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血吸虫
病因及感染途径:
• 日本血吸虫
血 吸 虫 生 活 史
传染程
传染源:病人及受感染的动物(牛、鼠) 传播途径:粪便入水,钉螺,接触疫水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重复感染,无免疫力者→急性
门脉系统内成虫
虫卵 尾蚴悬浮水面
肠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
镜下:
• 烧瓶状溃疡 flask shaped ulcer • 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圆形,直径20-40um.
阿米巴滋养体
滋养体
圆形,比巨噬细胞大,核小,略嗜硷,周围溶解
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滋养体
RBC、Lyc及组 织碎片(泡体)
滋养体
临床:
• 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酱褐色腥 臭脓血便。
二、
致病菌:G(-)痢疾杆菌
福氏
宋内氏 鲍氏
内毒素
志贺菌→内毒素/外毒素
发病机制: dysentery bacilus(污染饮水、食物)
胃
部分至大肠 大部杀灭 (侵袭肠粘膜上皮及固有层)
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肠炎性反应 全身毒血症
细菌对粘膜上皮侵袭力和内毒素引起溃疡和全身 中毒症状,外毒素引起水样腹泻 中毒性菌痢---小儿多见,对细菌毒素过敏所致
一、概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引起的全身性急
性传染病。儿童、青壮年发病较多。 病变特点 :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与坏死,
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显著。 临床: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脾肿大、玫 瑰疹,中性粒细胞和噬酸性粒细胞减少。
二.病因和传染途径:
伤寒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三种抗原: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抗原
酸酶
三.病理变化
• 病变部位:主要盲肠、升结肠 其次乙状结肠和直肠
• 基本病变:灶性坏死性肠炎 变质性炎症
• 病变特点:烧瓶状溃疡(flask shaped ulcer)
急性期病变
• 肉眼
• 1、肠粘膜表面点状坏死及浅表溃疡 坏死灶增大,呈钮扣状
口小底大、边缘潜行的烧瓶状溃疡 巨大溃疡
• 2、 溃疡间粘膜正常或轻度卡他性炎症
愈合(修复)
假膜性炎:
粘膜浅表坏死,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 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 假膜先出现于粘膜皱襞顶部,糠皮状,后融合成片。 假膜呈灰白色,出血明显则呈暗红色,受胆色素浸染 则呈灰绿色。
四.临床病理联系
肠道症状 腹痛、腹泻(蠕动增加、肠痉挛) 里急后重(炎症刺激直肠壁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 全身症状 发热、头痛、乏力、血中白细胞增加。
肝急性血吸虫病
急性虫卵结节
• 慢性或晚期:
肉眼:血吸虫性肝硬化(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 pipe
stem cirrhosis)。 变硬、小、轻 表面浅沟纹,分叶状,切面增生的纤维结缔 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慢性痢疾
概念:
病程超过2个月 急性菌痢转变而来 感染者居多。
福氏菌
病变特征:
新旧病灶并存,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肠壁 不规则增厚、变硬,粘膜增生可形成息肉。
临床:
腹痛、胀、泻等,有的成为慢性带菌者,成为 传染源。
三、中毒性菌痢
1. 急病起、2-7岁小孩多见;
2.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
2、童虫引起的损害
• 肺部病变:充血、出血、水肿, 嗜酸性粒细胞、巨 噬细胞浸润、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
• 临床:发热,一过性咳嗽,痰中带血 • 机制: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
3、成虫引起的损害
• 病变: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贫血、肝脾 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脓肿。
• 机制:机械性损伤及毒性作用
• 中毒症状不明显。 • 粪检可找到大滋养体。
• 结局:
• 治愈 • 转为慢性 • 出血 • 肠穿孔
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肠阿米巴病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疾杆菌
好发部位 盲肠、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性质 局限性坏死性肠炎
弥漫性假膜性炎
溃疡深度 一般较深、烧瓶状
浅表、地图状
溃疡边缘 潜行性、挖掘状
主要脏器的病变及后果 1、结肠
部位:直肠,乙状结肠最显著
病变:
早期
晚期
肉眼:粘膜红肿,颗粒状 狭窄,小溃疡,多发
隆起,浅溃疡
性小息肉
镜下: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临床:腹痛,腹泻,
腹痛,腹泻轻,
粪检虫卵(+)
粪检(-),活检(+)
肠慢性血吸虫病
肠血吸虫病,肠腺癌
2、肝脏
• 急性期: • 肉眼:轻度增大,灰黄色粟米或绿豆大小结节. • 镜下:急性虫卵结节(汇管区). • 临床:肝肿大,有压痛.
