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气田简介要点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来源与运聚模式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来源与运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c69cb3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d.png)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来源与运聚模式赵必强;肖贤明;胡忠良;黄保家【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5(023)001【摘要】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以其埋藏浅、天然气成份变化大、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带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对其气源、充注历史等问题存在不少疑问.该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典型烃源岩的研究,建立起了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气模式与碳同位素分馏模式.结合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东方1-1气田烃类气体主要来源于梅山组烃源岩,非烃气体来源于三亚组或更深部含钙地层;天然气藏形成相当晚,与底辟作用有关,烃类气体主要充注时间在1.3Ma以后,CO2气体主要充注时间在0.1Ma左右;天然气成份的非均一性主要受控于底辟断裂活动所控制的幕式充注.【总页数】6页(P156-161)【作者】赵必强;肖贤明;胡忠良;黄保家【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广东湛江,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相关文献】1.南海西部海域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开发认识及增产措施研究 [J], 李华;成涛;陈建华;管琳;薛国庆;刘凯2.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成藏条件及其启示 [J], 童传新;王振峰;李绪深3.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大型优质气田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以东方13-2优质整装大气田为例 [J], 谢玉洪;张迎朝;徐新德;甘军4.滨浅海泥流沟谷识别标志、类型及沉积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为例 [J], 李胜利;于兴河;谢玉洪;陈志宏;刘力辉5.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 [J], 周伟;张磊岗;马勇新;杨楷乐;管琳;高雨;陈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省海域油气资源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
![海南省海域油气资源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5df2cc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5.png)
海南省海域油气资源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仝长亮【摘要】海南省海域共圈定新生代油气沉积盆地18个,成藏地质条件良好,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位于南海北部的珠三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距海南岛较近,开采条件优越,是我国最早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方、乐东、崖城和文昌4个油气田群,是我国海上油气的主产区之一.今后海南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向主要为上述三大油气盆地,通过对探明储量的进一步开发和对中深部层位的勘探,达到接续增储的目标;随着陵水17-2大型气田的发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海南省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正向着中深水和非常规能源领域进军.因此,海南省要依靠区位优势,借助油气体制改革的机遇,深入参与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9(036)003【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海南省;油气资源;特征;勘探开发;前景【作者】仝长亮【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口 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口 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0 前言海南省是全国唯一具有海域管辖权的省份,其管辖面积超过200万km2,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中指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为海南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提出“做大做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和加工业”。
然而,海南省油气产业发展不快,尤其是在上游的勘探和开发阶段,还没有本省部门参与其中,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制定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时,数据支持不够,与油气企业谈判时,无法掌握“话语权”,更丧失了相应的“收益权”。
1 海南省海域油气资源分布海南省海域油气沉积盆地多、分布广、厚度大、资源量丰富。
目前共发现盆地18个,总面积约70万km2,厚度在6 000~12 000 m,最大超过15 000 m。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https://img.taocdn.com/s3/m/20a0d27048d7c1c708a145df.png)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史和规模摘要:简述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程,从三个方面比较清晰地介绍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规模。
关键词:中国天然气工业历史规模一、发展历史公元前 250年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
而后在临邛(今邛崃)的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
当时称之为“火井”。
从公元前200年起,在邛崃境内就开始用气熬盐。
1041年在北宋仁宗庆历、皇祜年间(1041~1053年),中国的钻井工艺技术有一次大的革新,出现了“卓筒井”。
这是从大口径的浅井向小口径的深井发展的标志。
当时在世界上,中国的钻井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促进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传到西方各国。
当时,火井正式列入国家税课,天然气业开始从盐业中独立出来。
