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_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_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_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种范围的合作不断加强,领域不断扩展。无任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目前的合作已经远非局限于经济领域。这种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以后,随着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突起,合作开始更多地转向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生态环境、禁毒等安全领域方面的非经济合作。如欧盟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从共同市场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政治联盟,就体现了这种情况的转变。还有就是东亚地区涌现的各种次区域合作,因为涉及边境安全问题,从一开始就兼顾经济与非经济合作的同时开展,合作的目标不仅有传统的经济收益方面,还有非传统收益方面。面对东亚地区次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我们不禁要问,次区域合作相对于区域合作来说是否有其特殊性?若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该次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即次区域合作的成因是什么?本文皆在通过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来梳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以期为中国更好的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1次区域合作分析

1.1次区域合作的定义

目前,众多学者在频繁使用“次区域合作”一词时,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作出明确的定义。大多数情况是学者们把“次区域合作”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看成同义词。此后,随着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和非传统边境安全问题的突出,次区域合作的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收稿日期:2009-11-09;修订日期:2010-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861004)和“基于合作博弈的怒江—萨尔温江水电合作开发思路与对策”项目联合资助。作者简介:胡志丁(1986-),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E-mail:huzhiding2007@126.com

通讯作者:骆华松(1964-),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研究。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

———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胡志丁,骆华松,夏显芳,阳茂庆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092)

摘要: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

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

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定义重新做了界定,对

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特征等作了阐述,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

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以期促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周

边次区域合作。

关键词:次区域合作;非传统收益;观众成本;引致需求;地缘政治

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识码:A

世界地理研究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19卷第2期

2010年6月Vol.19,No.2

Jun .,2010

胡志丁等: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35 2期

“次区域合作”一词才慢慢代替“次区域经济合作”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经济方面的合作时,

上,但对“次区域合作”作出准确定义的仍然没有,有的只是一些定性分析。如王琰婷指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仅包括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经济合作,还包括环保、禁毒等方面的非经济合作[1]。刘小龙、王敏正、杜涛等从交通、能源、旅游、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贸易和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禁毒等八个方面详细分析了GMS次区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对GMS合作领域的扩展作了展望[2~4]。

在借鉴亚行、夏禹龙、魏燕慎、刘秀玲[5~8]等对“次区域”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义上,并参考次区域合作近20发展的历程,我们认为:“次区域”指邻近国家地区间的边境省份或国家,精心界定、跨边界较小范围区域。该次区域由于地理位置毗邻,多数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及存在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跨境而居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得对边境安全的影响强烈。同时,边境省份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缓冲地区,也是国家安全中的薄弱地区和敏感地区,经常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这反过来又会影响着次区域合作。由此,我们给次区域合作下的定义如下:次区域合作指邻近国家地区间的边境省份或国家,精心界定、跨边界较小范围区域,为发展经济、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等需要而开展的经济与非经济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形式受边界的影响强烈,同时由于合作区域的相邻,一国的边境安全变化很容易波及到邻国。这就使得次区域合作与边境安全无法割舍开来。

1.2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

根据次区域合作的内容分类,可以把次区域合作划分为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次区域非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指:它是边界由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过程中,毗邻国家借助“地缘优势”在其边界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现象,使生产要素在“次区域”这个地域范围内的趋向自由化的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次区域范围内的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包括贸易、投资、能源、交通、旅游、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次区域非经济合作是相对于次区域经济合作而言的,指次区域范围内开展的非经济方面的合作。次区域非经济合作主要指为维护边境安全而展开的合作。边境安全又分为传统边境安全与非传统边境安全,从而使得次区域非经济合作的内容也相当广泛,主要有传统边境安全方面的军事合作与政治同盟和非传统边境安全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水资源保护、禁毒、文化、教育等合作。

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次区域非经济合作存在如下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将通过影响沿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信息、文化等安全因素进而影响到次区域非经济合作;二是次区域非经济合作的加强反过来将为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非经济合作中的文化、教育合作将极大降低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和语言障碍。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次区域经济与非经济合作看成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因果关系。因为国别的差异,每个国家关注的经济领域与非经济领域合作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从而成为影响次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

1.3次区域合作的特征

次区域合作是相对于区域合作而言的,但是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的范围是跨国界的沿边境地区,这就使得次区域合作与区域合作存在很多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次区域合作的内容的广泛性

36

世界地理研究19卷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次区域合作主要包括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经济合作主要包括贸易、投资、能源、交通、旅游、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非经济合作主要有传统边境安全方面的军事合作与政治同盟和非传统边境安全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水资源保护、禁毒、文化、教育等合作。这与区域合作主要以经济合作为主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产生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次区域”的地域范围和边界的多重属性决定的。次区域涉及边界两侧的两个人主权国家,在经济合作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边界地区在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根据引致需求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等的要求也需要邻国之间确实加强非经济方面的合作,以应对边境安全。

1.3.2次区域合作的开放性及复杂性

一般认为,区域经济合作会排斥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在跨国的区域形成更大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次区域经济合作不同于贸易集团和机制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它在实践上奉行开放性原则[9]。由此决定了次区域合作的复杂性。因为次区域合作的地区相对来说都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最大不足在于缺乏投资资金,这就使得这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对区域外部资金产生了严重依赖,这种依赖又决定了次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坚持多边主义的开放原则,以吸引发达国家资金的流入[10],大国的参与,使得这一地区的合作和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非经济的目的性。一些大国往往利用投资或者经济援助等手段强加一些政治条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侵略。