五、并发症
1、肠出血(溃疡期) 2、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3 、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
阿米巴病(amoebiasis)
概 述:
•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 寄生虫病。
• 主要寄生部位:结肠 • 分为:
肠阿米巴病: 痢疾样症状 肠外阿米巴病: 各脏器脓肿
肠阿米巴病
Intestinal amoebiasis (amoebic dysentery)
三.阿米巴脑脓肿
amoebic cerebral abscess
极少见 多为肝和肺脓肿内的阿米巴
滋养体经血流进入脑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概述:
血吸虫类型: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nu)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伤寒肉芽肿。
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 急性增生性炎症
巨噬细胞 伤寒细胞 伤寒小结 无中性粒细胞
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伤寒细胞聚集而成的小结节状结构。伤寒细胞 体大、核常偏位、胞浆丰富,吞噬伤寒杆菌、 红细胞、淋巴细胞、坏死组织碎片。
1、肠道病变 部位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 按自然病程分为4期
髓样肿胀期(1W) 镜下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伤寒小结形成
坏死期(2W) 大体
灰白、黄绿色或暗绿色
髓样肿胀 坏死溃疡
溃疡期(3W) 肉眼
坏死脱落,隆起,高低 不平。 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
出血、穿孔
伤寒溃疡
结核溃疡
愈合期(4W)
肉芽组织新生,填充溃疡,上皮覆盖。
2、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因巨噬细胞的增生活 跃而致相应组织器官肿大。 镜检: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
不呈挖掘状
溃疡间黏膜 大致正常
为炎性假膜
全身症状 轻、发热少
重、常发热
肠道症状 右下腹压痛
左下腹压痛
腹泻往往不伴里急后重 腹泻常伴里急后重
粪便检查 味腥臭,血色暗红,镜检红 粪质少,黏液脓血便 细胞多,阿米巴滋养体 血色鲜红,脓细胞多
2、慢性期病变
病变特点---病变新旧混杂,坏死、溃疡、肉芽 组织及瘢痕 组织同时并存。
一.病因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
包囊
脱
感染阶段 致病阶段
囊
滋养体 小滋养体 肠腔型 大滋养体 组织型
二、致病机理
主要致病机理
丝状伪足--钻入、破坏、吞噬降解
宿主组织
接触溶解--凝集素、穿孔素、
滋
半胱氨酸酶
养
分泌肠毒素--引起粘膜损伤
体
溶组织酶 肠壁组织溶解破坏
组 坏织
溶 解 死液
化
免疫抑制与逃避 凝集素、半胱氨
4、虫卵引起的损害
• 病变: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 机制:成熟虫卵中毛蚴产生抗原物质引起以 增生和坏死为特征的严重变态反应。
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
中央含成熟虫卵 壳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 棒状体(火焰状)(抗 原抗体复合物,Hoeppli)
虫卵周围可见无结构颗 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 酸性粒细胞,坏死组织 中可见菱形或多面形屈 光性蛋白质晶体 (Charcot-Leyden结晶)
坏死组织外周为肉芽组 织,伴嗜酸粒、巨噬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Hoeppli现象
急性虫卵结节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 (10天后)
中央虫卵破裂、钙化 坏死物质吸收,嗜酸 粒细胞减少 , 周围出现类上皮细胞, 异物巨细胞、淋巴细 胞,形似结核结节, 称假结核结节 成纤维细胞取代类上 皮细胞,纤维化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内容:
一.细 菌 性 痢 疾 二 .伤 寒 三.阿 米 巴 病 四.血 吸 虫 病 五. 华 支 睾 吸 虫 病
细 菌 性 痢 疾(bacillary dysntery)
一.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 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 易爆发流行,夏秋季发病多,儿童多见。 临床: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菌痢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
骨髓抑制:巨噬细胞增生、伤寒 小结形成 并挤压, 加上内毒素的抑制作用
