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住房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住房情况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姿多彩。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云南各地的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特点,同一地区居住的不同民族的建筑各有千秋,不同地区同一民族的建筑也大不相同。云南的少数民族建筑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等特点。从建筑样式来说更是丰富多彩:有平顶的,例如哈尼族的“土掌房”;有吊脚的,例如傣族、景颇族的“竹楼”;有分层的,例如傈僳族的“木楞房”等,建筑原料基本都是就近取材。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他们传承着民族特色,但作为建筑,又更多受地理条件、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的影响,这使得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产生了相互交叉的复杂关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住房类型都是统一的,沿袭自己民族几千年来的风格;在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建筑样式。
此外,少数民族建筑随汉文化的传入而不断改变。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本民族的生活习俗,逐步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特有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建筑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所以,现在我省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住房仍保留着传统的建筑样式,部分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加之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建起了和汉族相同的平顶式楼房,但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总之,目前云南少数民族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样式更加实用美观,居住环境更加宜人。
(一) 彝族
云南的彝族人口众多、分布较广,基本上各县市都有分布,尤以楚雄、红河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民居样式各不相同,与当地的居住现状密切相关。彝族的村寨多选在地势险要的高地、斜坡或靠近河谷的向阳坡地,彝族的住房大多是土木结构,低矮无窗,阴暗而潮湿。云南彝族的住房多为瓦房和土掌房,有的和周围汉族相同。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火塘在彝族民居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也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常用于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
(二) 哈尼族
云南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一般住在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地方。哈尼族在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颇为讲究,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和平缓肥沃的山梁等条件,山环水绕、梯田密布。从建筑形态上看,哈尼族民居有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干栏房等形式。不同地区哈尼族的房屋样式不同,蘑菇房是哈尼族的传统建筑,形如蘑菇,由正房、前廊和耳房组成,即实用美观,又独具一格。红河州和墨江县以平顶土掌房较为普遍,较多的保存着大家族的生活特点。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他们居住的房舍多为干栏式竹楼,分为“拥戈”和“拥雅”两类。各地哈尼族住房类型虽有不同,但都体现出男女有别的特点。
(三) 白族
云南的白族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怒江、澜沧江及云南各地。由于白族居住环境的不同,平坝区住瓦房,山区住上楼下廊的茅草房,高寒山区住垛木房。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白族的建筑都极富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从“三房一照壁”的格局,到雕栏画栋的装饰,都充满了白族的民族特色。白族的住房多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形式,村寨多选在依山傍水的缓坡地带。白族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装饰精巧,美观大方。白族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四) 傣族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临沧的耿马县、孟宝县,普洱的孟连县、景谷县,玉溪的新平县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的建筑别具一格,有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建筑风格,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傣家竹楼为干栏式建筑,具有造型美观、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等特点,是傣族的典型建筑。傣族传统的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竹楼也在不断地演变,现在不少竹楼已不是全竹结构,加入了许多新的建筑材料。有的地方,傣族人住的是平房,如景谷傣族,其房屋是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也有偏远地区的少数傣族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五) 壮族
云南的壮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州,其余分布在昭通、红河、楚雄、曲靖、大理等地,民居多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住干栏式建筑。壮族人多选择在依山傍水,近田的缓坡或平台上建造房屋,既方便下田,又不怕水淹。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干燥、安全实用、凉爽舒适的特点,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有的壮族住房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
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样式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六) 苗族
云南的苗族居住较为分散,全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两个州和昭通市。由于长期分散居住,苗族的住房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在苗族人数众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及河谷地带,其住房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而在山区多为灵活多变的吊脚楼,有的甚至是“叉叉房”。开远苗族农户绝大部分居住的房屋是土木结构瓦顶或土木结构石棉瓦房,昭通苗族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叉叉房”。苗岭山区的苗族民居,室内装修别具一格,一般以几何纹样为主,装饰重点在入口、退堂、门窗、吊柱等处。(七) 回族
云南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滇南和滇中四大片区,其中9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及内坝地区,少部分居住在山区,云南回族有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几百年来,回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即使在汉族或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围圈中也始终未被同化,其建筑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庙宇式四合院样式。回族多习惯围清真寺而居,其民居庭院布局呈封闭式内向性,善于利用建筑空间,使房屋各部分既连接又延伸,相互渗透和呼应,庭院空间具有围而不死、封而不闭的特点,清洁卫生和环境优美是回族民居的共同特点。在回族较为集中的村寨,其住房被称为“三方四合院”,居住在云南傣族中的回族也住竹楼草房,但居住习俗和傣族不同,有自己的特点。
(八) 傈僳族
傈僳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怒江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迪庆、保山、德宏、临沧等地。傈僳族一般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只有少量居住在坝区。村寨大部分建在近水靠山的向阳坡上,村寨大多以同一氏族和部落组成,血缘氏族是构成村落的核心,即便同一村寨有不同血缘氏族杂居的,也必须以一个血缘氏族为主。傈僳族的住房过去以竹木结构、土木结构为主,现已有砖木、砖混结构。建筑种类主要有木楞房、石片顶房、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砖混结构等。木楞房的特点是冬暖夏凉,适宜于山区气候变化大的环境,且具有抗震防灾的功能。它可以再山坡上随地形建造,一个村寨的房屋连成一片,空间布局和谐完美,错落有致。
(九) 拉祜族
拉祜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80%分布与普洱、临沧两个市,其余分布在西双版纳、红河、玉溪等地,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单一民族自治县。拉祜族传统的住房为干栏式木桩斜顶楼房,部分为土掌房和竹木结构的低矮草房,建于向阳的平坡上。拉祜族的干栏式小楼,楼的形状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此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澜沧县原糯福区一带,拉祜族聚居的自然村内的住房多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