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忘我的学习精神,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往往在于激发和培养,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一种厌学情绪。因此,谈论此问题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众多方法中首要条件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教师必须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如果不能把握好此,就可能造成师生间感情的疏远,甚至发展到学生厌恶数学,放弃数学,而影响学习效果。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就必须接纳教授数学的教师,那教师怎么做才能使学生接纳呢?首先,教师应在教学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技巧能力、高超的解题方法等等耳濡目染学生,使学生认为这位老师能力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自觉、无私、宽广、博大,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用真诚的爱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最后,在教学中应倡导民主,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讲错了,教师也不应多批评,不轻易否定,尽量做出积极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赞扬优于批评,而批评又比没有批评好。

二、把握教材,将教材吃透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使学生对教材感兴趣,要求教师要认真地钻研和分析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素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体系,尽量发掘知识的发生过程,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调动起高涨的学习的热情,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数学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他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章节的教材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1、谈古论今,激发兴趣

教师的历史使命和全部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古今数学成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数学的

发展源远流长,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出现、新的数学分支的诞生都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我国作为数学的故乡之一,公元前1400年的殷墟甲骨文已有10 进制记数法,还有天干、地支、60进制。约公元前430年成书的《墨经》就讨论了有穷和无穷,提出了“一尺之椎,日去起半,万世不竭”的问题。在近代数学领域里,华罗庚、陈景润等为代表的数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当年华罗庚指出苏家驹的“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有错误时,年仅18岁。抓住这些内容进行阐述,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的一点是善设疑难,捕捉时机,以拨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心弦,但设置的问题有相当的讲究,设问过简,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启发积极思维的目的;设问过难,坡度过大,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1:在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教学中,有人提出,若函数y=f(x)是偶函数,则f(x) =f(-x);那么,若函数y=f(a+x)是偶函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有的同学认为应有f(a+x)=f(a-x),有的同学认为应有f(a+x)=f(-a-x)。到底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相当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偶函数的定义来证明:

∵函数y=f(a+x)是偶函数

∴曲线y=f(a+x)是关于y轴对称的

设点P(x,y)是曲线y=f(a+x)上的任意点,则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应在曲线y=f(a+x)上

故 y=f(a-x) ∴ f(a+x)=f(a-x)

这样,通过学生的质疑,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

“数学即生活”,意思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激起学生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不致感到数学抽象且枯燥无味,甚至使他对于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从而积极学习。

例2: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时引入:某公司每年在给员工增加薪水时提供两种方案:其一是每一年增加一次,具体方法第一年年薪4000元,以后每一年比上一年增加800元;其二是每半年增加一次,具体方法是:第一年上半年年薪2000元,以后每半年增加200元。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该公司员工,你会认为哪一种薪水较高?因为这是贴近生活的实例,谁也不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吃亏,因此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了得到科学的答案,学生必将尽力听讲。

四、画龙点睛的结尾,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少不了耐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尾,采用不同的结尾方式,有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条理化;有的能充分诱使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乐学”、“趣学”,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3:在讲解四种命题这一节课后,可用一句话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四种命题、三种关系、二种不定、一种相同。这里 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三种关系:互逆关系、互否关系、互逆否关系

二种不定:互逆命题、互否命题真假不定 一种相同: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同真假

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离散到集中,并能让学生在课后能有序地去琢磨、消化、吸收,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

五、揭示数学美的特征,以美引趣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从审美角度,为学生创设思维情绪,激发学生的数学美感。人人都爱美,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集中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相似美……教师若能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去感受数学美,无疑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有益。

例4:黄金分割的奇异美。

黄金分割中黄金比λ=

215-≈0.618,是十分枯燥的数字,但若在教学中介绍他在实际中的应用:当气温为230C 时,人身心感到最舒适,因为气温和体温370C 的比37

23≈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身体下肢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足球场上报幕员的最佳位置,是场地长度的0.618处……黄金比美妙无比,这样学生就十分喜爱它而记忆深刻。

例5:求P=sin100·sin300·sin500·sin700的值。

解:法一:设Q=cos100·cos30

0·cos500·cos700 则P ·Q=21sin200·21sin600·21sin1000·2

1sin1400 =16

1cos700·cos300·cos100·cos500 =16

Q 又 ∵ Q ≠0 ∴ P=16

1 之所以法一巧妙,是因为P 、Q 具有对称美。

法二: ∵ P= cos200·cos40

0·cos600·cos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