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版)》的思考精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主题五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机动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建议课时 18
52 42 6 6 6
2.选择性必修课程课时分配表
主题
主题一 函数
主题二 几何与代数
主题三 概率与统计
主题四 数学建模活动 与数学探究活动
单元 数列 一元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计数原理 概率 统计
展现学科特色 强化育人功能 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终身发展
--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思考
2003年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版),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 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 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2018年1月份,国家教育部 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二)数学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数学在 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生改善、 取得成效的同时,对数学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
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世界经济面临机遇和挑战。经济 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济学新理论不断涌现,金融衍生产品快 速发展,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等,其中数学对这些发 展起了重要作用。
• 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学科核心的 知识与技能;
• 思维与表达:主要是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品质、表述 的产严谨性和准确性;
• 交流与反思:主要是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 的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法,并能进行评价、总结与拓展。
3.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以“数学抽象”为例)
水平一:
• 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则,能够在特 例的基础上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能够模仿学过的数 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能够解释数学概念和规则的含义,了解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 论,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 能够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推理和论证;能够在解决相似的 问题中感悟数学的通性通法,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反映学生 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从而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 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的原因,寻求 改进教学的对策。
• 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反馈,以适当 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 ◆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评价目的
• 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学习的成效,进而也考查教师教学的 成效。
• 通过考查,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诊断教 师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 通过诊断,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2)评价原则
• 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学评价要以数学 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评价的基本要素。
优化课程结构,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和多样化选择; 突出数学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 精选课程内容,处理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之 间的关系,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学生应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 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1.必修课程课时分配建议表
主题
主题一 预备知识
主题二 函数
主题三 几何与代数
主题四 概率与统计
单元 集合 常用逻辑用语 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 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函数概念与性质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函数应用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复数 立体几何初步 概率
• 重视评价的整体性与阶段性。 • 重视过程评价。 •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3)评价方式
• 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 评价形式应多样化。
(4)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利用
• 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要避免终结性评价的“标签效应”——简单地依据评价结果 对学生进行区分。
• 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二)核心素养及水平划分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一个核心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2.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 情境与问題:情境主要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 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课程结构
(一)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二)内容变化
• 删减部分:算法、流程图;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绝对值不 等式、柯西不等式以及排序不等式等;线性规划;微积 分;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三个逻辑联结词;几何概率模 型;推理和证明;数学归纳法作为了选学内容,不作考 试要求。
• 增加部分: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数据相关性;选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本部分不作为全国统一高考 内容)。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1.教学建议
• 教学目标制定要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
性发展。 • 数学文化应融入数学教学活动。 • 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 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一、课标修订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2.“九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 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 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 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二)基本理念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 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数学课程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和学生 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境解释相关的抽象概念。
水平二:
• 能够在关联的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概念和规则,能 够将已知数学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能够在新的情 境中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 能够用恰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理解数 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能够理解和构建相关数学知识之 间的联系。
1.命题原则
• 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内容,注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 查,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充分考虑对教 学的积极引导作用。
所有的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数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 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数学的发展变化
21世纪过去的十几年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数学科学 的新思想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些世界顶级难题或猜想得到 了解决或证明,如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破译“孪生素数猜想”,朗兰兹纲领基本 引理的证明等。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自觉交叉,产生了很多新 的交叉研究领域,数学在研究模式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 此,我们必须对旧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更新和修正。
• 能够通过数学对象、运算或关系理解数学的抽象结构,能够理 解数学结论的一般性,能够感悟高度概括、有序多级的数学知 识体系。
• 在现实问题中,能够把握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并用准确的数 学语言予以表达;能够感悟通性通法的数学原理和其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
•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数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 学业质量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 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学来自百度文库质量水平
•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 表现。
•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水平”(质量描述)和“四 个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 流与反思)
六、实施建议
• 能够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规则、推理和论证; 能够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理解其中的数学 思想。
•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一般的概念解释具体现象。
水平三:
• 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 以表达;能够在得到的数学结论基础上形成新命题;能够针对 具体问题运用或创造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三会”
•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 学习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 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 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会用数学眼光观察 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2.评价建议
•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以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日常教 学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要关注学生 对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综合性与整体性。
• 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 目标,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的 评价。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 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 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实验版 比较,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 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 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教师在教 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数学建模活动 与数学探究活动
机动
建议课时 30 44 26
4 4
4.课本章节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
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 学业质量是应该达成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数学学 科核心素养水平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的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 美价值。
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要求, 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 过程。
开发合理的评价工具,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结合,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 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三、课程目标
(一)“四基”与“四能”
