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公差7汇总

合集下载

齿轮齿形精度等级详解

齿轮齿形精度等级详解

齿轮精度等级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精度标注的解释: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 级,C级间隙最大,S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1、对于齿轮的常规检验项目,分为3组检验项目,分别如下:12、第一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其项目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周节累积公差Fp、k个周节累积公差Fpk、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13、第二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其项目包括:切向一齿综合公差fi'、基节极限偏差fpb、周节极限偏差fpt、径向一齿综合公差fi"14、第三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其项目包括:齿向公差Fβ、接触线公差Fb、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px15、齿轮的齿坯公差的精度等级为:5、6、7、8、9、10级16、齿轮中间的孔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IT8级17、齿轮轴的尺寸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18、顶圆直径公差:IT7、IT8、IT919、基准面的径向跳动、基准面的端面跳动:根据直径的大小,按照5、6、7、8、9、10级查表20、需要说明一下:我给出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检验项目是比较全的,但是,在实际中,在实际的图纸上,我们列出的检验项目没有这么多,太多了不但给检验带来麻烦,还增加制造成本,所以,在图纸上只检验其中的几项即可,你可以参看一下专业的齿轮图纸,也可以在《机械设计手册》上看看例题,在此给你列出常规要检查的、在图纸上要列出来的项目:21、小齿轮的检验项目:21、根据你上面给出的参数,小齿轮的精度等级可以定为7FL,接下来级,就是按照精度等级差手册:22、周节积累公差Fp:0.06323、周节极限偏差fpt:0.01824、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5、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6、大齿轮的检验项目:27、周节积累公差Fp:0.09028、周节极限偏差fpt:0.02029、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30、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本网络手册中的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10095—88),现将有关规定和定义简要说明如下:(1) 精度等级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公差

齿轮公差
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x——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y——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x——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fy——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定义: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平面(H)上投景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于基准平面,并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V)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Ewm——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上偏差EwmS、下偏差Ewmi、公差Twm)。定义: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齿轮副接触斑点
装配好的齿轮副,在轻微的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
接触痕迹的大小在齿面展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
沿齿长方向:接触良迹的长度b″(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b′之比的百分数,即 ;沿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h″与工作高度h′之比的百分数,即 。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jn=jtcosb·cos这里,b为基圆螺旋角
注:①允许用齿条蜗杆测头等测量元件代替测量齿轮;
②FP(FPk)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但仍按分度圆上计值;
③允许用检查被测齿轮和测量蜗杆啮合时齿轮面上的
接触迹线(可称为“啮合齿形”)代替,但应按基圆切线方向计值;
注:包含基准轴线,并通过由另一轴线与齿宽中间平面相交的点所形成的平面。称为基准平面。两条轴线中任何一条轴线都可作为基准轴线。
jt、jn——齿轮副的侧隙
jtmax、jnmax——最大极限侧隙
jtmin、jnmin——最小极限侧隙
定义:装配好的齿轮副,当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的圆周晃动量。以分度圆上弧长计值。

齿轮各项公差表

齿轮各项公差表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值m m
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注:① 当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② 若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尺寸公差按1T11给定,但不大于0.1m n。

标准公差数值μm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 m
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推荐值m m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
(a0=20°,h a*=1)
注:1. 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 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 d代替z(斜齿轮:z d=z/cos3b b;
锥齿轮:z d=z/cosd)。

z 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 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齿轮各项公差表

齿轮各项公差表
50
80
125
200
320
500
800
1250
2000
3200
5000
8000
12500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m
分度圆直径(mm)
精度等级
大于

5、6
7、8
9、10

125
400
800
125
400
800
1600
11
14
20
28
18
22
32
45
28
36
50
71
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齿条
1.5708
1.0047
1.0047
1.0047
1.0046
1.0046
1.0044
1.0042
1.0041
1.0000
注:1.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d代替z(斜齿轮:zd=z/cos3bb;
0
20
22
25
28
28
32
36
40
40
45
50
56
50
56
63
71
63
71
80
90
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①
5
6
7
8
9
10

