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皮肤病(刘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体:
左脉弦滑,寸略浮 右脉关尺弦滑 舌下络脉粗紫
MARKETING ILLUSTRATIONS
太阳
1
风团、瘙痒、 冬天微怕冷
少阳
2
口苦、脉弦
瘀阳血明
3
舌络粗紫
4 3 2 1
专科用药加工
桂枝汤合小柴胡汤 合桂枝茯苓丸 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细审症状
桂枝汤:
桂枝6 白芍10 炙甘草3生姜6 大枣10
经方治疗皮肤病
刘毅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皮肤科 重庆市皮肤病研究所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
重庆市皮肤科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药监总局化妆品皮肤病鉴定机构
不少人固守 教材
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内经》?
岐黄=中医?
对中医史缺乏认识
彭坚
近代有不少人进行探讨
小柴胡汤
柴胡12 黄芩10 法半夏12党参10 (炙甘草3生姜6 大枣10)
5
医之始,出于巫,古者,巫彭初作医。《移精变气论》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己。……其后智慧萌动,知巫事不足 任,术始分离,其近于巫者,流而为神仙家;远于巫者,流而为医经、经方两家。
章太炎
中医奠基不是春秋战国
初记载方药为主后为经方
阴阳家言、 秦汉 五行六气道教
仙方丹药佛教神鬼
毉巫
流
公元前5000年 《内 经》
MARKETING ILLUSTRATIONS
太阳
太阴
1
风团、瘙痒
太阴
2
小便多、多梦、四逆
阳明
3
口苦、多饮
瘀血
4
舌络粗紫、月经量少
4 3 2 1
专科用药加工 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 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细审症状
五苓散:
桂枝6 猪苓10 泽泻10 白术6 茯苓10
桂枝茯苓丸
(桂枝6)( 茯苓10) 丹皮10 桃仁10 赤芍10
《伤寒》书中,还涉及外邪(又称六淫,即风、寒、暑、 湿、燥、火)、气血营卫、津液、瘀血、痰饮、食毒等理 论。
这些理论在经方辨六经、辨方证时起着一定作用,有时 起着关键作用,是经方辨证论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经 方的主导理论体系是辨六经和辨方证。
皮肤病经方治疗
STEP
Your text
STEP
复诊 2014年8月21日 主述:风团瘙痒消失 主症:口微渴、小便好转、多梦 处方:
前方茯苓加量。 临床治愈
经方治验皮肤病之病例二
俞某某,女,40岁 就诊号: 60809034就诊时间:2014-8-31
主述:全身风团瘙痒3年 主症:
多尿、麻辣饮食后腹泻 怕冷明显、四逆、少汗,哮喘、每晚 无法平卧 月经量少
Your text
STEP
Your text
STEP
Your text
细审症状体征 判定六经
判定方证 判定用药
经方治验皮肤病之病例一
周某某,女,34岁 就诊号: 60792018就诊时间:2014-8-12
主述:全身风团瘙痒3年 主症:
多饮多尿、口渴多饮、多梦 冬天怕冷、四逆 月经量少、既往痛经血块多、肌肤甲错
复诊 2014年8月21日 主述:风团瘙痒消失、哮喘未发 主症:小腹、臀部冷略胀 处方:
麻黄改3g,干姜改泡姜。 临床治愈
经方治验皮肤病之病例三
谢某某,男,41岁 就诊号: 60752026就诊时间:2014-7-1
主述:全身风团瘙痒1年 主症:
◦ 口苦、冬天微怕冷
近百年来,《内经》中的理论和观 点总是遭到质疑和批判……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是代表中国医学的二大古典医藉。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是具有不同世界观的医学体系。
大塚敬节 师汤本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4
中国有两大医学体系
《汉书·艺文志》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主要理论是八纲方证对应
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论广汤液》(《伤寒论》)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
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主要理论是经络脏腑
代表著作
《黄帝内经》《扁鹊内经》《白氏内经》《外经》……
认识到中医有两大体系是读懂 《伤》的最根本的一条
表
?
经
里
?
