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烈度:一百年内在该地区可 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是 设防的依据设计烈度:在地 区宏观基本烈度基础上,考 虑地区内地质构造特点,地 形、水文、土壤条件等不一 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 的增减,据此制定更为切实 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
2.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江河湖泊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还 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 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为防治洪水,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按 照洪水频率,利用高亢地形,同时避开洼地、滞洪区等部 位。城市防洪标准要区别不同城市设施的重要性,采用不 同的设计标准频率。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3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1 城市用地的概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基本载体。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 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 需要的空间。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 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城
市环境形态。
清明上河图反应宋东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圆明园设计图反应古代城市建设的自然观
2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地 上地下资源等;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地下溶洞
人为原因造成灾害
2012年西安城市地陷
滑坡滑坡与崩塌——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 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 土、石向下滑动(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在选用坡地或紧 靠崖岩建设时需要注意)在规划用地时,应确定滑坡地带 与稳定用地边界的距离。必须选用有滑坡可能的用地时, 应采用具体工程措施。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 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 向崩塌的方向,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人工开挖,导致 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山
绵阳市
返回
地质构造分析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 断隐 断伏 裂伏 裂
返回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发现断裂后的修改方案
沿断裂带走向布置100米宽的卫生防护带
返回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 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 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 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 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 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 于特殊土。
整体意义上考察他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利弊。同时 要尽可能预计到城市建设的人为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对用 地质量造成新的影响,并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因素先期加以考 虑。 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 之分析与评价,并对与之相关的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 产生次生的、后发的、联动的影响作出评估。
城市用地的管理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机 制。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并相应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在城 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 规划的相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调 的过程,以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推进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 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 的土地泛称。
2 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如位置的固定性,独特的地貌、土壤特征, 不可再生
社会属性:权力表征、经济表征、法律表征 如明确的隶属关系,具有经济价值,地权归属和权益
转让等具有法律保障
3 城市用地的价值
2.4 地形条件
从自然地理宏观划分地形,大体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类。 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
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 据 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多方面影响。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 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的分布建筑、绿地等设施 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项目 工业
居住建筑
坡度 项目 0.5~2 铁路站场
坡度 0~0.25
0.3~10 对外主要公路 0.4~3
城市主要道路 0.3~6 机场用地
0.5~1
次要道路
0.3~8 绿地
可大可小
红河县
六库县
3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3.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 环境,按照生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 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 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 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使用价值:可用作城市活动场所, 由于区位、地质等差异影响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具体表现为地价、租金或费 用等。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 价16000亿元
2008年昆明城市基准地价:
2、土地开发程度: “六通一平”(宗地 红线外通路、通电、 供水、排水、通讯、 通气及宗地内场地平整), 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分 别为: (1)商业用地:40年 (2)工业用 地:50年 (3)综合用地:50年 (4)住宅 用地:70年
>25% <1
百年洪水位 没有不利 非农田用地
以上
情况
20年~50年 有局部不 限制条件不 洪水位以上 利情况 严重
10年洪水位 以下
有较大冲 有其他限制 沟、滑坡、条件,如有 岩溶等不 矿产、文物、 利地质 水源地等
(五)城市用地评定成果
1、用地评定图 2、文字说明书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4 城市用地的选择
2、了解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国 家法律中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规定。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和科学的评估, 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 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降低城市工程建 设所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合 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云南保山山体滑坡
冲沟——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岩层、 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 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
地震
地震造成破坏的大多是构造地震, 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 的地震。确定建设地区的地 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 工程的设防标准。地震烈度 分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
4 城市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确定城市各行政单位(如市区、郊区、市、 区、县、乡、镇等)的界限和性质
用途区划:按照所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和性质,对土 地用途进行划分,如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居住用 地等
房地产权属区划:对地产或房产的所有权所做的区划, 如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和地籍区划等
地价区划:根据土地的区位、环境、性状等因素、确 定土地的价值,作为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依据
2、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 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 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 的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可能修建 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 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 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
