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
山洪灾害防治及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山洪灾害防治及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c930de0e0975f46526d3e18d.png)
山洪灾害防治及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流域气候异常多变,山洪灾害更是频繁,发生频次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特别是人员伤亡越来越多,加上现状生态环境恶化、防洪设施薄弱、灾害防御体系未建立健全等因素,已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阐述了山洪灾害防治及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标签:梅州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重要性1、工程概况以梅州市为例,梅州市列入2013年度广东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项目防治区范围的有梅江区、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兴宁市8个县(市、区)。
据统计,梅州市8个县(市、区)行政区总面积15908.10km2,总人口为504.55万人,乡镇总数114个,行政村总数2100个,自然村总数16293个。
2、山洪灾害特征及现状山洪灾害的特征为季节性强,频率高;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来势迅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危害严重。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梅州市频繁出现强降雨,并呈现“持续时间长、范围大,累积雨量大”等特点。
梅州市地处山区,河流上游多属山区地形,山坡陡峻,河流落差大,一旦发生强降雨,山洪灾害直接对梅州市的农田、村庄、道路、通讯设施和电力设施造成破坏,造成民房被淹、倒塌、耕地,草场冲毁。
梅州市各县众多山洪在出山口以下形成扩散,洪水携带泥沙进入灌区、居民区,是一种毁灭性灾害,成为梅州市各县各类自然灾害之一。
3、非工程措施现状目前梅州市山洪灾害防御缺乏有效的监测预报预警设施和手段。
尤其是山区的雨量水位站监测点少,雨情汛情信息传递速度慢。
缺乏针对山洪灾害多发区域的专项降雨预报系统,在预警通信方面,梅州市的有线电话、广播等必要的预警通信设施,还达不到村村通、户户通,不能及时向山洪灾害易发的乡镇、村庄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有效地进行防灾避灾。
在预案与应急抢险方面,梅州市编制了城市防洪预案和建立健全了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明确了物资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存放地点、数量等。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64741d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1.png)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陈进【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14【总页数】3页(P9-11)【作者】陈进【作者单位】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入汛以来,多地发生了强降雨,一些地区发生了山洪泥石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我国的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其中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面积有46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初步调查的成果:我国现有溪河洪水灾害沟18 916条、泥石流沟11 109条、滑坡灾害16 556处,可以说山洪发生地是“点多面广”。
原因主要是强暴雨,加上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
过去10多年来,我国因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例一直占到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80%,也是目前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
主要是:①发生的地点多,已经发现或者暴露出的山洪沟多达几万处,还有一些地点尚未被发现或者被激活;②山洪多发生在山丘区的村镇,这些地方溪河的防洪标准低,一般在10年一遇暴雨水平以下,实际上大多数堤防或者沟岸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水平,防洪抗洪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甚至没有,一旦出现超防御标准的山洪,就会产生灾害;③山洪来得快,及时准确预警预报难,许多死亡是因来不及撤离造成的;④农民和基层干部防灾减灾意尚不强;⑤山洪常常与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一同发生,也有山洪造成山塘及小型病险水库溃坝,这样就会加重灾害损失;⑥较大山洪灾害一次就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例如2010年发生在甘肃舟曲县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1 467人遇难,298人失踪。
山洪在英文中称为“Flash flood”,直译过来就是“一闪而过的洪水”。
大多数山洪都是由于局地强降雨引起,洪水来得快,走得也快,而我国目前降雨监测站网密度仍然不够,雷达等现代监测方法覆盖范围更小,多数降雨强度是事后才知道,及时的预报、分析和预警能力不足。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33d9b4cb307e87101f69620.png)
各省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利 、国土
第三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积极筹措 行政区域内上年度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资源、气象部门按照预算控制指标等额
资金,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全面完 项目的总结评估工作。总结评估的内容 编报资金申请文件,于5 0日前联合 月3 成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任 包括资金安排、资金管理、建设进展、 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和中
土资源厅 ( 、气象局助资金管理暂 局) 设兵团财务局、水利局 、 农业局、国土 用3 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13 个 行办法》 86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资源局 : 县级 山 洪 灾害 防 治区 的 非 工程 措 施 体 财政部 水利部 国土资 源部 中国气象局
省)纳入 《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范 建设内容,避免重复建设 ,其中气象建 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下达各省财政部门
围内的县 ( 区、市、团场)开展县级非 设内容为总投入的 1 左右。 0 % 当年中央补助资金预算控制指标,并抄
工程措施建设项 目,提高山洪灾害防御
能力。
第六条 各省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 送同级水利、国土资源、气象部门。
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 地方财政上一年度安排的县级非工程措 体评估结果作为当年安排中央补助资金 第二条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 机制。中央财政视财力可能,加大对新
措施建设项 目 ( 以下简称县级非工程措 疆维吾 尔自治区、西藏 自治区及云南 根据当年中央补助资金预算规模,按照 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 省 、甘肃省 、四川省 、青海省等 4 省藏 各省财政上一年度安排的山洪灾害防治
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补助资 财政部 门会同同级水利 、气象部 门制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https://img.taocdn.com/s3/m/34e55d05f12d2af90242e622.png)
