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fbcf5177232f60ddcca196.png)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从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认为采用中西医合治、内外合治配合饮食、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非那雄胺;米诺地尔;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SA),又名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AGA),是头部额额区及顶部的渐进性脱发,好发于凹—30岁的男性青壮年,亦称早秃。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
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
现将本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西医研究现状1.1 发病机理脂溢性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认为,S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基因遗传性秃发,遗传易感性和头皮毛囊局部雄激素的代谢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SA的发生不仅与睾酮及其代谢产物—二氢睾酮、毛囊单位的5a-还原酶(主要2型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AR)的水平增高直接相关,而且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失调、心理失衡及病菌感染(如糠砒抱子菌、痤疮棒状杆菌等)亦为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1.2 西医治疗1.2.1 药物治疗主要途径是通过抑制雄激素代谢酶或作用于雄激素受体,阻止雄激素在靶器官表达活性。
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2.1.1 5a—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商品名为保法止,为一种合成的团体类化合物,是目前经美国四A批准唯一用于临床的5a-还原酶抑制剂。
非那雄胺可特异性地抑制Ⅱ型5a—还原酶,与睾酮竞争该酶上的相同结合位点,阻断睾酮向DHT转化,从而降低血中DHT浓度,促进毛发生长,因此是Ⅱ型5a-还原酶的一种特异性竞争抑制剂。
临床报道口服非那雄胺1mg.d-1一年内有48%、2年内有66%的患者头发再生,但治疗效果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才能显示出来,如果发现有效,应坚持用药,否则停药后会继续脱发。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2cbb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a.png)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头皮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头皮多油、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头皮脂溢性皮炎属于湿热内蕴、血瘀阻滞的范畴,可以通过中医外治疗法有效改善症状,加速痊愈。
本文将介绍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医外治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内外因素有关。
外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等,内因则主要指个体体质和脾胃功能失调等。
在中医理论中,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湿热内蕴、血瘀阻滞两个方面。
湿热内蕴是指外邪侵袭,蕴结于体内,化火生热,热邪留滞,使得人体产生湿热之邪,蕴结于头皮,形成头皮多油、瘙痒等症状。
而血瘀阻滞是指湿热内蕴导致头皮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血液淤滞,加之瘙痒刺激,更加影响了头皮的血液循环。
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清热化湿、活血祛瘀是治疗的关键。
二、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外治疗法是指采用中药药膏、洗发液、按摩等外用治疗方法来改善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中医外治疗法可以起到清热化湿、活血祛瘀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病情,加速痊愈。
1.中药药膏中药药膏是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常用外治疗法。
具体做法是选择适宜的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膏状。
患者在用药前要先清洗头发,待头发风干后,取适量中药药膏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日1-2次。
中药药膏可以起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皮瘙痒、脱屑等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2.洗发液洗发液是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手段。
患者在选择洗发液时,建议选择中医药洗发液,因为其在洗发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调理头皮的作用。
中医药洗发液中通常添加有薄荷、茶树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作用的成分,能够有助于改善头皮瘙痒、多油等症状。
患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按摩头皮,帮助洗发液渗透到头皮深层,达到更好的疗效。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b467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0.png)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及中年人群,症状以头皮皮屑、瘙痒、红肿、脱发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中医外治是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
本文将从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医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气血失调、湿热内蕴、毛囊口角堵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因可以概括为外感风热、内蕴瘀热、火炽气逆、肝郁气滞等。
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祛风热、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
中医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原则是清热、疏风、祛湿、舒筋络、滋润滑燥。
具体来说,首先要清热解毒,清除毒热之邪;其次要祛风散热,解散风热之邪;然后是滋阴润燥,滋养阴血;最后是舒筋络通,畅通人体经络。
中医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原则非常明确,这也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中草药洗发水中草药洗发水具有清热祛湿、舒筋络通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鸦胆子、地肤、马齿苋、大黄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够改善头皮湿热状态,减轻瘙痒感,并有助于头皮局部的清洁和舒缓。
2.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常见方法,可以使用中药膏剂或者中药水煎外洗的方式进行外敷。
