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赵国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
一、管理与管理学综述
要点:对于西蒙“满意决策”理论的补充、林德布洛姆的“浙进决策”理论
二、管理的RSW体系
要点:高中基层管理者的职责、知识管理
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要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与阿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联系对需要理论的组织行为学分析
四、战略规划的制订
要点:宏观框架的搭建
五、企业定位
要点: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
失矧晴一郎对BCG矩阵的创造性改进
五力竞争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EFE、IFE、SWOT、QSPM、目标函数
平衡记分卡
六、战略规划中的组织与行为
要点:组织结构上的创新----“嵌套式”结构
(课程并不是传统的教科书式讲课,所以内容相对松散,目录和要点全是个人理解所加,顺序就是视频顺序,第三个标题(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好像并不能跟其他几个标题并列,但它就是在那个位置,也就不作调整了)
个人感觉的课程收获
1)对重要管理学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2)各种战略理论方法的串联
3)具体案例的穿插
一、管理与管理学综述
●看到了现象,并不等于看到了整体
●管理者的作用: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当机立断,做出决策
●战略: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
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路径依赖(行为学):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其原有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社会结
构和技术特点的密切相关性。
通常用于对外来投资的分析(心理学:思维定势)
●成功的领导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企业管理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讲是契约关系
●孔茨认为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事、控制
认为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经济上的效果和效率(管理就是要增加效果,提高效率)注:人事本身就包含其他四种职能,所以后来就把人事拿掉,形成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学四大职能
●管理学中作决策要注意两点:多个方案同时出现;方案都可以实现
●孔茨认为,做决策时要考虑的四个方面:判断真假、对错(要与公司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比较效果增加的大与小、效率提高的高与低、风险的可承受性
●现象论的管理观:管理是活动过程,而过程由职能构成(要素的集聚与配置:优化)●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核心要义是选择)----共相观管理观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同时人所采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决策只能是追求满意而做不到最优化
问题1:人并不是完全靠理性来做决策,还会有感性因素参与(遮蔽理性),会受到权力因素的影响(权力左右理性),会受到意志品质的影响(支配理性)
问题2:信息可能的问题不是有限,而是太多
信息还可能是虚假的,甚至是欺诈性的
所以,决策想追求满意也是很困难的
●林德布洛姆认为:人是政治人(都会谈判),遇到矛盾和冲突,双方可能会妥协、让步,
从而达成共识(双方可以接受的解,达不到满意的程度)。
如果时机对一方有利,就可以重谈,如此往复,就形成了渐进式的决策过程
上节课回顾:
1)法约尔认为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但这有问题,一个是指挥太生硬了,所以后来改为领导;另一个是协调是目的,其他四个是手段,放在一起逻辑上有问题,所以后来把协调拿掉了
2)孔茨认为管理分为:计划、组织、领导、人事、控制,但人事是一个单独的领域,所以后来也拿掉了
3)最后形成管理的普遍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从中抽象出共性因素,就是决策(西蒙的观点),进而提出了决策满意原则
4)林德布洛姆进一步提出决策是渐进的
5)管理的第二级抽象:管理就是管人(没有这项就不是管理)
“管人的就是管理者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公司管理者和领导人要尊重每一个员工)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管:竹子做的乐器,引申为“协调”
后转意为“钥匙”
理:作动词时的本义是“治玉”,后引申出“治理”、“整理”等意思
作名词时引申为物体的纹理或事情的条理
理的实现有三个条件:洞察力、加工本领、机遇
●管理方法:有张有弛、宽严并进、刚柔并举
●管理中奖罚的要求:分明、及时、公正、形式恰当
●企业中的“荣誉”是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的打造:编故事,并通过传播使其变得“神圣”
●企业之间的竞争叫做位次竞争战略(2、4结合打3,而不会去打1)
二、管理的“RSW”体系
●战略是:筹划、谋划
●管理应该是激励、开发人和由人组成的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决策的过程与职能的体
系
●管理从时空上看,可以分成若干职能(过程的持续和要素的聚集);从客体上看,有若
干领域(企业管理、公共行政管理、非赢利部门管理);从主体上看,可以分若干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1)企业管理:组织内部管理、组织外部管理、边缘管理
2)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
3)主体----处理人;客体----处理物;作用过程----处理事简称“WRS体系”
论文:建立起WRS的新的管理体系
著作:处理人事物纠纷的方法
----交叉类比法
4)物的管理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知识管理
总结:这样三个维度都可以分成三部分,整个三维空间体就可以分为27个部分,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明确的定位
主体方面(人)要重视概念创新或知识生成与转化(卡茨的概念技能)
客体方面(物)要重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
事理方面(过程):扫描、诊断、预估、决断、计划、组织、影响、控制
要重视方法和工具创新
●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
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职责)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
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战略是事关组织的:长期问题(时间)、面向未来的问题(时间)、全局性问题(空间)、
涉及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生存)。
所以战略需要整体性的筹划(谋划)
●战略规划解决三个方面:1)找准自己的地位(我们在哪儿?如何走到这儿的?);2)
找准明确的目标(我们想去哪儿?即愿景、蓝图);3)如何实现目标(如何从这儿走到那儿?)