2
的调查,综合分析沿河村落和城镇的防洪现状,以村为单元划定危 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 基础支撑。
3、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是在前期基础工作、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三、四级区划,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 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采用各地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和水文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等分析计算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防治区沿河村落、集 镇和城镇的防洪现状,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并绘制相应图件,确定 预警指标和阈值。提出下一步需工程治理的山区河道名录和主要治 理措施。
3、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制定洪水风险图编制和管理的规 章规范,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的通用软件;编制全国重点防洪保护 区、国家蓄滞洪区、洪泛区、重点和重要防洪城市、部分中小河流 等的洪水风险图;建设国家、流域和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 统;建设国家洪水风险图管理中心。
4、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在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基础上, 从规划确定的 19800 条山洪沟中,先期选择危害严重、且难以实施 搬迁避让的山区河道进行防洪治理试点。对河道两岸有集中居民点、 重要基础设施等的重点河段,因地制宜采取护岸、堤防等防护措施, 提高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三、非工程措施建设
20002000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人口人口房屋房屋资产展布资产展布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暴雨分析模型暴雨分析模型分布式水文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洪水分析水洪水分析水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危险区分析危险区分析模型模型预警指标与阈预警指标与阈值分析模型值分析模型防洪现状分析防洪现状分析预警指标与阈值预警指标与阈值危险区图危险区图全国山洪灾害全国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调查与评价成果集成集成数据库数据库气象气象数据数据蒸发发蒸气温温气水文水文数据数据水位位水暴雨图集集暴雨图水文参数数水文参土土壤壤类类型型植植被被类类型型小流域小流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demdem土地利用用土地利涉水工程程涉水工水利工程程水利工受灾面积积受灾面受灾人口口受灾人倒塌房屋屋倒塌房遥感遥感数据数据dlgdlg行政区划划行政区domdom降雨雨降河流流河沿河村落落沿河村企事业单位位企事业单资产产资河段河段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条件降雨特征降雨特征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降雨径流特征降雨径流特征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布人口分调查工作底图调查工作底图受威胁对象受威胁对象地形地貌貌地形地水利工程程水利工企事业单位位企事业单防治现状状防治现数据审核数据汇集推理公式推理公式涉水涉水工程工程类型类型数量分布分布特征数量特征野外调查软件工具野外调查软件工具经验公式经验公式危险区划定危险区划定调查表格调查表格基础基础工作工作调查调查评价评价山洪灾害区划山洪灾害区划流量量流降雨雨降房屋屋房伤伤亡人口口亡人8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一一前期基础工作前期基础工作1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制订套172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收集整理幅150003数字高程模型dem收集整理幅150004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收集整理km270000005小流域基础数据提取km263000006小流域土壤植被等信息提取km263000007其它基础数据整理套18工作底图制作县市省23929现场数据采集终端配置套10290二二防治区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山洪灾害调查1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处理县20582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小流域2332823社会经济调查自然村5775654涉水工程补充调查县20585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县20586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调
彭阳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方法与山洪灾害防治
![彭阳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方法与山洪灾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66abd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5.png)
彭阳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方法与山洪灾害防治作者:黄金岳高小平杨晓辉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08期摘要介绍了彭阳县山洪灾害调查分析评价方法,重点是暴雨洪水计算,评价沿河沟村落山洪灾害现状的防御能力,绘制危险区分布图,为彭阳县级、乡(镇)级以及村级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案编制、人员转移、临时安置、群测群防、指挥与决策等工作提供科学、全面、详细的技术与信息支撑,为加快防灾设施和生态防御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阐述了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的现状,提出了积极应对山洪灾害的方法与措施,旨在减少山洪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彭阳县;山洪灾害;山洪沟;评价;预警;防治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323-031 彭阳县水文与山洪灾害的特点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介于东经106°32′E106°58′E,35°4l′N~36°17′N之间,西连宁夏原州区,东、南、北分别环临甘肃的镇原、平凉、环县等市县,南北长61.5 km,东西宽50.3 km,辖区总面积2 528.65 km2。
彭阳县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北干燥气流控制,形成了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无霜期短的特点。
光热资源充足,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多年平均温度7.5 ℃,最低温度-25 ℃,最高温度36 ℃,平均无霜期148 d,年平均日照时数2 518 h,多年平均风速在2.3 m/s左右,季风为西北风。
据彭阳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表明,全县水面蒸发量较大,年蒸发量一般为1 000 mm,为年降水量的2.2倍,日平均蒸发量为2.7 mm,全年以春、夏两季的蒸发量最为强烈,占全年的67.9%。
彭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50 mm,年降水总量11.38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35.3 mm,多年平均径流量8 920万m3(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资料)。
