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摘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摘抄

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摘抄(一)读了《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一书。我认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

作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新课程融入了许多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教师对新课程观念缺乏透彻的理解,就难以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就无从谈起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其二,教师在充分解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作出适当的“剪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也就是说,教师依据特定的地方情况、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及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取舍、增删,依靠自己的教育智慧作出富于针对

性的设计,力求避免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

其三,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任务,主动、有效地参与课程的研制。在课程规划阶段,教师要制定具体的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选择课本,挑选教学参考资料,识别和利用学校及其周围社区所具有的课程资源,协调各门课程内容和研制乡土教材。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在课程的动态展开中,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善教育质量。新的课程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价值取向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为宗旨。据此,教师必须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和片断都充溢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在课程的评价阶段,教师要担负起课程评价的职责,:确定计划是否满足了课程目标的要求,弄清楚计划是否上正确的、确切的、可行的,是否是使学习者感兴趣和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对讲述的材料、信息以及方式的进行考察,对自己完成的课程产品诸如学习指导书、单元练习,补充教学材料、乡土教学材料等进行检验。

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摘抄(二)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重新加以理解。传统的知识是狭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理论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体现其自身的存在。”这种从哲学的角度来定义的知识,仅仅关注了显性和陈述性知识。在这种知识观基础上,人们的认识也存在偏颇: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应试教育能快速提高学生成绩,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课本知识传授是一种简化的工作方式,能省时省力,见效快。

教师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的支配下开展教学工作,其教学工作只能如此: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

新课程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现代的知识观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观,是在哲学和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它强调,知识是丰富多彩色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既包括陈述性知识,也包括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现代知识的教学方式上,

新课程汲取了建构主义的思想,主张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学生的学习应该以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新课程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

适应这种变化,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现代知识的传授者”。具体地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应该作如下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学生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执教者、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摘抄(三)

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学一直采用分科教学的方式,各门学科相互割裂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分科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一旦担任了某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即把自己封闭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造成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单一型的教师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成为综合型、通才型、跨学科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善于学习的人,追求知识的博和

专,同时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其外,教师还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艺术。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来说,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观、教学方式观、课程评价观念等方面体现出一系列的新理念。

其一是课程目标观的创新。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在培养目标上带有严重的社会政治本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的平均化、一统化和所谓的全面化的发展,重静态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的继承与机械复制,忽视知识的创新。为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尤其要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科技、文化和教育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新课程中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了形成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其二,课程结构观的创新。学科本位是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