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WINWORD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一、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礼赞:

康德:“对被动的理性、因而对理性的他律的偏好就叫作成见;而一切成见中最大的成见是,把自然界想象为不服从知性通过自己的本质规律为它奠定基础的那些规则的,这就是迷信。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就叫作启蒙。”(判断力批判,136)

知性原理:“1.自己思维;2.在每个别人的地位上思维;3.任何时候都与自己一致地思维。”(同上)启蒙现代性是以理性破除迷信,为世界“祛魅”,培植起独立的、自律的“主体”,进而赋予具有理性的人自己以神圣性。

人的独立性、主体性的获得,是审美活动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使审美获得现代性品格。因为只有主体性的获得,才使人真正站立起来,不再匍匐在上帝跟前;也只有主体性的获得,才使得审美摆脱从属于宗教活动的工具地位,而成为独立、自律的活动,成为想象力和知性相和谐的自由游戏。

(审美独立性、自律性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前提的)

同时,人的独立性、主体性的获得,使人的个性丰富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展现,从而使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都得到空前发展。

从这一角度看,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是一致的,审美现代性是对启蒙现代性的成果的礼赞。

二、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

另一方面,启蒙现代性崇扬理性,赋予理性以绝对权威的地位,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加强了理性(工具理性)的权威地位,导致理性中心主义,由此构成对人的感性的压抑。

启蒙从其本性来说,它不仅为世界祛魅,而且最终也要将人、人的主体性祛魅。破除了主体的神秘性、神圣性,从而驱除了人的主体性,令人工具化,数字化,异化。审美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活动,主体性的祛除也必将危及审美活动。

审美现代性即对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危及人的存在的种种状况的反思和批判。

三、时间观分歧

启蒙主义崇尚历史进化论,并肯定历史的线性发展;审美现代性则表达了因社会快速发展、时间断裂所带来的情感断裂和家园失落感,因此,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两者常常是反向的。启蒙现代性常常是进取的;审美现代性常常是怀旧的、伤感的。这种怀旧既包含着对现代性的反思这一合理因素,又常常难以摆脱保守性。

席勒:现代社会的分工(社会的理性化组织)把人的理性与感性相割裂,把人变成为“片断”。通过审美,使感性与理性相融合。使“片断”的人重新成为整体,“全面占有人自己”(马克思)斯坦利·罗森:“现代人将数学视为理性范式的做法最具破坏性的结果是将真实与使理性无法确定其自身价值的德性分离开来。由此,数学变为许多视界中的一种视界,或者说变为一种神话形式。”(启蒙的结果,51)

理性本应是理性精神和理性智慧。一旦数学成为理性的最高范式,理性就蜕化为工具理性,成为僵化的“公式”,并对人性造成戕害。

现代社会分工、科层制、福特主义、学科分化……就是按照工具理性建立的“理性秩序”——使人本身分裂、异化,成为“单面人”。

马尔库塞:“在已成的文明中,它们(即席勒所谓的“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关系是对抗的:并没有通过使感性理性化和理性感性化而调和这两种冲突,文明反而把感性归属于理性,以致于前者若要重新确证自身,就得以破坏性或‘蒙昧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理性的专制却使得感性贫瘠化、野蛮化。”(审美之维,57)

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美现代性正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和反抗,是对启蒙现代性的救正。

四、深层分析:

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商品化、技术化发展的结果。

1.商品化: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富余产品,也就有了交换,于是,产生了“商品”。

交换的初期,主要是“以物易物”(“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这并没有导致社会性质的变化。

“金钱”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换活动,才可能使“商品”诞生;也只有在商品经济中,金钱才显示出非凡的魔力。

马克思:“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单个人的生存条件。”(马恩全集,第46卷,103-104)商品交换形式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居伊•德波:“当商品生产达到大规模商业和资本积累的社会条件时,它就会夺取对经济的全部控制权。那时,整个经济就变成商品向它自身所展示的那样,即处于这样一种征服的进程之中:数量发展的过程。”(景观社会,14)

吉登斯:金钱的“脱域”功能。

其实,金钱的作用远不止吉登斯所指出的。

金钱不仅仅为交换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效率,它还具有非凡的“魔力”:

第一,金钱具有解放功能,它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因为只要有金钱,你就能够购买粮食等任何东西,就不必亲身在土地上劳作,获得自由迁徙的可能,由此萌生了自由观念。同时,也使人的能力得到解放,使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全面拓展;

(对艺术家来说,作品可以买卖之后,他也就能够脱离权贵而独立谋生,文学艺术独立才有可能)第二,由于金钱的魔力,占有金钱,就占有了一切,这就刺激人们对金钱的占有欲,刺激着私有观念的生长,促成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使得“利益主体”发生分化,最终导致封建宗法社会瓦解。金钱调整了社会关系,重新组织了社会形式,建构起一种新的秩序;

(揭去了宗法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引起怀旧情绪,审美现代性常常包含着这样一种情绪,而这往往是与现代化过程逆向的)

第三,金钱使得人有可能满足各种现世欲望,并且大大开发、拓展了人的欲望。为了替享乐提供合法性依据,对宗教的批判就势不可免。金钱促使宗教观念的衰落和世俗观念的增长;

(宗教观念的衰落,促成文学艺术的独立和世俗化,以及审美独立)

第四,商品交换追求自由、公平、合理(其衡量标准是金钱),这必然促成自由、公平观念,合理性、理性观念得到发展,理性主体得以产生。——此即启蒙思想发生的重要原因(一段漫长的过程);

(主体性的发展,是文学艺术独立的根本推动力)

第五,欲望的膨胀、需求的升温,这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导致人对工具理性的崇拜。

(文学艺术对诸社会现象“恶”的批判,审美现代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第六,金钱就是数字,对金钱的崇拜,就是对数字的崇拜。它必然导致工具理性的猖狂(数学被视为理性的最高范式),从而规训着人的思想和感官,并将一切人和物都抽象为干巴巴的数字,将一切关系都简化为数量关系,而让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和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都被挤干了。

第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被数字化,抽象化。

马克思:“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全集,46卷,103-104)

(文学艺术对人的异化、抽象化的批判。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