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历史悠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棋历史悠远,有关围棋起源的传说甚多,比较公认的是最早起源于尧帝。晋代张华《博物志》)曰:“尧造围棋,以教丹朱。”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中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

"下棋"也称"对弈"。"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却少见,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唐朝后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大下降。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模仿棋的鼻祖。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

围棋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也有说是在更早时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若要说弈棋真正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大约该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国当时正是唐朝,那里还专门有为了学习棋艺而渡海前来大唐的日本留学生,可见弈棋之风在日本之兴盛。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则应该说是在又过了700多年的战国时代,由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时开始的。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围棋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以后数百年间日本在围棋规制上基本遵循中国传统下法,中国的《玄玄棋经》一直是日本棋

手必读的权威之作。进入平安时代(794—1185)以后,围棋倍受上流社会妇女的青睐,对此,在十一世纪问世的《源氏物语•竹河》等章中,有相当细致的描写。到镰仓时代(1185—1333),围棋在习惯于战场生活的武士中也逐渐传播开来,即使在紧张的战争空隙之际,武士们仍迷恋于黑白之间。这大概是由于围棋的思维方法与实际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相通的缘故吧。日本围棋从古棋到近代围棋的变革是从战国时代(1467—1575年)后期始,经由安土、桃山时代(1576—1603年),到江户时代(1603—1868年)初期完成。这时也正是日本从中世到近世的转型,也是日本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人物就是第一代本因坊算砂。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日海在中年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他所开创的本因坊家族,从那时起作为日本围棋界的核心,在历史上走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岁月。

朝鲜的围棋活动,最早见于朝鲜的史籍《朝鲜史略》,相传高句丽的长寿王巨琏,打算攻占百济,招募了一个僧人道琳,假装获罪,逃到百济。道琳长于下围棋,通过下棋,取得了百济盖卤王的信任。道琳就蛊惑百济王滥用民力,大修宫室、城郭、坟墓,弄得百济仓廪虚竭,人民穷困。于是高句丽王发兵,攻占了百济的首都,百济王兵败被杀。这件事发生在公元475年,相当于南朝刘宋末年。这说明在475年前,围棋传到高句丽和百济已有一定的时期,这才有可能得到两国统治者和僧侣的喜爱。朝鲜围棋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颇为兴盛。李延寿《北史·百济传》中说:“百济之国,……俗重骑射,兼爱坟史,而秀异者颇解属文。能吏事。又知医药、蓍龟与相术、阴阳五行法。尤尚弈棋。”

唐初,朝鲜半岛上依然是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675年,新罗在唐王朝的帮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社会的统一与安定,为唐王朝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围棋的发展、棋艺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朝鲜古代围棋向现代围棋的转型,主要得益于日本。近代日本围棋的突飞猛进,使终年积雪的富士山成为各国棋手心中的“圣地”,他们踏波蹈海,赴日研修,有的面壁十年,呕心沥血,终在异国它乡成为叱咤棋坛的一代风云人物,就像赵治勋;有的则艺成还乡,在自己的祖国推广普及围棋,被誉为“韩国围棋之父”的赵南哲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当年轻的赵南哲在日本学成回国,这位有识之士推着手推车,载着棋子棋书,吱吱呀呀,走街串巷,向韩国民众推介围棋。谁曾想到,一部小推车,竟推出了韩国围棋偌大的一片天地。

围棋文化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主要是道家精神,其间有和禅理相通的地方,这就是与中国文化暗合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就如此定论,因为对弈时中所表现出来的杀伐阵阵,起起伏伏,是不能忽略的。古人仿效《孙子十三篇》,编出了《棋经十三篇》,其中的奇胜正和无不包含着兵家的思想,甚至有很多言论可以算作是《易经》的注脚。中国历史上的围棋皇帝梁武帝的《围棋赋》中,有“尔乃建将军,布将士,列两阵,驱双轨徘徊鹤翔,差池燕起。”这分明是兵家行军布阵了。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几首围棋诗,其中一首为:“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这里的围棋,也许不仅仅是围棋了,那是李世民征战多年军事经验的总结,甚至包含着政治理念。帝王读弈,自是不俗啊。围棋中也包含着做人的道理,《棋经》有言,“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这哪里是在下棋,分明是教做人。清朝的尤侗也有一句,“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四史。”这高度也不低,围棋和史家也挂上钩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等中国古典小说中,更是常常能看到围棋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