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 不宁、多梦等。
2、情绪因素及劳累为发病常见的诱因。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末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 他器质性病变
.
20
四、辨 证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分型
.
21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 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等。
7、清代叶天士、唐容川等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和自己的 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 方面都有所发挥,从而使不寐一证,从理论到实践 ,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
11
(三)范围
西医学中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 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护。
.
12
证候特征:
.
22
2、辨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 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 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
23
(二)治疗原则
1、注意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如益气养血, 健脾补肝益肾,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等。 2、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施以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3、配合情志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忘,甚至心神不宁等。
.
13
二、病因病机
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
(一)情志所伤 (二)饮食不节 (三)病后、年迈 (四)禀赋不足,心虚胆怯
.
14
(一)情志所伤
1、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 神不安而不寐。 2、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 3、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 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 气失和,痰热上扰而卧寐不安。 《张氏医通》:“脉滑数有力而不得卧者,中有宿滞 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
16
(三)病后、年迈
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 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景岳全书》:“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 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景岳全书·不寐·论治》:“无邪而不寐者,…宜以 养营,养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 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 而神自安也”。
.
10
6、《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 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五个方面。至此对不寐的理法方药的认识已比较 完善。
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 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
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 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
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 酣,或夜寐梦多。
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
消除疲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
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
6
(3)脏腑损伤,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
《素问·病能》:“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 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 《灵枢·邪客篇》:“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 立至。”
.
17
(四)禀赋不足,心虚胆怯
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 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 能寐或寐而不酣。 《杂病源流犀烛》:“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 祥,虚烦不寐者。”
.
18
失眠病位在心,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
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密切相关。
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实证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 不安所致。
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 失养所致。
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
19
三、诊 断
1、临床表现
主证: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 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
4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寐。
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 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 等。
.
5
(二)历史沿革
1、《内经》记载失眠原因有三: (1)其他病证的影响,
如咳喘、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 (2)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 《灵枢·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
不寐
.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概念、历史沿革、范围)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辨证 五、护理
.
2
教学要求
1、掌握不寐的概念及其一般护理。 2、熟悉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方药。 3、了解不寐的历史沿革及其诊断。
.
3
一、 概 述
(一)定 义
不寐又称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 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 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 及不能消除疲劳。
8
4、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提出痰火致 不寐的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 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 ,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 更随气上升而发燥,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 痰抑火之法也”。
.
9
5、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明确地提出以邪正虚 实作为本病辨证的纲要,认为“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 皆虚证”,“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 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 足耳”;
.
7
2、《难经》首先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 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 ,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3、汉代张仲景对不寐的临床证候和治法丰富了《内经》 的内容,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 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 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