1600年公元16世纪中国四川自流井盐田的天然气投入开发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的气田。
1815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自流井构造的井已钻穿侏罗纪地层,达到三叠纪的顶部。
在此之前,桂炶(盐)井的井深已达797.8米。
道光十五年(1835年),燊海(盐)井的井深达到1001.4米,采盐的同时,获得天然气。
据《川鹾概略》记载,这样的井需钻三年。
1990年四川北半环输气管线正式投产。
管长297.8公里,管径720毫米。
台湾岛成为太平洋地区第三个LNG进口者。
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运进20年合同的第一批LNG1994年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已完成。
初步评价中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
建成崖城13—1气田到香港海底输气管线,全长787公里,直径711毫米,管道埋于水深109米。
设计能力为29亿立方米/年。
建造成本11.3亿美元。
1996年海南岛发现东方气田,含气面积229.6平方公里,预计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
1997年从陕西省靖边到北京管线建成。
全长860公里,管径660毫米。
1998年塔里木盆地发现克拉-2气田,预计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以上。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56705405eff9aef8941e064f.png)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现状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
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
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
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
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
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测前景良好。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
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油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余依次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北海海域、墨西哥湾海域、中国南海以及西非等海域。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两极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俄罗斯海洋油气资源的80%以上聚集在其北极海区域,为1000亿–1200亿吨油当量。
东方A气田A-5井区Y2Ⅱ下气组储量级别再确认
![东方A气田A-5井区Y2Ⅱ下气组储量级别再确认](https://img.taocdn.com/s3/m/c592a94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4.png)
178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东方A气田的勘探始于1995年,1995年2月在该气田构造的东北翼钻探了第一口探井A-1井,完钻层位为莺歌海组二段(以下简称Y 2),在新近系莺歌海组二段地层测试获得工业气流,发现了该气田。
2013年,主要基于气田内部6口探井、评价井的钻井、测井、录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对气田的储量进行了估算,A-5井区Y 2Ⅱ下气组主要是一个受构造+岩性控制的气藏。
A-5井在Y 2Ⅱ下气组钻遇薄层灰色泥质粉砂岩,测井解释差气层2.8m,根据储量估算规范[1],对A-5井区Y 2Ⅱ下气组储量级别划定为控制级。
为了扩大东方A气田的储量规模,推动东方A气田的开发,夯实开发方案基础,2019年12月在东方A 气田的东侧钻探了A-8d井,A-8d井在Y 2II 下气组进行了测压和取样作业,并在常规气层下限以下取到一个有效点并取得气样,同时在致密点也取得气样,取得气样的两个点均有较好的压力恢复。
A-8d井在2013年测井解释有效厚度下限以下成功取得纯气样,根据测压及取样结果释放了孔隙度下限。
因此需要对气田的储量进行再研究,来指导气田的开发。
根据地震分析、井点气层特征分析对A-5井区Y 2Ⅱ下气组进行了再研究,再根据新的储量估算规范[2]对该估算单元的储量级别由控制升级为探明。
1 区域地质概况东方A气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架莺歌海海域,区域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
Y 2Ⅱ下气组是该气田的主力产气层位,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Y 2Ⅱ下气组的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控制,工区内所有井均钻遇此气组。
东方A气田Y 2Ⅱ下气组在平面上分成A-2、A-3、A-5,A-8d 共4个井区,Y 2Ⅱ下气组A-5井区具有良好的成藏特征且位于油气有利运移处,地震含气响应特征明显,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 砂体厚度分析东方A气田Y 2Ⅱ下气组顶面在正极性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反射、连续性好的波谷,全区范围内可以很好地追踪解释。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8d0c3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1.png)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位于华南地区,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
其中,中新统黄流组被认为是气田的主要目标层系,其储层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备受关注。
黄流组是东方1-1气田中新统的一部分,沉积于海侵期间形成的浅海环境中。
根据地质特征和物性分析,黄流组主要由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硅质泥岩和泥质泥岩等岩性组成。
这些岩性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为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流组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多级海底扇。
在古海盆的沉积过程中,由于断层的作用以及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扇体被分成多个扇脊。
每个扇脊由一至多个扇泵组成,扇泵之间通过扇坡相连。
扇脊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包括交叉、合并、分离等。
扇体的形成与古地形、河道分布、海平面变动等密切相关。
扇体的形成机理多种多样,包括河道发育、泥石流沉积、沿海建筑、震荡沉积等。
以黄流组为例,其扇体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河道分布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
在古地形变动的作用下,河道具有分岔、汇聚、重整等特点,这导致了扇体的复杂形态。
同时,断层活动和沉积物的堆积也对扇体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黄流组的储层分布与多级海底扇的特点密切相关。