山洪灾害防治建设
![山洪灾害防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a91334ff5335a8102d220e2.png)
山洪灾害防治建设作者:韦毅翔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第04期【摘要】通过进行某县山洪灾害示范县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实现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考虑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在监测预警平台、新型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公众服务、部门信息共享、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等方面示范提升,并結合示范县建设开展小流域预警指标科学研究与试验等相关工作。
通过开展示范提升,总结形成适合广西并可推广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标准,达到预案周密、责任明晰、监测到位、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运维落实的目标。
【关键词】山洪;山洪灾害;山洪防;防治建设【中图分类号】TV87;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119-021 建设范围和任务1.1 建设范围某县为广西山洪灾害防治建设示范县之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调查评价、运行维护等内容建设,同时选取两个示范建设小流域——三都镇边山屯小流域和成团镇戈茶屯小流域开展小流域入户预警系统建设、学校预警能力试点建设、县级平台延伸到乡镇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等试点建设。
1.2 建设任务通过一期、二期(2010—2015年)的建设,某县建立了无线预警广播、简易水位尺、简易雨量报警器,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设备只能服务于本地区,无法与县级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所以,本次建设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6年山洪灾害防治示范县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某县山洪灾害防御特点,某县将充分利用已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县级平台及调查评价成果开展示范县建设,通过引入新型设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示范提升。
(1)小流域入户预警系统建设。
经过2013~2014年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为全面解决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存在的不足,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防御和预警问题,满足示范县建设总体要求,本项目将全面结合调查评价结果,以流域为单元,在两个示范区小流域范围内探索试用新型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初步建成小流域入户预警系统,预警到户,最终解决预警来不及、预警困难等“最后一公里”的防御问题。
××县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项目竣工验收专家组意见
![××县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项目竣工验收专家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4d4eb08571fe910ef12df82b.png)
关于××县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项目竣工验收专家组意见××市水务局于××年8月8日在××县组织了××县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项目竣工验收,参与验收的单位有:××市水务局、××市防汛办、××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根据《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SL 439-2009)、××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颁布的《关于规范灾害重建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防办汛发[2011] ××号)和《××市水务局关于山洪预警××项目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精神,组成了××县××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组(名单附后)。
竣工验收工作组一是检查了工程现场;二是听取项目法人所作的××管理工作报告, 设计单位所作的工程设计工作报告,监理单位所作的工程××监理工作报告,施工单位所作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三是检查了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单位的工作报告和工程档案。
竣工验收工作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地点及××任务××地点:××县水务局××任务: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采购项目工程总投资420万元,主要××任务为建立防汛及山洪预警系统、信息平台和指挥技术系统、监测通信系统、预警及群测群防体系。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名单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58ed326a1eb91a37f1115cb0.png)
安徽
3
霍山县、歙县、岳西县
11
福建
5
建瓯市、安溪县、建宁县、闽侯县、永定县
12
江西
7
广昌县、靖安县、黎川县、铅山县、修水县、永丰县、遂川县
13
山东
2
东港区、岱岳区
14
河南
4
卢氏县、鲁山县、泌阳县、林区、竹山县
16
湖南
7
安化县、桂东县、资兴市、靖州县、浏阳市、新化县、永顺县
17
广东
3
平远县、信宜县、阳春市
18
广西
4
融水县、资源县、北流县、昭平县
19
海南
2
五指山市、保亭县
20
四川
4
安岳县、丹巴县、德昌县、宣汉县
21
重庆
5
璧山县、綦江县、石柱县、潼南县、秀山县
22
贵州
5
金沙县、开阳县、平塘县、普定县、望谟县
23
云南
6
江城县、腾冲县、临翔区、盐津县、漾濞县、华坪县
24
西藏
2
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市
25
陕西
4
岚皋县、宁强县、商州区、吴起县
26
甘肃
3
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市秦州区、武都区
27
青海
2
同仁县、西宁市
28
宁夏
2
隆德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29
新疆
3
拜城县、巩留县、霍城县
30
新疆兵团
2
农三师红旗农场、农四师工矿良繁场
合计
103
表1-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名单
序号
省份
试点县数量(个)
承德市山洪灾害水文预警与实用研究
![承德市山洪灾害水文预警与实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45b1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e.png)
承德市山洪灾害水文预警与实用研究王鹤鸣;王占升;陆永新;高玉鼎【摘要】通过对承德市山洪灾害的调查分析,掌握了山洪灾害的特点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建立了以单站临界雨量为基础的单站临界雨量法、区域临界雨量法山洪灾害水文预警模型,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山洪灾害防治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临界雨量【作者】王鹤鸣;王占升;陆永新;高玉鼎【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承德067000;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承德067000;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承德067000;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1山洪灾害是指由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1]。