常用的中药有黄柏、白鲜皮、葡萄籽等,这些中药具有燥湿祛热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促进头皮炎症的愈合。
3. 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中医外治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改善头皮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头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百会、风池、太冲等,可以有效缓解头皮瘙痒、红肿等症状。
随着中医外治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刺疗法、中草药洗发水、中药外敷等方法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78ee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1.png)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头皮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引起头皮皮脂膜破裂,导致头皮屑增多,头皮发炎、瘙痒等症状。
中医认为,头皮脂溢性皮炎属于中医所说的“湿热”病证,可以通过中药外治来缓解症状,改善头皮环境,达到治疗的效果。
一、病因病机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通常包括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外感湿热,或者饮食不节、情志不调、体虚等因素导致体内湿热郁结,气血不畅,以及气血亏虚,气机不畅。
湿热内蕴,耗伤气血,致使头皮经络受阻,头皮毛囊受损,导致头皮屑增生,头皮发炎等症状。
二、中医外治原则中医外治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原则主要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外治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外敷、针灸、拔罐、刮痧等,可以有效改善头皮环境,缓解病情。
三、药物外敷1. 中草药洗发水中医认为,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病机主要是湿热郁结,因此中草药洗发水可以起到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苍术、黄芩、茵陈、地肤等,具有凉血燥湿、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
患者可以选择含有这些中草药成分的洗发水来进行外治,每天使用1-2次,可以有效改善头皮环境,减少头皮屑生成,缓解头皮瘙痒等症状。
四、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灸疗等手法,可以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对头皮脂溢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可以调理头皮气血,减轻头皮瘙痒、发炎等症状。
患者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头皮环境。
五、拔罐、刮痧疗法拔罐、刮痧疗法是中医外治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疏通经脉,调理气血,改善头皮环境,缓解头皮瘙痒、发炎等症状。
患者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拔罐、刮痧疗法,每周1-2次,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中医外治头皮脂溢性皮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通过中草药外敷、针灸、拔罐、刮痧等手段改善头皮环境,缓解病情。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e196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5.png)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头皮炎症,主要由脂腺过度分泌导致头皮油脂过多而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头皮瘙痒、红肿、脱屑等。
中医外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头皮健康。
以下是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的进展。
中医外治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方法多种多样。
中医外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治疗。
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包括中药外用、艾灸、拔罐、针灸等。
中药外用主要是使用中药制剂直接涂抹在患处,能够起到消炎、抗菌、镇痒等作用。
艾灸是将艾绒点燃,然后将其靠近头皮,通过药性渗透达到治疗的效果。
拔罐主要通过负压的作用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加速头皮新陈代谢。
针灸则是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方式来治疗头皮问题。
中医外治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效果显著。
许多临床研究和报道都表明,中医外治对头皮脂溢性皮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外用能够减轻病情,减少瘙痒和脱屑的症状,从根本上改善头皮健康。
艾灸和拔罐则能够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头皮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经络、平衡气血,达到改善头皮炎症的效果。
中医外治头皮脂溢性皮炎需要综合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虽然中医外治对头皮脂溢性皮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独使用并不能完全根治疾病。
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适当保持头皮清洁,并可以结合中医内治等方法,综合治疗。
中医外治是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恢复头皮健康。
中医外治的方法多样,并且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仍需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全面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
希望这些进展能为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提供参考,尽早恢复健康。
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03661649649b6649d74748.png)
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对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主要介绍了西药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
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治疗疗效,同时展望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溢脂性脱发;治疗;研究现状溢脂性脱发或又被称之为雄激素性脱发,为最多见的导致脱发的因素之一,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可以发生,但其在男性群体之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大约一般的男性在50岁左右时会出现雄激素性脱发,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概率常升高到70%。
