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行为的心理动机分析及对策_钟蒙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蒙辛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并对其展开讨论,以期更好的把握志愿者的心理状态。

内部二是好胜内

但是通过这人的行为是

因当初就是想体加入到志愿者

这种[2]即是指志愿期盼,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人们追求和谐,渴望和谐,正所谓“家和万事兴”,这里面的“家”不仅指自己的小家,而且指国家。此外,“和谐”还体现在个体内部的和谐。投身于志愿者事业的人们对自己人生取向的追求体现在:完成自己未达成的愿望的需求。很多加入到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人就表示自己曾经一直期望能够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帮助更多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因此,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当中,让自己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另一个求“和”的需要是亲和,即“亲近和合”。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一种内心欲求。[3]此外,从经济学的取向来分析,志愿者的此类行为符合公共利益模型。[4]当他人的公共利益获益时,个体也获益。这种行为依靠的是志愿者为他人的获益而服务,而不是依靠某种物质回报。

2.2 志愿者行为的外部动机。虽然大多数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奉献的,但是也不排除在志愿行为中也存在价值上的互换。经济学取向的投资模型认为与志愿者行为有关的第三种核心收益是交换价值收益,意指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获得直接的补偿。[5]这种补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物质利益满足的需要;(2)社会资源积累的需要。

2.2.1物质利益满足的需要:个人价值的体现,有时候是跟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组织者经常会提供一些纪念品。例如,纪念衫、纪念帽、小徽章等,这些纪念品虽然物质价值不高,但很具有收藏价值。在对参加一些担当球类比赛或者明星演唱会服务的志愿者采访中也有志愿者表示“当初是因为有免费的餐券,而且可以直接看到比赛才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当中的。”像有这样动机的人还不在小数,因为有些球类比赛或者明星演唱会等的确是一票难求,能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当中是“双赢”的事情。

2.2.2社会资源积累的需要:社会资源积累主要是指志愿者为了丰富人际资源,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或者增加自己以后的收入。具体来说,一些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之中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工作需要的动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找工作的需要,另一种是在工作中的需要。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为了得到满意的工作不得不努力的增加自己的阅历,从而使自己的简历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此外,一些在工作中的人也会有不得不加入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在工作中,很多的单位都举行志愿者活动,一些人碍于情面,跟着同事随大流,或者为了领导的面子,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从而“被志愿”,这些情况虽然不是主流,但的确存在。

131

Magnificent Writing

二○一三年第九期

3、志愿者行为动机的特点 3.1 动机的多元共生性:国外研究者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关注志愿者动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逐步形成了三种理论模型。现今我国学者也开始对志愿者动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类似的理论,但这些理论也是对志愿者行为动机的概括划分。因此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文对志愿者行为背后的动机分析,我们发现构成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即子动机。这些子动机相互交错呈现出了一种多元性,也就是说每一位志愿者并不是由一种单纯的动机指引去进行志愿者活动,而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了志愿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3.2 动机的动态变化性:志愿者内部动机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内、外动机之间的相互转化。例如一些志愿者最初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原因是好奇心的驱使,但是,在从事志愿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会为志愿者服务工作所吸引,尤其当自己看到接受帮助的人被病痛或者灾难的折磨时,同情怜悯之心便油然而生,在自己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们之后,哪怕只是得到一个微笑,他们的心里也特别满足。因此,这便坚定了他们做好志愿者工作的信念,其动机水平便得以升华。由此可见,志愿者的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动机水平与志愿者活动的组织

形式、志愿者工作的性质以及志愿者本身的价值观等密切相关。 3.3 动机的形态差异性:在对志愿者的行为动机分析中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份志愿者的动机形态有很大的差别。[6]通过对一些资料的分析又发现,内部动机中对求知欲的渴求以青年人为主,对求成欲的满足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而对求和欲则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外部动机则更多地体现在中青年人的身上。

4、对策建议

4.1加强志愿者动机类型与工作类型的匹配度: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使人力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就需要对志愿者工作的类型进行划分,使其与志愿者成分的多元化和动机的多元化相匹配。在以任务为导向的单次志愿者服务中,动机的满足和需求的匹配也许并不重要,个体可以服从组织的决定,暂时做自己实际上不愿意做的服务工作。但是,在长期志愿服务中,如果志愿者无法从服务活动中满足自己的动机,则难以长期坚持,这就迫切要求志愿者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真正地考虑志愿者动机,争取做到使志愿者的动机类型与工作类型相匹配,并且给予志愿者更多的自我选择工作岗位和内容选择的权利。

4.2充分利用志愿者内、外动机的动态变化性:Deci 和 Ryan 的有机整合理论[7]认为非内在激发的活动通过外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而发生作用。有机整合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不同类型的动机,可以并存。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其实是

其价值观一个侧面的反映,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现实问题,于是他选择通过做志愿者来尝试解决一下;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人和事需要帮助,于是他选择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他认为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一点帮助。但是有某些时候,志愿者团体中的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参与动机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不然,团体中的各位志愿者会意见不一,影响团体的运作和团结。组织者可以通过培训来对志愿者的动机进行干预,通过培训可以使某些志愿者转变自己不完善的动机,配合整个团体的运作。

4.3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要区别对待:激励可以营造志愿者主动参与服务的氛围,同时要注意区别对待。我国学者张向群提出了要对不同心理需求的志愿者采取不同的激励模式[8],本文先针对不同年龄的志愿者提出如下激励模式:(1)对于青年志愿者可采取的激励模式有 “提供实习岗位”“增加新异性活动的开展”等;(2)对于中年志愿者可采取的激励模式有“设置一定的回报机制”“提供某些便利”“增加家人的支持”等;(3)对于老年志愿者可采取的激励模式有“开展感恩活动”“媒体的关注和正面宣传”“授予荣誉证书”等。此外,还可以针对动机类型对志愿者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成就动机比较强的志愿者,可以给予一定的职位或从事管理类

的工作;想要锻炼自己交往能力的志愿者,可以让其从事接待

和宣传类的工作等等。总之,针对不同的志愿者,组织者应该合理的给予激励措施,以提高志愿者的满意度,从而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主编.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04-115.

[2]Ziemek,S. Economic analysis of volunteers' motivation .A cross-country study. The Journal of Socio -Economics,2006.35.

[3]陶倩,曾琰,裔仕佳.志愿精神与世博会——大学生参与世博的志愿服务的动机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

[4]Ziemek,S. Economic analysis of volunteers' motivation .A cross-country study. The Journal of Socio -Economics,2006.35.

[5]Ziemek,S. Economic analysis of volunteers' motivation .A cross-country study. The Journal of Socio -Economics,2006.35..

[6]吴鲁平.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结构——对24名青年志愿者的访谈分析[J].青年研究,2007.5.

[7]Cnaan,R.A.,Goldberg-Glen,R.S. Measuring motivations to volunteer in human servic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1.27.

[8]张向群.基于心理需求的志愿者激励研究[J].科学研究,200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