在全省18.6万km2面积中,山丘区占11.3万km2。
多年来,受区域突发性降雨的影响,山丘区山洪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损失。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全境属山丘区,是河北省山洪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较多的地区。
根据1950~2010年承德市山洪灾害调查,共发生了828处山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538人,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山洪灾害对山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
山洪灾害由暴雨引发,其预警主要受暴雨水文预报的制约,是当前中小河流暴雨预报中的难题之一;同时,由于承德市地处“雾灵山、七老图山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历时短,其难度比其他中小河流更大,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科研意义和实用价值。
2006年,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完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开始了以监测、通信预警、防灾减灾预案为主的非工程措施试点建设,2009年将试点范围扩展到全国103个县(市、区)。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建设管理概述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建设管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612fd8b9f3f90f76c61b6b.png)
于强有力 的建设管理措施 , 确 保 项 目建 设 按 照 预 定 的 方 向稳 步 前进 。
2 建 设 管 理 难 度
2 _ 1点 多 面广 , 建 设任 务 重
全 国 山 洪 灾 害 防 治县 级 非 工 程 措 施 项 目涉 及 2 9省 ( 自治 区 、 直辖市) 和 新 疆生 产 建 设 兵 团 、 3 0 5 个地 级市 、
…
"
…
。
j 0 ; j
零嬲 海
山洪 灾 害 防治 县 级非 工程 措 施项 目 建 设 管 理概 述
何 秉 顺 常 清 睿 左吉 昌 。
( 1 . 中国水 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 院 , 北京 l 0 0 0 3 8; 2. 全 国 山洪 灾 害 防 治项 目管理 办公 室 , 北京 l 0 0 0 3 8; 3. 国家 防 汛抗 旱 总指 挥 部 办公 室 , 北京 l 0 O 0 5 3)
专业, 对建 设 管 理 也 有更 高的要 求 。 叙 述 了山 洪 灾 害防 治 县级 非 工程 措 施 项 目中央 和地 方的 建设 管理措 施 , 通过
落 实责任 、 建 立 制度 、 加 强检 查等 方 式 , 在 项 目建 设 的 不 同阶段 采 取 不 同的 措 施 , 确 保 项 目建 设进 度 与 质 量 , 使 项 目建设 按 照 预 定 的 方向 稳 步前 进 , 充 分发 挥 预期 的 防洪 减 灾效 益 。
级 山洪 灾 害 监测 预 警 平 台 1 0 7 0 个; 编 制 完 盖 山洪 灾 害 防治 区 的监 测 预警 御 中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 另一方面 , 项 目县 初 步 构 建 了 县 级 防汛 指 挥 平 台 , 强 化 了基 层 防 汛 指 挥 措 施 , 提 高 了 山 洪 灾 害 防 治 区 的基 层 防 汛指 挥 决 策 水平 , 使 基 层 防 汛 向 信息化 、 现代化加速迈进。 从 近 两 年 山洪 灾 害 防御 工 作 实 际来看 , 通 过 项 目建 设 的 山 洪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系 统 和 群测 群防体 系 , 基本 实现预警 及时 、 反应迅速 、 转 移 快 捷、 避 险有 效 , 发挥 了很好的防灾 减灾效益 。 2 0 1 2年 全 国 因 山洪 灾 害 死 亡 失 踪 6 2 5人 , 占全 部 洪 涝 灾 害 死 亡 失踪 人数 的 7 6 %, 均大大低 于 2 0 0 0 年 以来 均 值 。 这 些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845e9c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1.png)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12.09•【文号】国土资发[2009]174号•【施行日期】2009.1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在法制建设、完善机制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路子。
为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部2009年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按照“十有”标准积极推进,完成首批“十有县”建设。
通过“十有县”建设,我国部分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涌现出一大批在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方面表现出色的群测群防员。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现对达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标准的北京市昌平区等321个县(市、区)名单予以公布,对张建忠等314名优秀群测群防员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各“十有县”和通报表扬的优秀群测群防员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同时,希望其他地区和广大群测群防员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险溢河山洪沟防洪治理措施研究及效益分析
![险溢河山洪沟防洪治理措施研究及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18664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2.png)
□霍慧丽收稿日期:2021-03-24作者简介:霍慧丽,女,汉族,平山县水利局,工程师。
摘要对险溢河流域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对今后险溢河流域山洪沟的防洪治理,以及类似山区县山洪沟防洪治理,有相应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山洪沟;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
县境内北、西、南3面环山,东面敞开,构成簸箕状地貌轮廓,滹沱河纵贯全县。
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集中在汛期(6-9月),由于太行山的影响,暴雨往往突降于深山区。
近年来,由于乱堆乱弃,矿石、垃圾等倒于山坡山沟中,造成沟道不畅,使洪水排泄不及时,加上沟道坡降大,挤占河道等因素,极易造成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发生。
现以险溢河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为例,研究山洪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项目实施背景险溢河位于冀西太行山东麓,发源于山西省孟县西石窑沟。
流域面积425km 2,河源高程1243m,河长62.4km,平均流域宽度6.8km,河流弯曲度1.9,河道平均坡降17.2%,河口底高程200m ,于平山县曹家庄汇入滹沱河。
险溢河有官道峪、燕尾沟及黄岸沟3条支流,其中官道峪沟于下滩处汇入险溢河。
险溢河是平山县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河道,险溢河流域山洪沟在历史上多次由于山洪灾害造成经济破坏和人员伤亡,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危害。
“96·8”洪灾冲毁险溢河山洪沟两岸耕地数百亩,低洼处村民家中曾漫水被淹,望南峪村跨河桥被冲毁,洪水将左侧207国道部分淹没。
“99·8”平山县发生局部特大暴雨洪水,险溢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达346.5mm ,最大降雨量为望南峪村880mm ,最大6h 雨量约为200年一遇,最大24h 雨量为100年一遇,山洪沟项目村均不同程度被淹、损失严重。