虽然溢脂性脱发没有自觉的症状,但是脱发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并且有可能对他们日常的生活造成影响。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脱发治疗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并且预防脱发的一些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地位也不断上升。
1西药治疗1.1非那雄胺非那雄胺为选择性5-α还原酶的抑制剂,能够使得睾酮转变成和受体结合能力更加强大的二氢睾酮,进而使得雄激素对于脱发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减少。
在欧洲的一项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表明非那雄胺能够对头发生长的状况进行持续改善,但是容易导致性功能出现异常、男性乳房发育异常以及精子一过性减少等一系列不良情况。
1.2米诺地尔米诺地尔为对脱发进行治疗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药物,其在临床中最常应用的浓度是20与50 mg/mL,为通过FDA批准应用的可以对溢脂性脱发进行治疗的一种一线类的外用药物。
根据临床中的有关资料表明,其治疗溢脂性脱发的男性患者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1%,女性达到89%。
并且在治疗1年之后会出现最佳的效果[1]。
1.3其余药物按照发生溢脂性脱发时的作用机制常有如下的治疗药品。
①雄激素受体阻断剂以及雄激素拮抗药。
但是该类药物的选择性比较低,并会出现性欲低下以及男性乳房的发育等一系列不良状况,所以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少。
其代表药物包括氯他胺、弗罗地尔以及雌激素等。
②抗菌药物:马拉色菌和发生溢脂性脱发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临床中使用酮康唑等可以出现一定的效果。
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药为对溢脂性脱发进行治疗的一种较为重要的药品,地塞米松可以对脱发进行治疗,有相关的试验表明,其能够诱导患者的毛乳头细胞的增殖过程。
脂溢性脱发的研究
![脂溢性脱发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34d444fe4733687e21aa33.png)
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脂溢性脱发是以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头皮油腻潮湿、易混杂尘埃皮屑、头发脱落导致毛发稀疏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可伴有头皮瘙痒及炎症。
目前西医针对男性脂溢性脱发通常采用口服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大部分患者毛发脱落停止或毛发再生。
在辨证基础上,应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并稳固疗效。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进展综述如下。
1 分型论治脂溢性脱发中医称之为“油风”、“蛀发癣”,认为发为血之余。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肾气盛,齿更发长”。
《素问·六节脏像》日:“⋯⋯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金匮要略》日:“夫失精家发落”。
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肝主藏血,主疏泄;肾藏精,其华在发。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活之症因》里说:“皮里内外血淤,阻塞血络,心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
”可见多种原因可导致“油风”的发生,而且这些原因可相互影响,在临床上需要审慎辨别脱发形成的机制,辨证论治。
脂溢性脱发一般分为五型:脾胃(肝胆)湿热型,血虚风燥型,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精虚不固型。
1.1 脾胃(肝胆)湿热型此型相当于油性脂脱,头发油腻、头皮潮红、发根粘腻、头发稀疏脱落、口苦、舌质红、苔黄腻,治宜健脾利湿、清热生发。
艾儒棣‘选用楂曲平胃散,药用生山楂、槐米、神曲、厚朴、苍术、陈皮等,此方用平胃散燥湿行气、运脾祛脂,加用山楂、神曲健脾消食、消化油腻,槐米清热凉血,共奏运脾祛湿清热之效,肝胆湿热证伴头晕目赤、胁痛口苦,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的基础上加白鲜皮、苦参等利湿祛风之品以增强疗效。
魏跃钢的研究发现,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患者,单纯应用龙胆泻肝汤的疗效与口服养血生发胶囊相当,但疗程较后者缩短。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研究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be1b4be45c3b3567ec8bd6.png)
鍪◇麓i穆纂囊攀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研究进展
席建元榻国维陈达灿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510120)
脂溢性脱发(sebrrheic alopecia,SA)又称男性型秃发、雄 性激素性秃发、弥散型秃发…,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 是难治性疾病之一。多见于20~30岁男性,好发于头顶及 前额两侧;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 法,特别是生发较为困难,由于本病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 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本病治疗的要求更为迫切。
广东医学21XP3年9月第26卷第9期
前,头发移植最主要的进展之一是移植物的小型化,有代表 性的是头发微珠移植术,徐霞等[21 J运用自体毛发移植术治 疗脂溢性脱发3000例,结果移植的头发生长良好,但因每个 人脱发面积不同,供发区头发密度不同,移植后头发生长的 密度不同。毛发移植也可出现出血、感染、术后肿胀、内生毛 发、毛胚下陷或突出、表皮囊肿、瘢痕、感觉迟钝或麻木等并 发症【22j。魏文国等【∞J应用毛发移植术对146例永久性秃发 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平均3个月生长出新发,移植毛发 成活率达90%,术后出现组织水肿,发生率为19.86%,术后 暂时性头皮麻木和感觉丧失,发生率为15%,移植胚囊肿,发 生率为21.92%,伤口及移植胚周围瘢痕,发生率为39.73%。 王明利等【24J采用缝隙切开多株毛发种植结合单株种植法治 疗秃发31例,有2例患者毛发成活不理想,2例对照组术后 效果不佳,一年后随访,毛发成活率达70%一90%。综上所 述,毛发移植手术疗效各家报道不一,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和
(收稿日期:2005—04—28编辑:庄晓文)
硝普钠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的安全性
张明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7a1a0f4a7302768e99398a.png)
4
外活法华龙牛发液i“l(山何卣乌、熟地美、黑芝麻、
骨碎补、党参、蔓荆子防风、他椒、鲜侧柏叶组成)涂患
万方数据
新中陪
2002年2月第34卷第2期
m
7
结语
方炳福小柴胡汤治疗脱蹬34例l JI安徽中联临床杂
志,1997.911):7
c{,医药对脂脱的研究.L取得一定的戒果.们仍存在以 下一些同题:中医辨证分型复杂、临床辨证尢统标准;临 宋疗设在生发方血来自明显突破,特别是病程长的毛囊已细 汜n涪疗效果f理想.且人多数资料还停留在临床经骑总 珞,gL理研究的报道缺乏 琶占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tp应注意以下几方面:、L对 车府的辨证觇律ff进 步椿人研讨 加强病证结合埋论片面
闩喜英.治秃生发饮治疗脂溢性脱发105例疗效观 察【J】巾幽中医药科技,1997,413):185
中医杂志.1996.(61:258
【2】
n
于滨兰.十敏兰,张丽蝌脱发的针刺治疗【J J针灸 临床杂志,1997.13(2):40—4I
程德华
娃脾养血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36例【Jl安
酩
徽叶l医学院学报,1998,17(5):34.