尺寸公差
形状公差
1T5
1T6
1T7
1T8

齿轮各项公差表

齿轮各项公差表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值m m
注:①当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②若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尺寸公差按1T11给定,但不大于。

标准公差数值μm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 m
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
(a*
注:1. 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 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 d代替z(斜齿轮:z d=z/cos3b b;
锥齿轮:z d=z/cosd)。

z 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 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整理)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整理)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下偏差为L: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偏差为M: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其齿厚上偏差为-330μm,下偏差为-405μm: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齿距累积公差(FP)及K个齿距累积公差(FPK)值注:1. F P和F PK按分度圆弧长L查表:查F P时,取L=πd/2=πm n z/2cosβ;查F PK时,取L=Kπm n/cosβ(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齿轮各项公差表

齿轮各项公差表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值m m
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注:① 当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② 若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尺寸公差按1T11给定,但不大于0.1m n。

标准公差数值μm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 m
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推荐值m m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
(a0=20°,h a*=1)
注:1. 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 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 d代替z(斜齿轮:z d=z/cos3b b;
锥齿轮:z d=z/cosd)。

z 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 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齿轮公差等级表

齿轮公差等级表

齿轮公差等级表是用于描述齿轮精度等级的表格,不同类型的齿轮有不同的公差等级。

以下是一篇关于齿轮公差等级表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够帮到您:齿轮的公差等级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齿轮制造和使用的精度。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齿轮的公差等级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公差等级越高,齿轮的制造精度就越高,传动精度也越高。

齿轮的公差等级分为1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7、6、5、4、3、2、1、0、-0.2、-0.4、-0.6、-1、-1.2、-2、-3、-4、-5,其中1级是最高的精度等级,5级是最低的精度等级。

在选择齿轮的公差等级时,需要根据使用场合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需要保证齿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出现过度磨损和传动误差等问题。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噪声水平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传动精度越高,噪声水平越低,系统性能也越好。

因此,选择适当的齿轮公差等级非常重要。

不同的机械传动系统中对齿轮的公差等级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动力传输系统需要更高的精度等级,因为高精度齿轮可以减少传动误差,提高传动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损失。

而一些辅助传动系统中对精度要求较低,可以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来降低制造成本。

在制造齿轮时,需要根据所选的公差等级进行加工和检测。

一般来说,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机床和检测仪器来保证齿轮的制造精度。

同时,还需要对齿轮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工艺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总之,齿轮的公差等级是齿轮制造和使用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选择齿轮的公差等级时,需要根据使用场合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并选择适当的加工和检测方法来保证齿轮的制造精度和性能。

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齿轮的精度与公差

齿轮的精度与公差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精度标注的解释: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级,C级间隙最大,S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1、对于齿轮的常规检验项目,分为3组检验项目,分别如下:12、第一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其项目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周节累积公差Fp、k个周节累积公差Fpk、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13、第二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其项目包括:切向一齿综合公差fi'、基节极限偏差fpb、周节极限偏差fpt、径向一齿综合公差fi"14、第三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其项目包括:齿向公差Fβ、接触线公差Fb、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px15、齿轮的齿坯公差的精度等级为:5、6、7、8、9、10级16、齿轮中间的孔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IT8级17、齿轮轴的尺寸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18、顶圆直径公差:IT7、IT8、IT919、基准面的径向跳动、基准面的端面跳动:根据直径的大小,按照5、6、7、8、9、10级查表20、需要说明一下:我给出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检验项目是比较全的,但是,在实际中,在实际的图纸上,我们列出的检验项目没有这么多,太多了不但给检验带来麻烦,还增加制造成本,所以,在图纸上只检验其中的几项即可,你可以参看一下专业的齿轮图纸,也可以在《机械设计手册》上看看例题,在此给你列出常规要检查的、在图纸上要列出来的项目:21、小齿轮的检验项目:21、根据你上面给出的参数,小齿轮的精度等级可以定为7FL,接下来级,就是按照精度等级差手册:22、周节积累公差Fp:0.06323、周节极限偏差fpt:0.01824、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5、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6、大齿轮的检验项目:27、周节积累公差Fp:0.09028、周节极限偏差fpt:0.02029、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30、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从你不断提问来看,你钻研得很深,非常不错,未来的工程师!但是,要系统的学习呀,机械工程师目前是非常吃香的,毕业后是可以拿高工资的,希望你努力!希望以上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各国齿轮精度等级对应关系表