第三步还可以细分为四个问题:1)战略途径的选择(道路问题);2)战略阶段的划分(明确里程碑);3)战略重点的确定;4)具体战略举措(使高高的战略落地,包括设计、评价、选择)
●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注:规划中也有评价,不过那是“预评价”(评估),战略评价中则是“绩效评价”
---------------------------------------------------------------------------------------------------------------------- ●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战略规划和战略变革(从事的角度)
识才、猎取人才(从人的角度)
这两件事都是高风险的例外事件,这就要求高层管理者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识:看准人才,信任人才略:敢把大部分事情下放给别人去做)
胆识、胆略涉及对与错的决策
●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管理者大脑自动回避
的,这就需要有个局外人(包括下属)来帮助发现这些事情
●作为管理者,要建立战略信息系统(关注对战略至关重要的信息)
●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沟通与协同、激励与开发中度风险,涉及好与坏的决策
要求:人际关系能力
●基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执行与监督低度风险,涉及专业还是不专业
要求:忠诚可靠,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管理者要做到最基本的一条:把自己的基本理念、经营思路,跟人的生活联系起来,
然后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举例:去KFC体验美国文化)
----------------------------------------------------------------------------------------------------------------------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第一个管理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分三类:1)技术管理(研发问题:资金少、人才缺、制度或机制落后)
研发创新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搜集数据)、
探索(用经验、知识组合去试错)、顿悟(换场景找灵感寻顿悟,
矛盾之中激发)、检验
李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马援死以马革裹屍,死得其所
技术研发创新----技术转让、溢出----消化吸收、再创新
2)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系统:会计、统计、规制、合同)注:上述四个是传统的信息系统,在IT技术出现以后,可以整合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MIS,再进一步升级为决策支持系统DDS和战略信息系统SIS
3)头脑中的活知识(将难以言说的知识外化为团队共享的知识)
换言之,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野中郁次郎----知识管理理论之父
●隐性知识具有垄断性,隐性知识被限制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或被共享。
典型表现是将隐性
知识专有化,对具有商业价值的隐性知识进行控制,以避免知识显性化使自身失去竞争优势。
此类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信任机制的建立,通过内部思考与外部交流可以获得。
除此之外,往往还需要经过反复的亲身实践和体验
●市场扫描、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
●锁定市场的四个条件:市场是真的?能进去?能赚钱?能承担风险?
