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5024e4551810a6f5248668.png)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c8a0340975f46526d3e133.png)
城 市 热 岛 效 应
四大火炉城市
七大火炉城市
1、城市与自然环境 城市对自然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干岛效应、绿岛效应 土壤结构改变,地面下沉 水质恶化 温室效应
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 频繁;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滑坡与崩塌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 选 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益阳市总体规划图
滑坡与崩塌
滑坡与崩塌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课件
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一、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对应于所担负的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 途。城市用地的分类方法,各个国家并不一样。
中国建设部于1990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 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 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 类。
设计洪水标准频率1—0.33,洪水重现期100—300年 ②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 盲目抽用,易形成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漏斗”
⑶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象
⑷降水与湿度 ⑸地形条件
②风象 风是以风向与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
风向一般是分8个或16个方位观测,累计某—时期中各个方 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 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讲解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da58850c22590103029d24.png)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二) 自然环境条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是作为一项条
件而存在并给予考虑的,通常称之为自然环境条件或简称为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有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等; 包括地质、水文、气 候、地形、植被,以 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 源等。
资料的勘查 资料的收集 按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整理 分析和研究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5)矿藏
• 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水文和水文地质
• (1)水文条件 • 指地表水系情况对城市的影响,如江、河、湖、海等。 • 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
• 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 地,还包括非建设用地。如农林田、山地、水面所占的土地。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 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等用地; ⑤墓葬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 其存在是自然的,具有不可移动性,既有明确的空间定向性,还有耐久 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且 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 权利表征:绝大部分土地已经有了明确的归属,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 的社会权力。
如兰州的峡谷带型城市 • 然条件影响城市的 “个性”。如苏州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81695df705cc17552709f7.png)
4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对应书本第十一章)
5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 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 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及城市开发区 域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
形成的地面水。
3) 水文地质条件:
上层滞水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土壤水 沼泽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甚至枯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 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 来问题。
潜水面 潜水含水层 隔水层
承压水含水层 隔水层
19
20
地面沉降的危害:市政基础设 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 下管线的损害和深井事故、地 裂缝等等
B.在地质不稳定地区,不宜布置庞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三峡坝址 C.如在设防地区的建筑需要进行处理,如变形缝的设置,以及建筑物
的高度控制
5) 矿藏
15
绵阳市地质构造分析
龙 门
窦团山 江油
绵阳
隐伏断裂
山
德阳
龙 四川盆地
成都
泉
地表断裂
山
16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伏 断裂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17
22
凹岸不稳定性分析
凸岸
凹岸
23
涪
绵江公路对涪江 弯道的技术处理
绵江变的地 下水流向
城市水厂
盛行风向
地下水流向
011城市用地类别及其适用性评价
![011城市用地类别及其适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430bafeaeaad1f346933ff1.png)
E1
E13
E2
坑塘沟渠
农林用地 其他非建设 用地
蓄水量小于10万m3的坑塘水面和人工修建用于引、 排、灌的渠道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 农村道路等用地 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 牧业的草地等用地 城镇、村庄、独立用地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 地等用地
2.用地评定的分类 按照部颁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须对城市用地作出 适宜性区划,—般将之分成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 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 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 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 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 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 平。
Page 21
E3
E31 E32
空闲地 其他未利用 地
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建设用地及其分类
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4小类
代码 codes R A B M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 industrial
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ba644e404a1b0717fd5dd61.png)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 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 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 矿区。
2008年5月12日14:28
四川汶川大地震
震级8
地震,可以瞬 间将人们 的美好的生活破坏贻尽。
•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 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 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 公里。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 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 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冲 沟
喀斯特现象
(4)地震
• 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见下一页)
•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
