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的“留白”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课中的“留白”之美
摘要:大美无言,大音希声,总有一些美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总有一些美不是画面所能展示的。
让她留在那一片空灵之中,为我们的思想增添一份灵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惬意,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一缕创意清风吧。
在音乐课中,要适当地使用“留白”,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关键词:留白;音乐教学;冷静;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19-02
“留白”,源自中国画术语。
指的是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
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
留白既可以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松弛,也可以给人带来紧张与节奏。
绘画需要“留白”、书法需要“留白”、人生需要“留白”,我认为,教学这门艺术仍需“留白”。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可借鉴“留白”手法,把它运用于教学当中,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其思维,使音乐课因“留白”而更精彩。
在此谈几点思考。
一、“学唱留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空间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操练台。
做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笔墨”触及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而教师在课堂中沉默地等待,正是课堂中一份令学生想象不尽的“留白”。
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心中记住一句话:老师不教唱,我也能会!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
有了很多次的实践证实了,孩子们真的有我们想象不到的“超能力”。
我记得在教山东民歌《茉莉花》一课时,我只给孩子们播放了一遍歌曲,孩子们已经都会唱了,而且还有学生,给大家演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这当然和他们在电视上听到过有关系,但是这不经意的记忆,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所以我对他们发出了赞赏的语言和眼神,孩子们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和喜悦的表情,那个时候我明白了,教师有必要改变“教唱、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多留一片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空间,他们会为你带来想象不到的满足感。
二、“欣赏留白”——为学生提供静静倾听、思考想象的空间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欣赏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品味和思索。
这时,学生才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真正进入音乐世界,从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思想教育。
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解说,音乐欣赏不是配乐朗诵,要把音乐还给学生。
欣赏完一部音乐作品,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欣赏音乐最高境界的最好媒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使更多的学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等。
孩子们
会学会在倾听中学会欣赏和理解别人的不同意见,在倾听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发散思维。
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
三、“活动留白”——为学生提供尽情操作、体验创新的空间
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他们经常在做的是对自己认知发展的过程演绎,短短四十五分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全达到教师所需要的发展结果,但是却可以完成一两次精彩的认知过程演绎。
“手和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苏霍姆林斯基。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
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也就不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会体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原则。
“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留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教师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和完善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尽情操作的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观察、操作、分析中把抽象的、静止的知识变为形象的、活动的、感性的操作,让他们尽情做的过程中把知识内化。
四、“探究留白”——为学生提供冷静反思、感受拓展的空间
对于教师来说,上完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写教学反思,有的老师匆匆忙写完,有的老师马马虎虎的应付,而我会静静地坐下来,反复地思考后才会去写,在写之前我会认真地感受上课时的过程,也许你们不会发现,回想上课的过程有时真的是一种享受,而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享受。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专用“反思”一词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索即对思想的自我运动,简单地说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少会顾及这一重要环节,新知一旦得出,我们马上就会把学生拉向练习,基本没留空间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得出新知的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反刍”、小结。
其实反思可以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可谓是意义不凡啊。
音乐课堂“留白”,留给学生思考上刹那时刻的火花闪现;留给学生心理上酝酿许久的自我超越;留给学生一份宁思的权利;留给教师一份反思的义务。
这样就使课堂多了几分耐人回味的余地,就给学生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留下了体验创新的空间;留下了感受拓展的空间。
同时,音乐课堂“留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与见解。
擅长绘画的人会合理的在图画上留有空白;擅长音乐的人不需要借助纷繁复杂的音符就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善于修身养性的人会丢弃内心不值得保留的东西,以保持内心的空灵纯真。
作为教师,我们何不等待,等待学生呈现自己的理解,也许会有许多的不成熟、
不成功、不成文的认知思考,但请相信学生吧!总会有一次令人惊喜的火花闪现,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刹那,那也意味着又一个“爱因斯坦”完成了他的第三只小板凳。
而对于学生来说,正当气氛浓郁、讨论激烈的过程中,不妨给学生留一片空间,让他们“静静倾听、静静思考、静静理解、静静总结”留一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