●形象定位(满足目标市场里的顾客)----产品(服务)策略组合、渠道策略、价格策略、
促销(沟通、传播)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政治力量策略组合
●满足人的需要的方式:让顾客有惊喜,然后升华为“感到成功”(自我实现需要)
企业要不断成长,使员工有成就感
这才是营销的最终目的:让企业内外的人都有满足感
●在物理的管理中:1)要重质;2)要相信团队(学习型);3)运用项目管理(组织才能
扁平化);4)每个领域中都要具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如何在动态中进行管理
●环境:技术(单件定制、小批量生产、流水生产、大规模定制)、市场(供、求)
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生理需要:吃穿住行性
1)如果缺失某项,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去追求缺失的这项,如果成功了就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出更高的需求
在更高的层次如果追求缺失的行为失败了,从长期来看,需求会退回到低层次上去
这是常规
2)反常:失败了----直接追求自我实现需要
●安全需要:生命、就业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他尊和自尊
●自我实现需要:高峰体验。
低档追求“真”,中档追求“美”,高档追求“善”
●修正:1)把生命安全降到底层;2)把就业放到社会需要
于是安全需要这一层就撤销了
3)自尊归到上一层,他尊归到下一层,这样尊重需要也撤销
这样就成了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还可以将需要按类别来分,而不是按层次来分,比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类因素:没有----无所谓,有----有激励作用
另一类因素:没有----反激励作用,有----无所谓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选择企业从事的领域,要考虑效价(组织、团队、内心)和预期,
两者的乘积越大,越是有动力去做,这就是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动机=效价*期望)。
在组织做选择时,还要考虑愿景(方向)、动机的持续性。
接下来的两个因素:价值观和态度。
另外受到能力(体力、技能、智能、情商)和机遇的影响。
如此才有结果,分为成功----得到报偿,把这个报偿与最初的预期做出比较(公平理论),如果公平就受到正向的强化(斯金纳的外部强化;内部强化),会作用到态度上,长期作用到价值观上,另一方面会得到满足,从而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的“自律人”行为)
如果比较觉得不公平,就会受到负面强化,结果是辞职或磨洋工。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化解员工的不公平感
●如果结果是失败,则可能会引起
积极行为:1)升华(追求高目标)2)创新(改变方法来追原目标)
消极目标:1)方法照旧、目标照旧(固执)
2)目标不改,采取攻击性行为(归因于非己因素)(攻击)
3)目标不改,方法退到低生理年龄组的行为(倒退)
4)放弃目标,归因于目标不值得(合理化)
受挫感:应激(焦虑、忧伤)(不加分析的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生理、心理病态--死●管理者要重源轻流(权变:因权制变,轻重缓急可以互易)
3个源:了解员工的需要----职业生涯设计
创造有助于员工的环境,搞好制度建设(让效价和期望加大)
帮助员工的自我开发
流:化解员工的不公平感(成功的时候)、受挫感(失败的时候);引领员工变消极为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帮助员工摆脱受挫感(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沉思、慎思、深思(彼得圣吉的系统思维)+哲思(科学、哲学的思维方法)意
逆思、侧思、遐思(乱思)+诗思象
四、战略规划的制定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企业家自己的私有财产,无法言传
正统的管理学家认为:战略可以被设计出来
第一阶段:分析和目标确立
●企业家与高管层提出的设想
1)宗旨:为谁服务
2)理念:价值观(相信什么?反对什么?)
3)使命:准备干什么?
●外部环境分析(取决于高管层的洞察力,目的在于发现机遇和风险)
1)初步的需从宏观角度作分析:
2)战略变革则需从微观角度作分析
具体来说就是: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PEST分析)
方法和工具----专家法(内外结合)
●产业环境分析:竞争态势分析、现状趋势分析
方法和工具----前者用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
后者用波特的产业寿命周期阶段理论
●市场环境分析
1)市场供求分析:质(功能、性质)、量(数量)、期(时间)、本(价格)
营销学、管理经济学、统计学
2)消费者心理分析:消费者心理学
●外部关键因素分析:寻找10到20个,构成外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EFEM)
------------------------------------------以上有“环境决定论”的意味
●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与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优劣)
1)可以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如果波特的这个模型太面面俱到,以至没有重点。
那么可以挑出一些来分析
2)找出10到20个关键因素,构成内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IFEM)
-------------------------------------------以上为“内部决定”的内容
第二阶段:设计和评价方案
●企业家和高管层根据EFEM和IFEM反馈到宗旨、理念、使命,从而制定出具体的方针(刚
柔并济),书面化后就是愿景陈述(想成为什么样)和业务陈述(干什么),接下来进行SWOT分析
1)构造出SWTO矩阵
2)生成四类战略
3)针对每一类战略制定指导思想
4)根据第3步设计战略方案
●评价战略方案
1)可能方法一:应用QSPM(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来评价各个战略方案的吸引力,并且排序
2)可能方法二:技术上的实现性分析----财务上的实现性分析----社会心理文化上的接受性分析(包括企业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
3)结果:放弃、将来用、备用
现在可以用
第三阶段:制定政策
●对于现在可以用的方案,还要检查约束条件(资金、人才、制度等),最后进行优化选
择和组合,送到高层,从而由高层和参谋制定出资源配置政策
五、企业定位
●为谁服务(在营销里,就是客户选择)
1)常规调查法:往往导致竞争激烈
2)深层心理分析法
3)企业家激发法(最有可能成为蓝海):卡拉OK
●用什么样的什么(形式和性质)来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是让客户获得惊喜,最后获得
成功的感觉(自我实现)
●在哪些场上提供服务
●凭借什么来实现目标
●我们追求什么(利润?价值或成长?安全?)