坡度的适用程度划分:小于 10%,介于 10~25%之间, 大于 25%。
平原地区用地分类
地基承载 地形 地下水 洪水淹没 工程地 其他
力t/㎡ 坡度 位/m 程度
质
一类用地 (适宜建设)
>15
二类用地
(需要一定的 工程措施)
10~15
三类用地
<10
(不适宜建设)
<10% >2
15%~2 1~1.5 0%
2.3 气候条件
城市的气候除大气环流和 海陆位置不同所形成的 大气候外,在较小的地 区范围还存在地方气候 与小气候。在城市地区, 由于城市所造成的大气 下垫面层的不同,以及 城市与外界的温差所形 成的热力差异,将促使 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 而出现“城市气候”的 特征 。
太阳辐射——分析城市所在地区 太阳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 对建筑的日照标准,间距、 朝向的确定,建筑的遮阳设 施以及各项工程的热工设计, 将有所依据。日照间距的考 虑还将影响到建筑密度、用 地指标、用地规模。太阳辐 射强度会造成不同的小气候 形态,对建筑群体的布置有 影响。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 筑密集,绿地、水面偏 少,生产和生活活动过 程散发大量热量,出现 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 象,叫热岛效应。
成都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降水与湿度——我国大部分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雨量多少及降 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山洪的形成,江河 汛期也给城市用地的选择及防治工程带来问题。相对湿度随地 区和季节而不同,一般城市因人工构筑物覆盖,相对湿度比郊 区低,湿度大小对某些工业生产工艺有影响,同时影响居民的 舒适感。
注意: ①由于地域差异,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不同; ②个别自然条件,需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区域来评价利
弊; ③各环境要素间,有的相互制约或抵消,有的则相互配合加
剧了某种作用。
2.1 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龙 门
窦团山 江油
绵阳
隐伏断裂
山
德阳
龙 四川盆地
成都
泉
地表断裂
4.1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和使用 重大基础设施 区域关系 市政设施配套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文化遗存 社会问题
4.2 用地选择的原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技术规范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风向——风以风向和风速两个 量来表示。风向一般为 8或 16方位观测,累计计算风频 率。同样可以绘制风速图。 盛行风向是按照城市不同风 向的最大频率来确定的。
为了在规划布局中正确运用 气象,每个城市应分析本地 全年占优势的盛行风向,最 小风频率,静风频率以及盛 行凤的季节变化规律。
104座城市雾霾中“沦陷”
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 工业区应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
温度——纬度每增加一度,气温
降低 1.5度,气温经向变化由 海陆位置不同所引起。
气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表现在:地区气温日较差,年 较差大,给建筑、工程的设计 施工带来影响。工厂选址,影 响工业工艺的适应性与经济性。
2009年温州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图
单位:元 /平方米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5 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5.1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 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 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4. 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 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5. 城市用地选择应当有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视角,充分体 现出城市空间对于城市经济和产业、社会发展与和谐、 区域共生与协作的支撑作用与促进作用。
6. 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 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用地与方向;旧城扩 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 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 节省建设投资
进行城市用地质量的综合评定须注意:
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用地评定主要是为城市总体 规划服务,但在进行局部详细规划时,也需对环境环境条件作更为 具体的分析与评价,以适应规划与工程设计的需要,所以用地评定 的内容与深度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相应的拟定。
城市用地评定要超越狭隘的建设视野,转变为全球的人居视野。 用地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合。而是要从环境的
2.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江河湖泊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还 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 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为防治洪水,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按 照洪水频率,利用高亢地形,同时避开洼地、滞洪区等部 位。城市防洪标准要区别不同城市设施的重要性,采用不 同的设计标准频率。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3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1 城市用地的概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基本载体。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 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 需要的空间。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 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城
市环境形态。
清明上河图反应宋东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圆明园设计图反应古代城市建设的自然观
2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地 上地下资源等;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地下溶洞
人为原因造成灾害
2012年西安城市地陷
滑坡滑坡与崩塌——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 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 土、石向下滑动(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在选用坡地或紧 靠崖岩建设时需要注意)在规划用地时,应确定滑坡地带 与稳定用地边界的距离。必须选用有滑坡可能的用地时, 应采用具体工程措施。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 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 向崩塌的方向,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人工开挖,导致 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山
绵阳市
返回
地质构造分析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 断隐 断伏 裂伏 裂
返回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发现断裂后的修改方案
沿断裂带走向布置100米宽的卫生防护带
返回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 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 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 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 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 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 于特殊土。
整体意义上考察他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利弊。同时 要尽可能预计到城市建设的人为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对用 地质量造成新的影响,并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因素先期加以考 虑。 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 之分析与评价,并对与之相关的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 产生次生的、后发的、联动的影响作出评估。
城市用地的管理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机 制。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并相应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在城 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 规划的相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调 的过程,以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推进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 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 的土地泛称。
2 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如位置的固定性,独特的地貌、土壤特征, 不可再生
社会属性:权力表征、经济表征、法律表征 如明确的隶属关系,具有经济价值,地权归属和权益
转让等具有法律保障
3 城市用地的价值