效
处.每天3次,清疗脂脱87铡.总南技率达9‘25G 味煎剂“【洋金花(f:品)3 69.当日
洋L
玄参.葡花JR『芎、
美枘、何首乌各6—3091求煎!o舒钟.泡洗患处,每天1 次,每次15—60舒钟,治疗34例,",嫂1 6例,☆教11静』, 总有效率逃79 1%。四白乍发搽剖““I自鲥啦、女兜子删 柏叶、牛l|I楂、猪苓、蔓刷子、益母草各2009,白垃
通络止痒.药用:威灵仙、石菖蒲、Jil牛膝、苍术、天花 粉,I}芎 当归,生何首乌、生甘草等。脾虚湿盛、血虚风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41f3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8.png)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46469033脂溢性脱发(sebrrheic alopecia,SA)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型秃发[1],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生发较为困难,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本病治疗的要求却更为迫切,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劳伤肝肾;或素体血热,日久耗阴,复感风邪,郁阻毛窍;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气血不畅所致。
谈氏等[2]认为本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健运失职,水谷内停为湿,湿郁化热,湿热交积,瘀阻经脉,而致毛发失养脱落。
傅氏等[3]认为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因其表现为头皮油腻、瘙痒、神疲纳呆、苔黄腻、脉弦滑,或头发细短软、毛发干枯、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脉细数。
何氏[4]提出痰瘀脂脱是SA的基本病机,因本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如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可耗损心脾气血而致瘀,痰瘀痹阻经络而致秃。
张氏等[5]认为本病主因肝失疏泄、粉丝搏结而成,肝失疏泄则心血无以养毛发,毛发立而不固,皮肤气血卓泽,土旺反侮肝木,肝不能为肾行其精,故毛发脱而不生。
禤氏等[6]强调了湿热瘀虚为SA之病因,湿者饮食不节,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致头发油腻而脱落;热者,血热风动,风动则发落;瘀者,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瘀阻毛窍而脱发,虚者,肝血虚,肾水亏,冲任失调,发失濡养而脱发。
2 中医临床2.1 中药内服魏氏[7]将本病分为3型,湿热蕴结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茯苓、生大黄、车前子、生侧柏叶、六一散等;血虚风燥型,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药用当归、首乌、川芎、丹参、大胡麻、鸡血藤、白蒺藜、甘草等;肝肾亏损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熟地、淮山、山萸肉、泽泻、茯苓、旱莲草、女贞子、首乌、甘草等。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e1ba0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e.png)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一、基础研究(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韩吾祥认为该病除肌热当风外,与脾失健运亦有关。
由于水谷运化失常,郁于肌肤,久之化热炼痰(脂糜状物),阻于脉络,毛发失养,湿热炼痰为瘀加之风邪侵袭以致脱发[1]。
(二)西医发病机理研究早在1916年,Osbron通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本病与遗传有关,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
1942年Hamilton就提出遗传易感性和雄激素的作用是发病的两个基本条件。
这在其经典的人类模型实验中并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作者观察了10位去睾男性受试者,10位青春期以前就阉割了的男性和34位在青年时才切除了睾丸的男性受试者,他们均无秃发,当给他们应用睾丸酮后,遗传易感性促使发生典型的男性秃发,当不再继续应用睾丸酮后秃发也就不再进展[引]。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雄激素在局部组织代谢异常,通过5e还原酶、30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舶作用,使活性较低的睾丸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并与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毛囊微小化,从而产生脱发症状。
1.雄激素与毛发生长脂溢性脱发一般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秃发,这无疑与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有关。
雄激素为固醇类化合物,男性主要来自睾丸,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女性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分泌少量。
在血清中,睾酮(T)以游离的和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相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后者无生物活性。
正常生理状态下,雄激素对头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Arai等用显微解剖技术从健康男性顶部对雄激素敏感的头皮组织中,分离生长期毛囊,取同一毛囊中的毛乳头细胞和毛根鞘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含有T或二氢睾酮(DHT)、雌二醇(E2)的介质中传代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细胞计数、胸腺嘧啶摄取率和细胞倍增时间。
发现T和DHT的浓度为30ug/L时,即可抑制两种细胞的生长。
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中医研究进展
![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中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b396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2.png)
基本内容
摘要:
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饮食、情绪、脏腑功能失常等 多个方面。本次演示对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中药单 体、中药复方、针灸等治疗手段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分析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成 果,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中药复方方面, 三仁汤等。这些方剂具有祛湿清热、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对于湿热型脂溢性脱 发疗效显著。例如,四妙丸能够改善头皮瘙痒症状,减少头皮油脂分泌,促进头 发生长2]。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脱发的目的。 相关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效果更佳3]。
此外,针对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预防措施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深 入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健康宣教方案,从而 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症状。
总之,对于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中医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脂溢性脱发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常见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脱发的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脂溢性脱发的病因多样,包括肾气不足、气血虚弱、湿热内蕴等。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研究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