1.3.3次区域合作的目标多样性和非一致性

从次区域合作一开始,它的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就参杂在一起,很难分离。自此,使得我们很难理解究竟是次区域合作的经济利益引起了非经济合作,还是次区域非经济合作的非经济利益引起了经济合作。但是,我们认为恰恰是因为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的非一致性或者说合作目标的多样性促进了次区域合作的突飞猛进发展。

对于一个小国或者经济薄弱的国家来家,他们参与合作的目标更多是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对于非经济方面的贩毒、走私和生态环境等因为经济实力的不允许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关注;而对于一个大国或者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来说,他们参与合作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利益,更多是一种维护国家安全的策略,考虑的最多的是非经济方面的利益。为此,大国将会应用经济手段,如制裁或经济利益的让渡,迫使一些小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同时加强非经济方面的合作;同时,小国也经常利用边境安全方面的问题威胁大国,作为换得获取经济利益的筹码。由此,使得次区域合作在波动中平稳的发展。

1.3.4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多样性与低级性

次区域合作区别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合作机制的多样性和低级性。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建设先后形成了四种合作机制:由亚州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由东盟主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AMBDC);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的“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机制”(MRC);以及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主轴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黄金四角经济合作”等合作机制。这些合作机制都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这些合作机制欠缺执行机制,不尽完善。作为多国之间的合作,没有执行机制的设计及安排,必将导致合作协定的实施与执行困难重重。目前,次区域合作机制处于政府间政治运行的层面,尚未建立法律层面的合作协定的执行机制,协定执行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基本缺失。所以,次区域合作现有的机制

胡志丁等: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37 2期

尚不能支撑次区域合作机制的正常运行,不能完全满足实现合作战略目标的需要。

2次区域合作的成因分析

目前针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原因解释一般都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解释,而针对次区域合作内容由单一的经济合作或非经济合作转化为经济与非经济同时合作的解释寥寥无几。有的仅仅只是探讨了影响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非经济因素方面[11]。次区域合作最初仅仅指次区域经济方面的合作,随着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和非传统边境安全问题的突出,次区域合作的内容才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的合作,而是逐渐扩大到了非经济方面的合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有着明显的时间界限,有时候次区域非经济方面的合作要早于经济合作,只是到了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因素开始突出,非传统安全的区域性及其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到了不得不关注的时候,“次区域合作”一词才慢慢代替“次区域经济合作”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对这种转变的理论解释缺乏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该研究的跨学科性。对次区域合作研究是一门跨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需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最早用来解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是国际贸易理论,从斯密开始的古典贸易理论一直到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都不同程度地解释这种现象。还有就是最近李铁立等人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边界的属性出发,得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促使边界由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的转化[12]。本文不打算讨论这些理论如何来解释次区域经济合作现象,而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次区域合作产生及迅速发展的成因,以期对次区域合作现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2.1经济学角度的引致需求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引致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时提出来的,是相对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而言的。消费者需要面包是因为面包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直接的效用。面包商为什么需要面粉?显然,面粉并不能给面包商带来直接的效用。他考虑的是用面粉做成面包而卖给消费者,最终获得经济利益。正是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引致了面包商对面粉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引致需求理论。引致需求理论在实现中有着广泛的引用,如奥运的引致需求、经济增长对保险的引致需求等等[13,14]。次区域合作中的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也存在类似的引致需求关系,而且两者是相互的引致需求关系。

冷战结束以前,邻国之间考虑的比较多的是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寻求跨国家间的军事合作和政治同盟是当时最主要合作内容。但是由于国家间的经济、政治等发展状况存在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为了稳定周边国家的政治环境,出于政治目的会加强与周边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以提高邻国的经济实力,达到稳定周边地区社会的目的。这种合作很多时候对大国带来的经济利益往往为零,更多的对小国的经济利益影响较多。其中美国与墨西哥的合作就更多的体现了这样一种政治目的。这即是非经济合作对经济合作的引致需求。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初露端倪,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一时,国家参与和积极开展地区间合作以便获得稳定的经济增长成为国家和地区的首要目标。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偷渡、走私和贩卖妇女儿童,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扩散,全球的经济危机等等

38

世界地理研究19卷

都需要国家之家确实加强非经济领域的合作。这种情况在2000年以后更加突出。虽然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更够给彼此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同时激烈的经济竞争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等等,非传统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为了处理这些问题,不得不开展国家间的非经济方面合作。这就是经济合作对非经济合作的引致需求。由此可知,次区域合作中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之间的依赖为次区域合作的强化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次区域合作比区域合作发展更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性理论在解释次区域非经济合作方面的强化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外部性指经济主体之间缺乏任何经济交易的情况下,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另一经济主体的环境,对他人造成损害或带来利益,却不必为此支付成本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次区域合作涉及的边界地区同时分属两个主权国家,产权的分离和边界的接壤性使得边界的一侧的任何变化都很容易扩散到边界的另一侧,而这种影响却不需要为对方买单。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国家在沿边境地区开发的力度加大,如开设自由贸易港口、森林资源的开采和重化工企业的迁入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得原本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边境地区雪上加霜。同时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边界两侧分属两个主权国家开展毒品、走私和贩卖妇女、儿童活动。经济往来的频繁,人员流动等都是传染性病毒入侵的桥梁。这种影响程度近年来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鉴于这些种种行为的外部性较强,单靠个别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合作势在必行。由此,推动了次区域合作的非经济方面的合作。

