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工作原理:佩戴人员从肺部呼出的气体经 口具降温盒、呼吸导管进入生氧罐。呼出 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与药品发生反应生成氧 气。吸气时,器囊中的氧气再经过生氧剂、 呼吸导管、降温盒、口具而被吸入人体肺 部,完成整个呼吸循环。 优点:不受外界空气条件的限制。缺点: 吸气温度高、质量不合格的自救器易引起 自动着火爆炸。
隔离式自救器 隔离式自救器分为化学氧和压缩氧两种。首先我们介绍化 学氧自救器。 主要类型有AZG-40、AZG-401、AZH-40、AZG40、 OSR系列等。 下面我们以AZG-40型为例介绍其结构原理: 结构:主要由外壳、封口带、生氧罐、起动装置、呼吸导 管、器囊、降温盒、口具、鼻夹、背带、腰带等组成。 生氧罐。内装500克左右超氧化钠和超氧化钾并有散热片 及铁丝和玻璃棉。 器囊与呼吸导管器囊与呼吸导管分别连接在生氧罐的上部。 在呼吸导管的口水降温盒上安有一排排气阀,用伸缩接头 安插在器囊中间,但不与器囊内部相通,而是直接通大气。 排气阀上有尼龙绳与器囊硬壁相连结。
例:1983年1月23日铜冶煤矿掘进巷道发生火灾后,除3 名工人冲出火区脱险外,还有23人被堵在独头巷道里边工 人建立两道闭挡烟,5小时后救护队救出。 避难时的注意事项。 1、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明显标志。 2、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 3、保持良好的状态,坚定一定脱险。 4 4、只开一盏矿灯,其它灭。 5、发出求救信号。 6、注意瓦斯情况, 7、堵在上山人员防中毒, 8、获救不要过于激动。 9、避光、少食。
佩戴方法:1、取下自救器,扯掉封口带。2、磕开上下外 壳。3、拉开起动装置。4、咬口具。5、夹上鼻夹。6、绑 腰带。7、绑好口具降温盒。 佩戴注意事项:万一起动装置失灵,起动药块不起动,器 囊又未鼓起,又无备用自救器,此时应在咬上口具后,先 用嘴向器囊吹一口气立即夹上鼻夹,缓慢行走1-3分钟, 同时做均匀的深呼吸,待药品放氧后即可正常行走,在佩 带约20分钟后起动药块由于受热会自行反应,这时氧气过 剩,排气阀可能会大量排气,会有短时间不适的感觉,但 一般在10-30秒后即恢复正常。按上述方法坚持佩带可以 脱险。 若器囊内气体很足,感到呼吸困难时,在呼吸的同时可用 手可用手向外拉一下排气阀尼龙绳,并立即松手,可以克 服因排气阻力大而造成的呼吸困难。只能用一次,不论时 间长短,都应报废,严禁重复使用。严禁用力摔、砸自救 器,特别是生氧罐。有效期5年,过期、失效严禁使用。
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知识

• (1)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 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 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 手固定伤员头部。
•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 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 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cm的凹陷处,阻 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 消失。
• (2)无心跳和脉搏。
(三)止血法
•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 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ml, 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20%(800~1000ml) 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如出 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2000ml) 时,就有生命危险。
单人和双人现场心肺复苏 操作程序
1、单人心肺复苏
• 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由同一个抢救 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 外心脏按压。
• 先进行2次连续吹气后,抢救者迅速回到患者胸 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作30次胸外心脏按压, 再移至患者头侧,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进行4次循环(1min 内)后,再用“看- 听-感觉法”确定有 无呼吸和脉搏(要求 在5s内完成)。若无 呼吸和脉搏,再进行 4次循环,如此周而 复始。
• 频率:80~100次/min。
• 深度:婴儿1~2cm,儿童2~3cm, 成人4~5cm。
•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30︰2,即 30次按压后予2次人工呼吸 。
注意点:
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两手掌 应保持交叉放置按压,否则易造成肋 骨骨折;
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
• 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剑突、 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
• 现场止血术常用的有5种,使用时要根 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一种,也可以把 几种止血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最 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创伤急救与自救互救

