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阅读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较长时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被“灌输+培训”的模式统治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单纯地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操作。为应试积极备战,而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有鲜明的人性化倾向,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让师生都能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去教语文、学语文。“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这强调了读者积极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解读活动在作品内容、意义生成上的作用。文本的意义具有发展性和多义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或修正。我们不能把某个文本的意义当成永恒的真理奉送给学生。而正是文本本身的多义性和发展性为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可能。

接受美学认为,未定性与空白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予读者一种可能性,就是把作品与自身的经验以及自己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歧义百出的意义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很短,但是里面的空白点却很多。“你”是谁?“别人”又是谁?和“我”的关系如何?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因此关于它的主题众说纷纭。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没有作任何讲解,只是让学生反复地读。思考之后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主体性被调动起来了,作出了各种解读。

赵孟颖:你看风景,别人看你,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装饰别人的梦境。体现了生活中各个事情的环环相扣。

李璐: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或许你的一个动作,一个笑脸,都能给别人带来安慰。

刘红艳:一个女子孤独地在桥上看风景。同时又有一个男子也在看风景。他看见了桥上的女子,只是看女子而没有看风景。晚上回到家,明月照进窗子,女子孤身一人,显得很冷清,而男子没有敢去向女子表白,只是在梦中回想这女子

的美貌。这表现了两个孤独的人不能成为情人相依的悲凉之感。

邵玉鹏:这说明一切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我们在生活中扮演某种角色的同时,我们也是另一种角色的扮演者。我们做的某些事既会影响到自己,同时也在影响着他人。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把美带给了周边的人。

高雨冰:有些蒙咙的爱情。淡淡地从诗中流露出来。在楼上远远地望着自己心爱的人,望着她欣赏美景的身影,心中的爱慕亦如同泉水在涌流。但那爱似乎又是清澈、静谧的。所以只是遥望着……夜晚,望着月光下爱人的窗子,有着淡淡的渴望。深深的思念,却又不忍打扰。更愿在梦中相见。这距离。断不会成为爱情的阻隔。这遥远,也不会成为思念的羁绊。这爱情,无需言语,无需亲近,也在遥远的地方深深传达……

再如《我与地坛》的解读:

任美媛:史铁生啊。我不禁为你遗憾。你读不懂母亲那深情的目光吗?你猜不透她那恍惚的心神吗?你感受不到她那步履的沉重吗?也许岁月伤你太重,而你伤母亲太多了。

王建宇: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遭到痛苦了。那比我们更痛苦的人是母亲,她要承受双重打击:一是我们受到的痛,二是我们不顺心时对她发火让她的内心更是痛上加痛。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世界上最慈爱的人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为史铁生后悔,为世人后悔,更为自己后悔。我了解到了母亲的伟大。我们的无知。

高雨冰:从“节日”两个字,不难看出作者由绝望、颓废到乐观的一种巨大改变。在我们看来,死亡是可怕的,作者应该也这样认为过。但是最终作者找到了答案:死亡并不可怕,那是必然的。我喜欢作者对于死亡的那种淡定、从容,更佩服他的乐观。由此我想到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候珊珊: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刘鑫钰:想想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似乎都很平常,然而当我们假想它们明天就不再属于我们,又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们要趁着拥有,及早地发现平凡中的幸福。善待身边每一个人,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张涛:母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在了土地中,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成长为一棵柏树,一直为我遮风挡雨。

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加进自己的思考,就

有可能作出各种合理的解读,而有些解读可能已经超越了作者创作的原意。正如姚斯所说的:“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使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