• 烈度: • 1)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 2)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基本烈度指以一百年内在 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设计 烈度是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内的地质构 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 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 准。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 其存在是自然的,具有不可移动性,既有明确的空间定向性,还有耐久 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且 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 权利表征: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的社会权力。 • 经济表征:土地的经济价值已不是表现土壤的肥脊程度,而是更多的表 现在土地在城市的特定环境与地点所产生的地点价值,以及土地利用本 身经济潜力的差别。另外通过人为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可以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也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性。 • 法律表征: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经立法程序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 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
(完整word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完整word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6aeb3b28ea81c759f578d9.png)
用地
E9
其它非建设 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用地
等用地
表 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R
居住用地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R1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
A35 科研用地
科研事业单位用地
A4
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
体育用地
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
A41 体育场馆用地
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 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
A42 体育训练用地
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
M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专
工业用地
用铁路、码头和附属道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
天矿用地
(完整 word 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
M1
一类工业用地
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
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完整 word 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A51 医院用地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
A52 卫生防疫用地
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物检疫站等 用地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1df591950e2524de4187e80.png)
2、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不可移动性、耐久性和不可再 生性等) (2)社会属性:(依附于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 (3)经济属性:通过人类社会活动而体现出的经 济价值; (4)法律属性:土地权益及其转让等,通过法律 保障。
3
3、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可用作城市活动场所,由于区 位、地质等差异影响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具体表 现为地价、租金或费用等,2009年全国土地出 让价16000亿元,约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土地的经济产出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3)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 的影响。
67
(4)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 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有利于 合理的地布局建筑、绿地等设施。
(5)地貌对通信、电波有一定影响,如微 波通信、电视广播、雷达等对地形都有 一定的要求。
4、地形条件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总是要体现在 城市用地上,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规 划布局、道路走向、线型、各种工程 的建设以及建筑的组合布置、城市的 轮廓、形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地形分类
名称 极高山
绝对高度 (m)
>5000
相对高度 (m)
>1000
名称 高丘陵
绝对高度 (m)
200-500
相对高度 (m)
(1)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 有制”;“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2)城市用地的管理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 工作”,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 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 总体规划相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 调的过程,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推进城市的建设和 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9291cbe45c3b3566ec8b7b.png)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3598f8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b.png)
水环境容量
第28页,共43页。
人口集聚度
经济发展水平
第29页,共43页。
交通可达性
第30页,共43页。
空
间 开
发
适 宜 性
第31页,共43页。
第二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 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
➢ 超越狭隘的建设视野,转为全球的人居视野 ➢ 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36
第36页,共43页。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8大类,35中类,42小类)
建 设
用 地
37
第37页,共43页。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构成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绿地
占建设用地比例(%) 25~40 5~8 15~30 10~25 10~15
第38页,共43页。
【城乡用地汇总表】
第39页,共43页。
【城乡用地平衡表】
见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2012)
第40页,共43页。
第41页,共43页。
第42页,共43页。
【本章思考题】
1.城市土地的属性?城市用地的价值?
2.城市用地区划类型? 3.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应考虑哪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我国现行城市用地分类?各种用地的比例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建筑地基
地
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同的地基承载
质 力,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合理
条
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非常重要
。
件
第17页,共43页。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2dca3345727a5e9856a619e.png)
1.哪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极差?有学者认为,我国提供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1区位2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3道路交通状况4周边的经济活动水平5周边的公园绿地等环境状况6周边的产业布局7周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房产价格分为房价和地价,其中,地价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房价。
自从1987年,深圳第一宗土地拍卖,到2004年国家全国统一土地双轨制度,包含两种:一种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用人单位;另一种是所有经营性土地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制度。
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决定了土地价格只升不降。
地价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价的上升。
