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类消化吸收方式与机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功能肽的研究进展

功能肽的研究进展

[23]Mathies R A.Biomolecular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J].Methods Enzymol,1995, 246: 377-389.[24]Peticolas W L. Raman Spectroscopy of DNA and proteins[J]. Methods Enzymol,1995,246: 389-416.[25]Li-Chan E C Y. The application of Raman spectroscopy infood science[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6, (7):361-370.[26]Long D A. Raman Spectroscopy[M] .McGraw-Hill:London,1977.[27]Schuster K C Ehmoser H, Gapes J R, Lendl B. On-line FT-Raman Spectroscopic monitoring of starch geletinisation andenzyme catalysed starch hydrolysis[J]. Vib Spectrosc, 2000,(22):81-190.[28]Derbyshire E,Wright D J,Boulter D.Legumin and vicilin,stor-age proteins of Legume seeds[J]. Phytochemistry ,1976,(15):3-24.[29]Brinegar A C,Peterson D M.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of oat globulin polypeptides[J]. Arch Biochem Biophys,1982,219:71-79.[30]Neilsen N C. The structure and complexity of 11S polypep-tides in soybeans [J]. J.Am.Oil Chem Soc., 1985,(62):1680-1686.[31]Schrader B,Hoffmon A, Simon A,et al.Can a Raman renais-sance be expected via the near-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technique[J]. Vib spectrosc, 1991,(1):239-250.[32]Harwalker V R,Ma C Y. Study of thermal properties of oatglobulin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J]. J Food Sci,1987,52:394-398.[33]Ma C V,Harwalker V R. Study of thermal denaturation ofoat globulin by ultraviolrt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J]. J Agric Food Chem, 1998, 36:155-160.[34]Meng G T, Ma C Y, Phillips D L. Roman spectroscopic studyof globulin from Phaseolus angularis (red bean)[J]. FoodChemistry, 2003,81:411-420.功能肽的研究进展励建荣,封 平(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 浙江 310035)摘 要:迄今为止,人们已从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提取或合成了各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物质。

燕麦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燕麦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年被发现,到现在为止已有20多位科学家在肽研究领域里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中国,最早接近诺贝尔奖的一次就是在1965年国家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也是中国肽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而我们仔细观察各届诺贝尔奖的学者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肽化学,肽药学,还有肽生理学。

但是对于肽营养学领域,是由我的导师——北大的李勇教授提出了肽营养学,作为国内肽营养学的创始人,在年出版了《肽营养学》,这也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肽营养学的专著。

在2005年的时候,心肌肽被批准为2017年的时候,发改委发文中正式把生物活性肽纳入优先发展领域,代表国家正式认可了肽功能也准备扶持它的发展,进入了肽的黄金发展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物质的基础,为一切生命体所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氨基酸想象成一颗珍珠,如果连成一串就会有自己固定的功能,这个就是肽。

如果许多珍珠团成一团,有了自己的空间结构,会有很高价值和功能。

但是假设人要吃了这一团珍珠,在吸收的时候,就需要把一团珍珠拆开变成一颗或者两颗,或者一小段,才能吸收,这非常麻烦。

肽的价值在于它既比一颗氨基酸要有价值,而且不像蛋白质一样必须把它拆解成一小段才能被使用,这就是我理解的肽跟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因为从结构上说,肽本身就已经是一小段,不需要把它像蛋白质那样一团珍珠拆解开,所以肽的吸收和消化是非常迅速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肽非常不容易过敏。

好比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是一个像侦查兵系统,有外面的东西进入人体,它会发现这个不是我身体里的东西,我要清除掉。

如果双方打起来,就形成我们常见的过敏反应。

一般情况下,分子量比较大,就好像你带着十万大军攻打身体,很难不被免疫系统发现。

而肽因为分子很小,宛如游兵散打,身体不一定会发现,所以肽非常不容易导致过敏。

而氨基酸就像一小颗珍珠,功能非常有限,而且吸收还容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 毛瑞雪。

小肽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在肠道中并非全部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有很大一部分分解为小肽(一般认为是二肽、三肽),大部分二肽,少量三肽原样转运进入细胞,而大部分三肽,几乎全部三肽以上的寡肽经小肠粘膜刷状缘肽酶水解后,以自由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和转运。

Newwy等(1960)首先为小肽能被完整地吸收提供了证据;Hara等(1984)在小肠粘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

之后,小肽的I型载体(Fei等,1994)和H型载体(Adibi,1996)分别被克隆。

至今,小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才为人们所接受。

小肽(二肽、三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1小肽的营养作用1.1提高蛋白质合成试验证明,循环中的小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大鼠肌细胞、牛乳腺表皮细胞(Pan等,1996)以及羊肌源性卫星细胞(Pan等,1998)均能有效利用含蛋氨酸的小肽作为氨基酸的来源,用于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增殖。

