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
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
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
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三类宏观经济模型
三类宏观经济模型有:经济增长模型;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后两者属于经济波动模型)。
(1)经济增长模型
主要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各国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经济起飞的原因;分析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如何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经济波动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解释物价水平与产出的决定与波动。
总供给水平: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经济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总供给曲线(AS):对于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量。
总需求水平:是对消费品、新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净出口水平需求的总和。
总需求曲线(AD):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相对于每一个既定价格水平的总需求水平或产量水平。
①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1-2所示)
特点:总供给水平由生产能力决定,与价格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位置取决于生产能力。
图1-2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结论:在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均衡产出取决于生产能力,而价格水平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
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历史教训: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29日连续经历“黑色星期三”和“黑色星期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9.5%。
随后,一场股市危机逐渐蔓延,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到1933年,美国国内产出总量比1929年下降30%,而失业率从1929年的3.5%上升到1933年的25%,而且在整个30年代平均失业率达到18%。
②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1-3所示)
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平坦的。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价格水平固定于供给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形成对照的是产量可取任何值。
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基本假定是短期的产量水
平不影响价格。
由此可见,在短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而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
有时候,宏观经济学也会提到中期问题。
中期实际上是研究总供给曲线在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中间的情况。
当高涨的总需求推动产量高过特长期模型可持续的水平时,厂商开始提高价格,而总供给曲线则开始向上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介于水平的与垂直的中间。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争论的主要问题。
图1-3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2课后习题详解
说明:在许多中文译本中,Key Terms、Conceptual和Technical一般译为“关键词或关键术语”、“概念题”和“技术题”,不看习题的具体内容,相信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其含义,为了更好地符合中国人的考试习惯,下面采用在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常用的分类: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题。
其他章节不再说明。
一、概念题
1.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
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支出)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aggregate supply-aggregate demand model)
答: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4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1AD 代表原来的总需
求曲线,1AS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2AS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最初,经济在1E 点时实现了
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Y ,均衡的价格水平为1P 。
这时1E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2AS 上,
所以,1Y 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1AD 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2AD 。
2AD 与短期总供给
曲线1AS 相交于2E 。
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1Y 增加到2Y ,价格水平从1P 上升到2P 。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1AS 向左上方平行移
动到3AS ,3AS 与2AD 相交于3E 。
国民收入水平从2Y 减少到3Y ,价格水平从2P 上升到3P 。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2AS )。
2AD 与2AS 相交于4E ,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
就业的国民收入1Y ,而价格水平上升到4P 。
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
它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图1-4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3.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
答: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总供给函数AS 可以表示为:()Y AS P =。
由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由于劳动供给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