各国齿轮精度等级对应关系表

各国齿轮精度等级对应关系表(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各国齿轮精度等级对应关系表类符号标准精度等级单项公差FrIS0;GB/T345678910 DIN456,789101011 JIS--0123456AGMA15141312,1110998fptIS0;GB/T345678910 DIN345,678910--JIS--0123456AGMA15,14131********FaIS0;GB/T345678910 DIN34556789,10JIS--012334--AGMA1514131211109,87,6F〃iIS0;GB/T345678910 DIN--5,678910--11AGMA--14,13121110988F〃iIS0;GB/T345678910 DIN--56789910AGMA--131********在直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例:7-6-6 G M GB100095-88含义:齿轮的第一组公差精度为7,第二组公差的精度等级为6,第三组公差的精度等级为6,齿厚上偏差为G级,齿厚下偏差为M级。

例:7FL GB100095-88含义: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精度等级为 F,齿厚下偏差精度等级为L。

所以,7-Dc对于零件直齿轮来说,其含义是: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上偏差精度等级为D,齿厚下偏差精度等级为c。

如果是锥齿轮,图样标注上应注明精度等级、最小法向侧隙种类、法向侧隙公差种类。

例:8-7-7 c B GB 11365-89含义:齿轮的第一组公差精度为8级,第二、三组公差的精度等级为7级,最小法向侧隙种类为c,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为B。

所以,7-DC在锥齿轮中代表的含义是:齿轮的三组公差精度等级都为7级,最小法向侧隙种类为D,发向侧隙公差种类为C。

齿轮各项公差表

齿轮各项公差表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值m m
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注:① 当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② 若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尺寸公差按1T11给定,但不大于。

标准公差数值μm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 m
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推荐值m m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a0=20°,h a*=1)
注:1. 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 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 d代替z(斜齿轮:z d=z/cos3b b;
锥齿轮:z d=z/cosd)。

z 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 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齿轮公差

齿轮公差
1.0137
1.0134
1.0131
1.0128
1.0126
1.0123
1.0121
131
132
133
134
135
140
145
150
齿条
1.5708
1.0047
1.0047
1.0047
1.0046
1.0046
1.0044
1.0042
1.0041
1.0000
注:1.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0.8
1.2
2
3
5
8
13
19
30
46
74
120
190
300
460
740
1200
1900
3000
4600
80~120
1
1.5
2.5
4
6
10
15
22
35
54
87
140
220
350
540
870
1400
2200
3500
5400
120~180
1.2
2
3.5
5
8
12
18
25
40
63
100
160
250
400
630
锥齿轮:zd=z/cosd)。z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三)
中心距极限偏差(±fa)值μm
第Ⅱ公差组精度等级
5~6
7~8
9~10
齿轮副的中心距mm

齿轮与轴配合的公差

齿轮与轴配合的公差

齿轮与轴配合的公差齿轮和轴的配合,听起来就像是机械世界里的“默契搭档”。

要是它们配合得不好,动起来就像是“铁打的东风”——嘎嘎作响,效率低下,简直让人心烦!说到这,你可能会想,什么叫配合得不好?咋办呢?放心,今天就带你走一遭,看看齿轮与轴到底咋配合,才能让机器跑得又快又稳。