药物内外治疗是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关键手段之一。常用的内外治疗药物 包括中药汤剂、中药洗发水等。其中,中药汤剂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 性化调配,以达到调理内部环境、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的目的;中药洗发水则主要 用于清洁头皮和头发,减轻头皮油脂分泌过多的问题。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c2d7b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0.png)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脱发,这一困扰着众多人的问题,其中脂溢性脱发尤为常见。
脂溢性脱发,又称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是一种在青壮年时期就可能出现的脱发类型,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身心压力。
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脂溢性脱发的病史,个体患病的风险往往会显著增加。
雄激素水平的异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内的雄激素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这种物质会使得毛囊逐渐萎缩,头发变得细软、稀疏,最终导致脱发。
此外,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周围炎症反应、生活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睡眠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脂溢性脱发的发生和发展。
在临床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脱发症状、家族病史,并结合一些检查来做出判断。
观察脱发的模式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男性患者多表现为前额两侧头发稀疏、发际线后移,逐渐向头顶延伸,最终形成“地中海”式脱发;女性患者则通常表现为头顶头发逐渐稀疏,但发际线一般不后移。
毛发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毛囊和毛发的形态、结构,评估毛发的粗细、密度等指标,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血液中雄激素水平的检测也有助于明确病因,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结果并非诊断的唯一标准。
对于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选择之一。
非那雄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男性脂溢性脱发治疗的药物,它能够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降低二氢睾酮的生成,从而减缓脱发的进程,促进头发的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那雄胺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性欲减退等,不过这些副作用在停药后通常可以恢复。
螺内酯则常用于女性脂溢性脱发的治疗,它具有一定的抗雄激素作用。
外用药物方面,米诺地尔是常用的选择。
它可以扩张头皮血管,促进毛囊的血液供应,刺激毛发生长。
使用时需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并且要坚持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物理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低能量激光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头皮,改善毛囊周围的微环境,促进毛囊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疗效。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f19710f61fb7360a4c6519.png)
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标签:脂溢性脱发;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综述脂溢性脱发(sA)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性秃发,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
多见于20~40岁男性,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本病治疗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该病的中医、西医治疗分类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1.1中医病因病机脂溢性脱发属中医学“发蛀脱发”范畴。
该病病程较长,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肾精亏损,精不化血,血不养发,发无生长之源而脱落。
中医学认为“发为肾之外候”,“发为血之余”,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
标实多为风、湿、热、瘀。
过食肥甘厚昧,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内停,湿郁化热,湿热交积,上蒸巅顶,瘀阻经脉,而致毛发失养脱落。
或为素体血热,复感风邪,以致腠里不固,毛窍张开,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日久化燥伤阴,阴血不能上承巅顶荣养毛发,则毛根干涸,发焦脱落。
1.2西医病因病理西医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激素,局部微炎症反应,神经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目前认为,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基因遗传性秃发,遗传易感性和头皮毛囊局部雄激素的代谢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不仅与睾酮及其代谢产物双氢睾酮(DHT)、毛囊单位的Ⅱ型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AR)的水平增高直接相关,而且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失调、心理失衡及病菌感染(如糠秕孢子菌、痤疮棒状杆菌等)亦为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2脂溢性脱发治疗2.1中医辨证论治2.1.1湿热内蕴型症见头发油腻,头皮潮红,发根粘腻,头发稀疏脱落,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
治宜健脾除湿,清热生发。
方用萆薛渗湿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萆(艹解)、浮泻、茯苓、白鲜皮、蒲公英、茵陈蒿、生山楂、炒白术、生薏苡仁、赤石脂、麦芽、甘草等。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256f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9.png)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17T07:24:08.74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月10期作者:罗世兰? [导读]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罗世兰?(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摘要:脂溢性脱发在皮肤科治疗中较为常见,治疗难度较大,受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长,许多患者因美观问题产生严重心理压力。
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脂溢性脱发症状,整体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分析脂溢性脱发病因病机,汇总相关资料,探寻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脂溢性脱发;研究脂溢性脱发好发部位为前额两侧和头顶位置,呈渐进性特点,又被称之为雄激素性秃头,易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体内激素失衡、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治疗难度较高。
患者发病初期前额两侧头发会变得稀疏、纤细,随着病情发展前额变高,一些患者头顶毛发会出现大面积或完全脱落,剩余毛发多分布于两颞和枕处,脱发位置皮肤光滑,可见纤细绒毛,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轻微发痒【1】。