由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在不同的扇脊和扇泵中,储层的厚度和连通性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储层在扇脊中最好发育,在扇泵中次之。
扇体中储层的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据研究发现,黄流组的储层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储层厚度普遍较大,可以达到数十米至百余米。
其次,储层孔隙度适中,一般在10%左右,孔径分布较为均匀。
再次,储层渗透率较高,常常达到百毫达因尺。
最后,储层连通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储量潜力。
综上所述,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的浅海多级海底扇成机理及储层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扇体形成机理,可以更好地预测储层的分布和性质,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扇体发育特点和储层分布规律,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和储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1-1气田中心平台
![东方1-1气田中心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f6cd5a6e783e0912a2162aea.png)
园曩 昏I三 。_ i i } P s t
意 1 ' JJ 一 气
/ 囵 本刊 记者 冯 瑾
中 海 石 油 ( 国 ) 有 限 公 司 湛 江 分 公 司 的 东 方 中
东方 卜 l 气田中心平 台。 设有g日 生产 井 , 腿 寿8 导管槊, 层钢 结掏 甲板 , 3 并设有动力电站 、 生活摸块 直 升 飞 机 坪 等 。平 台 远 离 陆地 . 各类 生 产设 施 ,设 备
I 气 田,矗立在我国南海北 部莺歌海海域 . 南省 —l 海 莺歌 海镇 正 西 方绚 l O m 处 那一 片蔚 蓝 色 的 大海 上。 Ok
它 由 A 、B、E3 井 口平 台和 D平 白 ( 心 处理 平 台 ) 个 中 组 成 , 是 一 座 年 产 天然 气 I 9亿 m 的 大 气 田 。 海 上 平 台 只 有 中 心 平 台设 有 生 活 区 , 东 方 l —l 气 田定 员 5 人 全 部 生 活 在 中 心 平 台 井 口 平 台 无 1 人值 守, 只有需要工艺 上的操作 、调整 、测试 , 常 的 检 查 ,重 新 开 井 ,或 遇 有 紧 急 情 况 时 , 气 田 工 Βιβλιοθήκη 共 每 维普资讯
生产 区内各 类管道 纵横 交错 。 式阀 门 各 仪 器仪 表众 多 。 还 有不 同型 制的压 力容 器 .安 全工 作贯穿 于平 台生产 的始终 。
平 台外部 楼梯转 弯 处 。左侧 设有 照明 灯 。绿 . 黄 红 蓝 4 气田状 态灯 。右侧 为消 防设施 。 色
作 人员才会 乘平台附 近的守护 船前往 蚪口平台. =
高度集中,存在大量易燃 易爆物质 ,稍有不慎就会造
成 重 大 恶 性事 故 。因 此 , 全 就 成 为 人们 在平 台生 产 、 安
气田描述的顺序
![气田描述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176448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1.png)
气田描述的顺序1. 气田的位置
- 国家、州/省、地区
- 地理坐标和周边环境
2. 气田的发现和开采历史
- 发现时间和过程
- 开采时间和历史里程碑
3. 气田的地质构造
- 储层岩性和深度
- 构造特征和圈闭形式
4. 气藏特征
- 气藏类型(常规/非常规)
- 气藏压力和温度
- 气体组分和富集程度
5. 开发模式和生产情况
- 钻井布局和开发方式
- 产量曲线和累计产量
6. 储量评估
- 原始储量和可采储量
- 储量评估方法和不确定性
7. 未来开发计划
- 增产措施和新技术应用
- 预计开发时间和生产目标
8. 环境影响和措施
- 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 减缓影响的措施和规划
气田描述通常从宏观到微观,从发现到开发,从地质到工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气田的各个方面。
莺歌海盆地东方13-1气田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
![莺歌海盆地东方13-1气田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fbdd9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f.png)
莺歌海盆地东方13-1气田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一、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二、莺歌海盆地东方13-1气田2.1 地理位置2.2 气藏特点2.3 存在问题三、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概述3.1 尾管固井的基本原理3.2 尾管固井的主要方法3.3 尾管固井参数设计四、东方13-1气田高温高压尾管固井实践4.1 施工流程4.2 固井工艺4.3 固井效果分析五、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展望参考文献一、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原油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
尤其是近年来,能源科技的研究推进,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不断攀升,天然气成为“清洁能源”的代表。
然而,高温高压井深是现代石油工业中的重要难题,特别是气井的开拓更是面临着高温高压井深的挑战。
因此,如何找到更加先进的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莺歌海盆地东方13-1气田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尾管固井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以及参数设计等问题,为气井固井技术提供可行性实践,为气井的开发和生产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意义尾管固井技术是现代石油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它不仅可以取得更高的采收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含硫天然气开采安全的保障。
在气井固井技术研究领域,尾管固井技术的应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高温高压尾管固井技术,对提高气井固井的技术水平和保证气井的开采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莺歌海盆地东方13-1气田2.1 地理位置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部重要的气田区域,位于福建雄安大陆边缘盆地北缘,东北走向,总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
东方13-1气田是莺歌海盆地内的重要气田之一,地理位置在北纬20°43'~20°48',东经120°20'~120°28'之间。
2.2 气藏特点东方13-1气田是一个深埋滞留型气藏,位于上更新世构造运动的新构造界面上。
东方1-1气田高烃井低产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东方1-1气田高烃井低产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723490776c66137ee0619dd.png)
关 键词 : 非均质 性 ; 储层 污染 ; 储层 改造 ; 井产 能 单
中图分类号 : E 3 2 T 3
1 概 述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7 8 (o 1 1一o 3~O 10- 9 12 l )5 o1 2
