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爱与被爱。
其实许多孩子都知道父母爱他们,也表示他们也爱父母,但只是难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有一个孩子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幸福,但我不觉得我幸福,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幸福不幸福。”
许多父母对孩子都很负责,每天督促学习,关心健康,悉心照顾。但为什么许多孩子却仍然感不到幸福呢,尽管有时他们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孩子并不懂得“幸福”与“不幸福”的深刻含义,孩子有没有幸福的感觉,就在于父母对他们教育时所持有的心态。有的父母可能因为客观或主观上的原因,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或者更多地感到了生活的不幸。但是生活本身幸福与否并不可怕,可悲的是这些父母将这种不幸的感觉与心态带给了孩子。也有的父母生活本身很幸福,但幸福的生活让这些父母更加望子成龙,把自己幸福的延续与未来的期望附加给了孩子,重压之下,孩子难有幸福的笑容。
一个有着幸福感的孩子是不会走向逆途的,他们可能不会成为众人皆知的大人物,但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内力所能及地贡献着自己的才智。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是一定会健康成长的,是一定会成才的。
其实,所有的父母费心尽力地教育、培养孩子,其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有个幸福的人生。这个幸福与钱多钱少有关系,但不是必然关系,与社会地位高低有关系,但也不是必然关系。一个是不是完整的家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很重要,但不具有唯一性,不完整的家庭一样能够培养出幸福的孩子。父母对孩子而言才是具有唯一性的,父母是否具有幸福的感觉,是否能传递幸福的感觉具有唯一性。有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很多的物质,但许多物质财富一时没有后来可以争取得来,但只有幸福感是不可逆的。孩子小时候没有种下幸福的“种子”,长大后很可能就收获不到幸福感。
幸福感是孩子一生的风筝线,那线就在家长手中,有了幸福感的孩子,一定会翱翔于幸福的蓝天!
家长管教频繁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一直很高,尤其是对自己不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家长总是心急如焚,频繁督促,严厉管教和训斥,但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但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甚至发生顶撞、仇视、离家出走等现象。
近日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家长李女士看着儿子春节过后还不能好好学习,不是在外面跟同学玩耍,就是看电视,上网与同学聊天,很着急。李女士催促一回,他就学一会儿,不催促就不学,经常以“一会儿就学”之类应付。一气之下李女士把电视、电脑都拆掉。李女士认为儿子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干扰,该好好地学习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
像李女士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认为,孩子越大越难管,经常是管轻了不理,管重了不是对付、顶撞,就是离家出走等等。对于这种现象,专家认为,教育孩子,既不能溺爱、弃爱,又不能虐爱。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打骂、训斥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委琐拘谨,就是仇视、逆反。往往是训斥升级,反抗能力增强。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多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好孩子是带出来的,要动之以情,同孩子交朋友,洞察孩子的心路历程,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晓之以言,谈话、写信、随时随地交流,及时地沟通;要导之以行,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不要在孩子已成型时再改造,要在未成型时先塑造。不能严一阵儿、宽一阵儿,忽冷忽热。在孩子性格方面,允许孩子淘气、活泼,思维独特有新意。
什么是导致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
环境是引起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方面的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消极创造性行为。再就是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与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这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有位家长说:“我们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准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
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像这样的儿童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虽然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当然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