此外,肝脏、肾脏、皮肤和其他组织也能完整地利用小肽(Backwell等, 1996; Hubl等, 1994;Pierzvnowski等,1997),其中肾脏是消化循环肽和再捕获氨基酸的主要场所(Adibi,1997)o很多试验表明,以小肽形式提供部分或全部氮源时,蛋白质沉积效率高于相应的合成氨基酸日粮与完整蛋白质日粮(Boza等,1995;Backwell, 1994; Monch和Rerat, 1993;Layante,1992; Infante, 1992;Zaloga, 1991; RuUain,1989)。

乐国伟(1996)观察到,雏鸡在灌注酪蛋白水解产物小肽后,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相应游离氨基酸混合组。

肌肉蛋白质的合成率与其动静脉氨基酸差存在相关性(Boisclair,1993)。

在吸收状态下,动静脉差值越大,蛋白质的合成率越高。

由于小肽吸收迅速、吸收峰高的原因,能快速提高动静脉的氨基酸差值,从而提高整个蛋白质的合成。

肽在人体中的吸收机制、优势和功能作用

肽在人体中的吸收机制、优势和功能作用

2、吸收快速,口服剂如同针剂。 人工体外合成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口服进入人体,快速地穿过人的口腔、胃,直接 进入小肠,被小肠吸收,最终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器官及细胞组织,迅速发挥其
生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
3、以完整的形式吸收。 小分子胶原蛋白肽自身有一层保护膜,人服用时,不会受到人体中的促酶、胰酶、淀 粉酶、消化酶、胃蛋白酶及消化系统中的酸碱物质的损害或二次水解。
肽在人体中的吸收机制、 优势和功能作用
过去的科学研究认为,蛋白质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近两年的科学研究认为, 人体吸收蛋白质的主要形式是以多肽、寡肽、小分子肽的形式吸收。科学试验证明, 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的吸收机制具有十大特点: 1、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通常,小分子肽是人体自身合成的,是人体将所吃的蛋白质进行酶促水解。在体外 已经合成好了,进入人体后不需进行二次降解,直接吸收。
7、小分子肽在被人体吸收时,对氨基酸有保护作用。 可保护氨基酸不受破坏。因此,小分子肽与氨基酸的混合物是人体吸收蛋白质的最佳 吸收机制。 8、小分子肽在人体中表现出载体作用。 可将人平常所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钙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吸附、粘贴、装载 在本体上。
9、小分子肽可在人体中起输工具的作用。
很多人在补充肽后,会特别想知道多久才能产生效果,其实这些都要看个人的吸收情 况,有的年轻“健康人”吸收机制较好,所以几天效果就能立竿见影,有的中老年人
可能身体本身就有疾病,再加上人到中老年肠胃功能不是很好,消化机制自然就不会
很强,进而短时间内效果就会不明显。只要长期坚持下去,结果就一定不会让我们失 望。 值得一提的是,国肽小分子肽活性肽,富含18种氨基酸,能够满足人体每日的营养补 充,易融于水,不需要消化,直接作用于细胞,同时激发细胞活性,修复受损基因, 还可全面调控人体八大系统使人体器官达到最佳运转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免 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袭来。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李 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083)摘 要 生物活性肽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其吸收机制优于游离氨基酸,且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和改善食品感官效应。

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丰富,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肽,生物活性肽,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收稿日期:2006-01-031 肽和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肽(peptides )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

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

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

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 -tional peptide )。

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

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m L 的多肽用60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

而且生物体可依据生理状态来合成和降解活性肽,因此,具有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的半衰期均很短。

小肽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l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海 畜牧 兽 医 通 讯 》 2 1 上 0 0年 第 3期
小肽 在反 刍动 物 中 的应 用研 究 进展
凌 宇 辰 , 随 玉 龙 夏 永 高 。 陈 炎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农 业 与 生 物 学 院
随 着人 们 对 蛋 白 质 消化 吸 收及 其代 谢 规 律 研 究 的深 入 ,
以 完整 形 式 被吸 收 并 进 入 循 环 系 统 而 被 组 织 利 用 的 。 因 此 ,