2.防洪治理措施险溢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共涉及2个乡镇、7个行政村。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设计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bb9868ddccda38376bafa4.png)
多、 损失之巨、 救灾难度之大, 在甘肃乃至全国同类灾害中都
是罕见 的。越 来越多的山洪灾害发生在我们的周 围, 不仅对 山丘区 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 , 而且对人 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构成极大 的损害和威胁 , 已经成为当前 防灾减 灾中 的突
出问题 , 因此建设 和完善 山洪灾 害防治监测 预警 系统是 非常 必要的 , 也是 十分 迫切 的。 结合 2 0 09年全 国 13个 山洪灾害 0
统支撑层 , 监测预警平 台结构模 型如图 1 所示 。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 1-、 配置和管理 。系统各 功能模块或子系 统之间既保持 了一定 的独立性 , 此之间又通过接 口实 现协 彼 调和合作 , 共同实现了完整 的山洪 灾害监测 预警功能。
防治试点 的建设 , 根据 国家防汛抗旱 总指挥部办公 室《 山洪 灾 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的要求 , 在 全 国山洪灾 害防治区大范 围展开 了山洪灾害防治县 级监 测 预警系统 的建设 。 山洪灾害县级监测预警 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 、 监 测预警平 台、 预警 等子系统的建设。本 文主要 就甘肃省 山 洪 灾害 防治 县级监测预 警平 台 的设 计做一 简单论 述 ,机房
石 流较早 发育 的地 区之一 ,有 以陇南为代表 的黏性泥 石流 区, 以天水 、 兰州 为代 表 的黄 土泥流 区和以内陆河为代 表的 稀 性泥石流 区。 全省泥石流沟道分布范围广 , 发生频率 高。 尤 以 21 0 0年 8月 7日2 3时许 ,甘 南州舟 曲县城北 面 的三眼 峪、 罗家 峪发 生 的特 大 山洪泥 石流 , 灾情 之重 、 伤亡人 数之
图 1 监测预警平 台结构模型
( ) 户 界 面 层 1用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532c9690c69ec3d4bb7587.png)
福建省县级2013-2015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2013~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福建省洪水预警报中心二○一三年十二月前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山洪灾害对我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已经成为防洪减灾特别是保障人员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
按照国家防办的统一部署,我省2010-2013年共完成74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止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初步建立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有效解决了我省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应对历次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中取得巨大成效。
依据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前期已经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基础上,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继续开展2013~2015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
根据中央任务安排及我省实际情况,2013~2015年度主要在前期已建非工程措施基础上,通过后续项目建设,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进一步完善非工程措施体系,重点区域逐步构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实现我省山洪灾害防治区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构建我省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为了指导和规范我省县级山洪灾害防止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只包含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及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两部分内容。
目录项目特征表项目所在县根据县级方案实际内容填写本表。
***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特性表一、基本概况(一) 自然地理情况描述县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相关内容。
(二) 经济社会基本情况描述县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三)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分析县域山洪灾害成因,描述县域山洪灾害历史情况等相关内容。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4188014431b90d6c85c76e.png)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七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
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非工程措施建设。
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服务;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部分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标升级),提高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复核和检验调查评价成果,率定分析预警指标,提高精准度,集成、挖掘分析与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逐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
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v13
![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v13](https://img.taocdn.com/s3/m/69dc371179563c1ec5da7186.png)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品文档目录第一部分技术要求 (1)前言 (2)第一章总则 (4)1.1制定的思路和原则 (4)1.2编制依据 (5)1.3适用范围 (8)第二章总体构架 (9)2.1系统组成 (9)2.2层次结构 (9)2.3建设模式 (10)2.4建设内容 (12)2.4.1 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 (12)2.4.2 信息汇集平台建设 (12)2.4.3 预警指挥系统建设 (12)2.4.4 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建设 (13)2.4.5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体系建设 (13)第三章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 (15)3.1功能设计 (15)3.2建设要求 (15)3.3逻辑结构 (16)3.4监测设备设施分类 (16)3.5监测站点布设技术要求 (18)3.5.1 雨量站布设 (18)3.5.2 水位站布设 (18)3.5.3 视频站布设 (19)3.6监测设备设施设计要求 (20)3.6.1 简易监测站 (20)3.6.1.1 雨量观测 (20)3.6.1.2 水位观测 (20)3.6.2 自动监测站 (20)3.6.2.1 雨量观测 (21)3.6.2.2 水位观测 (22)3.7信息传输技术要求 (23)3.7.1 常用通信技术 (23)3.7.2 推荐通信技术 (29)3.8监测设备设施配置要求 (30)3.8.1 简易监测雨量站 (30)3.8.2 自动监测雨量站 (30)3.8.3 简易监测水位站 (31)3.8.4 自动监测水位站 (31)3.8.5 自动监测水位雨量站 (32)3.8.6 自动监测视频站 (34)3.9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4)3.9.1 遥测终端RTU (34)3.9.2 通信终端 (35)3.9.3 电源 (37)3.9.3.1 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电源 (37)3.9.3.2 视频站电源 (38)3.9.4 防雷系统 (38)第四章信息汇集平台 (39)4.1功能设计 (39)4.2建设要求 (39)4.3系统结构 (40)4.3.1 逻辑结构 (40)4.3.2 层次结构 (41)4.3.3 网络拓扑结构 (43)4.3.4 网络安全 (44)4.4汇集平台硬件技术要求 (45)4.4.1 省级汇集平台硬件设备 (45)4.4.1.1 配置要求 (45)4.4.1.2 主要技术指标 (46)4.4.2 市(州)级汇集平台硬件设备 (48)4.4.2.1 配置要求 (48)4.4.2.2 主要技术指标 (49)4.4.3 县级汇集平台硬件设备 (52)4.4.3.1 配置要求 (52)4.4.3.2 主要技术指标 (52)4.4.4 配套设施 (54)4.5汇集平台软件技术要求 (56)4.5.1 主要功能 (57)4.5.1.1 数据汇集 (57)4.5.1.2 数据上报 (58)4.5.1.3 外部数据整合 (58)4.5.2 数据库技术要求 (58)4.