于 间歇开井 状 态 。
东方 1 气 田位于南海北部莺歌海海域 , —1 区域 构 造 位 置 为莺 歌 海 盆地 中央 泥 底辟 构 造 带 北部 , 具 有 面 积 大 、 量 丰 度低 、 层 非 均 质性 强 、 O 分 布 储 储 C 复 杂 等特 点 , 田区水深 为 6m"7m。 气 4 -0 - 目前 投入 开 发 的层 系是 N2 I、 上、 下 Y 段 Ⅱ 及 孤上 四个 气组 , 有2 现 8口生产 井 中 , 一期 D、 E平 台1 2
口生 产 井 ( F — 1 D 1 一D1 D8 、 F — 1 E h ~ hD 1 一 l ~ E h 于 2 0 年 8月 1日投 产 , F —1 E3 4 ) 03 D 1 - h井 已于
2 高烃井低产原因分析
2 1 动 态产能 分析 . 由于下 游对 外输 天然 气纯烃 组 分必 须满 足合 同
态, 1 1 DF — 一A5 h井 日配 产 9 0m。a左 右 , F ×1 / D 1
—
县
茸妇
丑
璺 塑 塑
m m m m Ⅲ
!
解 释
m 结 Dபைடு நூலகம்果
 ̄llAh I l3 4. 7. 26 43 5 49 26气 -- l 下 7. 21 15 21 35 . 3 1. 层 O4 64 2 . . 26 . 0
无阻流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大 。 08 2 从20 年1 月到20 09
DF1-1透平机组简介
![DF1-1透平机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203a170ff00bed5b8f31d47.png)
铅比重 钠、钾比重 石墨比重 钙比重
35% 最大 5% 最大 18 000 Btu/lb 0.35% 最大 0.005% 最大 Class No. 3 (光泽度)
最大 0.5 ppm 最大 1.0 ppm 最大 1.0 ppm 最大 2.0 ppm 最大
燃料系统功能描述
燃气运行时序
a) 阀位检测顺序 b) 吹扫循环 c98 D323
80°F (27°C)时每夸脱(公升)水 100°F (38° C)时运动粘度 美国石油组织 (A.P.I.) 比重 水气蒸发压力,最大
D2500 D93 D86
D129
凝点, °F (°C) 环境温度下, 最大
闪点, 最小(法定极限)
90%完全蒸馏 完全蒸馏 硫化物比重
最初,变频器提供低频交流电到启动马达来拖动机组旋转。然后频 率和电压快速上升,使机组加速达到机组的清扫速度(NPG=25%)并且维 持此速度。当清扫循环结束后(PLC设定清扫循环时间为300S),控制系 统切断变频器的电源,机组速度下降到点火速度,当点火成功 (T5>400ºF),重新接通主电源给变频器,启动马达使机组加速到机组 的脱离速度(NPG=65%)。当机组的速度达到脱离速度,控制系统切断变 频器的主电源,同时启动马达的离合器脱开。当启动马达出现温度高报 警时,延时30分钟才能重新启动(T4:51)。
燃油运行时序
a) 吹扫循环 b) 点火时序 c) 加速时序
空气辅助(雾化)系统 :在启动过程中,需要从外部引入辅助空气。 PCD压力建立后,辅助空气系统关闭。
燃料切换过程:燃料切换只能在机组转速在90%时的正常运行状况下进 行。自动切换只能用于从气体燃料切换为液体燃料。当气体燃料的压 力低于设定值(195PSI)时,自动切换开始动作。手动切换可用于气 体燃料转换为液体燃料,也可用于液体燃料转换为气体燃料。
海洋石油平台多种通信方式的应用概述
![海洋石油平台多种通信方式的应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83cc3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1.png)
海洋石油平台多种通信方式的应用概述万青霖【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各种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发展迅速,通信方式的理论研究也日趋完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逐渐增多.为了适应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新形式,引进并应用世界先进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施势在必行.结合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以海上平台多种通信方式的应用研究为重点,分析阐述了海上平台主要使用的通信方式和通信设施,以及各自在信息传输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几种常用通信方式在海洋石油工业的适用范围,为海洋工程同行业选择安全、可靠、合理、经济的通信方式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石油平台;通信技术;应用分析;水声通信【作者】万青霖【作者单位】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6.22随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油气资源成为中国海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油累计生产原油约3.1亿吨,天然气1 015亿立方米,从北向南建立了渤海油田、东海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和南海西部油田四大油气生产基地,在海上建成了81座油气田,上百座海洋石油生产平台。
为了确保海上各种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和安全等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应用于海洋石油工业的各种技术、装置正常运行,必须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合理的通信方式作保障。
该文将系统阐述微波扩频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在海洋石油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说明上述三种通信方式在海上平台应用的特征优势及适用范围,同时也对水声通信在未来海洋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理论分析[1~3]。
微波扩频通信是一种通过放大传输信息的射频信号, 利用伪随机噪声码(PN码)对原信号码进行扩频调制的通讯方式。
在海上平台通信系统建设中,微波扩频通信主要应用于海上油田内部的通信网络,作为中心平台与其生产平台之间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通道。
“东方1—1”气田投产
![“东方1—1”气田投产](https://img.taocdn.com/s3/m/a46c60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7.png)
“东方1—1”气田投产
谭蓉蓉(摘编)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6(26)9
【摘要】2006年8月,随着东方1-1气田平台气嘴阀门的启动,强大的天然气流从近1500m的地层深处喷涌而出,至此,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气田——东方1-1气田全面建成投产,该气田预计产天然气达到27×10^8m^3,凝析不平衡近2×10^4m^3,东方1-1气田位于我国南海西部海域的莺歌海盆地,是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拥有100%权益的海上最大气田,
【总页数】1页(P73-73)
【关键词】东方1-1气田;投产;南海西部海域;莺歌海盆地;地层深处;天然气;不平衡;大气田
【作者】谭蓉蓉(摘编)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3
【相关文献】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安岳气田磨溪009-X2井顺利投产 [J],
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安岳气田磨溪009-X2井顺利投产 [J],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网
3.东方1-1气田二期项目成功投产 [J], 谭蓉蓉(摘)