次 证 实 , 氢 离 子 浓 度存 在 下 的 囊 泡膜 刷 状 缘 肽 的 主 动加 速 在 转 运 , 种 转 运方 式 在 缺 氧或 添 加代 谢 抑 制 剂 的 情 况 下被 抑 这 制 。 ( ) 透扩 散 。反 刍 动 物 的瘤 胃和 瓣 胃 内肽 的 吸 收机 制 3渗
型 认 为 , 白质 必 须 水解 成 氨基 酸 后 才 能 被 吸 收 利 用 。但 近 蛋
几 十 年 的研 究 表 明 , 同 来 源 的饲 料 在 氨 基 酸 利 用率 上存 在 不 差 异 , 且 当动 物采 食 按 理 想 氨基 酸模 式 配 制 的 纯 化 日粮 或 而
氨 基 酸平 衡 的低 蛋 白 日粮 时 , 能 得 到 最 佳 生 产 性 能 和饲 料 不
是 渗透 扩散 , 不 是 中 间 载体 转 运 。 而
些 学 者 提 出动 物 要 获 得 最 佳 生 产 性 能 , 日粮 中 必须 有 一 定 当蛋 白质 以小 肽 形 式 供 给 时 , 提 高动 物对 蛋 白质 的 利 可
数量 的完整蛋 白质和 小肽 的观点 , 并提 出了小肽 的 营养学说 。 用率 , 进一 步 发 挥动 物 的生 产 潜 能 , 有 增 强 动 物 免疫 能力 、 具 改善 动 物 产 品品 质 等 重 要 作 用 。 反 刍 动 物 蛋 白 质 营 养 的 研 究 已进 入肽 营养 研 究 阶 段 , 肽 营 养 在 反 刍 动 物生 产 中具 有 小 十分 重 要 的作 用 。 本 文 主 要 就 反 刍 动 物 肽 吸 收 利 用 的 特 点 与 机 制 、 对瘤 胃微 生 物 的 调 控 及 对 反 刍 动 物 生 产 性 能 发 肽 挥 的影 响 和饲 料 源 活性 肽 的研 究 与开 发 进 行 综 述 。

生物活性肽的吸收

生物活性肽的吸收

生物活性肽的吸收传统观点认为 ,蛋白质是一类种族特异性很强的大分子 ,在体内需经完全消化吸收为氨基酸才可以被吸收。

研究认为 ,蛋白质在肠道中并非全部被水解为氨基酸 ,有很大一部分为小肽 (一般认为是二肽、三肽 ) , 几乎所有三肽以上的寡肽经小肠黏膜刷状缘肽酶水解后,以自由氨基的形式吸收和转运。

目前的研究认为,小肽比多肽、L 型比D 型、中性比酸碱性肽更易吸收。

二肽和三肽能被完整的吸收, 但三肽以上的寡肽是否能被完整吸收还存在着争议。

肽的构型在运转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肽的运转只能以小的二肽和三肽的形式进行;肽的氨基酸组成也影响其吸收;氨基酸位于N 端还是C端也是影响肽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赖氨酸位于N端与组氨酸构成二肽时, 要比它位于C 端吸收快,而它在C 端与谷氨酸构成二肽时, 吸收速度更迅速。

消化道可以完整的吸收小肽, 小肠内存在一个寡肽的吸收通道, 因此生物活性肽可以直接吸收,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肠细胞对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存在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4 类系统。

游离氨基酸的逆梯度转运,依靠不同的钠离子泵转运系统而进行。

而小肽的吸收与其完全不同,小肽的吸收是逆梯度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1) 依赖氢离子浓度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 (三磷酸腺苷) 。

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被抑制。

2) 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钠、氢离子交换系统。

3) 谷胱甘肽( GSH) 转运系统。

由于谷胱甘肽在生物膜内具有抗氧化作用,因而GSH 转运系统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

总之,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其吸收机制不同,小肽的吸收主要依赖于H+ 或Ca2 + 转运体系,转运具有耗能低、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游离氨基酸主要依赖Na + 转运体系,吸收慢,载体易饱和,吸收时耗能大。

因此小肽的吸收速度大于相应游离氨基酸。

而且肽的吸收避免了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肽的吸收机制优于氨基酸,而且营养作用强于游离氨基酸。

小肽的吸收机制及其在鱼体内的营养生理学效应

小肽的吸收机制及其在鱼体内的营养生理学效应

胡梦红王有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E-mail: jjhmh@摘要: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不仅形成游离氨基酸,而且还生成相当数量的小肽。

小肽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被组织利用。

H+-Na+转运体系,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等是小肽的主要转运方式。

研究证实,小肽类转运系统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和不易饱和的特点。

本文综述了小肽的吸收机制、其吸收特性以及影响影响鱼类对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小肽在鱼体内作用的一些研究, 概述了小肽在鱼体内的营养生理学效应。

