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第三条道路”产生的背景
“第三条道路”是以安东尼·吉登斯、托尼·布莱尔和施罗德等人为代表的西欧社会民主党人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而在继承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理念和借鉴新自由主义一些做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提出的一套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限制和削减消极与不稳定因素的政治体系。
其中,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重要方面。
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容
(一)对“可能性”公平分配的平等理念
第三条道路认为,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包容性”已经成为回应不平等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改造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
(二)“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福利改革原则
“第三条道路”在坚持接受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同时存在,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三)多元化的福利提供主体
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福利和大规模转移支付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对社会福利的高度介入,使家庭和社区的责任被削弱,个人自由受到压抑。
“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加强国家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更多地发挥企业、家庭、第三机构(志愿性工作)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政府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上的合作关系。
三“、第三条道路”政策措施———以英国为例
(一)促进人口就业
英国政府指定并推行了大规模“从福利到工作”计划,对不同人制定了不同的行动计划,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二)赋予教育和培训优先权
20 世纪90 年代末,英国工党执政后,把增加教育经费、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和终生教育作为其新政策最优先考虑的领域。
(三)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英国政府从四个方面加强了对贫困群体的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工资;对最贫困者实行10%的低所得税率;提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者的保障待遇;提高无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残疾人的严重伤残补贴标准和儿童福利。
(四)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
1998 年,英国工党政府公布了《我们国家的新动力:新的社会契约》绿皮书,提出将政府工作重心从发放福利转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灵活、高效、便民。
四、“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第三条道路”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既体现了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也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规律性。
这种基于一般规律基础上的模式选择和制度演进,为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积极福利思想在提供就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增强公民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与模式选择必须与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抛弃那些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与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社会保障形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包袱沉重,还处于转型发展的时期,存在许多不平衡发展问题。
所以,我国必须根据目前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结合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来安排社会保障项目和水平。
绝对不能搞超出国力的高福利模式,走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无所不包的老路;也不能搞过去那种不问贡献、不讲效率的普遍福利模式,只能走低水平、广覆盖与国家特色和地
区特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并根据人们的意愿与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2.积极促进就业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把就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上来,把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和政策支持的重点转到鼓励创业、引导就业为主上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3.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
当前的经济和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对个人提出了较高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目前科技实力和国民素质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决定要素。
政府要通过为公民个人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来提高其素质,使个人具备适应经济发展的知识、技术能力。
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教育的投资,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4.适度引入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尽管社会保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对于像我国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和城乡差异巨大,各种情况错综复杂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它将有助于社会保障资源和国家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避免劳动者产生对社会保障的依赖和不思进取的情绪。
5.鼓励民间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
对于我国而言,民间社会组织应当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应调动其积极性,建立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吸纳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等弱势失业者在社区服务中就业,依据社区居民需要,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更为丰富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五、小结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若能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吸取“第三条道路”关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三、启示2
“第三条道路”在十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得到了选民的广泛支持,左翼势力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但欧洲的政治格局变幻莫测,目前社会民主党人又处在欧盟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之外。
“第三条道路”和“新中间”的选举胜利是妥协和限制相结合的产物。
无论是英国新工党还是德国社会民主党都未能针对变化建立起持久的联盟。
在2005 年的大选中,这两个政党的得票都比1997 年和1998 年减少了数百万张,两党也都在地区性选举中频频失利。
大量传统工人阶级中的支持者对英国新工党和德国社民党丧失了信任,很
多人不参加选举,而少数人则认同了其他宣称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
2008 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也遭到了重创,再加上工党政府内阁成员的一系列丑闻,在2010 年大选中英国工党败下阵来,13年的“第三条道路”之旅不得不告一段落。
尽管“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改革战略它在现实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政治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第三条道路”的设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当今世界的革新浪潮具有推动作用,对我国正在转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1.发挥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各自的长处,兼顾公平与效率。
“第三条道路”认为,应该分清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各自的作用,凡是应该归国家宏观调控的,国家和政府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对于具体的经营环节,则应该放手让经营者在市场中去经营,国家不应过多干预。
吉登斯说“: 我们从……老式社会民主的中央集权的狂热中可以吸取许多教训,其中之一就是———即使为了理想的社会目标———国家权力也可能会变得毫无生气和官僚主义。
”[3]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现实社会中存在很多矛盾,既存在贫富悬殊的矛盾,也存在就业压力大,生产力不发达的矛盾。
对此第三条道路很多在处理公平和效率上的具体政策,对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关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社会福利政策上,第三条道路提出将国家包办一切的安全网式的福利国家改为社会投资型国家,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社会福利保障的积极性,同时将福利与就业和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建立积极的福利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长的不协调,即“高增长、低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从“第三条道路”中得到不少启发。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证。
“第三条道路”超越左与右的立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政党应该注重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了各种具体利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
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间的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为此,我们更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亲密合作和政治协商,协调各党派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促进社会各阶层间的团结合作,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
4.积极投入国际合作,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第三条道路的外交政策中包含新干涉主义的思想,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强调国际合作重要性的一面。
第三条道路对国际合作的重视和强调可以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提供借鉴。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实现和国际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的发展。
为此,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体系中来: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联合国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自己的意见能够反映到国际规则之中,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国际能源合作、国际军备控制和国际贸易合作等领域中,成为国际关系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决策者,而非消极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