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 (58)4.5.2.2 数据库结构 (59)4.5.2.3 数据库存储和分配 (60)4.5.3 系统软件平台 (60)4.5.4 软件开发平台 (61)第五章预警指挥系统 (62)5.1功能设计 (62)5.2建设要求 (62)5.3.1 常规预警流程 (63)5.3.2 紧急情况下的预警流程 (64)5.4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 (64)5.5预警信息发布及响应 (65)5.5.1 预警发布权限 (65)5.5.2 预警发布内容 (65)5.5.3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65)5.5.4 预警发布方式 (65)5.6硬件设备配置要求 (66)5.6.1 预警中心 (66)5.6.1.1 主要设备 (66)5.6.1.2 配置要求 (68)5.6.2 预警设备配置 (68)5.6.2.1 市(州)、县级预警系统设备选型 (69)5.6.2.2 乡(镇)预警系统设备选型 (70)5.6.2.3 村级预警系统设备选型 (71)5.7系统软件要求 (72)5.7.1 系统组成 (72)5.7.2 软件结构 (72)5.7.3 总体要求 (72)5.7.4 功能要求 (73)5.7.5 性能要求 (78)第六章群测群防体系 (80)6.1责任制内容要求 (80)6.1.1 组织指挥机构 (80)6.1.2 分工与职责 (81)6.2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86)6.2.1 宣传 (86)6.2.2 培训 (87)6.2.3 演练 (88)第七章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要求 (89)7.1编制原则 (89)7.2预案有效期 (89)7.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89)7.4临界雨量的计算 (90)7.5省级预案要求 (90)7.6市(州)级预案要求 (91)7.7县级预案要求 (91)7.8乡(镇)级预案要求 (92)7.9村级预案要求 (92)第八章运行管理要求 (94)8.2管理模式 (94)8.3运行维护 (95)8.3.1 运行维护办法 (95)8.3.2 运行维护经费 (96)第二部分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97)第一章基本概况 (99)1.1自然情况 (99)1.2经济社会情况 (100)1.3历史上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00)1.4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101)1.5现有监测站点情况 (101)1.6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01)第二章编制依据 (102)第三章建设目标与任务 (103)3.1建设目标 (103)3.2建设任务 (103)第四章现状调查与评估 (104)4.1山洪灾害普查 (104)4.1.1 普查原则 (104)4.1.2 工作内容 (104)4.2危险区的划定 (107)第五章预警指标的确定 (109)第六章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10)6.1水雨情监测 (110)6.1.1 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110)6.1.2 站网布设 (110)6.1.2.1 站网布设原则 (110)6.1.2.2 信息传输通信网选择 (111)6.1.2.3 监测站网确定 (111)6.1.3 监测站设计与实施 (113)6.1.3.1 简易监测雨量站 (113)6.1.3.2 自动监测雨量站 (114)6.1.3.3 简易监测水位站 (115)6.1.3.4 自动监测水位站 (115)6.1.3.5 自动监测水位雨量站 (116)6.1.4 水雨情监测系统设备设施配置清单 (117)6.1.5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17)6.2监测预警平台 (118)6.2.1平台组成与功能 (118)6.2.1.1 信息汇集 (118)6.2.1.2 信息服务 (119)6.2.1.3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119)6.2.2 计算机网络设计 (119)6.2.2.1 网络拓扑结构 (119)6.2.2.2 网络安全 (119)6.2.3 软件设计 (119)6.2.3.1 软件体系结构及组成 (119)6.2.3.2 数据库系统设计 (119)6.2.3.3 系统软件平台 (120)6.2.3.4 软件开发平台 (120)6.2.4 监测预警平台中心机房建设 (120)6.2.4.1 监测预警平台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表 (120)6.2.4.2 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软件配置表 (120)6.2.4.3 机房环境建设 (121)6.2.5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22)6.3预警系统 (122)6.3.1系统组成 (122)6.3.2预警流程 (123)6.3.2.1 县级平台预警流程 (123)6.3.2.2 乡村群测群防的预警流程 (124)6.3.3预警信息发布 (125)6.3.3.1 预警发布权限 (125)6.3.3.2 预警发布内容 (125)6.3.3.3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125)6.3.3.4 预警发布方式 (126)6.3.4 预警通信设备 (126)6.3.4.1 预警通信设备选用原则 (127)6.3.4.2 预警通信方案及设备配置要求 (127)6.3.5 预警指挥系统软件设计 (128)6.3.5.1 主要功能 (128)6.3.5.2 软件组成 (128)6.3.5.3 软件结构 (128)6.3.5.4 软件子模块设计 (128)6.3.5.5 主要性能 (128)6.3.6 预警中心建设 (129)6.3.6.1 预警中心平面布置图 (129)6.3.6.2 预警中心硬件设备配置表 (129)6.3.6.3 预警中心软件配置表 (129)6.3.6.4 预警中心环境建设 (130)6.3.7 预警设备配置 (130)6.3.8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30)第七章责任制组织体系 (132)7.1组织指挥机构 (132)7.1.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132)7.1.2 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132)7.1.3 村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132)7.2分工与职责 (133)7.2.1 分工 (133)7.2.2 工作职责 (133)7.3群测群防监测点 (133)第八章预案编制 (134)8.1工作内容 (134)8.2要求 (134)第九章宣传培训演练 (135)9.1宣传 (135)9.2培训 (136)9.3演练 (136)9.4内容列表 (136)第十章投资概算 (138)10.1编制依据 (138)10.2费用组成 (139)10.3投资参考比例 (139)10.4经费概算表 (141)10.4.1 分类概算表 (141)10.4.2 概算汇总表 (149)第十一章建设与运行管理 (150)第十二章县级实施方案附图、表清单 (151)附录一部分供应商及产品名录 (153)附录二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 (155)第一部分技术要求前言近年来,全国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因灾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辽宁凤城市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建设经验