传统以西药为主的治疗手段,效果偏差,长期服药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随着中医地位提升,许多患者选择接受中医治疗,而中医将其归类于“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治疗更具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毒副作用更小。
1、病因病机中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脂溢性脱发发病原因与机制展开了论述,《黄帝内经》中存在相关记载,认为毛发生长水平与肾精盛衰有着密切关联。
经多年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许多医者将脂溢性脱发病机视为肝肾不足、血热风噪以及胃肠湿热。
另外,中医将脂溢性脱发划分至“发蛀脱发”范畴内,治疗周期较长,诱发因素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
从“本虚”角度看,脱发形成原因与肾精亏损,精不化血有着密切联系,在其作用下血无法达到养发效果,最终造成发因无生命之源而脱落。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82782610661ed9ad51f3b8.png)
补肝 ’ 肾。临床共观察 6 8例 , 其 中痊愈 6 l 例, 显效 5例 ,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为 9 7 %。杨慧敏 等 将 本病也 分为 3型 , 分 别
为心 火 脾 湿 、 脾 肾 两虚 和 肝 肾阴 虚 型 , 认 为心 火 也 对该 病 的发 展起 到 了重 要 作 用 , 通 过辨 证 施 治 , 临 床 总有 效 率 高 达 9 5 %。
合肥 , 2 3 0 0 3 8 )
[ 文章编号 ] 1 0 0 3—7 7 0 5 ( 2 0 1 4 ) 1 0— 0 1 8 6— 0 2 风、 蒺藜 、 蝉蜕 、 白鲜 皮 、 苦参等清热 凉血 , 祛风润燥 。( 2 ) 湿 热熏蒸型 , 方 药 用 白术 、 茯苓 、 泽泻、 白鲜 皮 、 赤 石脂 、 生 地
毛 发 的生 长 情 况 与 肾 精 的 盛 衰 相 关 。通 过 长 期 的 临 床 实 践, 诸 多 医 家 普遍 认 为 本 病 的 病 机 主要 有 血 热 风 燥 、 胃肠 湿
热、 肝 肾不足… 。赵晖等 分 析了 1 1 0例脂 溢性脱 发患 者 , 认为脾胃湿热和肝 肾 不足是 脂溢 性脱 发 的两 大主要 证候 ,
第3 0卷第 1 0 期
・
湖 南中 区兹 志
V o 1 . 3 0 N o . 1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8 6・
2 0 1 4年 1 0月
H 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O c t 2 0 1 4
发、 男性 型秃发 等 , 是一种 具有 遗传 因素参 与的 、 依赖 雄激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77d69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b.png)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头皮红肿、瘙痒、脱屑等症状。
中医对于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外治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医外治疗法在头皮脂溢性皮炎中的应用也在不断进展。
本文将从中医外治进展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对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有所启发和帮助。
1. 针对不同病情施治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严重程度各有不同,因此中医外治进展的特点之一就是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施治。
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采用擦洗头皮、涂抹药膏等外治方法,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可以选择较为激烈的外治疗法,如灸疗、针刺等。
2. 结合内服治疗中医外治进展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内服治疗结合。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因此单纯的外治疗法难以根治。
中医外治进展的特点之一就是结合内服治疗,通过内外兼治,形成治疗互为补充的局面。
3.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治进展还体现在个体化治疗上。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都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个体化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外治进展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施治,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外治进展的具体方法1. 中草药外敷中医外治进展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采用中草药进行外敷。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柏、地榆、苦参、蛇床子等,这些草药具有消炎、镇痒、收敛等作用,可以缓解头皮脂溢性皮炎所引起的瘙痒、红肿等症状。
3. 灸疗中医外治进展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采用灸疗。
通过在患处施行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活络、祛风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改善头皮微循环,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康复。
5. 排毒导流中医外治进展的一种特殊方法是采用排毒导流。
通过施行排毒导流,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外的有害物质,促进体内循环系统的调理,有助于改善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三、中医外治进展的优势1. 作用直接中医外治进展的优势之一是作用直接。
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695bc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2.png)
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蒋学余;吕洁;李黎;李永清;李思晴;王宗迪;任祥;常小荣【摘要】目的:笔者通过搜索近五年的文献来总结中医在治疗脂溢性脱发上的方法。
方法:在通过知网检索近7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中医治疗脱发的辩证分型及治法。
结果: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证型主要有,脾胃湿热型、肝肾不足型、血热生风型、血虚生风型、气滞血淤型。
治疗手段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洗或涂擦、针灸治疗等。
结论:通过对近五年的文献研究看来,中医以独到的辩证方法,及多样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脱发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护理学》【年(卷),期】2017(006)005【总页数】6页(P165-170)【关键词】脂溢性脱发;梅花针扣刺;辩证论治【作者】蒋学余;吕洁;李黎;李永清;李思晴;王宗迪;任祥;常小荣【作者单位】[1]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湖南岳阳;;[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 脂溢性脱发的西医机制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 ACG)。
主要表现为头发数量明显减少,尤其以前额和头顶减少明显,头皮油脂分泌过多,且伴大量头屑,男性多于女性。
头发的生长分为生长期、休止期、退化期[1]。
目前西医普遍认为脂溢性脱发机制与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认为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以诱导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导致毛囊过早进入休止期,并向微型毛囊转化。
并发现头发的生长可能与雄激素作用于真皮乳头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因此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抑制雄激素的转化以及阻止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来抑制脂溢性脱发。