应对恐慌
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有 效地控制情绪和应对不确定 的紧急情况。
互救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合作
通过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紧急 情况,并提供互相支持和帮助。
培训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学习有效的 互救技巧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应 急反应能力。
沟通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沟通 和协调,分享信息和资源,更好 地开展互救工作。
创伤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了解创伤的不同类型和处理方法,我们能够正确判断伤情并采取适当的急救 措施,包括外伤处理、止血和包扎等。
创伤场景模拟演练
1
事故现场
模拟真实的事故现场,让每个人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并提供有效的急 救。
2
疾病突发
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疾病突发情况,提高我们对急性病症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
意外伤害
从跌倒和撞击到切割和烧伤,模拟各种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以增强我们的实际 应对能力。
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自救和互救技巧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还能帮助他人,共同度过危险和困难。
自救技巧和方法
安全至上
确保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避免进一步危险和伤害,学 习基本的自我防护技巧。
利用周围资源
创伤急救与自救互救
通过掌握创伤急救和自救互救技巧,我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援助,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创伤急救的重要性
学习创伤急救受伤者。
急救基本原则
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急救的基本原则:保护生命,预防进一步伤害, 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安全知识考试题答案

答案一、填空题:1、井下避灾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意外事故灾害时,在灾区内或受灾害影响的区域内的职工躲避灾害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2、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3、井下急救必须遵循的“三先三后”原则指:先复苏,后搬运;先止血,后搬运;先固定,后搬运。
4、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5、自救器主要用于井下发生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等事故时供矿工使用,使其免于中毒或窒息。
6、根据出血表现不同,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绞紧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7、井下发生水灾,要迅速寻找(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点躲避。
8、发出呼救信号:间断地敲打(铁器)或(煤墙)等。
9、骨折时,应用(夹板)或(木板)、(竹片)等将骨折处固定,避免部位移动。
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
10、颈椎骨折伤员,搬运者的双手同时插入伤员(头部)、(肩背部)及(腰部)、(臀部)、(下肢)的下方。
二、判断题1-5 ×、√、√、√、√6-10 √、√、√、√、√三、简答题1、简述隔离式自救器的佩戴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打开开启扳手。
2、去掉上部外壳。
3、套上挎带。
4、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
5、夹好鼻夹。
6、调整挎带。
7、戴好安全帽,立即撤离灾区。
注意事项:1、有征兆时立即佩戴。
2、要匀速快步行走。
3、如口具、鼻夹脱落立即戴好。
4、吸气温度升高属正常现象。
2、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答;1、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的方向卧倒,脸朝下。
(有水沟的地方要卧倒在水沟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裸露部位)。
2、爆炸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
3、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并辨别方向。
4 、沿避灾路线,逆着风流方向走,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
自救互救及创伤急救PPT课件

3、自救器的种类
种类
表2—1自救器的种类及防护特点
名称
防护有害 气体
防护特点
过滤 式
CO过滤式
CO
人员呼吸时所需要的O2仍然来 自空气中
隔离 式
化学氧自 救器
压缩氧自 救器
不限 不限
人员呼吸时所需要的O2来自自 救器本身
11
4、过滤式自救器
它是利用装有氧化剂的虑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 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保护器,仅能防护一氧 化碳气体,适用于在空气中氧气浓度≥18%、一氧化碳 浓度≤1.5%的环境中使用。
2007 3786
百万吨死 3.724 3.017 2.76 2.04 亡率
1.485
2007年不同煤炭企业百万吨死亡率
全国
国有重点 国有地方 乡镇煤矿
百万吨死 1.485 亡率
0.383
1.269
3.024
5
2、我国近年来百人以上煤矿事故
序 号
时间
1 1950.2.27
2 1954.12.6
3 1960.5.9 4 1960.5.14 5 1960.11.28 6 1960.12.15 7 1961.3.16 8 1968.10.24 9 1969.4.4 10 1975.5.11 11 1977.2.24
1、及时报告灾情
2、积极抢救 2、积极抢救 3、安全撤离 4、妥善避灾
3、安全撤离
4、妥善避灾
9
2、自救器及其使用
1)自救器的意义
自救器是入井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 煤与瓦斯突出时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随身携 带的呼吸保护器具。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 带的防护个人呼吸器官的装备。其主要用途就是在井下发生 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 时,供井下人员佩戴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死亡。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三、创伤急救:
创伤发生之后,不要惊慌。除通知医务人 员来救治外,应首先进行自救、互救。举例说 明院前急救的意义。****(实例)98年吃馍噎死。 99年公安科抢救工程处触电人员。3蚌医附院 护士上班途中救触电心脏骤停工人。 (一)现场急救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术。 1、要求:一方面,要求急救人员对同志要 有深厚的感情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另一方面, 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特殊环境中进行急救的 操作技术。
复习题 1、 2、 3、 4、 5、 6、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骨折固定的目的是什么? 包扎的目的是什么? 伤员搬运的“三先三后”的原则是什么? 心肺复苏术由哪两部分组成? 心肺复苏如何操作?
自救与互救的成果如何决定于自救 方法的正确性。其内容包括: 1、 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何处理计 划; 2、 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3、 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 4、 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 救的操作技术。
二、矿工井下避灾与自救互救
(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把看到的如:火烟、飞尘;听到的如:异 常声响;感觉到的如异常冲击波等如实迅速向 有关部门如调度所及时汇报。 2、积极抢救 在保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 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 在抢救时必须统一指挥、严密组织,严禁冒 险蛮干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
目的: 1)保护伤口,减少污染。 2)固定受伤肢体,减少疼痛和继发损伤。 便于搬运。 3)在加压包扎时有止血作用。 包扎的注意事项。 1)不能用污水冲洗伤口。 2)表面异物可清除,深部不得取出(当时) 以免引起大出血等。
3)肠管及内脏脱出时,不应送回伤口内, 以免造成严重感染。 4)动作要轻柔。 骨折的固定。 目的: 1)减轻疼痛,预防休克。 2)免于加重或增加新的损伤。 3)减少出血。 4)便于搬运
创伤急救与自救互救课件

