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校组织的“生本课堂”观摩活动后,我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学习活动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留出更多的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间和机会,留出更多的思考问题或探究问题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提供自己的空间和机会,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自习能力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自学能力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仙人看到一个穷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十分同情他。于是,仙人捡起路边的一块石头,用手一指,石头便成了一块金子。仙人把金子送给那个穷人,但穷人不肯要,说:“金子总有花光的时候,请你教我点石成金的手艺吧。”
这个穷人很聪明。他明白,如果有了这门手艺,就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金子,不必担心金子有花完的一天。其实,这个道理在学习中一样适用,方法好比点石成金的手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有了它将受益终生。
1、以学为先。一旦打开书本,就要做到电视不看、电话不接、零食不吃、精力高度集中,进入一种投入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心中坚信: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鹜,全力以赴,忘我读书。
2、分秒必争。学习要十分自觉,能够闹中求静,不太多地受
环境干扰,绝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上。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来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学会见缝插针地利用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就会很可观。
3、阅读有方。学会速读和精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地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4、善用工具书。经常使用字典等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如果工具书也没法解答疑问的,就去请教老师、父母,或者上网寻求答案。
5、善于思考。不满足于课本上现成的结论,钻研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解决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往往能发现新问题。
如果你还认为不识字才是文盲,那你就OUT了。现在,如果你不会学习,就会变成明天的文盲了。大家都不愿意成为明天的文盲吧?那就赶快加入“会学习”的行列,多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吧!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1、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有不少人认为,只要上课专心听讲专,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已获取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
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已也可看书学习了。教师要注意课前预习,决不能放任自流,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或自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和提示自学重点。
2、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强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3、培养学生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四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想解题的思路;(3)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4)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该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在同一地方摔倒两次”,不断完善自己。
小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来强化,并要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考,先复习,再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教教师或同学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形成具有综合特点的自学习惯。
三、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1、学习计划制定后要及时复查
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感觉,计划制定容易,可执行难,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慢慢放弃了。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当你感觉要懈怠的时候,就翻看一下以前制定的计划表,看看前段时间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当你发现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就不会很轻易地放弃这个计划了。
2、经常暗示自己
在完成每天的学习内容后,你就鼓励一下自己,例如告诉自己真的很棒,可以排除这么多障碍,完成了任务。在自己没有完成计划的时候,你要暗示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可以休息了。慢慢地,坚持不懈就成为你的习惯了。
3、培养兴趣
兴趣与人的毅力有很密切的联系。例如,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人,即使是生活在穷困中,他也有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专心于他的写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其中一例。
4、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某件事。
孩子的兴趣常常会很快转移,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学唱歌,明天
学画画,后天学电脑……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毅力往往起负面影响。
5、多看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就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优良的意志品质,从而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要想成功,就必须拥有这些品质。
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健康的体魄是毅力的基础。一般来说,人有强壮的身体才能充满活力和火一样的热情,并且显示为坚毅、刚强、自信、耐劳和勇气。而体弱多病才难以胜任艰苦作业的磨练。因此,人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保证有一个健康和强壮的身体。体育运动,如打球、爬山、游泳、长跑等,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活动本身就要求人具有勇敢、顽强、果断、刚毅、吃苦耐劳和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而也是培养人毅力的良好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自学环节,让自学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充分调动全心全意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意识,由原来的“老师要学生学”变为“学生主动去学”。简单说就是“要我学”与“我要学”的转变。交给学生自学的空间,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这样的学习事半功倍。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生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知识深深印进学生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