2.2国际关系学角度的观众成本理论和动力机制理论

观众成本的概念最初是从国际危机的研究中产生的[15],国外对此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16~20]。因为大部分国际事件都是公开的,都是在国内观众和国际观众面前发生的。领导人对事件的处理要受到国内外观众舆论的压力之下。对于领导人的决策而言,国内观众成本是首要的,而国际观众成本则退居其次。从本质上讲,观众成本理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领导人是代理人,而选民是委托人。所以,观众成本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不同国内政治制度在观众成本的产生上存在着重大差异,民主国家比非民主国家更容易产生观众成本。2008年6月,韩国爆发了20多年以来最大的民众示威游行,抗议总统李明博恢复进口美国牛肉的决定,要求李明博下台的事件就能够真实展现出国内观众成本的代价是高昂的[21]。

次区域合作实质也是一件国际性事件,是在国内外观众面前发生和发展的。贫穷、落后,政治不稳定是多数参与次区域合作国家中面临的问题。而参与次区域性或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恰恰能够给他们带来发展的机会,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内民众则会通过舆论的压力或者通过游行示威、投反对票等方式施加给当权者,要求当权者改变这种现状,走出去,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中,国内民众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合作,而且逐渐偏向于缩小国内收入差距、稳定国内边境地区、确保边境地区和国家的边境安全。所以,贫富差距过大、边境动荡不安、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等等长期困扰了这些国家。这一系列的影响就成了国内观众声讨当权者最有利的筹码。为此,国家不得不出面去解决此类事情。而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同时进行确实是一项明智之举。

次区域合作为何能够迅速展开,其中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不同流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22]。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相当程度的解释。简单的说,自由主义主张产权至上,市场万能,即只要社会上每一样东西的所

胡志丁等: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39 2期

有权和收益权是清晰的,追逐私利的个人或团体就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进行交换和合作,政府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干预,即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解决合作所需的信息沟通问题,以便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来促进合作,但政府的所作所为其目的不是代替市场。根据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国家间区域合作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国家间互通有无的需要,政府提供的只是一种制度便利。推动区域合作不断前进的是一种合作的外溢机制,即一个领域合作的成功可以使人们养成合作的习惯,积累合作的经验,从而推动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合作范围的不断拓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其最核心的一点是,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它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追求自己的最大权利,合作不过是增强自己权利的一个手段。根据其理论观点,国家间的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国家对自己安全的追求。根据不同的情况,一个国家可能会采取制衡政策,即与其他弱小国家合作,制衡一个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也可能采取顺风使舵的政策,即与最大的国家结盟,来保证自己的安全。相对平等地分配合作收益是合作得以持续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一个流派,建构主义最核心的一点是强调国际文化即国家间对彼此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共有的认识,是决定一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该学派认为共同的认识是合作的动力。合作固然有收益的分配问题,但合作成员出于对自己的身份的自觉意识和对自己行为的相对克制是区域合作能够得以持续的主要因肴。合作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扩展是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展的主要因素。每一种区域合作是以上三种动力来源的综合。它们对与区域合作动力的解释各有所长,其解释力如何就要看现实中的研究对象了。2.3国际贸易学的非传统收益理论

非传统收益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对现实国际贸易协定的反思。人们原来认为促使国际贸易协定繁荣的原因是它们能给成员国带来传统的收益,但这不能解释许多国家为何以较不利的条件加入国际贸易协定的事实,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显然得不到传统的收益[23]。如奥地利、芬兰以及瑞典加入欧盟获得的传统收益就很小,因为在欧洲经济区条约下,它们已经和欧盟开展了自由贸易,加入欧盟后却要为欧盟预算付出显著的净支付。另一个例子是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福利变化是负的[24]。以上的事实促使学者去深入研究这背后的真实原因,由此产生了非传统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地区或国家加入区域贸易协定后可以获得的非传统收益大致有: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提高政府信誉、发信号、提供保险、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建立协调一致机制、改善成员国的安全、实现国家谈判利益的最大化和获取政治收益[25]。

次区域合作由于涉及边界,边境安全成为各国开展合作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同时,由于全球国际贸易组织的兴起,每个国家都想积极加入各种组织,以防被区域联盟组织排挤在外。这点在美国积极参与APEC合作最为明显,一是为了经济方面的利益,美国希望通过APEC合作,实现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打开亚太市场,为美国牟取最大的利益。二是为了政治目的,如果不采取积极参与政策,没有就有可能被排挤出这个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所以,一方面美国积极推动APEC的发展,同时又限制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26]。而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形式次区域合作除了发展本国经济外,还有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稳定周边的局势,为我们国家和平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就是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最后就是提高国际威望,得到一些看似是小国、但是能在联合国投一些决定性票数的国家拥护。由此,可以看出次区域合作远比区域经济合作复杂的多,涉及的影响因素和追求的目的因国家而异。由