紧急情况下的创伤急救和自救互救是至关重要的技能,这份课件将为你提供 实用的指南和案例分析。
创伤急救的重要性
准备急救器材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合理配置急 救器材有助于救援。
创伤急救步 效减轻伤者的痛苦和减少后遗症。
在处理特殊意外情况时需要注意 的事项,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工人和建筑工人
普通家庭
劳动场合是意外事故可能发生的 高发地区,工人和建筑工人需要 掌握紧急有序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在家庭中,如何发生意外事故, 正确处理急救和自救互救情况, 将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安全和生 命。
创伤急救与自救互救的优势
•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生存机率。 • 帮助他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感。 • 遇到危急情况时可以迅速冷静应对,掌握应急处置技能的人更具有效
应对能力。
课程目标
学习
• 创伤急救方法和自救互 救原则。
• 在紧急情况下保障自身 和他人的安全。
归纳
• 掌握创伤急救和自救互 救心理学。
• 分析案例,总结出最佳 实践。
应用
•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 用技能。
• 在任何情况下保障自身 和他人的安全。
介绍一些切实发生过的案例,在其中提取经验和教训。
2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分析案例中救援人员和受伤者的所作所为,并指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3
急救与自救的协同重要性
最后,我们会分析一些情况,急救和自救需要协同调配,如何在实际情况中保证 最佳效果。
适用人群
户外活动者
在户外活动时,容易遭遇各种紧 急情况,包括跌倒、扭伤、失火 等,需要具备应急处置技能。
自救互救的原则和方法
自我保护意识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在煤矿井下生产建设中,由于自然因素多: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井下工作环境特殊,条件复杂多变,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
一旦井下发生事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规程》规定。
根据矿井的自然因素和预想可能出现的事故,预先做好周密的处理灾害的措施和行动计划。
一旦事故发生时,就可作为现场人员和矿山救护队员的行动指南,以便有效地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人员,达到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所以要组织矿井全体职工学习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内容,熟悉并掌握井下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一、自救和互救1、什么是矿工的自救与互救矿工自救是指在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已的方法。
矿工互救是指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2、矿工自救时应遵守的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可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和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
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3、矿工互救时必须遵守的“三先三后”原则是什么?(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刚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4、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难。
5、井下发生灾害后进入避难硐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如果撤退道路被冒顶阻塞或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又无自救器无法撤离灾区时,则应迅速进入构筑好的或临时构筑的避难硐室,等待营救。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1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
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
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5、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二、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2、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3、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三、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
条件许可时,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3、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
4、以最快的速度进人新鲜风流区,并按照安全通道尽快逃离灾区。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2009年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讲课提纲讲课人:毕仁诗工种:瓦斯抽放工地点:土城矿第十三培训教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如实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2)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抢险救灾。
(3)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及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谨慎通过。
(4)如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当地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二、矿工自救设施与设备(一)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是供矿工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一种设施。
避难硐室有两种:是预先设在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线路上的避难硐室;是事故发生后因地制宜构筑的临时避难硐室。
(二)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装置是利用矿井已装备的压风系统,由管路、自救装置和防护罩(急救袋)三部分组成的。
(三)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但作用时间较短的供矿工个人使用的呼吸保护仪器。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隔离式自救器又有化学氧和压缩氧两种。
化学氧自救器它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
它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有有毒气体的条件下。
使用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佩戴时,将腰带穿入自救器腰带环内,并固定在背部后侧腰间。
(2)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啦护罩胶片,使护罩挂钩脱离壳体丢掉。
再用右手掰锁口带扳手至封条断开后,丢掉锁口带。
第八章 自救与互救创伤急救