关键词:小肽;吸收机制;营养生理效应;免疫;鱼类;1.引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抗菌类药物的限用,为了寻找替代品,生产出既能防止鱼类疾病发生,促进生长,而且副作用小、无残留、无耐药性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国内外许多水产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对小肽代谢特点和营养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其逐渐成为绿色添加剂的首选。

肽是指氨基酸间彼此以肽键(酰胺键)相互连接的化合物,含有少量(2~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小肽或寡肽。

其中,小肽在动物营养代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动物要获得最佳生产性能,饲粮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完整小肽。

在动物饲粮中添加肽制品,可提高氨基酸利用率,减少疾病发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优化蛋白质营养不再仅仅是对饲粮进行大致的氨基酸平衡,因为蛋白质能以肽的形式较快地被吸收,以肽的形式来提供蛋白质比提供合成氨基酸更好,可以说蛋白质营养的未来将是肽营养时代。

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小肽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在动物氨基酸吸收和在动物组织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活性肽的生理调节作用。

小肽具有很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应用在水产中可增强鱼类的免疫力;提高鱼类的养殖成活率[19,25];提高饲料中各种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提高其饲料转化率[15];提高鱼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提高养殖过程中的增重率;促进鱼类的生长[24]。

多肽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多肽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多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科学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物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活性。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经酶水解后,主要以肽的形式被消化吸收。

几乎所有细胞都受多肽调节,它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为机体提供营养的双重成效。

人们已从包括人、植物、动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体中别离出各类活性多肽,并且对多肽的性质、制备方法、别离纯化方法、鉴定技术、功能活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介绍了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其活性研究现状,对多肽的多种功能活性进行了介绍,概述了不同来源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多肽;功能活性;别离纯化前言近年来,多肽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量研究结果说明,蛋白质由于其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摄人人体后不易被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了其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的有效发挥。

多肽是比蛋白质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由2~16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的一类化合物,按氨基酸组成数目可人为分为短肽(2~5个氨基酸),多肽(6~16个氨基酸)。

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科学发现,几乎所有细胞都受多肽调节,如:细胞分化、神经激素递质调节、免疫调节等均与活性多肽密切相关,它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为机体提供营养的双重成效。

由于多肽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活化细胞免疫机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抗衰老等生理活性,这为开发肽药物、肽类保健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可见,进行多肽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1】。

一,多肽的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制备多肽的方法主要有:蛋白酶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基因重组法、别离提取法等。

酶法生产功能性多肽应用较为普遍[2]。

龚吉军等人[3]利用茶籽蛋白酶酶解制备菜籽多肽,确定了最正确条件,此条件下氨基酸态氮生成率可达34.64%,制备的茶籽多肽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强烈的去除作用;李书国等人[4]研究了酶法生产大豆多肽的加工工艺,别离得到纯洁的酸性水解物溶液,水解率高达95%;班玉凤等人[5]研究了Alcalase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蛋白寡肽的方法,确定了酶解的最正确条件,其水解液的水解度到达了24.1%;刘大川等[6]也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富硒菜籽别离蛋白酶解制备蛋白肽,水解度达32.51%,制得的富硒菜籽蛋白肽分子量分布较好,几乎完全是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均在1500D以下。

小肽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

小肽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

小肽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姓名:熊海涛学号:21117012班级:2011级饲料所硕士班小肽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摘要: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能被动物体直接吸收的肽营养理论是动物营养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对传统蛋白质营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它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文中重点从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功能和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小肽;吸收机制;营养功能;研究趋势早在1921年Boegland就提出了小肽转动的可能性,但人们受其传统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的影响,对其完整吸收的方式难易接受,至到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饲粮饲喂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Caldron和Jensen1989;Baker,1997;Colnago,1991;Newey和Smyth1960)并观察到动物肠道能够吸收小肽,循环血液中确有大量肽存在。

表明了肽的吸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且对动物生产、免疫产生作用,小肽在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逐渐被广大营养学者所认识。

1、单胃动物小肽的吸收机制1.1 单胃动物小肽吸收的载体小肽吸收的载体是一种以H+梯度为动力,将肠腔内的小肽和其他组织中的小肽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对小肽的吸收有重要作用。

小肽载体的吸收能力可能是各种氨基酸载体吸收能力的总和,因此小肽的吸收载体不易饱和。

小肽转运载体主要有2种:PepT1和PepT2。

PepT1主要在小肠中表达,对小肽的吸收起关键性作用,它能转运2~5个氨基酸残基的肽,但以转运二肽的速度最快,而PepT2主要在肾中表达,对小肽起重新吸收的作用(张云华等,2003)。