40

世界地理研究19卷

此决定了次区域合作内容的广泛性和发展的迅速。

2.4地缘政治学的地缘政治理论

纵观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时期地缘政治思想、早期地缘政治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和现代地缘政治理论。当前在跨国或跨边界区域合作中,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地缘政治因素。由于次区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学者提出地缘经济区的概念,并认为地缘经济区系统的复杂性来源于参与国间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缘政治的强烈影响。这些地缘政治因素主要有领土争端、国家统一问题、地缘政治结构的改变和大国的地缘战略目标与定位。同时,地缘政治理论也认为区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次区域合作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如俄罗斯和日本对中国参与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怀疑和不信任是影响该次区域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同时,经济利益、非传统安全和全球地位的提升等一系列的问题也促进了次区域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

3结语

上文不仅对次区域合作的定义、分类、特征等重新做了界定,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次区域合作能够顺利发展下去。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各国间的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特性等方面的千差万别。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次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达到欧盟的一体化。参与次区域合作各国间其实在无形中围绕着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展开了博弈。大国或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更多关注的是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际地位、国际发言权等方面的内容,必然更多的倾向于加强非经济合作,而小国或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虽然也关注此类问题,但更多的关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生态环境问题、贩毒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的关注却表现的明显不足。这种关注的重点的内容间的差异直接导致合作中的博弈关系。次区域合作的经济利益不仅取决于经济方面的合作,还在很大程度受非经济合作的影响;而非经济合作的程度又受经济合作利益大小的影响。而且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转移支付,这点很重要。因为合理的转移支付将成为开启次区域合作大门的钥匙。参考文献:

[1]王琰婷.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7(9):23-27.

[2]刘小龙,李平,王元喜.中国海关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7(2):46-49.[3]王敏正.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情况及云南的地位和作用[J].珠江经济,2006(8):2-9.

[4]杜涛.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进展及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2):21-23.

[5]郭焕成,郭来喜.澜沧江下游开发整治与中老缅泰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8.[6]刘秀玲,苗芳,肖杨.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边境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5(4):54-57.

[7]夏禹龙,周建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亚太经济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8-60.

[8]魏燕慎.亚洲增长三角经济合作区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3-4.

[9]赵永利,鲁晓东.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4(1):51-54.

[10]董藩,郭波.沿边次区域合作与中国对外经济规划的调整[J].财贸研究,2004(4):23-30.

[11]黎尔平.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

胡志丁等: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41 2期

96-101.

[12]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J].东北亚论坛,2005(3):90-94.

[13]符亚明,吴朋.奥运引致性需求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5):111-123.

—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6(2):127-137.[14]徐为山,吴坚隽.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

[15]林民旺.国内观众成本理论与国际合作[J].教学与研究,2009(2):81-90.

[16]HelenMilnerl.Internationaltheoriesofcooperationamongnations:Strengthsandweaknesses[J].WorldPolitics,1992,44(3):466-496.

[17]JamesDFearon.Domesticpoliticalaudiencesandtheescalationofinternationaldisputes[J].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1994,88(3):577-592.

[18]AnneESartori.DeterrencebyDiplomacy[M].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5.

[19]AnneESartori.Themightofpens:areputationaltheoryofcommunicationininternationaldis-putes[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2002,56(1):121-149.

[20]LisaLMartin.DemocraticCommitments:Legislatures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M].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LisaLMartin.Thepresidentandinternationalcommitments:treatiesassignalingdevices[J].PresidentialStudiesQuarterly,2005,135(13):440-465.

[21]苏平,任朝旺.韩国牛肉风波:观众成本理论的解析[J].科教文汇,2008(12):223.

[22]王子昌.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力与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

[23]白当伟,陈漓高.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评述及其在东亚的应用[J].世界经济研究,2003(6):65-69.[24]程敏,施本植.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非传统收益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7(1):132-136.

[25]席艳乐,王雪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文献综述[J].当代经理人,2006(5):172-173.

[26]赵春明,张怿.APEC与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并存与发展——

—东亚与美国的博弈分析[J].亚太经济,2005(6):6-9.Sub-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its Development:Analysis on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HUZhi-ding,LUOHua-song,XIAXian-fang,YANGMao-qing(SchoolofTourismandGeographyScience,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650092,China)Abstract:Sub-regionalcooperationwasborninthe20thcentury,late80s,ear-ly90s,butfromtheverybeginning,therearemanydifferentviewsonthe“sub-regional”and“sub-regionalcooperation”.Atthesametimebecausesub-regionalcooperationinvolvesborderareasandhasverybroadareasofco-operation,sothecausesofsub-regionalcooperationisnotconclusive.Thispaperdefine“sub-regional”and“sub-regionalcooperation”again,andelaboratetheclassification,themutualimpactandcharacteristicsofsub-regionalcoop-eration,etc.Itexplainthecausesofsub-regionalcooperation'sdevelopmentin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differentdisciplines,suchaseconom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internationaltradeandgeopolitics,etc,topromoteourcountryabetterparticipationofsurroundingsub-regionalcooperation.