4.我国首个高含碳气田长岭气田投产 [J],
5.自营深水气田——流花29-2气田投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胜气田简介(定稿)
![东胜气田简介(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5f5f9710a76e58fafab003b0.png)
中国石化东胜气田中国石化东胜气田,又名杭锦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杭锦旗及杭锦旗西区块,面积达9805平方千米,是华北分公司面积最大的天然气区块。
1 构造特点伊盟北部隆起呈东西向展布,古生代以后为一继承性长期隆起,其北侧为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伊盟隆起现今呈东北抬升、向西南倾斜的平缓斜坡构造面貌,倾角1-3度。
古生代以来,该隆起基本处于相对隆起状态,盖层总厚1000-2000米,各地层向隆起高部位减薄、尖灭或缺失。
断裂带以北缺失下古生界沉积,上古生界以不同层位超覆于下伏太古界--中元古界之上。
2 地理环境东胜气田多为草原、森林,以及自然保护区。
3 资源储备杭锦旗周边主要有三大气田,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为1.3万亿立方米。
一是大牛地气田,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500亿立方米;二是苏里格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1000亿立方米;三是杭锦旗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
此外,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为了加快大牛地气田的开发步伐,于2003年9月已建成大牛地至杭锦旗输气管道138公里,并在锦旗工业园区内建立分输站一座,每年可向杭锦旗供气3-5亿立方米。
东胜气田杭锦旗区块十里加汗区带控制盒1气藏面积650平方千米,预计可提交控制储量1256亿立方米;盒3气藏进一步扩大,预计可提交预测储量492亿立方米;落实了山1段有效含气面积480平方千米,估算资源量220亿立方米;太原组首次试获工业气流,初步落实有利圈闭面积500平方千米,估算资源量270亿立方米,为后续勘探评价铺平道路。
地图4 区域概况东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内蒙古井内,面积9805平方千米,与国内第一大气田苏里格气田紧邻,距大牛地气田200余公里,该区与苏里格、大牛地都有着类似的成藏条件,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杭锦旗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盟北部隆起,距大牛地气田北侧200千米,区块面积9805平方千米,是大牛地气田的4倍。
作为华北分公司未进入实质性规模开发的最大探区,杭锦旗区块与邻近的苏里格气田有着相似的成藏条件,开发潜力巨大。
南海东方气田高密度抗高温钻井液完井液室内研究
![南海东方气田高密度抗高温钻井液完井液室内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4965e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4.png)
南海东方气田高密度抗高温钻井液完井液室内研究刘均一;邱正松;黄维安;邢希金;王伟吉【摘要】南海东方气田地层温度高,储层渗透率低,钻完井过程中钻井液、完井液的高温稳定性及储层保护性能至关重要.针对该问题,通过滚动老化与配伍性试验优选了各类抗高温处理剂,研制出了高密度(2.2 kg/L)抗高温(170℃)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和甲酸铯无固相完井液体系.采用堵漏试验、岩心流动试验及流变性、滤失性测试等,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研究得出,高密度抗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流变性、滤失性良好,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5 mL,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85%以上,极压润滑系数为0.131,抗盐、抗钙、抗劣土能力分别为5.0%,0.5%和8.0%;甲酸铯无固相完井液体系腐蚀速率仅为0.066 9mm/a,页岩回收率为87.28%,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88%以上.性能评价认为,研制的钻井液完井液体系能够满足海上高温高压气井的钻井要求,为南海东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3(041)004【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水基钻井液;无固相;完井液;性能试验;高温;高密度;油气层保护【作者】刘均一;邱正松;黄维安;邢希金;王伟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4+.3;TE257+.6我国南海西部莺琼盆地已钻探地层的地层压力最高可达104.70MPa,温度最高可达251.76℃,与英国北海的谢尔瓦特地区、墨西哥湾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温高压油气田[1]。
在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钻探过程中,钻遇多套压力系统,安全密度窗口窄,钻井液高温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且由于钻井液固相含量高,造成其流变性与滤失性难以调控,引起各种井下故障[2]。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cfe4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e.png)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6月,第51卷第3期,Jun.,2021,Vof51,No.3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地球科学•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周伟1,张磊岗2,马勇新1,杨楷乐1,管琳#,高雨2,陈硕2(1.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摘要: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测年、重矿物物源分析及地震剖面渠汇分析技术,系统研究莺二段的物源与渠汇沉积背景。
碎屑锆石测年分析表明,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主体表现出北部(越南北部)、西部(越南中部)混合物源的年龄特征,东物源(海南岛物源)峰值年龄微弱存在;重矿物物源分析显示,莺歌海盆地上新统莺二段西部、北部、东部3个物源方向物源都有发育,并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方向特性重矿物差异性特征,西部物源特性重矿物为磁铁矿,北部物源特性重矿物为磁铁矿、帘石类,东部物源特性重矿物为锆石、电气石。
渠-汇分析揭示,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西侧和北侧都发育水道渠,西物源从西向东、北物源从北向南前积沉积,但从东向西的前积不明显。
研究后认为,东方1-1气田莺二段以西部及北部混合物源为主,东部物源影响有限。
