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考研初试《岩石力学》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岩石力学》问答题
1.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画图说明。
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分为四个阶段
(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在此阶段时间横向膨胀较小,试件体积随荷载增大而减小;
(2)弹性变形至微弹性裂隙稳定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成近似直线型;
(3)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进入本阶段后,微破裂的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破裂不断发展,直至试件完全破坏,试件由体积压缩转为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
速率增大。
(4)破裂后阶段:裂隙快速发展,交叉且相互联合,形成宏观断面。此后,岩块变形主要表现为沿宏观裂面的块体滑移。试件承载力随变形增大迅速下降,但不
降到零。
2.为什么普通材料试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全应力应变曲线有什么用
途?
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用途:
(1)揭示试件破裂后仍有一定承载力
(2)预测蠕变的破坏
(3)预测岩爆
(4)预测循环加载下的岩石破坏
3. 蠕变有哪两种类型?典型蠕变曲线分哪三个阶段?画图说明。
(1) 稳定蠕变:蠕变变形的速率随时间增长而减小,最后变形趋于一个稳定的极限。
(2) 不稳定蠕变:蠕变不能稳定于某一极限值,而是无限增长直到破坏。
第一蠕变阶段:如曲线中ab 段,应变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故又称减速蠕变阶段。
第二蠕变阶段:如曲线中bc 段,应变速率保持不变,故又称为等速蠕变阶段。 第三蠕变阶段:如曲线中cd 段,应变速率迅速增加直到岩石破坏,故又称为加速蠕变阶段。
4. 简述维护岩石地下工程稳定的基本原则(新奥法)。
(1) 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
A . 避免岩石强度的损坏
B . 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
C . 加固岩体
(2) 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
A. 选择合理的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
B. 选择合理的位置和方向
C. 采用卸压方法
(3) 合理支护
(4) 强调检测和信息反馈
(5) 注重涌水处理:堵水、输水。
5. 围岩-支护作用的共同原理是什么?它对围岩支护有什么指导意义?
A . 围岩周边位移和支护反力成反变关系;
B . 支架的支护力与支架变形成正变关系;
C . 围岩特性曲线与支架特性曲线的交点是围岩与支架的工作点,构成共同作用关系,二者共同承载;
D . 在一定变形范围内,围岩变形越大所需支护力越小。
指导意义:
上述分析反映了围岩稳定与支护相互作用的某些基本原理,为确定支护的内应力及其变形位移和选定支护结构、尺寸提供了基本思路。
岩石的典型蠕变曲线
a
6.简述弹塑性岩石在反复加载与卸载条件下的变形特征。
(一)如果每次施加的最大荷载与第一次施加的最大荷载一样
A.每次加、卸载都形成一个塑性滞回环。这些塑性滞回环随着加、卸载的次数增加而愈来愈狭窄,并且彼此愈来愈近,岩石愈来愈接近弹性变形,一直到
某此循环没有塑性变形为止;
B.当循环应力峰值小于某一数值时,循环次数及时很多,也不会导致试件的破坏;
C.而超过这一数值岩石将在某此循环中发生破坏(疲劳破坏),这一数值称为临界应力。
(二)如果每次施加的最大荷载比前一次循环的最大荷载大
A.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塑性滞回环的面积也有所扩大,卸载曲线的斜率也逐次略有增加;
B.每次卸载后再加载,在荷载超过上一次循环的最大荷载以后,变形曲线仍沿着原来的单调加载曲线上升,好像不曾收到反复加载的影响似的,这种现象
称为岩石的变形记忆。
7. 地应力的成因有哪些?浅部地壳中地应力分布基本规律是什么? 成因: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倾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基本规律:
(1) 地应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2) 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
(3)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4) 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5) 最大水平应力与最小水平应力也随深度呈线形增长关系;
(6)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
8.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有哪三个前提,它的分析计算步骤是什么?
前提:
(1) 滑动面上实际岩土提供的抗剪强度s 与作用在滑面上的垂直应力存在如下关系
(2) 稳定性系数F (安全系数)的定义为沿最危险破坏面作用的最大抗滑力(或力
矩)与下滑力(或力矩)的比值。即
F=抗滑力下滑力⁄
(3) 二维(平面)极限分析的基本单元是单位宽度的分块滑体。
计算步骤:
(1) 在断面上绘制滑面形状;
(2) 推定滑坡后裂缝及塌陷带的深度,计算或确定其产生的影响;
(3) 对滑坡的滑体进行分块。
(4) 计算滑动面上的空隙水压力;
(5)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稳定系数。
9.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CSIR 分类)与巴顿岩体质量分类(Q )分别考虑岩体的哪些因素?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是由岩体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单位长度的节理条数及地下水5种指标分别计分,然后累加各项指标的计分,得出该岩体的总分来评价该岩体的质量。 巴顿岩体质量(Q )分类
Q =RQD J n J r J a J w SRF
考虑因素:RQD ——岩石质量标准;J n ——节理组数;J r ——节理粗糙系数;J a ——节理蚀变系数;J w ——节理水折减系数;SRF ——应力折减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