Key words:sub-regionalcooperation;non-traditionalgain;audiencecost;de-riveddemand;geopolitics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5T11:02:22.53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涂能吉 [导读] 我们要以专业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中小学基础教育,争取多元化发展教育模式,为中小学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涂能吉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禾斛岭小学 :335104 【摘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得较晚,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而教育的深化改革对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发展的现状存在教师专业知识守旧、意识不强、知识偏弱、研究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等现象。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试着从教学观念、学校培训、教师个人等方面做出策略分析,以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及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的形成。简单地概括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研究,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界定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具备充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符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教育需求。三是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尊重并关爱学生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四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地反思总结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及科研能力。最后是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一千万左右的教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学教育。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速度还远跟不上我们教改的步伐。广大教师队伍中不乏教育观念弱后,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不足及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情况。严重束缚中小学的成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 1、专业意识淡薄。没有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工作,而只是一谋生的手段。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 2、教学模式单一。多数老师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 3、教师综合素质低 目前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依旧欠缺,部分地方教师资源匮乏,这些地方以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主。为此,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选拔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地区教师水平下降,以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依次递减。 4、专业研究不足。长期以来的教研及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师培训被许多教师看成是形式,把教研与教学分开,课堂中大多还是凭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去教学。教学效果及质量不尽人意。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素质框架,这样的专业素质框架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科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所以,而学校为了能够教育出更加优质的学生,就应该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能的培训,增加重视度。而身为一名专业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符合教师身份的知识,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自主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缩小与教改要求的差距。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当中去。教学实践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善于在教学中发展研究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其次要加强自我训练,开展听课交流活动,多上公开课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注重收集反馈信息如:学生反馈、家长反映、同事建议、领导督促等。此外教师在自主发展中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抵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正之风,为人师表,除了给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外,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学生知识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从环节上创新 在中小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 “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培育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技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应用科技手段创新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科技资源,以播放PPT、看电影、举办知识竞猜赛,举办演讲比赛等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相同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创办相关的兴趣小组。学校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娱乐中,得到知识。 (四)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也应采取多种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成就激励,把激发、形成教师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管理目标,通过让每一位教师取得成功,促使全体学生取得成功,最终实现教育取得成功的目标。树立起“人人都有发展机会”的信念,促使他们更大胆地去创造机会,走向成功。这就要求学校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譬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再次,学校还要多给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及物质激励。设计各种各样的外在奖酬形式,并设计具有激励特性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诱导因素集合,以满足教师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最后我们要十分重视道德激励和文化激励。注重培养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学术理想、价值形象和主体意识,并千方百计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形成学校文化精神与教师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使教师获得专业的满足感及成就感。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是我一直十分热爱并尊重的一份理想职业。作为接受多年的教育的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便是教师,慢慢地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形成了一些稳定的看法,比如老师的职业性质,工资收入等级,社会地位,职业道德,教师使命等等。然而,上了本学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之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开始有了一些改变,由一种静态的稳定的认识到现在懂得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在变化发展,从而与附属于教师的一些属性也在发展着。 因此,我想,就这个学期老师所讲的相关知识引起我看法发生变化的方面并辅以我自身的受教育过程中的经历来谈一谈我的认识和认识的变化发展。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微妙变化。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去主导一堂课程,也不曾预测我们这群年少轻狂的学生可以和老师争论一个问题到无法无天的地步,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着。首先当然可以说明我们的老师有着宽容的品质,然而这也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在过去的课堂上,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课程由老师作为主导,换句话说,老师就是学生的“老板”“上司”“将军”,学生只能全盘接收,服从命令。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授课本是无可非议,然而在老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课程的氛围则非常的死板呆滞,此外学生不

允许提出自己个人的见解,见解无论是显得愚昧或独特有深度,都会受到老师的批判和斥责,挨鞭子也是有的,因为学生会直接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也就变得不敢“胡思乱想”,更不敢踊跃表达自己的思维,这就是一种“上司”的角色。但近些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得受欢迎起来,而老师的角色便转换成了我们的“朋友”。对于要教授的课程,老师开始放手让我们自己来讲,并不断地鼓励我们表现出我们最好的一面。我们这些吓怕了的孩子觉得不可思议但也愿意踊跃一试,体会当老师的感觉。无论是学生以个体还是以团队的方式,学生都会激发自己所有的潜能,绞尽脑汁,尽力做到最好,之后老师做出点评和建议,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此时会觉得他们的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可怕的boss角色,而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这是体现教师职业角色变化的一个例子。 其次是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老师都似乎只是单单传递知识,送学子金榜题名的职业。而事实上,这种说法到了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更是不能符合其本身的功能了。首先老师本身要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并有效的教学技能使得学生信服,此外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也必须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知识,固守不放。我们都懂得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是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可是当学生都热衷于从网络上搜索资源的时候而我们的老师还不知网络为何物时,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二、成为反思型教师 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很多教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固然是由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但同时也和教师缺乏独立思考有关。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培植起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

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三、强化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这首先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的。 四、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情况下,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等等。 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为“生”师表。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甚至可以积极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五、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高不可攀,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文化正在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在今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改进及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案例分析 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L顺的,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激烈的矛盾与斗争,最终引起心理的不适应以及情绪上的不协调。如何正确、有效地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一位初三男生,从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心理压力非常大,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平时的学习上。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很优异,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每天都害怕看到父母和教师那种期待的目光,导致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吃