1、2单胃动物小肽吸收转运机制。

1、2.1具有pH依赖性的H+/Na+交换转运体系这一系统其作用不消耗三磷酸腺苷(ATP),Daniel等(1994)研究认为,小肽转运的动力来自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质子向细胞内转运的动力产生于刷状缘顶端细胞的H+、Na+互转通道的活动,当小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进入细胞时,引起细胞的pH下降,Na+/H+通道被活化,H+被释放出细胞,细胞的pH得以恢复到原始水平。

动物营养中小肽的研究新进展

动物营养中小肽的研究新进展
点逐 渐被 人们 认 识 和利用 。 近年来 , 随着 小肽 的

能性 小肽 和营养性 小肽 。功 能性 小肽 指能参 与调
节 动 物 的某 些 生 理 活 动 或具 有 某 些 特 殊 作 用 的 小肽 , 抗 菌肽 、 疫肽 、 氧 化肽 、 素肽 、 皮 如 免 抗 激 表 生长 因子等 。营养 性 小肽是 指不具 有 特殊生 理调 节功 能 , 只为 蛋 白质合 成 提 供 氮 架 的小 肽 ( 云 郑 峰等 ,0 6 。 2 0 )
组 成 叫三肽 , 四个组 成 叫 四肽 , 此 类 推 ; 于五 顺 高
十个 氨基 酸 以上 的化 合 物通 常称 为 蛋 白质 ( 怀 冯 蓉等 ,0 2 。肽 中氨 基 酸残 基低 于 1 20 ) O个 的称 为 寡肽 ; 一般认 为 , 小肽是 二肽 、 三肽 。 按 其 所发 挥 的功 能把 小 肽分 为 两 大类 , 即功
关 键 词 : 肽 ; 收 ; 能 小 吸 功
中图分类 号 : 8 61 ¥ 1 .l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4 0 1— 5
传 统 的经 典 蛋 白质 营养 理 论 即 氨基 酸 营 养 理 论认 为 , 物采 食 的 日粮 蛋 白质 在 消化 道 内经 动
维普资讯
20 年第4 08 期
江 西 饲 料
江西农 业大学 动物科 学技 术学 院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理 学 院
徐海 燕 黄志 刚
瞿 明仁
摘 要 : 0世 纪 6 自2 0年代起 人们 逐 渐认识 到 除 了游 离氨基 酸 , 小肽 也能 够被 动物 直接 吸 收利 用 。
胰 蛋 白酶 和 糜 蛋 白酶 作 用 降 解 为 游离 氨 基 酸 和 小肽 , 离 氨基 酸 可 被 动 物 直接 利 用 , 小肽 只 游 而 有 在 肽 酶 的作 用 下进 一 步 降 解 为 游离 氨 基 酸 才 能被利 用 。早在 1 2 年 B eln 91 o g d就 提 出 了小肽 a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过去的观点认为,蛋白质进入机体后,在消化道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下,依次被分解为多肽、寡肽,最终分解为游离氨基酸。

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只能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进行。

Cohnheim 在1901年发现了小肠黏膜具有肽酶活性;1953年Agor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苷肽;1960年, Smith和Neway通过试验证实了甘氨酸二肽(Gly-Gly)可以被完整地转运吸收,从而为消化道可以吸收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随后的一些试验也证实了消化道可以完整吸收小肽,但是由于对肽吸收的生理和营养意义认识不充分,直至1970年前后,肽可以被完整吸收也未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观念。

1971年Adib喂饲小鼠双苷肽后,用同位素示踪法在血浆中检测到了这些肽。

1989年Webb 等的研究表明,蛋白质降解产物大部分是二或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寡肽,它们们能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人循环系统。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小肠存在一个寡肽吸收通道,并且1984年Ara 等在小肠黏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1994年Fi等克隆了寡肽的型载体;19996年Adibi克隆了小肠的型载体。

随着寡肽的I型和型载体分别被克隆成功,寡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科学研究发现,蛋白质在肽形式下极具活性,小分子的二肽和三肽具有比单一氨基酸更易吸收的特点。

它们们可不经消化被人体直接吸收,吸收率提2~2.5倍。

外源性肽在消化道内直接进入血液只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完成,它的吸收利用程度几乎可达到100%。

这表明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均比游离氨基酸要高。

而且肽在微量的状态下,就能作用大”。

肽的消化吸收及转运由于唾液中不含有可以水解蛋白质和多肽中肽键的酶,故多肽的吸收自胃中开始,但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在胃中消化所需的酶为胃蛋白酶,它是由胃黏膜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胃酸激活而生成的。