前者主要有非那雄胺,后者有氟罗地尔、RU58841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探析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626e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a.png)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探析摘要:脂溢性脱发又叫男性型秃发,雄性秃发等,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临床表现为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可伴有头皮瘙痒炎症,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已成为皮肤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油脂过多;中医综合疗法引言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头发问题,它通常是由于头皮过度分泌油脂而引起的。
这种情况会导致头发变得油腻、发根沉重,甚至会导致头皮瘙痒和头屑。
虽然脂溢性脱发不会导致永久性脱发,但它会对个人形象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治疗脂溢性脱发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有效方法。
它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环境,从而减少头发脱落和促进头发生长。
本文将介绍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认为,脂溢性脱发是由于肝气郁结、脾虚湿困、肾精亏损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肝气郁结会导致头皮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头发的生长;脾虚湿困会导致身体内部湿气过重,影响头皮的健康;肾精亏损会导致身体内部能量不足,影响头发的生长和健康。
1病因病机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脱发类型,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脂分泌过多:皮脂是头皮的一种分泌物,如果分泌过多,会导致头皮油腻,容易堵塞毛囊,影响毛发生长。
2. 毛囊炎症:头皮油腻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毛囊炎症,进而影响毛发生长。
3. 雄性激素水平异常:男性激素对头发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果雄性激素水平异常,会导致毛囊萎缩,影响毛发生长。
4. 饮食不当:饮食中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会影响毛发生长。
5.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毛发生长。
综上所述,脂溢性脱发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外治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外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01f1e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6.png)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外治进展作者:曾玉霞赵怀智袁俊英张烨菁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02期摘要: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脱发类型,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疾病因影响外貌,给患者带来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受到皮肤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被证实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尤其中医外治法显现出充分的优越性。
对近1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中医外治;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综述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2-0090-05脂溢性脱发(seborrheic alopecia,SA)又名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雄激素代谢异常是本病发生的关键一环,男性相比于女性患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1],大约50%的男性和15%~30%的女性遭受脱发及其相关的心理影响[2]。
此外,头皮毛发微生态、头皮炎症、毛囊微型化、生活饮食习惯等均参与疾病的发展[3]。
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下,人们更加重视社会性的人际关系,“面子问题”尤为突出,SA以发量减少,毛发细软,伴有头皮油腻瘙痒,头皮屑增多的临床表现使得患者更易产生容貌焦虑等情绪障碍。
SA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直至全秃的过程,尽早的干预能有效的阻止这一进程。
目前SA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有拮抗雄激素、低能量激光照射、毛发移植、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自體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等,从诱导细胞修复、增加头皮血管氧含量、缩短毛囊休止期,丰富头皮微生物种群,改善头皮炎症环境等方面,促进毛发再生[4-6]。
目前仅有对抗雄激素的非那雄胺与螺内酯、PRP在循证医学中治疗证据等级为1级[7]。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瑰宝,祖国医学对“发”的相关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黄帝内经》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便开始了对脱发病因的分析,认为甜腻之品可致脱发[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rsing Science 护理学, 2017, 6(5), 165-170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nshttps:///10.12677/ns.2017.65033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borrheicHair Loss with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Xueyu Jiang1, Jie Lv2, Li Li2, Yongqing Li2, Siqing Li2, Zongdi Wang2, Xiang Ren2,Xiaorong Chang2*1Yue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ueyang Hunan2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Received: Oct. 19th, 2017; accepted: Nov. 3rd, 2017; published: Nov. 8th, 2017AbstractObjective: We summarized the method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alopecia by search-ing for nearly five years of literature. Methods: We summarized the dialect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 for hair loss with retrieving nearly 7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in Hownet. Re-sults: The clinical syndrome types of seborrheic hair loss are mainly spleen and stomach type,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type, blood heat type, blood deficiency type, qi stagnation type. Treat-ments are mainly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to wash or rub, acu-puncture treatment, etc. Conclusion: Through the nearly five year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hinese medicine has original dialectical method and a variety of treatments, and achieves a good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air loss. It is worthy of promoting.KeywordsSeborrheic Hair Loss, Plum Needle Retaining Spines, Dialectical Treatment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蒋学余1,吕洁2,李黎2,李永清2,李思晴2,王宗迪2,任祥2,常小荣2*1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湖南岳阳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收稿日期:2017年10月19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3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8日*通讯作者。