不好、睡不好,甚至有时候临近考试还会生病。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到了初三,甚至严重到走路低头、上课低头,平时与同学接触极少,成绩一直滑落到了全班的倒数第一。 案例二:该学生在升入中学以后,尽管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在班级里面算是中等水平。平时与同学接触少,性格平和,没有异常行为表现。当进入初二以后,学习成绩突然直线下降,总是以头痛等理由逃课,即使上课,也经常不注意听讲,甚至产生幻听。 二、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 首先,这两个案例中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一直都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其次,在受到挫折后,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初中生的烦恼主要集中在学习上,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受到影响。案例一中的学生的焦虑对象是考试,已经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这对他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该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而第二个案例中的学生突然总是说有人在和他说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出现“幻觉”的表现。 这两个案例所体现出来的是现在大多数初中生的

中学生早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三合初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咨询员: 咨询时间: 来访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年级: 表现出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初三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初一、初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案例一 Xxx,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初三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四 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研究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课题组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农村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解决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1基于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在各国蓬勃开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世界各国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化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如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

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正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开始意识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直接关系着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并从根本上制约着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潜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保障措施,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重要分水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政府和教师就职学校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增多。尽管如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开展之际,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行动还远远不够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2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在保持原有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完整版)初中学生案例分析

学生案例分析 个案一: 沈志伟:父母忙于工作,家中经常无人,父母对孩子学习、思想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很少过问。平时,对沈志伟的要求也百依百顺。 原因分析: 1.沈志伟同学上课不专心,没有进取心,学习成绩走下坡路,但自己并未意识到。 2.沈志伟父母国语宠爱,而且由于父母忙于赚钱,无暇顾及他的教育,很少过问他的情况, 使他受到了冷落。 采取措施: 1.从沈志伟本人来说,我主动找他谈心。首先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从家庭方面来说:我主动找沈志伟家长谈话,要求其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心灵 的交流,加强情感沟通,重视他思想品质的发展;控制物质上的刺激;多与学校加 强联系,了解子女在校的真实情况。 3.从学校方面来说:结合初中生的现实任务,我努力帮助沈志伟树立理想和目标,转 移她的兴趣爱好,充实其生活内容,并经常师生沟通和家校联系。 效果: 1.通过多次谈话,沈志伟逐渐意识学习的重要。 2.父母已经意识到沈志伟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导致这一结果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因而有心补过。开始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交换意见。改变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小结: 1.因沈志伟正处于青春期变化中,因此带有逆反心理,但只需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多给 予关注、关怀,相信他们会逐步改正。 2.一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定会稳步上升,因此首先在于思想、行为 方面的转变。 3.沈志伟现读于初二年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期,我会继续进行关心、开导、帮助。 个案二: 马兰:个性好强,性格急噪又敏感,对周围报着敌意的态度。成绩比较出色,对分数却斤斤计较。同学关系紧张,很容易由小事的谐谑发展到相互的争吵。喜欢表扬,难以忍受批评,思想脆弱,对批评反应强烈。有时候思想又单纯得可爱。在班上显现出卓尔不群的特殊性。 原因分析: 1.性格中有冲动的成分,遇事不冷静,欠考虑。 2.生活中自卫的感觉很强烈,对并非恶意的批评也极为敏感,并常伴有较激烈的反应。 3.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值,不能实现导致用被扭曲的眼光来看待外物,因而总觉得自己受 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中学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中学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文件的存取和管理是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会文件的存取对于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刚刚上信息技术课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正确掌握文件的存取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中,内容分为计算机基本知识,记事本的应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开始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很熟练操作计算机,而有的学生连碰都没碰过。并且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力不够,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中抽象的理论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学期教学重点都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二、[案例回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上节课老师画的小洋房好吧?生:好。 师:操作把保存在电脑里的图画打开来让学生欣赏。 师:好看吗?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把你们画的小洋房让老师欣赏一下呢?生:可以,可以…,学生们都很兴奋举起了小手。师:那大家就把它从你的电脑中拿出来吧。生:操作,师巡回指导。生:老师,我怎么找不到

生:老师,我明明保存在这里怎么找到的是空白的 生:老师,我找到的怎么不是我上节课的画的 以上是学生在学习画图内容时碰到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上画图内容时需要学生保存本节课的作品及打开上节课的作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很多学生还是无法掌握文件的保存和打开,虽经教师多次强调但效果仍不明显。 三、[案例分析] 我分析出现学生的文件存取操作错误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打开与保存概念不清。 有的学生在执行打开操作时,误将“保存”命令当成“打开”命令在使用,由于在运行画图程序时会自动打开一个空白图片文件,此时运行保存命令(小学生自认为在执行打开命令)结果当然打开的是空文件;类似还有需要“保存”时运行的却是“打开”命令。 2、保存文件位置不清。 有的学生在保存时没有观察对话框自动显示的保存文件位置,就想当然按了保存按钮,导致下次打开时找不到保存位置,也就找不到、打不开文件。 3、文件命名重复。 有的学生对于文件取名不清楚,每次保存均使用同一个文件名,导致每次保存只有最后一次作品的内容,以前作品内容被取代。 以上问题的产生,跟小学生好奇性强,好游戏、好动、好胜,而对学习注意的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必然联系,同时由于学生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长。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是连接课程和幼儿之间 的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因此,幼儿教师在人一生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如何促进幼 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基于这两个问题,笔者借鉴已有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从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职业满意度和需求、幼儿教师培训情况、幼儿园 评价制度和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六方面考察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寻找了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结果大体如下: 珠海市幼儿教师队伍年轻化,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6.1%,大部分幼儿教师工资低于珠海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幼儿教师选择这一职业都比较主动,对于幼儿教师的形象认识已经从奉献型、权威型转变 成为专家型和服务。 幼儿教师乐于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但是,教师反思比较被动,教学独立性不强,幼儿教师 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职业发展处于盲目状态。 不少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比较自信,但是,工作负担重、对研究方法掌握不多及教 研没有实质性的回报等因素影响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珠海市幼儿园的培训在“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研究能力”等 方面让多数的教师觉得满意。 但是,幼儿园相关培训还存在培训机会太少、培训模式陈旧、培训与工作实际矛盾大等不 足。 幼儿园在评价教师时主要目的是判断教师的发展需求,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对于超过半数的教师没有吸引力。 在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发现: “是否会再选择当幼师”和“教学独立性”、“最高学历”、“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doc