CNS: 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暂 时 性 反 应迟钝、听力下降)
其它脏器病变:
胆囊:无明显病变,但伤寒杆菌在胆汁中大量繁殖。 痊愈后,细菌仍在胆汁中生存,通过胆汁由肠道排 出,成为慢性带菌者/终身带菌者。 心肌:中毒性心肌炎,临床上可出现相对缓脉 肌肉: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发生凝固性坏死(称 蜡样变性),临床出现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传染途径:粪 污染手/被单/玩具/食物等 口
三.病理变化及类型:
部位: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 病变特征:假膜性炎(纤维素渗出性炎症)
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病变过程为: 急性卡他性炎(初期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 水肿、渗出 )
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渗出)
溃疡形成(浅小、地图状)
化坏死的结缔组织,血管、胆管。
阿米巴肝脓肿
镜下
脓液:液化性淡粉红色物质 脓肿壁:尚未彻底液化坏死的组织 脓肿周围:查见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肝脓肿
临床:
• 长期发热 • 右上腹痛 • 肝大、压痛 • 全身消瘦 • 向周围穿破
二.阿米巴肺脓肿
amoebic pulmonary abscess
少见 阿米巴肝脓肿直接蔓延 多见于右肺下叶 咖啡色坏死液化物质 褐色脓样痰 痰中查见阿米巴滋养体
肉芽增生过多→局限包块→阿米巴肿 肠壁纤维增生,增厚→狭窄→肠梗阻
肠外阿米巴病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一、阿米巴肝脓肿
amoebic liver abscess
肉眼
(1)肝右叶,单个或多个 (2)果酱样物(棕红色):液化性坏死物质
及陈旧性血液混合 (3)破棉絮状外观:脓腔壁上附有未彻底液
(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伤寒肉芽肿形
成,灰红色,脑回状。
(2)坏死期:(第二周)在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 生坏死。
(3)溃疡期:(第三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 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 的溃疡小而圆。
(4)愈合期:(第四周)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填平, 溃疡边缘上皮再生覆盖而愈合。
代谢产物及死虫体分解产物 →静脉内膜炎、贫血(虫噬、 抑制骨髓造血)、嗜酸性脓肿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1、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
肉眼:皮肤红色丘疹或寻麻疹。 镜下:真皮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水肿, 嗜酸 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临床:奇痒,可自然消退 机制:IgG介导的变态反应。
3. 中毒性休克(最多见,毒素引起急性微循 环障碍)、呼吸衰竭(脑微循环障碍,脑 水肿 颅内压增高 脑疝)、混合型(病 情最重)
病理变化:
肠道改变轻微,呈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而大脑、脑干有弥漫性水肿、点状出血,肾 上腺皮质萎缩和胸腺肿大,可能是对细菌毒 素强烈过敏所致
伤寒(Typhoid fever)
性较强
表面抗原(Vi)
肥达氏反应 (widal reaction) : 测血中抗体
内毒素: 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传染源 :伤寒患者、带菌者
传染途径:粪---口
伤寒杆菌
胃
回肠
血流
胆囊
单核巨 噬细胞
发病机制
四.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主要是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 性增生性炎症,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 结、肝、脾、骨髓等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
毛蚴
钉螺
感 染 途 径 胞蚴
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均可引起病变 •机械性损伤 •变态反应性损伤
小静脉 淋巴管 血循环 右心
尾蚴
皮肤
童虫
肺 大循环
其它器官 肠系膜V
成虫
虫卵
头腺分泌溶组织酶和机械运动
尾蚴性皮炎(红小丘疹,奇痒)
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入组织 肺出血及过敏反应 (发热、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