咱得说清楚,齿轮和轴这俩家伙是怎么回事。

齿轮就是你看到那一圈圈牙齿的东西,像是大大小小的圆盘,咬合在一起传递动力。

而轴呢,就是支撑齿轮,帮助它旋转的“支架”——好比是那个在后台默默支持的角色,没它,齿轮根本转不起来。

你想想,要是没有轴,齿轮要么转不动,要么就一直晃悠,什么也传不到。

可这些家伙并不是随便一套搭配就能行的,它们的配合得有点“门道”。

最关键的就是公差——听着有点学术吧?其实说白了就是齿轮和轴的尺寸差别。

要是轴比齿轮大,齿轮就套不上,轴比齿轮小呢,齿轮就不够稳,转起来容易乱。

得说,齿轮和轴的公差,就像是一对“老夫老妻”的默契,得刚刚好,差一点都不行。

公差这个事儿,最怕的就是“过紧”或者“过松”。

啥叫过紧呢?你想象一下,把一颗豆子硬塞进瓶口,能进吗?进得了,可瓶口也可能被磨得乱七八糟。

而过松呢,齿轮和轴之间又像是相隔万里,根本没法好好咬合,那动力传递哪能顺畅?就好比是打麻将,你卡了牌,别人不跟你配合,结果全场风向都乱了。

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得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公差。

比如说,如果你的机器要求高精度,齿轮和轴之间的配合公差得小一些,严格点,才能确保高效运转。

像是那些高精密仪器,不要求有丝毫误差。

可是,某些地方的齿轮与轴配合,可以适当放宽公差,虽然误差大一点,但因为负载不重,反而能省点成本。

就拿汽车来说,发动机的齿轮和轴配合要求就特别高,这不光是为了防止故障,更重要的是确保发动机能够平稳运转,减少噪音和震动。

再比如有些大型设备,像矿山用的那些重型机械,齿轮和轴的公差可能就会大一点,这样既能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加工时的精度要求,降低制造成本。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表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表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表
摘要:
1.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概念
2.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测量方法
3.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影响因素
4.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标准和控制
5.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使用
正文:
一、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概念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是指在齿轮转动过程中,齿圈在径向方向上产生的偏移量。

它是齿轮制造和装配误差的一种表现形式,对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平稳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测量方法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测量通常采用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进行。

这种测量仪具有测量力可调、测量方向可调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齿轮测量。

通过测量仪的检测,可以对齿轮的径向跳动公差进行准确的评估。

三、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影响因素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齿轮材料、加工工艺、装配方式等。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平稳性,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

四、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标准和控制
我国对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公差和配合》标
准,齿轮齿圈径向跳动公差应控制在0.015mm 以内。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可以有效地保证齿轮径向跳动公差的符合标准。

五、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使用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根据被测齿轮的类型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测头;其次,调整测量仪的测量力和测量方向;最后,将齿轮放置在测量仪上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结果,可以对齿轮的径向跳动公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平稳性。

总之,齿轮径向跳动公差是评价齿轮制造和装配质量的重要指标。

齿轮各项公差表

齿轮各项公差表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值m m
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注:① 当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② 若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尺寸公差按1T11给定,但不大于。

标准公差数值μm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 m 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
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推荐值m m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
(a0=20°,h a*=1)
注:1. 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
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 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 d代替z(斜齿轮:z d=z/cos3b b;
锥齿轮:z d=z/cosd)。

