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 不断绝。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本文是作者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描绘了 富阳至桐庐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富 春江的总体特点。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名词活用为动词,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向东向西
异水,天下独绝。 独特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 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 湍,急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厉害
动词活用为名
词,飞奔的马
、马一般飞奔
阴森森的树、使人看了
名词活用为动
有寒意的树
词,向上。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凭依
争着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形容水声的清越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
互相和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 鸟鸣声
停止,消失
至
平息热衷wk.baidu.com功名利禄的心
(二)疏通文意,把握课文
1.同学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 2.老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师生共同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 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文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 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同样的颜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全,都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2.再次回顾,复述课文
尝试复述课文 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
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 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的山水风物呢?
设计意图: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 把握情况。
(四)总结拓展,练习巩固
1.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
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 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2.课堂练习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 看 “反”同“返”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树木的枝干
好像,如同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上面。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互相掩映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1.设置问题,启发引导(分组讨论)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作者简介和体裁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 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 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 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 “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 六年(507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 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因私撰 《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 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 设计意图:字词的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 设计第2题作业。而设计第一题的作业主要是培养 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
从( 顺、随)流飘荡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
争高直指( 耸入 ) 千转不穷( 尽,停歇)
百叫无绝( 停止)
疏条交映(掩映 )
负(凭借)势竞(争着 )上
横柯上蔽(枝干 )( 遮蔽 )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 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 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 键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示范朗诵 同学自由朗读 单独朗读,同学互评
•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 言文的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 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 。
说教法
讲授法
教 创设情境法
对话法
说学法
自习法 学
合作探究法
朗读法 复述法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疏通文意,把握课文 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总结拓展,练习巩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朱元思书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吴均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教 材教材分 分析 析
教教法 法分 分析 析
学 法 分学法分析 析
教教 学过学过程 程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节选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 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 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 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 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 思想。
理解词类的活用: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猛浪若奔 奔(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 名词—动词,向上 );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 横柯上蔽 上( 名词—状语,在上面 )。
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 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 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 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
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将情和景结合起来, 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 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 掌握本文的写作 特色,学会文章 中的写景方法
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旨, 理解作者的志趣 及情怀
说学情
本文位于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是本册的 第二篇古文。文章内容并不深奥,对于已 经有过古文学习经验的九年级学生而言, 难度不会太高。本课的语言精美流畅,声 律和谐,能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 趣,为后面的学习开启良好的开端。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本文是作者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描绘了 富阳至桐庐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富 春江的总体特点。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名词活用为动词,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向东向西
异水,天下独绝。 独特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 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 湍,急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厉害
动词活用为名
词,飞奔的马
、马一般飞奔
阴森森的树、使人看了
名词活用为动
有寒意的树
词,向上。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凭依
争着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形容水声的清越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
互相和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 鸟鸣声
停止,消失
至
平息热衷wk.baidu.com功名利禄的心
(二)疏通文意,把握课文
1.同学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 2.老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师生共同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 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文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 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同样的颜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全,都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2.再次回顾,复述课文
尝试复述课文 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
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 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的山水风物呢?
设计意图: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 把握情况。
(四)总结拓展,练习巩固
1.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
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 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2.课堂练习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 看 “反”同“返”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树木的枝干
好像,如同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上面。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互相掩映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1.设置问题,启发引导(分组讨论)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作者简介和体裁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 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 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 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 “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 六年(507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 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因私撰 《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 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 设计意图:字词的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 设计第2题作业。而设计第一题的作业主要是培养 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
从( 顺、随)流飘荡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
争高直指( 耸入 ) 千转不穷( 尽,停歇)
百叫无绝( 停止)
疏条交映(掩映 )
负(凭借)势竞(争着 )上
横柯上蔽(枝干 )( 遮蔽 )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 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 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 键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示范朗诵 同学自由朗读 单独朗读,同学互评
•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 言文的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 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 。
说教法
讲授法
教 创设情境法
对话法
说学法
自习法 学
合作探究法
朗读法 复述法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疏通文意,把握课文 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总结拓展,练习巩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朱元思书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吴均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教 材教材分 分析 析
教教法 法分 分析 析
学 法 分学法分析 析
教教 学过学过程 程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节选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 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 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 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 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 思想。
理解词类的活用: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猛浪若奔 奔(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 名词—动词,向上 );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 横柯上蔽 上( 名词—状语,在上面 )。
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 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 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 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
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将情和景结合起来, 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 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 掌握本文的写作 特色,学会文章 中的写景方法
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旨, 理解作者的志趣 及情怀
说学情
本文位于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是本册的 第二篇古文。文章内容并不深奥,对于已 经有过古文学习经验的九年级学生而言, 难度不会太高。本课的语言精美流畅,声 律和谐,能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 趣,为后面的学习开启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