精品文档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 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是指教师和所在的学校一起结合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教师个人的奋斗目标,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教育效果提升的统一的过程。 (一)教师制定、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对于自身成长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教师认清自己人生与事业的目标 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个人的人生与事业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而明确内心的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特质,以及综合优势与劣势、现有与潜在的发展可能,并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人生理想。 2.有利于教师发掘自我潜能,从而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 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必然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发展内容和明确的发展策略,在这两部分内容中对于发展重点的选择,一定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潜在能力的出现点而最终确定的。换句话说,教师的未来发展重点一定是有利于发掘教师潜能并使其持续增值,也必将会是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3.可以增强教师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 发展规划是有关实现教师职业目标的一整套行动计划,由于这一计划以实际背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发展步骤为内容,所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客观性强、可控性好,从而使目标实现的几率得以较大的增加。 4.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 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的获得学校提供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一定适合教师的特点。教师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在面对各种资源时就可以主动的甄别其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对于适合的资源要抓住机会,并充分挖掘资源带给自己的发展动力,使潜在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的发展成果;对于不适合的资源有大胆放弃,不患得患失,要认识到:合理的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是获得了发展机会的一种形式。 5.可以帮助教师增进工作满足感,提高生活的质量 职业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帮助教师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从而使教师在心灵和精神的层面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一般说来,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使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奋发,这样其每刻都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的质量自然就有所提高。 (二)学校组织教师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可以增加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学校组织教师实施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使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深层关爱、体会到学校是对教师终生发展负责的,而且对于学校来讲有利于摸清教师的发展愿望、并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这样的结合解决的不仅是策略、认识上的统一,而是思想和情感上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可以增加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2.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组织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编写的,有关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预测以解决措施的文件。 学校在了解了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情况以后,可以综合这些信息,制定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规划在有了这些基础信息的支撑后,它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中学生典型案例分析[1]

初中生典型案例分析 吴旺在班级中是男同学的“头”,带着一群男同学“南征北战”是学校的小霸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做老师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心和由衷的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体贴他、关心他、信任他,让他真正感受师爱。 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学习胜利感和自卑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儿童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反之,受到表扬越少,儿童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我特别注意发现捕捉吴旺的“闪光点”。越野赛吴旺跑得很快,我鼓励他,表扬他;他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让他负责班级卫生,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工作很认真负责,而且态后进生惹事生非,好出风头是为了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所以,单纯的禁、堵、防的办法往往禁而不止,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吴旺是个聪明的男孩,为老师做事他非常积极。每次课下他都抢着搬作业,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特意安排他为语文课代表,为大家服务。通过活动,吴旺增强了自信心,也获得了同学们的友谊。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吴旺有了一些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作业也能做了。以前发了试卷,他总是不改错,塞进书包了事。现在一考完试,他就来追问成绩,老师讲评试卷,他在下面专心听着、改着。通过他的努力,学习成绩进步了,打架次数也少了些,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十月份放月假,星期六中午吴的妈打电话问吴旺在校和学校放假的情况的,说还没见人回家,我就叫他妈等等,可能还在街上,晚上可能会回去的,吴的妈嗯嗯啊啊的挂了电话。星期日晚上收假回来吴自修(一)迟到,没迟到几分钟,开会结束后找他出来,只见这学生很憔悴,脸色很青,问其迟到的原因,吴开始闭口不说,我说要打电话问他家人,他怕家人知道,只好制止我,说了实委,放假没有回家,在百姓超市二楼玩赌博,输了两三千块钱,问其钱的来源,说是家里给一部分、现在和以前的同学各借一部分。再问其为何有想去那里玩得想法,吴就说是有前科的,只说不知道为什么又想去,并一再强调不能告诉家人,如告诉的话父母不要他了,他就没书读了,可见其中毒有多深。但后来经了解,吴从开学以来周末就会经常去那里玩,开始手头常有几百块钱,同学们没留意,叫借钱就借给他,后来知道了就不敢借钱给他了。经过几天的了解和谈话,吴都知道自己犯错的后果,但就是不让给家人知道,说说给家人知道的话他就溜出校外。我只好跟政教处说明,暗中通知他妈来学校了。而她妈来学校后也坚决不让给他爸知道,我们又没有他爸的联系方法,只好通知他舅和他妈一起来教育。在他妈来学校的前前后后,他妈打电话给我叫我帮吴瞒住一些事实,不让学校知道,这让我意识到吴之所以会有今天,跟他妈的宠溺和教育脱不了关系。而这件事又告诉我们,只要学生迟到,不管是周末收假回来迟到了,还是学生请假没按时回校,不管迟到的时间是长或短,作为班主任,都必须要及时了解情况,向家长汇报,这样既可负到责任又可保护好自己。 09数本一班 张文东

