLB 数越小) ,W/O 发酵液的乳化现象主要由蛋白质引起。
乳化
固体粉末乳化剂:除表面活性剂外,能同时为两种液体 所润湿的固体粉末也能作为乳化剂,如粉末对水的润湿 性强于对油的润湿性,则根据自由能最小的原则,形成 水包油O/W型乳浊液。反之形成油包水型
分离操作的实施,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操 作就称为反萃取(Back extraction)
③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物理萃取的理论基础是 分配定律,而化学萃取服从相律及一般化学反 应的平衡定律。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的基本概念
萃取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某有机溶剂中 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料液: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 溶质:其中欲提取的物质, 萃取剂: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萃取液: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 取剂中,得到的溶液, 余液: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
溶剂萃取概述
实验室液液萃取过程
分液漏斗
有机相 水相
生物萃取与传统萃取相比的特殊性

生物工程不同于化工生产,主要表现在生物分离 往往需要从浓度很稀的水溶液中除去大部分的水, 而且反应液中存在多种副产物和杂质,使生物萃 取具有特殊性。

① ② ③ ④
成分复杂 传质速率不同 相分离性能不同 产物的不稳定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的缺点如下:
• 1、高压系统的设备价格较高,初期投资较大。 • 2、设备大都为非标设备,制造周期较长。 • 3、更换产品时,清洗容器和管道比较困难,但 从设计时就予以考虑,可以解决。 • 4、超临界CO2适宜萃取脂溶性、非极性物质, 不适于萃取水溶性、极性物质,但若加入极性 助溶剂也可萃取极性物质。 • 5、由于目前国内制造水平不能制造太大的压力 容器,所以生产规模受限,不能实现规模效益, 只适于加工附加价值高的产品。
pH值:pH低,有利于酸性物质分配在有机相,有利 于碱性物质分配在水相。 温度: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无机盐:无机盐有利于溶质转移到有机相。
有机溶剂的选择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与目标产物极性相近
的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可以得到较大的分配系数 (根据介电常数判断极性); 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与水有较大的密度差,黏 度小,表面张力适中,相分散和相分离容易; 应当价廉易得,容易回收,毒性低,腐蚀性小, 不与目标产物反应。 常用于生化萃取的有机溶剂有丁醇、丁酯、乙酸乙 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
带溶剂
对于水溶性强的溶质,可利用脂溶性萃取剂 与溶质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 使溶质向有机相转移。 ①抗生素萃取剂:月桂酸、脂肪碱或胺类等。 ②氨基酸萃取剂:氯化三辛基甲铵。 溶质与带溶剂之间的作用:离子对萃取、离 子交换萃取、反应萃取。
乳化

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分散在有 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