关键词:源渠汇;锆石测年;水道渠;莺歌海盆地;莺歌海组莺二段中图分类号:TE121DOI:10.16152/f.okP xdxbzw2021-03-01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source-c hannel-s ink of the pliocene Ying!member at the Dongfang1-1gas field in Yinggehai BasinZHOU WeP,ZHANG Leigang2,MA Yongxin1,YANG Kailo1,GUAN Lin1,GAO Yu2,CHEN Shuo2(1.Zhanjiang Branen,CNOOC Ltd.,Zhanjiang524057,China;2.DepaWnient of Geology/State Key Laborato—of Continental Dynamic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Ying5member of the Pliocene in the Dongfang1-1gas Odd in Yinggehai Basin as a research objective,thd paper uses dethtai zimon dating heave mineral provenance analysis and seismic profile channel-sink analysis techniques to syshmOicO l y study the soume and channel-sink sedimentom background of the Ying5member of Yinggehal Basin.Detrital zircon dating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body of the Ying5member of the P/ocone in the Dongfang1-1gas field disp/ys the age characteWstics of mixed provenances from the north(the northern Vietnam)and the west(the central Vietnam),with ve—wake peak age from the eastewi provenance(provenance from Hainan Island).Heave mineral provenance analysis shows that收稿日期:2021-04-0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6ZX05026007-007)&中海石油有限公司综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YKY-2019-ZJ-03)第一作者:周伟,男,河南信阳人,从事海洋油气开发研究,E-m0dzhouwein@ o・460・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1卷three direction provenances from the wot,the north and the east of Yinggehai Basin developed#and there are obyiously pamicular heave mineral characteVstics of diVoot direction provenances in the Ying5Member of the Upper Eocene,which shows pamicular heave mineral or minerals is magnetite in the wot,magnetite and porphyrite in the n orth,and zircon and tourmaline in the east.Analysis of channels and sinks revealed that water channels developed both at the west and the n orth in the Pliocene Ying5Member of Dongfany1-1yas field,the west p—venanca of Pliocene p—graded from west to east,and the north p—venanca p—graded f—m north to south,but the prograding f—m east to west was indistinct.The abo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Ying5 member of the Dongfany1-1yas lid is dominated by the mixture of western and northern provenances,with very little influence from the east p—venanca.On the basis of the source-channel-s ink study and seddnenta—backgeound oftheYong5membeeofthePooocene,aconeeegeand deposotmodeofeomdo f eeentpeoeenancesof coastal nemtic limited basin of multi-souwes at the Dongfany1-1yas field is established.Key words:souwa-channei-sink;zircon dating;watermay channel;Yinggehai Basin;Yinggehai Formation“源-渠-汇”体系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已成为当下全球沉积学的研究热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和联合海洋学协会(JOI)于1998年提出《洋陆边缘科学计划2004》,制定了从“源”到“汇”的复合体系科学计划,开始将源-汇分析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到沉积学研究当中。
东方1-1气田
![东方1-1气田](https://img.taocdn.com/s3/m/f40f7f2452d380eb62946d9e.png)
第三节东方1-1气田1995年6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向国家储委上报东方1-1气田天然气储量报告,初步确定探明储量801亿立方米,可采储量561亿立方米,计划年开采量20亿立方米。
据此,国家规划在海南东方市建设3套年产45万吨合成氨、78万吨尿素大型装置,形成年产尿素300万吨的大化肥基地。
截至2000年9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拥有净探明储量12740亿立方米。
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始投资兴建东方1-1气田。
该气田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开发,投资总额32.7亿元,是我国独立开发和作业的第一座海上天然气气田。
2002年6月7日海上平台开始钻井,同年10月6日中心平台钢结构吊装工作全部安全完成。
东方1-1气田开发工程在海上建设5座生产平台、1台压缩机、26口生产井,铺设 110公里、直径为558毫米的海底输气管道,年供天然气24亿立方米。
通过东方化工城内的东方1-1陆上终端,对上岸天然气及凝液进行处理和稳定。
气田总投资32.7亿元。
东方1-1气田海底管线铺设工程包括2条海底管线,一条为平台间的海底管线,钢管直径12英寸,全长3.8公里;一条是平台到东方市陆上终端站的外输管线,直径22英寸,全长约105公里。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控股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海底管线铺设的施工任务。
海底管线施工工程,包括管线挖沟、清管、试压、排水及干燥等工序。
此项工程自2002年11月23日开始布拖拉缆,由该公司的“滨海109”和“蓝疆”号施工船施工。
“滨海109”船进行从海上到陆地的各线拖拉工作以及浅水段的铺设工作。
12月4日,“滨海109”船结束了东方1-1海管项目22英寸管线封头和弃管作业,共完成了直径22英寸海管拖拉铺设498根,总长6000多米的浅水段铺设,标志着东方1-1海管项目浅水段铺设施工胜利完成。
2002年1月16日,东方1-1气田陆上终端动工建设。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f300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3.png)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研究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大陆架南部,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