![辽宁凤城市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建设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9a16e3551810a6f5248698.png)
( ) 形 多 呈 “ 字 沟 谷 , 易 形 成 山 洪 泥 石 流 滑 2地 V” 极
坡 。 城 市 是 一 个 低 山 丘 陵 区 , 长 白 山 余 脉 。 温 长 凤 属 在
的 地 质 年 代 中 , 历 了 多 次 地 壳 变 动 , 期 遭 受 地 壳 经 长
内 、 应 力 的 作 用 , 其 是 强 烈 的风 化 和 流 蚀 作 用 , 外 尤 使
暴 发 , 地被 水 冲 毁 。 上 铁 路 长 岭 子 隧 洞 两端 被 泥 石 耕 凤
流堵 塞 , 堆积 土 石方 超 过 1 m 停 车 2 天 。 万 , O余
( ) 9 5 7月 2 3 18 年 5日 8 至 2 时 6日 1 2时 , 西 部 冷锋 受
影 响 , 市 普 降 大 到暴 雨 , 雨 中心 的 汤 山城 镇 降 雨量 全 暴
国 务 院 报 送 了《 国 山洪 灾 害 防 治 试 点 县 实 施 方 案 》 全 ,
国 务 院 领 导 批示 同 意 。 目 自2 1 项 0 0年 4月 开 始 实 施 , 6 月投入使用。 风 城市 地 处辽 宁 东 部 山 区 , 面积 55 3k , 辖 总 1 m 共 1 7个 镇 、 个 民族 乡 、 个 街 道 办 事处 ,0 个 行 政 村 , 1 3 21 总 人 口 5 人 。 年 平 均 降 雨量 为 10 8mm , 年平均河 9万 多 4 多
制 体 系 建 设 是 山洪 灾 害 防御 工 作 的 组 织 保 障 。 践 证 实 明 , 导 重 视 , 织 发动 得 好 , 领 组 工作 落 实 得 早 , 山洪 灾 害 防 御 工 作 就 能顺 利 进 行 。 年 来 , 一 由于 省 、 、 、 市 县 乡各 级 领 导高 度 重 视 此 项 工 作 , 、 领 导 多 次督 促 指导 工 省 市
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201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201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46507a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1.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201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日期】2010.02.05•【字号】浙防汛[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201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意见(浙防汛〔2010〕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防汛抗(防)旱指挥部,省防指成员单位: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
同时,上海世博会又适逢主汛期举行。
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切实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201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防汛防台抗旱并举,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实施“强塘固房”工程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科学、快速、有效地处置洪涝台旱灾害,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确保大中城市及重要城镇、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水库、重要堤防等水利工程在设计标准内安全度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台旱灾害损失。
二、围绕重点,着力提升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三)加快实施“强塘固房”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强塘固房”工程实施方案,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海塘和沿塘水闸加固,加快钱塘江干堤和小流域堤防加固建设,启动山塘整治工程,加强水利工程维护,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d5df238bb68a98271fefad1.png)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1总则为了及时掌握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使地处灾害危险区的居民可以及时得到预警信息,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山洪灾害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开展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监测工作。
1.11.21.3性等。
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将需要考虑监测的泥石流、滑坡划分为以下三类:①极度危险的泥石流、滑坡:暂时不能采取搬迁措施,受威胁人口在100人以上,或一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常发性和间发性泥石流、或稳定性差(变形迹象明显)和较差的滑坡。
②危险的泥石流、滑坡:受威胁人口在10—100人或一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1000万元之间的常发性和间发性泥石流、或稳定性差和较差的滑坡。
③一般危险的泥石流、滑坡:受威胁人口在10人以下或一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下的常发性或间发性泥石流、或稳定性差和较差的滑坡。
对潜在威胁性不同的上述三类泥石流、滑坡,应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2(3统、大气探测系统、水情信息测报系统、多普勒雷达站网和气象卫星观测信息等,为有效地防治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监测系统应根据当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防治需要,逐步发展并优化。
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地或适时地分析检验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优化调整。
(4)群测群防为主、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我国需要进行监测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很多。
就一个区域而言,建设一个或几个监测点,以这些点为中心向外辐射,建立若干个或一批群测群防点,带动面上群测群防工作的全面开展。
这些群测群防点可由监测站配备一定的监测仪器,落实专人监测和管理。
通过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减少站点建设投资,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群众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5等),(6测。
2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监测系统总体规划方案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监测系统是山洪灾害防治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的“4.2监测系统规划”要求进行规划。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bab6900eff9aef8941e06a7.png)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前言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财政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为了指导和规范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大纲。