中学生典型案例分析

高中生典型案例分析 吴XX,本学期开学初从师范转过来,来时是在XX局做局长的叔亲自带来的,有做XX局局长的叔带来,很令人怀疑这学生是否在哪个方面有什么问题,否则该生不会从示范性中学来到我们普通中学来,而他叔就说是因为在师范常迟到、睡懒觉而被扣太多分了才被处分的。 吴来到我们班,在校期间,学习上比较认真,偶尔会有所松懈;能遵守纪律。第一次请假是体育老师说开始体训时的事,当时他要参加体训,说要出去买鞋和衣服,这是事实,就批了他假;第二次请假是天气变冷了,说要拿棉被来学校,本来只批午休假的,后来吴说他的棉被在XX的同学家里,而钥匙他妈拿回家去了,所以要回家拿,说请中午到下午的假,能早点回来就早点回来,之前他妈说过他们是在广东打工的,家里没人在家,周末或放假他都是去同学家过的,就批了,后来整个下午没回来,到放学后才回来。当时我就很怀疑,但发信息给他妈不回信息。后来他妈打过电话来时就说了当时的情况给他妈知道,他妈没说什么,只是嗯嗯啊啊的认同,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这事一直让我觉得很有疑问,就开始留意他,第三次请假的原因是毛巾和桶不见了,又要买拖鞋,说已经有两天了,很明显,又想出去玩了,因为那天已经是星期四了,叫他周末

再去买,他不肯,非得那天去买不可,我就说帮他买,他却说不用了,就不请了。令人更生疑了。后来经了解,毛巾没有是事实,而其它都是乱扯的,虽然在开学到这个时候,他在学校其他的表现,一切都正常,只有一次是上物理课迟到的现象,但是这事还是很值得我这学生的品行。 十月份放月假,星期六中午吴的妈打电话问吴在校和学校放假的情况的,说还没见人回家,我就叫他妈等等,可能还在街上,晚上可能会回去的,吴的妈嗯嗯啊啊的挂了电话。星期日晚上收假回来吴自修(一)迟到,没迟到几分钟,开会结束后找他出来,只见这学生很憔悴,脸色很青,问其迟到的原因,吴开始闭口不说,我说要打电话问他家人,他怕家人知道,只好制止我,说了实委,放假没有回家,在百姓超市二楼玩赌博,输了两三千块钱,问其钱的来源,说是家里给一部分、现在和以前的同学各借一部分。再问其为何有想去那里玩得想法,吴就说是有前科的,只说不知道为什么又想去,并一再强调不能告诉家人,如告诉的话父母不要他了,他就没书读了,可见其中毒有多深。但后来经了解,吴从开学以来周末就会经常去那里玩,开始手头常有几百块钱,同学们没留意,叫借钱就借给他,后来知道了就不敢借钱给他了。经过几天的了解和谈话,吴都知道自己犯错的后果,但就是不让给家人知道,说说给家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7055637.html,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5期 摘要:当前教育大环境下,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对教育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自身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停滞不前,所以当前教师如何发展是一个重要难题。本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当前,教师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师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更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身的教学工作,也要做起“学习者”和“研究者”角色的任务,所以教师角色多样性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较多的,教师要不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做好本职工作,也要不断实现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教师工作压力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Kyriacou和Suteliffe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该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这一职业引起的[1]。 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之一是学校。学校使用学生测试结果来衡量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教师头衔和奖金,教师不容易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矛盾会给教师带来压力。而除此之外,学校管理也不是尽如人意的,学校领导及多数家长更愿意看到学生成绩的进步,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级为教师建立了强大的压力系统,如学生评级系统,职称评级系统,所有这些都与学生的表现有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深入改革,教师的工作评价,职位聘任,薪酬择优,发表论文等的数量,每个老师都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普遍相信这种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由于教育质量下降,学生数量的增加,公众会责怪老师。 最后,教师的个人方面来自人格特质的压力,这与个人的世界观,挫折感,心理调节水平等有关。并且出于职业原因,作为教师组的共同特征,对周围的感受更敏感。教师在适应更多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生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研究现状为只是研究所谓的教育教学培训和教育思想的理解上,没有过多研究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上。 其实对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真正直接对教育实践起作用的正是“个人理论”,它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尽管它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所谓“个人理论”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中通过思考、感悟或直觉逐步形成的,具有笼统、模糊、尚未充分细化、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有的甚至是缺乏逻辑和严密性的)特征。作为教师个体往往很少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理论”的存在,更难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就必须实现“学术理论”—“个人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顺畅运转,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其有效的途径则是教师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加强“反思”,与“同行合作”开

展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实践性”“发展性”,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人格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