近年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的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该气田的地质特征、油气藏分布、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的地质背景。
该气田位于中国大陆架南部的南海北部,属于古近系上新统,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盆地。
该气田主要由源岩、储集岩和盖层组成,其中源岩主要为上新统莺二段,储集岩则主要为上新统莺二段和下第三系,盖层则主要由中新统至上新统的砂岩和泥岩组成。
根据研究结果,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的源-渠-汇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南部和东北部。
南部地区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储集层,以岩溶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受控于石灰岩发育程度。
东北部地区则主要发育碎屑岩储集层,以砂岩和泥岩为主要储集空间。
关于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形成机理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
其中,温室海洋沉积模式、季风环境和生物活动等因素被认为是该气田沉积物形成的重要因素。
此外,构造运动也对该气田的油气进退有着重要影响。
在盆地南部,构造破坏使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程度改变,导致了不同的储层发育状况。
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使用了地震、测井、岩心和钻井数据等综合手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可以揭示出岩性和构造特征,从而为油气藏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测井数据可以提供储集岩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储层评价提供了基础。
岩心分析则可以获取沉积环境、生物成分和岩石力学特性等方面的信息,为油气埋藏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综上所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该气田的地质特征、油气藏分布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这对于中国能源战略的实施,以及莺歌海盆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研究表明,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源-渠-汇形成机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深水沉积层序与沉积演化模式典型实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
![深水沉积层序与沉积演化模式典型实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https://img.taocdn.com/s3/m/fd94c7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4.png)
深水沉积层序与沉积演化模式典型实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王聪;李茂文;陈殿远;刘薇薇;郇金来【摘要】从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中深层中新统黄流组深水沉积实例出发,利用多方资料揭示了一个从强制海退早期到海侵晚期的完整自旋回,以及每个时期深水沉积旋回的特征与发育规律.结合物源及地貌环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三块,阐述了每块的特点.黄流组一段深水沉积属于多点供源、较富砂的沉积环境,且坡陡不大,海盆较小,为受沉积自旋回及地貌环境控制的较典型的深水沉积模式.研究区内的有利储层主要为强制海退晚期到低水位域正常海退和海侵早期的堤成水道及前缘决口扇复合沉积,而之后海侵早期的下切水道对于原有较连续的浊流砂体起到了分割作用,造成了现今的砂体展布格局.【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3(018)004【总页数】10页(P59-68)【关键词】深水沉积;沉积层序;沉积模式;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黄流组【作者】王聪;李茂文;陈殿远;刘薇薇;郇金来【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2;TE111.3在石油勘探开发实践中,由于经济的需求及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地震勘探技术与钻井技术的进步,逐步推动和加深了对深水沉积的研究与认识[1-4]。
越来越多的野外露头、钻井取心、测井测试、以及应用得更多的地震资料等,揭示了深水沉积的现象以及相的特征[5-7]。
层序地层学也将这些信息用于统筹研究,总结出了深水体系的沉积演化规律[8]。
这些规律和认识对于指导新区的深水勘探以及已探区的深水沉积储层地质描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水环境中的沉积物供给与滨浅海沉积体系的一样,强烈依赖于海岸线与大陆架边缘的接近程度以及海岸线的移动轨迹(海侵、海退),所以深水层序的地层沉积规律也是建立在海岸线迁移与深水沉积单元的关系基础上的[9-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东方气田第一节开发历程及生产情况一、气田概述东方1-1气田位于南海北部湾莺歌海海域,气田海域水深70m ,1996年2月,落实气田的含气面积287.7 km2,天然气储量996.8×108m3(天然气组分N2:16.72%,CO2:19.69%,C1:61.87%,C2:1.22%,C3+:0.5% ),纯烃储量612×108m3,属于干气田。
1996年11月向国家储委审报,得到了认可。
气田所产天然气在海上平台经三甘醇脱水后水露点达到0℃,再与沉降脱水后的少量凝析油一起通过海底管道输至陆上终端。
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海上设1座中心平台(CEP),3座无人驻守井口平台(A,B,E),共设26口井槽,钻22口生产井,气田内部有三条12"海底输送管道,三条海底复合电缆;一条22"从中心平台外输上岸的海底输气管道(全长110km);陆上设终端处理厂,位于海南省东方市罗带乡,与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化肥厂相邻。
二、油田基础数据气田开发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开发工程(两座平台和一个东方终端站)于2003年9月15日投产,正式向下游商业供气。
第二期开发工程将于2007年开始,将再建造两座无人住守的井口平台。
第一期开发的工程设施(上游设施):海上平台:中心平台——D平台,设有8口生产井,为8腿导管架,三层甲板钢结构,并设有动力,生活模块,直升飞机坪等。
井口平台:E平台,设有4口生产井,为4腿导管架,二层甲板钢结构无人平台,动力通过海缆来自中心平台,设有直升飞机坪。
集气管道:井口E平台——中心平台海底管线12″,3.6km。
海底电缆:井口平台E与中心平台之间将铺设动力/控制/通讯复合电缆,由中心平台提供电力并实施监控。
外输海底管道:从中心平台至东方终端接收站将铺设22″,110km的外输管线。
三、东方1-1陆上终端简介东方1-1陆上终端位于海南省东方市罗带乡,与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化肥厂相邻,距离东方1-1气田约110km,占地面积200亩。
终端具有两方面的主要功能:一是对上岸天然气进行处理和对凝析油进行稳定,处理后的天然气供给与终端毗邻的化肥厂和外输到洋浦电厂以及海口市,脱CO2处理后的CO2目前设计直接放空到大气(预留有CO2利用装置的工艺接口),处理后的凝析油装车外销;二是具有对海上平台设施远程监控功能,确保在台风期间生产人员撤离后天然气生产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其设计寿命为25年。