胃蛋白酶也能够激活胃蛋白酶原,从而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

该酶对肽键作用的特异性较差,主要水解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及亮氨酸等残基组成的肽键。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李 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083)摘 要 生物活性肽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其吸收机制优于游离氨基酸,且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和改善食品感官效应。

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丰富,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肽,生物活性肽,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收稿日期:2006-01-031 肽和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肽(peptides )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

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

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

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bioactive peptide/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 2tional peptide )。

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

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7mol/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mL 的多肽用60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

而且生物体可依据生理状态来合成和降解活性肽,因此,具有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的半衰期均很短。

多肽的功能及结构的研究进展

多肽的功能及结构的研究进展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Process[J]. Biochemist ry,2001,36(6):1155-1162.[8]Wahb K E.Glycyl-L-Sarcosine. Absorption Across Ovine Omasal Epithe-lium During Coincubpafion with Other Pepfide Substrated and Violatilefatty Acida[J].Journal of Animal Seience,1998(17):2706-2771.[9]F e r r e i r a S H,R o c h a S M.Potentiation of Bradykinin and Ele-doisin by BPF(bradykinin potentiating[15]谭志光.酶法制取大米浓缩蛋白及其功能性质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16]Chen HM, Muramoto K,YamauchiF,et al.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Histidine-containing Peptides Designed fromPeptidefragments Found in the Digests of aSoybean Protein[J].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Food Chemistry,1998,46(1):49-53.[17]彭志英,唐传核.功能性食品基料蛋白质及多肚类开发现状[J].粮Immunology,2008(32):275-285.[23]任尧.宽体金线蛭分离蛋白中抗凝血、抗疲劳活性肽的酶法制备及其结构鉴定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5.[24]张术臻,王远义,多肽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粮食工程,2008,4(5):1-3.[25]王红梅,阚娟肽的功能特性[J].江苏品,2008,25(2):37-39.。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讲解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讲解
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者环状的多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
数目
,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
,而且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通过基
40 余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海葵毒素、
[10]。总之,海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性物质是开发研究海洋生化药物与
,海洋生物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高值化是未来15年我国海洋高技术
,21世纪将是人类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黄金时代[11]。
,按其原料可划分为:动物源活性肽和植物源
,学者们已经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生物活性
[3]。目前生物活性肽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法,按其原料来源可分为海洋生物活性肽和陆地生物
[2];按其分泌部位可分为内源性(即人机体内存在的天然生物活性肽) 和外源性生物活
(包括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生物活性
)[8];按其功能可分为生理活性肽(包括抗菌肽、神经活性肽、激素肽和激素调节肽、酶
,而血管舒缓激肽可以舒张血管,使血压降低,醛甾酮的作用则是减少肾脏对水分和盐的排
,增加细胞外液量和血浆量,加大静脉回流量,间接引起高血压。而ACE在KKS中会是具有
ACE的活性成为了治疗高血
等[24]从明胶的酶解液中提取了ACE抑制肽。这是首次从食源性的蛋白质中提取
ACE抑制肽,之后就开始在食物消化蛋白中提取出了大量的ACE抑制肽,诸如牛奶、鱼、
末端) 和六肽Thr-Thr-Met-Pro-Leu-Tyr (α

关于肽的研究

关于肽的研究

46健康人生 现代营养一、人类对肽的认知历史传统的蛋白质营养理论认为:动物摄入蛋白质后首先在消化道内经过蛋白酶等内切酶的作用降解为分子量较小的寡肽,寡肽在外切酶的作用下生成游离氨基酸而被吸收利用,在此过程中,肽仅仅是蛋白质消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并没有特殊的营养意义。

1953年,Agar首先证实了肠道能完整吸收双甘肽,但是由于受传统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对其他吸收方式不容易接受,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没有被认识到。

20世纪60年代Newey等第一次提出小分子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

1984年,Hara等人在小肠黏膜细胞上发现小分子肽载体,进一步证实小分子肽能完整地通过小肠黏膜细胞直接进入循环。

20世纪90年代,小分子肽载体被克隆,小分子肽的吸收机制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今年,科学家研究发现,小分子肽作为蛋白质的功能活性片段,不仅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还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许多蛋白质所不具备的独特生理活性。

二、肽的营养吸收机制已知研究发现,小分子肽的营养吸收机制至少具有以下十大特点:1.小分子肽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传统营养理论认为,蛋白质经过消化生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终产物关于肽的研究47健康人生 现代营养大部分是小肽,而小肽能完整地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人体循环。

2.小分子肽吸收快速,耗能低且载体不易饱和。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对小分子肽中氨基酸残基的吸收速度大于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速度。