而我国的税收分成制度,决定了现阶段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是土地的增值税和使用税,理由如下:我国现行税收分三部分:1全部归中央,主要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进口增值税、船舶吨税2中央和地方增值税三一开,所得税六四开,主要包括: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3全部归地方,主要包括: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和增值税、房产税、契约税、车船税、烟叶税综上可知,土地拍卖制度会影响房价,但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的税收分成制度所导致的,解决办法便是修改税收分成制度。
土地拍卖制度体现了土地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价值,不应该叫停。
2.城市用地评价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中,对城市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或工程要素是什么?1地质条件(建筑基础、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2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4地形条件(a影响城市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b地面的高程和各用地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和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根据c地面的坡度,对规划和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d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e地貌对通信和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郑州处于平原地区,相对于周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好像没有影响城市安全的自然和工程要素啊,希望大家多多建议和启发。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a5ce3c308a1284ac850438a.png)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主要内容分22章叙述,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目录
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1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3章城市规划体制;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第2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第5章生态与环境;第6章经济与产业;第7章人口与社会;第8章历史与文化;第9章技术与信息。
第3篇城乡空间规划:
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第13章总体规划;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4篇城市专项规划:
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第19章城市设计;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第5篇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3969d6d15abe23482f4dcd.png)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中国古代城市总的特点:①中国古代城市始终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城市,城市有变化和发展,也有不同类型的城市,但发展方式上没有根本变化。
②中国古代虽然统治力量在更换,但城市始终是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没有出现由于朝代的更换城市衰退、缩小或废弃。
③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中央集权统治,有完整、庞大的官僚机构,封建都城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大,一般城市的规模也不小;而且由于中央集权的控制,许多城市是以加强军事、政治目的而修建起来,由经济发展而完全自发产生发展的城市较少。
④城市中统治阶级是中心,宗教也是封建统治利用的工具,宫殿、官署衙门是城市布局中突出的主要建筑物,与儒家思想结合的封建理制和等级观念支配着城市规划思想。
⑤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大类型:一是从政治军事统治要求出发而新建的城市,一般多有整体规划意图布局规划方正规则;一是由于经济地位的原因在原地不断发展扩建的城市,布局不太方正规则,有一定的自发性;居住方式为里坊制和街巷制,商业为集中设市和分散的市和商业街。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早期因政治军事需要新建、规则形式的、采用里坊制、集中设市的城市要多一些,后期因经济原因在原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不规则的、采用商业街和街巷制的城市要多一些。
1、古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农产品的集散地;(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很少;(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
古代城市的这些特征使城市功能逐步多样化,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也开始突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也开始产生首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d005d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7.png)
第57页/共66页
第二 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构成
一、城市用地分类
(一)1933年的“城市规划大纲”中,明确居住、 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用地
(二)我国1990年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建设用地标准》划分为10大类、46中 类和73小类
(三)2007年根据《城乡规划法》,将城市建 设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和44小类
角砾(中密)
30-50
大孔土
15-25
粘土(固态)
25-50
沿海地区淤泥
4-10
粗砂、中砂(中密)
24-34
泥炭
1-5
细砂(稍湿)(中密)
16-2
江油
窦团山
龙
门
山
四川盆地
龙
泉
山
绵阳市地质构造分析
地表断裂
隐伏断裂
返 回
第13页/共66页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二、城市用地构成
(一)城市用地功能构成
1、按照行政隶属等次:市区、地区、郊区
2、按照功能用途组合: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 和开发区等
(二)城市用地的比例构成
还有市辖县、建制镇、一般镇,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划分
第62页/共66页
城市用地的功能构成示意图
第63页/共66页
自学内容讨论(2)
通过风向频率图和风速图,分析盛行风向、最小风频风向和静风频率
第32页/共66页
3、气候条件
(2)盛行风向
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相对风向频率最小,工业区放在虽小风频上风向,居住区在下风方向
全年拥有两个盛行风时,避免工业区在上风向,一般将工业和居住区布置在盛行风两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江河湖泊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还 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 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为防治洪水,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按 照洪水频率,利用高亢地形,同时避开洼地、滞洪区等部 位。城市防洪标准要区别不同城市设施的重要性,采用不 同的设计标准频率。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3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1 城市用地的概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基本载体。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 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 需要的空间。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 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城
市环境形态。
清明上河图反应宋东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圆明园设计图反应古代城市建设的自然观
2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地 上地下资源等;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地下溶洞
人为原因造成灾害
2012年西安城市地陷
滑坡滑坡与崩塌——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 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 土、石向下滑动(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在选用坡地或紧 靠崖岩建设时需要注意)在规划用地时,应确定滑坡地带 与稳定用地边界的距离。必须选用有滑坡可能的用地时, 应采用具体工程措施。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 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 向崩塌的方向,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人工开挖,导致 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山