目录1 基本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建设目标与任务 (1)4 现状调查与评估 (2)4.1山洪灾害普查 (2)4.2危险区的划定 (2)5 预警指标的确定 (3)6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6.1水雨情监测 (3)6.2监测预警平台 (7)6.3预警系统 (8)7 责任制组织体系 (12)8 预案编制 (14)9 宣传培训演练 (15)9.1宣传 (15)9.2培训 (16)9.3演练 (16)10 投资概算 (16)10.1费用组成 (17)10.2单价及投资参考比例 (17)11 建设与运行管理 (18)12 主要成果 (18)1 基本概况描述县域自然地理情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防御现状、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政策法规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专门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文件的配套法规、执行程序和操作条文尚不完善。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
实施方案简要报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处于东亚季风区,山丘区暴雨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据统计,1950~2000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26.3万人,其中山丘区死亡人数18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8.4%;近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呈逐年递增趋势,较高年份的比例达到84%。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严重制约山丘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⑤防灾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但山洪灾害防治涉及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现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力度较弱。
(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
目前我国山丘区一些重要城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所在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据统计,我国已修建防御山洪的护岸及堤防工程约7.9万km,兴建了大量的排洪渠,对城镇、工矿企业、重要交通设施附近淤积严重的沟道进行了清淤疏浚,结合兴利建设了8万多座水库;国家和地方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重点区域的泥石流、滑坡治理;近50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70万km2,建成数百万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这些治理措施对有效地减轻山洪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批复意见要求“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能及时转移、减少伤亡为目标,抓紧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试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山洪灾害防治是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落实规划措施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大、人口多。为探求各地防御山洪灾害因地制宜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意见要求,拟以山洪灾害严重的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抓紧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工作,为此需编制试点县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结合全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的分布,本次选择山洪灾害防治具代表性的103个县进行试点,涉及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以实施水雨情监测、预警、预案编制、组织与责任制体系、宣传培训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为主,同时对山洪灾害严重的7个县安排必要的工程措施,为规划的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山洪灾害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防办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内试点县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并汇总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
1.1.1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山洪灾害的防治立足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
目前,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做了大量勘察、监测工作,一些山洪灾害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断总结本地防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防治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建设,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总体而言由于对山洪灾害的防御缺少必要的手段,防灾非工程措施非常薄弱。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从2006年12月开始,先后组织编制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和《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指导各试点县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的编制。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各省级防办的组织下,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指导书》和《大纲》的要求编制了本行政区试点县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汇总形成报告送审稿。2008年1月31~2月2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报告送审稿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本报告。
1 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暴雨多发的气候特征、密集的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1 防灾形势
我国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山丘区(即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为463万km2,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8%。山洪灾害防治区自然特性复杂多样,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程度不一,因而形成多种类型的山洪灾害,尤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
①在一些山洪灾害严重区域布设了气象、水文监测设施,并初步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但监测网点布设不够,覆盖率不高,山洪灾害防御的通信预警系统建设尚处起步阶段,不能满足山洪灾害防御时效性强的要求。
②少数山洪灾害严重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局部区域编制了较为完善的防灾预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未编制预案或预案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