•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 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
主题五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机动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建议课时 18
52 42 6 6 6
2.选择性必修课程课时分配表
主题
主题一 函数
主题二 几何与代数
主题三 概率与统计
主题四 数学建模活动 与数学探究活动
单元 数列 一元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计数原理 概率 统计
展现学科特色 强化育人功能 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终身发展
--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思考
2003年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版),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 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 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2018年1月份,国家教育部 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二)数学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数学在 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生改善、 取得成效的同时,对数学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
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世界经济面临机遇和挑战。经济 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济学新理论不断涌现,金融衍生产品快 速发展,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等,其中数学对这些发 展起了重要作用。
• 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学科核心的 知识与技能;
• 思维与表达:主要是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品质、表述 的产严谨性和准确性;
• 交流与反思:主要是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 的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法,并能进行评价、总结与拓展。
3.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以“数学抽象”为例)
水平一:
• 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则,能够在特 例的基础上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能够模仿学过的数 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能够解释数学概念和规则的含义,了解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 论,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 能够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推理和论证;能够在解决相似的 问题中感悟数学的通性通法,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反映学生 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从而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 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的原因,寻求 改进教学的对策。
• 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反馈,以适当 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 ◆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评价目的
• 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学习的成效,进而也考查教师教学的 成效。
• 通过考查,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诊断教 师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 通过诊断,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2)评价原则
• 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学评价要以数学 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评价的基本要素。
优化课程结构,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和多样化选择; 突出数学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 精选课程内容,处理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之 间的关系,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学生应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 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1.必修课程课时分配建议表
主题
主题一 预备知识
主题二 函数
主题三 几何与代数
主题四 概率与统计
单元 集合 常用逻辑用语 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 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函数概念与性质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函数应用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复数 立体几何初步 概率
• 重视评价的整体性与阶段性。 • 重视过程评价。 •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3)评价方式
• 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 评价形式应多样化。
(4)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利用
• 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要避免终结性评价的“标签效应”——简单地依据评价结果 对学生进行区分。
• 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二)核心素养及水平划分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一个核心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2.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 情境与问題:情境主要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 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课程结构
(一)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二)内容变化
• 删减部分:算法、流程图;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绝对值不 等式、柯西不等式以及排序不等式等;线性规划;微积 分;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三个逻辑联结词;几何概率模 型;推理和证明;数学归纳法作为了选学内容,不作考 试要求。
• 增加部分: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数据相关性;选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本部分不作为全国统一高考 内容)。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1.教学建议
• 教学目标制定要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
性发展。 • 数学文化应融入数学教学活动。 • 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 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一、课标修订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2.“九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 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 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 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二)基本理念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 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数学课程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和学生 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境解释相关的抽象概念。
水平二:
• 能够在关联的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概念和规则,能 够将已知数学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能够在新的情 境中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 能够用恰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理解数 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能够理解和构建相关数学知识之 间的联系。
1.命题原则
• 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内容,注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 查,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充分考虑对教 学的积极引导作用。
所有的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数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 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数学的发展变化
21世纪过去的十几年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数学科学 的新思想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些世界顶级难题或猜想得到 了解决或证明,如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破译“孪生素数猜想”,朗兰兹纲领基本 引理的证明等。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自觉交叉,产生了很多新 的交叉研究领域,数学在研究模式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 此,我们必须对旧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更新和修正。
• 能够通过数学对象、运算或关系理解数学的抽象结构,能够理 解数学结论的一般性,能够感悟高度概括、有序多级的数学知 识体系。
• 在现实问题中,能够把握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并用准确的数 学语言予以表达;能够感悟通性通法的数学原理和其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
•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数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 学业质量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 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学来自百度文库质量水平
•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 表现。
•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水平”(质量描述)和“四 个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 流与反思)
六、实施建议
• 能够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规则、推理和论证; 能够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理解其中的数学 思想。
•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一般的概念解释具体现象。
水平三:
• 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 以表达;能够在得到的数学结论基础上形成新命题;能够针对 具体问题运用或创造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三会”
•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 学习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 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 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会用数学眼光观察 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2.评价建议
•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以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日常教 学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要关注学生 对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综合性与整体性。
• 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 目标,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的 评价。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 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 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实验版 比较,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 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 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教师在教 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数学建模活动 与数学探究活动
机动
建议课时 30 44 26
4 4
4.课本章节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
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 学业质量是应该达成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数学学 科核心素养水平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的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 美价值。
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要求, 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 过程。
开发合理的评价工具,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结合,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 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三、课程目标
(一)“四基”与“四能”
•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 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