东方1-1陆上终端的生产设施主要有:天然气进站分离系统、天然气烃露点控制系统(丙烷制冷系统)、脱CO2和脱水系统、天然气压缩冷却外输计量系统、凝析油稳定系统、凝析油储存装车系统、燃料气系统,并伴有供热、供风、供水、循环水、消防、供电、通讯、化验分析、生活办公及配套的公用设施。
东方1-1陆上终端由大港油田集团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其中脱CO2和脱水系统由大港油田集团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华西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计),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一建设公司承建,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担当作业者。
整个工程于2002年1月16日正式开工,于2003年7月15日投产。
四、采气工艺在CEP平台上设置了一套天然气处理系统,系统包括生产管汇、计量管汇及放空管汇、生产分离器、计量分离器、段塞流捕集器以及清管球发射器,系统内这些设备的组成可以有效地处理天然气中的大部分水分和杂质,要满足海管外输要求还必须经过天然气过滤分离器及TEG系统进行天然气过滤和脱水,处理后的天然气经海底管线外输到陆地终端,在终端再进行细微处理,以达到外售要求。
井口平台生产的物流经海底管线进入中心平台的段塞流捕集器进行分离处理,分出的气体与CEP平台的天然气汇合。
中心平台工艺流程见图13-11主要设备及功能描述1.1气井1.1.1气井井身结构东方1-1气田的气井全部为定向井,十口气井中有8口是水平井,另外2口是斜井。
井身结构是指油井完钻之后,所下入套管的层次、直径、下入深度、及相应的钻头的直径和各层套管外水泥的返高等。
(1)隔水套管,也叫导管。
用于隔离海水以及为下一层钻井提供导向作用。
下入深度取决于第一层较坚硬岩层所在的位置。
(2)表层套管,它的作用是分隔地下水层,加固上部疏松岩层的井壁,保护井眼和安装封隔器。
(3)技术套管,又叫中间套管,用来保护和封隔气层上部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
(4)裸眼井段,用于保护气层,节约开支及筛管完井作用。
图13-1 中心平台主工艺流程图1.1.2气井管柱结构DF1-1气井基本采用筛管完井的方式,整个管柱由防砂管柱和生产管柱构成。
(1)防砂管柱的井下工具从下到上依次是浮鞋、盲管、密封筒、抛光密封插入管、盲管、复合筛管、盲管、冲筒、密封加长筒、尾管封隔器。
(2)生产管柱的井下工具从下到上依次是密封总成+座封球座+管鞋、定位头、油管短节、FOX油管、No-No工作筒、FOX油管、生产封隔器、13Cr套管顶深、压力计脱筒、FOX油管、座落工作筒、FOX油管、流动接箍、井下安全阀、流动接箍+油管短节、安全阀液控线、FOX油管、油管挂+短节。
(3)所有的井下工具中,井下安全阀与生产部门联系最为紧密。
井下安全阀是平台发生灾难的最后一道保护。
井下安全阀一般采用地面液压控制的活瓣式阀门,活瓣用螺旋弹簧固定在常闭的位置。
活瓣关闭时井流被截断,活瓣可以从地面用液压通过控制管线开关。
东方气田使用的是油管回收式井下安全阀,由Halliburton生产,油管回收式,内径与油管匹配;非橡胶密封性好,寿命长;驱替油量少,动作迅速:带自平衡装置和X工作筒,便于操作。
安全阀的活瓣上有一个小孔,在开井时井下安全阀能自动平衡活瓣上下部的压力,理论上讲开安全阀不需要人工平衡压力。
当液压油到达某一压力时,井下安全阀自动打开。
1.1.3采油树每口气井设有采油树,采油树担负着开采天然气从地下到地面,并控制其流量。
具体包括采油树本体、手动主阀、液压主阀、翼阀、地面安全阀、油嘴、套管阀等构成。
1.2管汇在CEP平台上共设置了一个管汇橇(CEP-X-1210),橇内包括生产管汇(CEP-M-1210)、计量管汇(CEP-M-1220)及放空管汇(CEP-M-1230),该橇安装在CEP的中层甲板上,各井口来的天然气直接进入生产管汇,在此混合后进入天然气冷却器(CEP-WC-2110),之后进入生产分离器(CEP-V-1410)进行除油水处理;在对每口井的产量进行计量时,打开该井通向计量管汇的阀门,经计量管汇到计量分离器(CEP-V-1310)进行该井天然气主要组分进行计量测试;各井口需要放空时可打开放空管汇的阀门,经放空管汇进入火炬系统,在火炬系统内将放空来的天然气烧掉。
1.3生产分离器生产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生产管汇的天然气进行气、油水分离,如图13-2。
图13-2 生产分离器1—两相流体入口;2—反射挡板;3—气相整流构件及雾捕集;4—防浪板;5—气出口;6—液体出口;7—防涡器分离原理主要是利用重力沉降不同相的流体分离。
天然气比液相轻,因此在分离中液相(凝析油和水)沉降到容器底部,天然气在分离器的上部并从顶部排出。
为了使气体中分离出雾气(雾气由细小的液滴组成,悬浮在气体中)使用除雾器装置把细小的液滴结合成大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1.4计量分离器计量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计量管汇的天然气进行气、水、油三相分离并计量。
计量分离器的主要原理类似与生产分离器。
1.5段塞流捕集器段塞流捕集器(CEP-V-1510)主要处理井口平台WHPE的来气,WHPE平台生产的天然气在平台上不做任何处理即经WHPE上的生产管汇进入海底管线输送到中心平台的段塞流分离器,在此分离器进行油水处理,该分离器是一个气液两相的分离器,它的分离原理和结构类似于生产分离器。
1.6天然气冷却器在CEP平台的中层甲板上设置了一个天然气冷却器橇,橇内包括天然气冷却器及橇内仪表、配管、阀件,来自生产管汇的天然气冷却器之后,再进入生产分离器进行天然气和液体的分离,天然气冷却器可以有效地冷却天然气,以满足后面流程的分离需求。
结构如图13-3所示:图13-3天然气冷却器1――壳体2――球阀3――管束4――管箱5――螺栓6――固定支架――移动支架1.7天然气收球器(CEP-PR-1510)CEP-PR-1510接受来自井口平台的天然气,经过收球器进入段塞流捕集器。
收球器是一12"的三通球阀,正常打开时,天然气通过收球器进入段塞流捕集器,井口平台发球后,当过球指示器显示球进入收球器的同时三通球阀的末端的隔板截断发球,然后关闭三通球阀,隔离井口平台的天然气管线(此时天然气走收球器的旁通进入捕集器)。
通过快速盲板端泄压阀泄压,打开快速盲板收球。
1.8清管球发射器在中心平台的天然气处理系统之后进入海底管线外输到陆地之前设置了一台清管球发射装置,该清管球发射器用于向110公里海底输气管线投放清管球,在陆地终端海底管线的另一端设有一收球装置,用于接受CEP平台发射来的清管球。
清管作业的目的在于清除海底管线内表面沉积的污物,保持管道畅通。
清管作业应经常进行,当流体流量相对于投产量较低时,或生产后期天然气含液量增大时,应进行不停产清管操作。
清管间隔时间和计划应根据前期的操作作业和腐蚀情况来确定。
1.9井口控制盘、易熔栓控制盘井口控制盘是油田生产中的重要设备。
井口控制盘主要用来控制采油树的地面安全阀、井下安全阀和主阀。
井口控制盘分为公用模块和单井模块。
通过公用模块能对所有井进行控制,单井模块具体控制每一口井。
井口控制盘通过电气接口,还能够实现远程控制。
另外,根据需要,井口控制盘还兼具其它控制,如紧急关停控制、采油树易熔塞回路控制等。
井口盘由新加坡WMX公司制造,设计为抽屉式结构,即每口井对应一个抽屉,每个抽屉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具有完善的控制功能。
2 天然气脱水系统中心平台天然气脱水采用成熟的三甘醇脱水技术。
三甘醇脱水/再生设置双系列,每个系列处理50%的天然气。
三甘醇接触塔采用归整填料形式,贫甘醇的浓度为98.5%(WT)。
甘醇的再生采用常规再生,并预留汽提装置和接口,以增加设备的操作灵活性。
采用整块归整填料塔作为三甘醇接触塔与传统的泡罩塔相比,有着体积小、重量轻、投资少等优点。
该脱水系统主要设备有天然气过滤分离器、接触塔、天然气/三甘醇换热器。
甘醇进入接触塔上部时被冷却到比气体温度高8O O C。
这样做是由于甘醇和水蒸汽之间的平衡状态受温度的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因为蒸汽压是平衡条件,更多的水蒸汽会留在气体中。
为了使贫甘醇冷却,从再生系统中出来的约800O C的贫甘醇在气/甘醇换热器中被冷却。
从天然气中吸收了水蒸汽的甘醇成为湿(富)甘醇,通过液位控制流向高压液位控制阀,在此处压力降低,降到约620kP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