实验证明,小分子肽比氨基酸更容易,也更快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且不受抗营养因子的干扰。

3.小分子肽具有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的特点。

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分子肽的吸收不仅迅速,而且吸收效率高,几乎全部被机体吸收。

4.小分子肽以完整的形式被吸收。

小分子肽在肠道中不易被进一步水解,能较完整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小分子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及其功能机制研究进展

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及其功能机制研究进展

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及其功能机制研究进展石璞洁1,许诗琦2,王震宇2,吴 超2,卢卫红1,*,杜 明1,2,*(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洋食品深加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4)摘 要:乳铁蛋白是一种天然铁结合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乳清和大部分生物体液中。

人体摄入的乳铁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后,主要以肽的形式被消化吸收,从而发挥其生理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了多种具有广谱抗菌、抗肿瘤、降血压、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的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它们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为机体提供营养的双重功效,因此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种类、结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乳铁蛋白来源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和相关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抗菌;抗肿瘤;降血压Advances in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Peptides from LactoferrinSHI Pujie 1, XU Shiqi 2, WANG Zhenyu 2, WU Chao 2, LU Weihong 1,*, DU Ming 1,2,*(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Co-construction for Seafood Deep Processing,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Seafood,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Abstract: Lactoferrin is an iron-binding natural glycoprotein, which is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milk of various mammalian species and most biological fluids. Ingested lactoferrin is mainly adsorbed as peptides by the human body after protease digestion to exert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recent years, a great number of bioactive peptides with antimicrobial, antitumor, antihypertension,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modulator activities derived from lactoferrin hydrolysates have been reported. These peptides have dual functions of regulating the body ’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providing nutrients for the body, thereb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health. In this review, the species, 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functional peptides from lactoferrin are summarized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food science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these bioactive pepti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functional food field.Keywords: lactoferrin; bioactive peptides; antibacterial; anticancer; antihypertensive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429-379中图分类号:TS2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1)07-0267-08引文格式:石璞洁, 许诗琦, 王震宇, 等. 