蒋学余 等摘 要目的:笔者通过搜索近五年的文献来总结中医在治疗脂溢性脱发上的方法。
方法:在通过知网检索近7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中医治疗脱发的辩证分型及治法。
结果: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证型主要有,脾胃湿热型、肝肾不足型、血热生风型、血虚生风型、气滞血淤型。
治疗手段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洗或涂擦、针灸治疗等。
结论:通过对近五年的文献研究看来,中医以独到的辩证方法,及多样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脱发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梅花针扣刺,辩证论治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脂溢性脱发的西医机制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 ACG)。
主要表现为头发数量明显减少,尤其以前额和头顶减少明显,头皮油脂分泌过多,且伴大量头屑,男性多于女性。
头发的生长分为生长期、休止期、退化期[1]。
目前西医普遍认为脂溢性脱发机制与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认为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以诱导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导致毛囊过早进入休止期,并向微型毛囊转化。
并发现头发的生长可能与雄激素作用于真皮乳头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因此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抑制雄激素的转化以及阻止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来抑制脂溢性脱发。
前者主要有非那雄胺,后者有氟罗地尔、RU58841等。
或用一些细胞因子以促进头发的生长,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2]。
但以上疗法都用很大的副作用,治疗上可能会得不偿失。
2. 中医辩证论治中医称之为“蛀发癣”或“虫蛀脱发”[3],中医认为头发的荣亏跟肝肾和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跟肝肾脾关系密切。
发为血之余,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脾主统血,肝主疏泄,精血能够濡养于发有耐于气机的顺畅。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哲,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发在发。
”《素问·五藏生成论》:“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
”由此可见头发于肾的藏精很大的关系。
脾主运化,主统血,若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化生气血充足则头发得养,若脾运化失常不仅气血生化乏源,致头发得不到濡养,亦可以导致,水液代谢失液致痰湿聚集,侵袭发根,致头发油腻[4]。
此外“血淤”也是一重要机制。
肝主疏泄,肝养血。
肝郁导致气的正常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精血不能正常的滋养发根。
且肝木乘脾,影响脾的运化。
《医林改错》载:“头发脱落,名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 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
”《血证论·瘀血》也有“凡离经之血,与养荣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头皮瘙痒跟风邪有密切的关系,内风外风侵袭。
情志不调也是主要表现,郁怒伤肝,思虑伤脾[5]。
主要证型:笔者查阅近年来40余篇文献,其中记录湿热蕴结型文献达蒋学余等30篇,肝肾不足型达21篇,血热风燥型12篇,气滞血瘀型5篇,血虚风燥型7篇,心脾两虚2篇。
影响因素:有调查表明脱发与患者体质、情绪、睡眠、饮食、地域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认为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痰湿质、湿热质及阳虚质发病较高、华东地区发病高于其他地区、焦虑失眠喜食辛辣甜食者相对易发,有遗传倾向,脑力劳动者多发[6][7][8],脾胃湿热型多发于湿热质,肝肾不足型多发于平和质。
2.1. 临床分型湿热蕴结(脾胃湿热):本型患者往往喜食肥甘厚味,或素体偏胖、皮脂腺分泌旺盛,症见头皮头屑油腻,潮红瘙痒,发质光泽发亮,易多根黏着,常伴神疲纳呆,便溏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血虚风燥:本型患者头皮瘙痒、头屑多、脱发缓慢,发质细脆软,枯燥无光泽,伴见面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苔薄,脉细。
肝肾不足(阴虚):本型患者多有遗传倾向或常见于脑力劳动或体弱者或病久不愈,症见脱发处头皮光滑或遗留稀疏、细软短发,发质焦黄或雪白干燥无泽,常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虚烦难寐、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等。
治宜滋补肝肾,填精生发。
血热风燥:本型患者头皮自感发热瘙痒,头屑干燥抓之及起,头发脱落迅速,发质干枯焦黄,伴见口咽干燥、舌质红,苔微黄或微干,脉细数。
治宜凉血祛风,养阴护发。
气滞血瘀:本型患者多头皮刺痛或偏头痛,头发多呈片状脱落,有胸闷气滞、胸胁胀痛,夜寐多梦,发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心脾两虚:因情志不遂所致的斑秃和全秃。
常伴有头晕目眩,健忘恍惚,夜寐多梦,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拟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2.2. 治法2.2.1. 中药治法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填精生发。
方药:朱松毅等用六味地黄丸及八珍汤化裁二至丸以补肾平肝,健脾益气[9]。
榻国伟等用二至丸加桑椹、桑寄生,以补益肝肾,益精填髓[5]。
林春生、徐爱琴等以七宝美髯丹方加减,以养血益精补肾[10] [11]。
黄莺等用三黄固本汤加减[12]。
用到较多的补益肝肾的药物有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山萸肉、桑椹子、当归、菟丝子、黑芝麻、焦白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生地、黄精、熟地黄。
湿热蕴结(脾胃湿热):黄莺自拟化浊汤加减、方中以山楂、薏苡仁健脾化浊,丹参、白花蛇舌草等清热祛湿。
徐爱琴以祛湿健发汤加减[11]。
现在医家治疗湿热蕴结证,先健脾祛湿之薏苡仁、白术、茯苓、木瓜。
加清热利湿的茵陈、白花蛇舌草、猪苓、虎杖、土茯苓、苍术、蒺藜[5][12][13][14]。
血热风燥证:黄莺教授常选芪皮消风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10]凉血消风散加减。
药用:生地黄、当归、白蒺藜、荆芥、蝉蜕、羌活、苦参各[12]各医家注重清热凉血药的使用:地骨皮、生地、丹皮、白茅根丹参、麦冬,血热生风,所以患者多半伴有瘙痒症状常加一些祛风止痒药物如:苦参、白鲜皮、蒺藜、蔓荆子、荆芥穗[12][15]。
血虚风燥证:血虚患者多加当归、首乌、熟地、鸡血藤等补血药物[13][15][16][17]祛风药如上。
除以上常规治法,各个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场经验还总结出了以下辅助治法,注重或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常用气滞或湿邪阻滞精血的运行而使血淤不能濡养发根毛囊,常配伍使用赤芍、丹参、桃仁、红花、[5][10]等。
引经药的:头为诸阳之会,可根据头发脱落的部位选取引经药,使药效直达病所,如阳明经多白芷、葛根,阳明经川芎、防风、羌活等以辩经论治增强疗效[10][11][18][19][20]。
精血的正常运行蒋学余等还依赖气的推动,气盛则能正常运行,所以常配伍使用黄芪[5]。
黄芪不仅能肺气以收束毛发,生用走表使药性外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