绵阳市
返回
地质构造分析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 断隐 断伏 裂伏 裂
返回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发现断裂后的修改方案
沿断裂带走向布置100米宽的卫生防护带
返回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 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 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 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 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 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 于特殊土。
整体意义上考察他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利弊。同时 要尽可能预计到城市建设的人为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对用 地质量造成新的影响,并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因素先期加以考 虑。 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 之分析与评价,并对与之相关的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 产生次生的、后发的、联动的影响作出评估。
城市用地的管理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机 制。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并相应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在城 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 规划的相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调 的过程,以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推进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 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 的土地泛称。
2 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如位置的固定性,独特的地貌、土壤特征, 不可再生
社会属性:权力表征、经济表征、法律表征 如明确的隶属关系,具有经济价值,地权归属和权益
转让等具有法律保障
3 城市用地的价值
2.4 地形条件
从自然地理宏观划分地形,大体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类。 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
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 据 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多方面影响。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 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的分布建筑、绿地等设施 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项目 工业
居住建筑
坡度 项目 0.5~2 铁路站场
坡度 0~0.25
0.3~10 对外主要公路 0.4~3
城市主要道路 0.3~6 机场用地
0.5~1
次要道路
0.3~8 绿地
可大可小
红河县
六库县
3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3.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 环境,按照生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 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 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 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使用价值:可用作城市活动场所, 由于区位、地质等差异影响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具体表现为地价、租金或费 用等。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 价16000亿元
2008年昆明城市基准地价:
2、土地开发程度: “六通一平”(宗地 红线外通路、通电、 供水、排水、通讯、 通气及宗地内场地平整), 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分 别为: (1)商业用地:40年 (2)工业用 地:50年 (3)综合用地:50年 (4)住宅 用地:70年
>25% <1
百年洪水位 没有不利 非农田用地
以上
情况
20年~50年 有局部不 限制条件不 洪水位以上 利情况 严重
10年洪水位 以下
有较大冲 有其他限制 沟、滑坡、条件,如有 岩溶等不 矿产、文物、 利地质 水源地等
(五)城市用地评定成果
1、用地评定图 2、文字说明书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4 城市用地的选择
2、了解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国 家法律中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规定。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和科学的评估, 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 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降低城市工程建 设所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合 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云南保山山体滑坡
冲沟——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岩层、 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 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
地震
地震造成破坏的大多是构造地震, 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 的地震。确定建设地区的地 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 工程的设防标准。地震烈度 分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
4 城市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确定城市各行政单位(如市区、郊区、市、 区、县、乡、镇等)的界限和性质
用途区划:按照所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和性质,对土 地用途进行划分,如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居住用 地等
房地产权属区划:对地产或房产的所有权所做的区划, 如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和地籍区划等
地价区划:根据土地的区位、环境、性状等因素、确 定土地的价值,作为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依据
2、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 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 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 的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可能修建 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 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 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
坡度的适用程度划分:小于 10%,介于 10~25%之间, 大于 25%。
平原地区用地分类
地基承载 地形 地下水 洪水淹没 工程地 其他
力t/㎡ 坡度 位/m 程度
质
一类用地 (适宜建设)
>15
二类用地
(需要一定的 工程措施)
10~15
三类用地
<10
(不适宜建设)
<10% >2
15%~2 1~1.5 0%
2.3 气候条件
城市的气候除大气环流和 海陆位置不同所形成的 大气候外,在较小的地 区范围还存在地方气候 与小气候。在城市地区, 由于城市所造成的大气 下垫面层的不同,以及 城市与外界的温差所形 成的热力差异,将促使 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 而出现“城市气候”的 特征 。
太阳辐射——分析城市所在地区 太阳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 对建筑的日照标准,间距、 朝向的确定,建筑的遮阳设 施以及各项工程的热工设计, 将有所依据。日照间距的考 虑还将影响到建筑密度、用 地指标、用地规模。太阳辐 射强度会造成不同的小气候 形态,对建筑群体的布置有 影响。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 筑密集,绿地、水面偏 少,生产和生活活动过 程散发大量热量,出现 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 象,叫热岛效应。
成都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降水与湿度——我国大部分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雨量多少及降 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山洪的形成,江河 汛期也给城市用地的选择及防治工程带来问题。相对湿度随地 区和季节而不同,一般城市因人工构筑物覆盖,相对湿度比郊 区低,湿度大小对某些工业生产工艺有影响,同时影响居民的 舒适感。
注意: ①由于地域差异,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不同; ②个别自然条件,需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区域来评价利
弊; ③各环境要素间,有的相互制约或抵消,有的则相互配合加
剧了某种作用。
2.1 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