乳铁蛋白生物活性肽及其功能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7): 267-27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429-379. SHI Pujie, XU Shiqi, WANG Zhenyu, et al. Advances in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peptides from lactoferrin[J]. Food Science, 2021, 42(7): 267-27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429-379. 收稿日期:2020-04-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1926)第一作者简介:石璞洁(1992—)(ORCID: 0000-0002-2658-9373),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基等 功能 , 因此 又称 为 活性 肽 。但过 去一 直认 为 , 有氨 基 酸 才能 被 人 体 吸 收 , 寡 肽 吸有 直 接 吸 收 只 而 进 入血 液才 能发 挥其 各种 功能 , 因此研 究其 吸 收机 制及 影 响 因素 , 进 一 步发 现 其 对 人体 的功 能 , 对 开发
扬 州大学烹饪学报
2 1 ( ) 4 4 0 0 1 : 3~ 5
C l a ySineJ u n l f n z o nv ri ui r cec o r a o gh uU ies y n Ya t
肽 类 消 化 吸 收 方 式 与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龚君 俊 ,彭 景
转运 1 子 的寡肽 , 分 需要 2分 子 的 氢离 子 。当寡 肽 以易 化扩 散 方 式 进入 细胞 , 致 细 胞 内 p 导 H值 下 降 ,
收 稿 日期 : 0 9—1 —1 20 1 2
作者简介 :龚君俊 ( 96一) 女 , 18 , 江苏常州人 , 州大学旅游 烹饪 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在读硕士研究生 , 扬 从事应用营养研 究;
子 和 氢 离 子 交 换 系统 和 谷 胱 甘 肽 ( S 等 三 种 系统 进 行 转 运 。 食 物 蛋 白质 的 品 质 、 链 长 度 与 肽 的氨 基 酸 G H) 肽
组成 、 生理 状 况等 因 素都 会 影 响 寡 肽 的 消 化 吸 收 。
关键 词 : 寡肽 ;动物蛋 白质 ;营养吸收 ; 类保健品 肽
( 扬州大学 旅游 烹饪学 院,江苏 扬州 2 50 ) 20 1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 新 研 究表 明 , 肽 可 以被 小肠 直接 吸 收 , 其 吸 收 方 式 是 与 氨 基 酸 不 同 的 、 互 独 立 的 转 运 机 制 。 最 寡 但 相
寡 肽 的特 殊 载 体 , 过 氢 离 子 和 钙 离子 浓 度 电导 的 消 耗 能 量 的 主 动 转 运 系 统 、 p 依 赖 性 的 非 耗 能 性 钠 离 通 具 H
13 寡肽 吸收转 运 系统 .
与游离氨基酸不同, 寡肽的吸收是逆浓度差进行的 , 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三种 :
13 1 氢离 子 和钙 离子浓 度 电导 的消 耗能 量 的过 程 。这 种 转运 方 式 在 缺 氧或 添 加 代谢 抑 制 剂 的情 况 . .
下被抑 制 。
132 具有 p .. H依赖 性 , 转运 的 动力来 源 于质 子 的电化 学梯 度 , 非耗 能 性 钠 离子 和 氢离 子交 换 系 统 。 J
2 影 响 寡肽 吸 收 的 因素
2 1 蛋 白质 的 品质 .
乐 国伟 等对几 种不 同动 、 物性 蛋 白质 饲料 中 胃蛋 白酶 — — 胰蛋 白酶水解 产 物 的反相 液相 色谱 分 植 析研究 表 明 , 寡肽 的释放 量 由大 到小依 次为 : 酪蛋 白 、 粉 、 蛹 、 粕 、 饼 、 鱼 蚕 豆 豆 草籽 饼 、 玉米 蛋 白粉 , 料 饲
利用 各种 肽类 保健 品 , 有着 十 分重要 的作用 。
l 寡 肽 的 吸 收
1 1 寡肽 的吸收 方式 .
蛋 白质在 胃肠 道 消化 酶 的作 用 下 , 最终 分 解成 游 离 氨基 酸和 2~ 6寡 肽 。这 些 寡 肽在 小 肠 绒 毛膜
刷状 缘受 到氨 肽酶 B 氨肽 酶 A 的作用 ,最后 大 多 以游 离 氨基 酸和 寡肽 的形 式被 完整 地 吸收 , 转 运进 、 再 入血 液循 环 。人或 单 胃动 物 对 蛋 白 质 吸 收存 在 着 游 离 氨 基 酸 和 寡 肽 两 种 相 对 独 立 的 运 转 机 制 。】二 l 肽、 三肽 的 主要 吸收方 式是 以载体 调节 运 输 方 式 被肠 道组 织 直 接 吸 ,2 且 在 小 肠 吸收 细 胞 内 一部 分 l并 氨基 酸可 以合 成为 寡肽 , 以合成 的寡 肽进 入肠 系 膜静 脉 , 然后 被 机体组 织 利用 。 而 对较 大 的肽 的吸收 机制 , 出 的假 设有 : 亲水 性 肽利用 细 胞 问隙或 进 行孔 隙 扩散 ; 疏 水 性肽 利 用 细 胞膜 的脂 质 进行 扩 提 对 对
彭 景 ( 9 2一) 女 , 苏泰 州人 , 州 大 学旅 游 烹饪 学 院 副教 授 , 事 营养 与健 康 研 究 : t6 , 江 扬 从
----— —
4 -— 3 . - . —
21 0 0年
第1 期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第2 7卷
总第 9 7期
从而使 钠离子 和氢离 子互运 通道 活 化而 释放 出氢 离子 , 细胞 内 p 使 H恢 复 到原 来 的水 平 。 当缺少 氢 离 子时 , 肽 的吸收靠膜 外 的底 物浓 度进行 。 当细胞外 氢离子 浓度 高于 细胞 内时 , 逆底 物浓度 转运 。 寡 则 13 3 以载 体谷胱 甘肽 ( S 转运 系统转运 。G H 的跨 膜转 运与 N 、 、 j C 和 Mn 的浓度 . . G H) S a K L 、 a 梯 度有关 , 而与 H 的浓度 梯度 无关 。
散 、 皮细 胞 的胞饮 或 内吞作 用 的进 行 吸收 。 上 12 寡肽 的转 运载 体 .

般 认 为寡肽 的 载体分 为 三类 : 酸性 寡肽 转 运载 体 ; 性 寡肽转 运 载体 ; 碱 中性 寡肽 转 运载体 。
D ne等认 为 寡肽 载体 的转 运 能力 可能 高 于各种 氨基 酸 载体 的转 运能 力 。 Fi ai l e 等克 隆 了肽 的酸性 寡肽 的载 体 。。
中 图分 类 号 : s 0 . T 1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9— 7 7 2 1 ) 1 0 4 0 10 4 1 (0 0 0 — 0 3— 3
近 年来 的研究 发 现 , 能直 接从 肠道 吸 收进入 血 液 的寡 肽对 人 体 具有 许 多重 要 的 功 能 。它们 不 仅 能 作 为氨 基酸 的供 体 , 而且 也是 一类 生理 调节 物 , 与机 体 的免 疫 调节 、 进 矿 物 质 吸 收 、 参 促 降血 压 、 除 自 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