(3)包扎动作要轻柔、 松紧度要适宜,不可过松 或过紧,结头不要打在伤 口上,应使伤员体位舒适, 包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 置。 (4)脱出的内脏不可纳 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 感染。 (5)包扎范围应超出伤 口边缘5—10cm
(五)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因骨白端移 位而刺伤邻近组织、血管、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 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1、操作要点 2、固定方法 3、大腿骨折 4、小腿骨折 5、骨盆骨折 6、锁骨骨折 (六)伤员搬运
(12)在撤退过程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 有可能的话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 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应迅 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爬卧,面部 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部并尽量减少皮 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 爬入水中。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 闭气将头浸入水中,防止呼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 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爆炸过后,应 稍事观察,待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辨明情况和方 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 风流的安全地带。
二、现场急救方法 (一)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 急救 (二)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1)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2)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3)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三)对溺水者的急救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 室或外伤窒息等 引起的呼吸停止、 假死状态者。 1、口对口吹气法 2、仰卧压胸法 3、俯卧压背法
(二)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 (三)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 2、加垫屈肢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 4、加压包扎止血法
(8)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 不要这样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 口, 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 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 法。 (9)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 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道口的一侧撤退, 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 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 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课件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7页
3、灾后恢复阶段的心理危机特征
潜在的心理危机会更持久、更严重 会出现焦虑性、抑郁性精神病或灾难性激疾
病 可能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不同时期伤工心理特征不同
精神性麻木: 焦虑期: 康复期: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7页
案例2: 2007年4月16日,河南平顶山王庄煤矿发生 瓦斯煤尘爆炸,33人被困井下,在井下瓦斯超限、着火 的情况下,救护队下井救人,发生二次爆炸,15名救护
队员烧伤。
案例3:1997年11月淮南某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2 人受伤11人,在抢救过程中又发生二次爆炸,造成4 人
遇难。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7页
2、必须用到安全地带方可取下,切不可因干热感 觉而取下;
3、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可 按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走;
4、禁止取下鼻夹、口具、说话; 5、避免摔落、碰撞,防止漏气;
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77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77页
四、各类灾害事故避灾自救 基 本 方法
案例4:95年淮南谢一矿,采煤工作面发生了瓦 斯爆炸,职工误报成”突出”,在抢救过程中发 生了二次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76人 (含参与抢救的13人),伤49人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7页
案例5:2008年发生在河南陕县的“7·29” 特大透水事故发生后,负责人立即向上级部 门汇报,结果69名被困矿工奇迹般地全部获 救。
案例2:90年11月20日,内蒙古某煤矿发生 火灾,胶带司机闻到烟味后,只向跟班班长 汇报,并拿着灭火器找到着火地点,但取两 次灭火器均未能扑灭,火势越来越大,1个多 小时后才汇报,造成17人死亡。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教学内容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人员避灾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⑴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⑵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
⑶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⑷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⑸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个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⑹掌握抢救伤员的若干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
(二)自救与互救的行为原则自救的行为原则是: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互救应遵守的原则(“三先三后”的原则)是:⑴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对煤矿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及危害程度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灾区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事故发生后,要准确地分析灾情:⑴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分析,对灾害可能涉及的范围的危害程度作出判断。
⑵根据事故的地点、性质结合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现场有无并发和伴生其他灾害的可能性。
⑶了解、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及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进行抢救的手段和条件。
煤矿安全规程--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及应急处理

《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条款
《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条款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编 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防止煤矿事故与职业病危害,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制定本规程。
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提升机、抽采瓦斯泵、地面安全监控中心等主要设备房,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向突出矿井自救系统供风的压风机、井下移动瓦斯抽采泵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本条上述供电线路应当来自各自的变压器或者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采掘工作业时,隔离式自救器应当悬挂或者存放在其3m的范围内。
第二百二十条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装置、隔离式自救器、远距离爆破等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百一十三条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或者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应当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第六百八十五条矿井应当设置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保证井下人员能够清晰听见应急指令。
第六百八十六条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隔绝式自救器。
矿井应当根据需要在避灾路线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补给站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