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导读庄子导读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导读庄子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文化经典著作。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儒家而言,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孜孜以求”之外的中国传统知道知识分子而言,《庄子》则具有更高的地位:他是心灵的汤济,是精神的家园;是失意后慰籍,是得意时的棒喝。他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哲学、文学、伦理道德、民间习俗等方方面面。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庄子》。教学设计:

因《庄子》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本节课拟从《庄子》的寓言中,概括出几点与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精神独立”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庄子》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

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这就是《庄子》,一个美丽的存在,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所在。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复习考纲关于文化经典考试的”内容,并进行解释。

2、介绍《庄子》的思想。

3、举例说明《庄子》寓言的寓意。

三、今年考试说明相关要求

202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化经典的要求为:从《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三部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中,选项取文章作为第Ⅱ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文化素养。

四、试题举例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求而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求而为之战,是辅桀也。由君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考题:①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附答案:

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②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五、探讨庄子的思想内涵

关于庄子( 一)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时代宋国蒙(今商丘东北)人。著名、、,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关于庄子( 二)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关于庄子( 三)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关于庄子(四)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关于庄子(五)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是一种救人的,寻求思想解脱与个性张扬的学说。

六、寓言翻译及其寓意探讨示例

[例一: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

[例一翻译]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例一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例二:偻者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达生》

[例二翻译]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