走什么道路(专业化?多角化?)
专业化:小而精
多角化
1)相关多角化(质上):一业为主,几业并举
2)不相关多角化(不太好)
●我们的哲学是什么(宗旨、理念、使命)
●我们对(社区、社会、性别、肤色)的承诺----生态化(美)
对(供应商、销售商、中介、政府组织)的承诺----竞合关系
对组织内成员的承诺----关心福利?工作?成长?
案例(政府):发展一个区的定位----科技教育、商贸会展、绿色居住、休闲娱乐有问题,这上面只是画了四个圈,并不是定位,定位既要有名词,更要有形容词来限定,也就是要说清楚“什么样”这件事
定位:科技教育领先、商贸会展发达、绿色居住怡(宜)人、休闲娱乐高雅
业务陈述:乘天时尽地利创人和
愿景陈述:把XXX建成山水园林
规划(数量):退一平二进三
规划(质态):深化第一产业、绿化第二产业、文化第三产业
集约产品绿色化定位那里的四条
生产过程清洁化
案例(企业):想把公园搞成“寓教于乐”,又想赚钱
公园名称:德舟公园(客户在哪?缺德的客户?)
结果:失败,没人去
管理先是知后是做(企业风险很大,要有理论来指导)
●管理中的皮特马利翁效应:尽量去关心鼓励员工;名字很重要
企业定位的方法
●从叶----根(挖出重点和关键):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优缺点列举法
1)罗列现象
2)制定标准,对现象进行分类、归类
(比如这样分:人事、结构、成本、营销、战略)
3)朔因定性(根据理论或经验)
比如:结构僵化、战略滞后、创新不足…
4)判定:战略问题最重要,结构一般排第二位,人事排第三,成本第四(只关注成本是不正确的)
●从根----叶
比如:主打产品A的利润能提高吗?(根)
树干:总收入=价格*销售
1)提高价格
a.直接提(价格弹性系数要小于1)
b.间接提(改产品性能、包装、服务)(功能成本系数要大于1)
2)提高销售量
a.市场渗透
b.市场开发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1)降低固定成本:
a.折旧(短期生产能力过剩产生的折旧----外包;长期----卖掉、转移)
b.摊销
c.管理费(组织结构问题?人员过剩----能力?态度?)
