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与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与设备
3-1 什么是球形度φS ?什么是沉降速度 u t ?一般情况下如何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
答:
1.颗粒的球形度是工程上用来描述颗粒物料形状的一种物理量,是指与该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表面积与颗粒表面积之比。即:
φS = S (球)/S p
球体的表面积: S (球) =π•d 2
2.所谓沉降速度是指,颗粒在匀速阶段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 u t (或称自由沉降速度)。
3.刚性小球的沉降速度 u t 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u t =[ ]1/2
式中:ρs 为颗粒的密度;ρ为流体的密度;d 为刚性小球的直径;g 为重力加速度;ζ为阻力系数。
一般情况下,可先通过实验作出ζ-R et 关系曲线,并根据曲线确定阻力系数ζ的与 R et 的关系,进而得出颗粒沉降速度的经验式。 3-2 颗粒在重力场中沉降时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答:
颗粒在重力场中自由沉降时主要受到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重力与其沉降运动方向一致,浮力和阻力与其沉降运动方向相反。 3-3 在沉降分离操作中,影响颗粒沉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在沉降分离操作中,影响颗粒沉降的因素很多,但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⑴颗粒体积分数的影响
颗粒的体积分数,对其沉降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体积分数越大,颗粒间的碰撞几率越大,对颗粒的沉降干扰越大。
—27—
4•d •g(ρs -ρ)
3ζρ
⑵器壁效应的影响
容器的器壁会对沉降的颗粒产生一定的“拽力”,使颗粒的实际沉降速度低于自由沉降速度。
⑶颗粒形状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固体物质,球形颗粒比相同体积的非球形颗粒的沉降要快一些。非球形颗粒的形状及其投影面积对沉降速度有影响。
⑷流体粘度的影响
流体的粘度对颗粒的沉降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在湍流区内,流体粘性对沉降速度无明显影响;在过渡区,流体粘性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一般可忽略不计;在滞流沉降区,由流体粘性引起的表面摩擦力占主要地位,此时粘度对颗粒的沉降速度有较显著的影响。
⑸颗粒的最小尺寸
颗粒的尺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沉降速度。对于非常细微颗粒(粒度 < 0.5mm ),自由沉降速度公式则不适用。此时,由于流体分子热运动使得颗粒发生布朗运动。
3-4 为什么说降尘室的(理论)生产能力只与其沉降面积(A = b •l)及颗粒的沉降度(u t )有关,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
答:
在重力沉降操作中,若设降尘室的长、宽、高分别为 l 、b 、H ,含尘气体通过降尘室的体积流量(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为V s 。则:
位于降尘室最高点的颗粒降至室底所需的时间为:
θt = H/u t
气体通过沉降室所需的时间为:
θ= l/u
若要使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分离出来,则气体在降尘室内的停留时间至少应等于颗粒的沉降时间。即:
θ≥θt 或: l/u ≥ H/u t 由于:
u = V s /H •b
—28—
沉降室沉降示意图
则:
V s ≤ b •l •u t
即:降尘室的(理论)生产能力只与其沉降面积(A = b •l)及颗粒的沉降度(u t )有关,与降尘室的高度无关。
因此,对于一定尺寸的降尘室,为了增大其生产能力,可将降尘室设计成多层降尘室。
3-5 某厂拟选用一台标准旋风分离器(ζ= 8.0)净化含尘气体。已知:固体颗粒的密度为1100 kg/m 3,气体的密度为1.2 kg/m 3,粘度为1.8×10-5 Pa •s ,流量为0.4m 3
/s ,允许压强降为2000Pa 。试估算设备的临界粒径。
解:
根据压强降公式 Δp =ζ×(ρ•u i 2)/2 有:
u i =[2Δp/(ρ•ζ)]1/2 =[(2×2000)/(8.0×1.2)] 1/2
= 20.4(m/s)
标准旋风分离器的进口截面积为:
hB = D 2/8 (h = D/2,B = D/4) 同时:
hB = q v,s / u i
故,旋风分离器的圆筒直径为:
D =[(8q v,s )/ u i ]1/2 =[(8×0.4)/20.4]1/2 = 0.396(m) 临界粒径: d c =[ ]
1/2
=[ ]1/2
= 6.74×10-6(m)
答: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d c = 6.74×10-6 m 。 3-6 什么是饼层过滤的“架桥”现象?
答:
如图所示:在饼层过滤中,因滤浆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穿过过滤介质时,细小颗粒会在滤孔中产生不规则的堆积,阻碍过滤的正常进行,此现象称为“架桥”现象。
—29—
9μB πN e ρs u i
9×1.8×10-5×0.396/4
3.14×5×1100×20.4
饼层过滤的“架桥”现象
3-7 在工程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哪些?
答:
工程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织物介质、堆积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和多孔膜等。
1.织物介质——织物介质常称为滤布,一般是由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素及合成纤维制成的织物,或者由玻璃丝、金属丝等材料织成的网。此类介质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为5-60μm。
2.堆积介质——堆积介质一般由硅藻土、木炭、石棉、砂等固体颗粒或非编织纤维材料堆积而成。堆积介质主要用于深床过滤操作中。
3.多孔固体介质——多孔固体介质是指,由多微细孔道的固体材料(多孔陶瓷、多孔塑料、多孔金属等)制成的管或板。多孔固体介质一般可拦截1-3μm 的细微颗粒。
4.多孔膜——多孔膜用于膜过滤,常见的有各种有机高分子膜(如:粗醋酸纤维系、芳香聚酰胺系)和无机材料膜。
3-8 如何强化饼层过滤操作?
答:
1.增大饼层过滤的推动力
通过增大滤浆的压强(p
1)或减小滤液的压强(p
2
),可有效地
增大滤液通过滤饼层的压强降(Δp
c = p
1
- p
2
)。
2.减小饼层过滤的阻力
可通过减薄过滤介质的厚度或增大过滤面积等方法,达到减小饼层过滤的阻力的目的。
3-9 在20℃下恒温过滤某种悬浮液,操作压强差为9.81×103Pa。悬浮液中固相体积分数为20%,固相直径为0.1mm的球形颗粒。在此压强下过滤形成空隙率为0.6的滤饼。求过滤常数及滤饼的比阻。
解:
1.求滤饼比阻
已知:Δp = 9.81×103Pa;μ20℃水= 1.0×10-3Pa•s;ε= 0.6;d = 1×10-4m。
⑴球形颗粒的比表面积: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