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外科疾病近30种。
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首载蜜煎导法、坐药法、吹耳急救法,以及对寒疝、 蛔厥的诊治等。


东汉末年外科学家,我国腹部外科手术的创始人,
被誉为中医科学的鼻祖。

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进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
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录,
消、托、补三法更臻完善,汗、下、温、清、活 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散结等法亦得到 普遍应用。

“正宗派”
陈实功
《外科正宗》

“全生派”
王维德
《外科全生集》

“心得派 ”
高锦庭
《疡科心得集》



注重脾胃,强调 “外之证必根于 内”。 手术在继承前人 的基础上进一步 发展。 其著作体现了明 以前外科的主要 成就。
《诸病源候论》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 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
唐代


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首创用动物的脏器或组织,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入 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牛羊乳治脚气等。 在外治方面,发背初期用冷熨法,瘘管初期用纸捻引流等。 特别是葱管导尿的使用记载,比法国的橡胶管导尿造1200 年。 外用剂型得到极大的丰富。 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外科方药的重要参考 文献。
比西方早1600多年。
《神农本草经》
为中医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药物学理论 基础。
《金创瘈疭方》
中医外科学第一部专著,已失传。 注:瘈疭chì zò ng:同瘛疭,痉挛的症状。

西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时期,
战争连绵不断,客观上增加了外科手术和外
用药物的使用机会,也使中医外科事业得到 了全面发展。

商代开始有了中医外科病名的记载。 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 周代,医事分工中有了专职的外科医师-疡医。
《周礼· 天官篇》“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 之祝药、劀杀之齐。”
(注:劀guā<书>刮去)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既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使中医外科治疗有 了很大的进步。

中西医汇通派,以张锡纯为代表,用赭遂攻结汤治机 械性肠梗阻,葱白熨法治动力性肠梗阻。 张山雷《疡科纲要》结合中西医理论阐述中医脓疡不 痛的机制,指出“内已成脓,而竟不痛者,疡之变, 神经已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 中医外科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共同进入了新的历史发 展时期。 各地相继建立中医学院,编著中医外科学的系列教 材。 在各种外科疾病的治疗及研究上也有长足的进步。
《肘后备急方》
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症全书。



首载骑竹马灸法及用含碘药物海藻治“瘿”。
提出用狂犬的脑组织敷贴伤口,治疗或预防狂犬
病发作,是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为世界首创。
《刘涓子鬼遗方》

东晋刘涓子编著 《鬼遗方》,经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 名为《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比其他国家早600多年。
治疮三大法则“疏通、托里、和营卫”。 寒凉派,在外科治疗中广泛应用寒凉药。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岂有寒呼!” 攻邪派,创立“漏针”治水疝,“钩针”治狐疝。 张从正
刘完素
提出“荣气”即“胃气” 补土派,强调健脾以生肌。
李东垣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滋阴派
朱震亨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由发展走向了逐步成熟, 名医辈出,医著浩博,百家争鸣,形成了“正宗 派”、”全生派“、“心得派”等中医外科的学 术流派,治疗上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本章完

薛已《外科心法》、《外科发挥》等,创仙方活命饮。 汪机《外科理例》,创制玉珍散治疗破伤风。 陈司成《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疡医大全》记录修补缺唇,扩张阴道闭锁症,切开新生儿肛门闭锁。 《医门补要》记载有包皮环切术。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发展缓慢,此时的中医外科著作 虽对治疗无更多的建树,但为后来结合现代科学技 术深入阐述、探明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的 微观机制开创了先河。 主要代表:
宋代

《圣济总录》记录了“五善七恶” 《太平圣惠方》首载用砒剂治疗痔核,提出“扶正祛 邪”、创立了“内消”和“托里”的内治法则。 《集验背疽方》首用金银花或藤浓煎并加酒服治疗痈疽。

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外科精义》(齐德之著),全面总结了灸、针、砭镰、 溻浴;灵活应用温通、排脓、拔毒、止痛等多种外治方 法。 《仙传外科集验方》(杨清叟著),首载痈疽有“阳中 之阴证,阴中之阳证”。 《永类钤方》记载挂线法治疗肛漏。
中医外科学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附属医院 ******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研
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
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长期的与自然抗争、与野兽搏斗、部落之间的征 战等等,必然会发生各种创伤,为了减轻痛苦,经 过漫长的反复的时间,逐渐形成了经验性的外科治 疗方法。
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并在 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十二病方》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论 述外科疾病达30多种。 记载多种外科疾病和外科治疗方法。 春秋时期出现有记载的第一个外科名医医竘。


Fra Baidu bibliotek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有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也为中医外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治疗主张“以消为 贵,以托为畏”, 以“温通”为治疗 大法。 家传秘方 :阳和 汤、阳和解凝膏、 醒消丸、犀黄丸、 小金丹。

用三焦辨证揭示了 外科 病因与发病 部位的联系,确立 “审部求因”的诊 治规律。 对外科四大绝证, 主张以补为主,攻 补兼施。
明清外科著作
明清时期著作颇多,手术器械也有所增多 明清时期是中医外科学由发展走向成熟,使之基 础理论自成体系,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经验不断 丰富的重要时期。 重要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