方
方证
《汉书 · 艺文志》
脏腑经络 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医 经
9
《伤寒》在病位概念上,与汉前的《汤液》有了明显不同, 即除了有表里外,还有半表半里概念,从而经方辨证。
原只用八纲,辨证时只有“抽象”(《汤液》),而加入半 表半里理念,“乃具实形”(《伤寒》),而形成了完善的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由经方的发展 史可知,六经辨证的形成,是辨方证的规律总结,是八纲 辨证理论的升华,有了六经辨证更能指导正确辨方证。
经方有其明确的起源和发展史
成熟于汉代
单方 方证
单复 方方
证
公元前1万~5千年 《神农本草经》
《汤液经法》
寒热 虚实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表里
八纲
八纲
《伤寒论》的主要理论是八纲
单复 方方
证
《伤寒论》
经方六经辨 证论治体系
寒热
虚实
阴阳
表里
半表半里
八纲
六经
不是经络脏腑五运六气
7
表 表 阳实热证 太阳病
《易》唐以后
魏晋何晏、王弼 运气、玄学
医经 经方
源
《神农本草经》
神农时代
公元前10000~5000年
流 八纲 人体实验
单方方证
用八纲而不用五行
《汤液经法》
单复方方证
八纲
《论广汤液》 《伤 寒 论》
单复方方证
时方 经络脏腑针灸
医经 岐黄 哲学医
八纲 六经
经方
汤液 农伊
6
明了经方的理论体系
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
查体:舌紫红、脉弦软
MARKETING ILLUSTRATIONS
太阳
太阴
1
风团、瘙痒
太阴
2
小便多、便溏、四逆 月经量少水饮3哮喘
4 3 2 1
专科用药加工 小青龙汤合当归芍药散
太阳、太阴合病 细审症状
当归芍药散:
当归10白芍10白术6茯苓10 泽泻10川芎6
小青龙汤
麻黄6桂枝6细辛3五味子6 法半夏12 干姜3 (白芍6)
半表半里 阳实热证 少阳病
里 阳实热证 阳明病
里
里 阴虚寒证 太阴病
半表半里 阴虚寒证 厥阴病
表 阴虚寒证 少阴病
表
仲景加入半表半里理念
六经来自八纲示意图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
读《伤》用中医只是一个医学体系将走入迷途!
八纲
表 阳 证 太阳病 半表半里阳 证 少阳病 里 阳 证 阳明病 里 阴 证 太阴病 半表半里阴 证 厥阴病 表 阴 证 少阴病
左脉弦滑,寸略浮 右脉关尺弦滑 舌下络脉粗紫
MARKETING ILLUSTRATIONS
太阳
1
风团、瘙痒、 冬天微怕冷
少阳
2
口苦、脉弦
瘀阳血明
3
舌络粗紫
4 3 2 1
专科用药加工
桂枝汤合小柴胡汤 合桂枝茯苓丸 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细审症状
桂枝汤:
桂枝6 白芍10 炙甘草3生姜6 大枣10
经方治疗皮肤病
刘毅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皮肤科 重庆市皮肤病研究所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
重庆市皮肤科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药监总局化妆品皮肤病鉴定机构
不少人固守 教材
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内经》?
岐黄=中医?
对中医史缺乏认识
彭坚
近代有不少人进行探讨
小柴胡汤
柴胡12 黄芩10 法半夏12党参10 (炙甘草3生姜6 大枣10)
5
医之始,出于巫,古者,巫彭初作医。《移精变气论》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己。……其后智慧萌动,知巫事不足 任,术始分离,其近于巫者,流而为神仙家;远于巫者,流而为医经、经方两家。
章太炎
中医奠基不是春秋战国
初记载方药为主后为经方
阴阳家言、 秦汉 五行六气道教
仙方丹药佛教神鬼
毉巫
流
公元前5000年 《内 经》
MARKETING ILLUSTRATIONS
太阳
太阴
1
风团、瘙痒
太阴
2
小便多、多梦、四逆
阳明
3
口苦、多饮
瘀血
4
舌络粗紫、月经量少
4 3 2 1
专科用药加工 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 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细审症状
五苓散:
桂枝6 猪苓10 泽泻10 白术6 茯苓10
桂枝茯苓丸
(桂枝6)( 茯苓10) 丹皮10 桃仁10 赤芍10
《伤寒》书中,还涉及外邪(又称六淫,即风、寒、暑、 湿、燥、火)、气血营卫、津液、瘀血、痰饮、食毒等理 论。
这些理论在经方辨六经、辨方证时起着一定作用,有时 起着关键作用,是经方辨证论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经 方的主导理论体系是辨六经和辨方证。