2)降低变动成本
a.原材料
b.加工费考虑定额、是否合适(生产管理、运筹学问题)
3)固定成本升高,大幅降低变动成本(一般涉及技术改造问题)
●环境变不变?(安索夫矩阵:环境、结构、战略要协同)
1)不变化:战略选择是稳定型的
2)a.一种变化
从速度上可以分为慢和快,从幅度上可以分为小和大
如果变化小而慢,采取反应型战略(事后);如果变化大而快,采取先导型战略(事先) b.多种变化
从可预料性上可以分为可预料(探索型全选)、不可预料(创造型引领市场以我为主)●稳定型----工程师主导;反应型----财务主导;先导型----营销主导;探索型----研发
主导;创造型----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主导
●安索夫的产品、市场矩阵
原产品新产品
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加强营销的力量)多角化战略
老市场市场渗透战略(市场未饱和)产品开发战略(开发+营销)(原产品中再分出改造的原产品)
(还可以再加上“时间”轴)
●波士顿(BCG)矩阵
改进:用多指标合成(赋权重)来代替单指标
将四块再分为九块(政策指导矩阵)
●失矧晴一郎的创造性改进
1)判断总体状况:月牙玉成功法则
红球失败法则
图1(缺幼童):中长期失败
图2上(缺明星):短中期失败图2下(缺现金牛):即期失败2)引入成长周期的BCG矩阵
举例:如果是企业家,那么对于引入期的产品可能就会下血本去投资
如果是总经理,那么可能会对成长期的产品进行投资
对于成熟期的产品,只要保持住其地位,不让它落到“瘦狗”那儿去就行
3)双重PPM(产品结构转换矩阵)分析
横轴不变还是占有率,但把纵轴分为利润和销售
A是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组合,A’是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组合
A和A’是同一个产品,可以把A和A’的圆心用线连起来
解决的问题:企业里有许多产品卖得不错但不赚钱,所以用双重PPM矩阵就能避免现象迷惑本质
4)相对市场占有率是很难计算的,因为别人的市场占有率很难得到,所以只考虑本企业的情况
在管理经济学中,投入的是劳动L和资本K;产出的是利润π和收入R
注:投入和产出是面,会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是面中的线,所以这是个立体图
要求:1)凸多边形
2)投入角点向西南方向偏,产出角点向东北角偏
3)多边形每个角的面积越小越好
4)多个多边形重叠部分越少越好
●曲线图分析
假设安全边际率小于15%,则可以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图来想办法(4、增加生产能力;5、固定成本增加升起变动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竞争分析
A领袖企业
B声望竞争者:性能标准跟领袖企业一样,但价格却更高
C性能竞争者:价格和领袖一样,但是性能比领域的好
D价值竞争者:价格便宜,性能也好
E价格竞争者:性能跟领域类似,但价格便宜
F经济竞争者:性能不好,价格非常便宜
G跟随者:价格和性能跟领袖一样
B很少,也很难维持
C和D的优势: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强(这类竞争就是别具一格的战略)
E和F的优势:工艺研发和创新能力强(成本领先战略)
问题:从外面进来一个企业,卖的东西跟领袖企业差不多,但价格想卖得比领袖企业高,这有可能吗?
答:有可能,尤其在中国。
这家外来的企业是搞贴牌生产的(找个外国商标贴上),这种战略的一个大弊端,即利润大部分都被贴的那个牌子的拥有者和中间商拿走了,
贴牌的小企业只能赚10%,而且这10%由于无序竞争还要消耗一部分。
所以这种
战略只能做一时,不能长期做
企业进入与撤退
何时进入?一般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进入
何时撤退?一般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退出
维持期:成熟期前中期
1)在导入期进入,这属于创业者
(三个条件: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风险融资能力、有企业家的眼光)
2)在成长前期进入,这属于模仿创新者
(三个条件:工艺研发和创新能力、信用融资能力、职业经理人)
上述都属于先发制人战略:比如早期的Sony、Inter
3)在成长后期进入,这属于追随者
(研发储备强、资金雄厚、独立的销售网)
这是后发制人战略:比如Panasonic、IBM
4)在市场上势力弱的,抽资撤退
在市场上势力强的,微增资金,继续维持
开发能力强的,增资改造产品,改变或影响产品寿命曲线(成熟期后期)5)衰退期时,势力差的,清算;一般的,抽资撤退(如果没有其他投资机会,可能还得继续维持)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
1)现有企业与供应商的竞争:
a.价格竞争(尽量不要这么做)、
b.投资(纵向一体化,也不太好)
好处:稳住价格、保证交货、控制质量、卖给其他企业
坏处:加大经营风险、为他人做嫁衣(带低了上游价格,使竞争对手“搭便车”)、重复建设带来价格暴跌或政府政策干预
c.兼并:两种企业文化差异大的话,整合起来就麻烦
d.战略同盟(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的):一种竞合关系。
最大难题是可能会破裂
2)怎么对付新进入者?只有一个方法:加大行业壁垒
a.寻求专利权
b.寻求专营权
c.做大规模(以灵活性为代价)
3)怎么对付替代品?只能是自己创新,不让替代品进来
重点还是在于行业内的竞争者和与供应商的关系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在价值链的一段上做大做强做专,这样就有了竞争力
●EFE----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IFE----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1)各自选出10-20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