2.4 地形条件
从自然地理宏观划分地形,大体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类。 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
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 据 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多方面影响。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 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的分布建筑、绿地等设施 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项目 工业
居住建筑
坡度 项目 0.5~2 铁路站场
坡度 0~0.25
0.3~10 对外主要公路 0.4~3
城市主要道路 0.3~6 机场用地
0.5~1
次要道路
0.3~8 绿地
可大可小
红河县
六库县
3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3.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 环境,按照生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 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 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 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使用价值:可用作城市活动场所, 由于区位、地质等差异影响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具体表现为地价、租金或费 用等。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 价16000亿元
2008年昆明城市基准地价:
2、土地开发程度: “六通一平”(宗地 红线外通路、通电、 供水、排水、通讯、 通气及宗地内场地平整), 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分 别为: (1)商业用地:40年 (2)工业用 地:50年 (3)综合用地:50年 (4)住宅 用地:70年
>25% <1
百年洪水位 没有不利 非农田用地
以上
情况
20年~50年 有局部不 限制条件不 洪水位以上 利情况 严重
10年洪水位 以下
有较大冲 有其他限制 沟、滑坡、条件,如有 岩溶等不 矿产、文物、 利地质 水源地等
(五)城市用地评定成果
1、用地评定图 2、文字说明书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4 城市用地的选择
2、了解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国 家法律中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规定。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和科学的评估, 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 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降低城市工程建 设所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合 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云南保山山体滑坡
冲沟——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岩层、 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 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
地震
地震造成破坏的大多是构造地震, 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 的地震。确定建设地区的地 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 工程的设防标准。地震烈度 分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
4 城市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确定城市各行政单位(如市区、郊区、市、 区、县、乡、镇等)的界限和性质
用途区划:按照所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和性质,对土 地用途进行划分,如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居住用 地等
房地产权属区划:对地产或房产的所有权所做的区划, 如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和地籍区划等
地价区划:根据土地的区位、环境、性状等因素、确 定土地的价值,作为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依据
2、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 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 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 的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可能修建 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 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 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
坡度的适用程度划分:小于 10%,介于 10~25%之间, 大于 25%。
平原地区用地分类
地基承载 地形 地下水 洪水淹没 工程地 其他
力t/㎡ 坡度 位/m 程度
质
一类用地 (适宜建设)
>15
二类用地
(需要一定的 工程措施)
10~15
三类用地
<10
(不适宜建设)
<10% >2
15%~2 1~1.5 0%
2.3 气候条件
城市的气候除大气环流和 海陆位置不同所形成的 大气候外,在较小的地 区范围还存在地方气候 与小气候。在城市地区, 由于城市所造成的大气 下垫面层的不同,以及 城市与外界的温差所形 成的热力差异,将促使 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 而出现“城市气候”的 特征 。
太阳辐射——分析城市所在地区 太阳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 对建筑的日照标准,间距、 朝向的确定,建筑的遮阳设 施以及各项工程的热工设计, 将有所依据。日照间距的考 虑还将影响到建筑密度、用 地指标、用地规模。太阳辐 射强度会造成不同的小气候 形态,对建筑群体的布置有 影响。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 筑密集,绿地、水面偏 少,生产和生活活动过 程散发大量热量,出现 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 象,叫热岛效应。
成都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降水与湿度——我国大部分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雨量多少及降 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山洪的形成,江河 汛期也给城市用地的选择及防治工程带来问题。相对湿度随地 区和季节而不同,一般城市因人工构筑物覆盖,相对湿度比郊 区低,湿度大小对某些工业生产工艺有影响,同时影响居民的 舒适感。
注意: ①由于地域差异,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不同; ②个别自然条件,需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区域来评价利
弊; ③各环境要素间,有的相互制约或抵消,有的则相互配合加
剧了某种作用。
2.1 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龙 门
窦团山 江油
绵阳
隐伏断裂
山
德阳
龙 四川盆地
成都
泉
地表断裂
4.1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和使用 重大基础设施 区域关系 市政设施配套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文化遗存 社会问题
4.2 用地选择的原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技术规范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风向——风以风向和风速两个 量来表示。风向一般为 8或 16方位观测,累计计算风频 率。同样可以绘制风速图。 盛行风向是按照城市不同风 向的最大频率来确定的。
为了在规划布局中正确运用 气象,每个城市应分析本地 全年占优势的盛行风向,最 小风频率,静风频率以及盛 行凤的季节变化规律。
104座城市雾霾中“沦陷”
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 工业区应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
温度——纬度每增加一度,气温
降低 1.5度,气温经向变化由 海陆位置不同所引起。
气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表现在:地区气温日较差,年 较差大,给建筑、工程的设计 施工带来影响。工厂选址,影 响工业工艺的适应性与经济性。
2009年温州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图
单位:元 /平方米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5 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5.1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 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 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4. 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 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5. 城市用地选择应当有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视角,充分体 现出城市空间对于城市经济和产业、社会发展与和谐、 区域共生与协作的支撑作用与促进作用。
6. 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 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用地与方向;旧城扩 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 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 节省建设投资
进行城市用地质量的综合评定须注意:
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用地评定主要是为城市总体 规划服务,但在进行局部详细规划时,也需对环境环境条件作更为 具体的分析与评价,以适应规划与工程设计的需要,所以用地评定 的内容与深度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相应的拟定。
城市用地评定要超越狭隘的建设视野,转变为全球的人居视野。 用地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合。而是要从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