皮肤病经方治疗
STEP
Your text
STEP
复诊 2014年8月21日 主述:风团瘙痒消失 主症:口微渴、小便好转、多梦 处方:
前方茯苓加量。 临床治愈
经方治验皮肤病之病例二
俞某某,女,40岁 就诊号: 60809034就诊时间:2014-8-31
主述:全身风团瘙痒3年 主症:
多尿、麻辣饮食后腹泻 怕冷明显、四逆、少汗,哮喘、每晚 无法平卧 月经量少
Your text
STEP
Your text
STEP
Your text
细审症状体征 判定六经
判定方证 判定用药
经方治验皮肤病之病例一
周某某,女,34岁 就诊号: 60792018就诊时间:2014-8-12
主述:全身风团瘙痒3年 主症:
多饮多尿、口渴多饮、多梦 冬天怕冷、四逆 月经量少、既往痛经血块多、肌肤甲错
复诊 2014年8月21日 主述:风团瘙痒消失、哮喘未发 主症:小腹、臀部冷略胀 处方:
麻黄改3g,干姜改泡姜。 临床治愈
经方治验皮肤病之病例三
谢某某,男,41岁 就诊号: 60752026就诊时间:2014-7-1
主述:全身风团瘙痒1年 主症:
◦ 口苦、冬天微怕冷
近百年来,《内经》中的理论和观 点总是遭到质疑和批判……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是代表中国医学的二大古典医藉。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是具有不同世界观的医学体系。
大塚敬节 师汤本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4
中国有两大医学体系
《汉书·艺文志》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主要理论是八纲方证对应
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论广汤液》(《伤寒论》)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
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主要理论是经络脏腑
代表著作
《黄帝内经》《扁鹊内经》《白氏内经》《外经》……
认识到中医有两大体系是读懂 《伤》的最根本的一条
表
?
经
里
?
方
方证
《汉书 · 艺文志》
脏腑经络 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医 经
9
《伤寒》在病位概念上,与汉前的《汤液》有了明显不同, 即除了有表里外,还有半表半里概念,从而经方辨证。
原只用八纲,辨证时只有“抽象”(《汤液》),而加入半 表半里理念,“乃具实形”(《伤寒》),而形成了完善的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由经方的发展 史可知,六经辨证的形成,是辨方证的规律总结,是八纲 辨证理论的升华,有了六经辨证更能指导正确辨方证。
经方有其明确的起源和发展史
成熟于汉代
单方 方证
单复 方方
证
公元前1万~5千年 《神农本草经》
《汤液经法》
寒热 虚实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表里
八纲
八纲
《伤寒论》的主要理论是八纲
单复 方方
证
《伤寒论》
经方六经辨 证论治体系
寒热
虚实
阴阳
表里
半表半里
八纲
六经
不是经络脏腑五运六气
7
表 表 阳实热证 太阳病
《易》唐以后
魏晋何晏、王弼 运气、玄学
医经 经方
源
《神农本草经》
神农时代
公元前10000~5000年
流 八纲 人体实验
单方方证
用八纲而不用五行
《汤液经法》
单复方方证
八纲
《论广汤液》 《伤 寒 论》
单复方方证
时方 经络脏腑针灸
医经 岐黄 哲学医
八纲 六经
经方
汤液 农伊
6
明了经方的理论体系
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
查体:舌紫红、脉弦软
MARKETING ILLUSTRATIONS
太阳
太阴
1
风团、瘙痒
太阴
2
小便多、便溏、四逆 月经量少水饮3哮喘
4 3 2 1
专科用药加工 小青龙汤合当归芍药散
太阳、太阴合病 细审症状
当归芍药散:
当归10白芍10白术6茯苓10 泽泻10川芎6
小青龙汤
麻黄6桂枝6细辛3五味子6 法半夏12 干姜3 (白芍6)
半表半里 阳实热证 少阳病
里 阳实热证 阳明病
里
里 阴虚寒证 太阴病
半表半里 阴虚寒证 厥阴病
表 阴虚寒证 少阴病
表
仲景加入半表半里理念
六经来自八纲示意图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
读《伤》用中医只是一个医学体系将走入迷途!
八纲
表 阳 证 太阳病 半表半里阳 证 少阳病 里 阳 证 阳明病 里 阴 证 太阴病 半表半里阴 证 厥阴病 表 阴 证 少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