z 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 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4.齿圈径向跳动△Fr: ——齿轮一转范围内,测 头在齿槽内与齿高中部双 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 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是齿轮几何偏心引起的径 向误差。 可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 测量,测头可以用球形或 锥形。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5.公法线长度变动△Fw: ——齿轮一周范围内,实 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差, △Fw = Wmax – Wmin 原因:运动偏心引起的齿轮 切向误差,反映了运动准确 性的切向误差。 公法线长度变动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 卡尺等测量。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2.齿轮的精度等级的选择 根据齿轮的用途、使用要求、传递功率及圆 周速度及其它技术要求而定,同时考虑切齿工 艺及经济性。 齿轮 3 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应分别规定,可 采用同级,也可以不同级,但同一公差组中的 项目必须同级。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影 响 传 动 准 确 性 的 误 差
切向综合误差△Fi’ 齿轮齿距累积误差△Fp 径向综合误差△Fi” 齿圈径向跳动△Fr
径 向 误 差
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
公法线长度变动△Fw
切向误差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第一公差组规定的检验组: ——用一个综合性指标或两个单项性指标 (径向和切向各取一个)来评定。 1)切向综合公差△Fi’ 2)齿轮齿距累积公差△Fp(△Fkp) 3)径向综合误差△Fi”和公法线长度变动 △Fw 4)齿圈径向跳动△Fr和公法线长度变动△Fw 5)齿圈径向跳动△Fr(仅限于10~12级齿轮)
单项指标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第二公差组规定的检验组: ——用一个综合指标或两个单项指标来评定。 1)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 2)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 3)齿形误差△ff和基节偏差△fpb 4)齿形误差△ff和齿距偏差△fpt 5)基节偏差△fpb和齿距偏差△fpt 6)齿距偏差△fpt(仅限于10~12级齿轮)
互换性与质量 控制基础
(7)
Chap7. 圆柱齿轮公差与测量
本章内容: 概述 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测量 齿轮精度、侧隙的规定及检测 学习要求: ( 1 )掌握对 齿轮传动的要求,渐开线圆柱 齿轮传动误差的评定指标及其代号。 ( 2 )齿轮精度选择的一般原则,齿轮精度 的图样标注及含义。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4.齿距偏差△fpt: ——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公称齿距: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直接反映每齿的转角误差,也是反映综合误 差△Fp的主要因素。 齿距偏差可在测量 齿距累积误差时得到, 所以比较简单。该项 偏差主要由机床误差 产生。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3.齿形误差△ff: ——在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 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且距离为最小的 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齿形误差是影响传动平稳性的主要因素,当 齿形有误差时,将破坏齿轮副的正常啮合,使 实际啮合点偏离啮合线,从而引起一对齿啮合 过程中瞬时速比的变化。
因切向综合误差是 在单面啮合综合检查 仪(简称单啮仪)上 进行测量的,单啮仪 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在生产车间很少使用。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2. 齿距累积误差△Fp: ——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 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Fpk:在分度圆上,k个 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综合反映了齿轮加工中的几何偏心和运动偏 心对齿轮转角误差的影响,可用来评定齿轮运 动的准确性。但因为只在分度圆上测量,故不 如切向综合误差反映的全面。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5.基节偏差△fpb: ——实际基节与公称基 节之差。 实际基节:基圆柱切平 面所截两相邻同侧齿面的 交线之间的距离。 原因:刀具的基节偏差 和齿形角误差。 若齿轮具有基节偏差,则啮合过程将被破坏, 使瞬时速比发生变化,产生冲击、振动。 基节偏差可用基节仪和万能测齿仪进行测量
一、影响传动准确性的评定参数 1.切向综合误差△Fi’: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 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 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 反映齿轮一转的转角误差。综合性地反映了齿 轮加工中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及各短周期误 差对齿轮的影响。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齿顶高ha :齿顶圆和分度圆的半径之差叫齿顶 高。 齿根高hf :分度圆和齿根圆的半径之差叫齿根 高。 齿高h:齿顶高与齿根高之和,即:h=ha+hf。 齿距P :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对应点间的弧长叫 齿距,齿距等于齿厚与齿槽宽之和,即:P=S+e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3.径向综合误差△Fi”: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 时,在被测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反映齿轮几何偏心引起的径向误差,同时也反 映齿形误差、基节误差或齿距偏差及齿厚不均匀 性等在径向的影响。 所用测量仪器远比单啮仪简单,操作方便,测 量效率高,故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很普通。但它 只能反映径向误差,且测量状况与齿轮实际工作 状况不完全相符。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模数m: 如果齿数为Z,则分度圆的周长等于齿数乘以 齿距,即: ZP=πd d=ZP/π 由于π是无理数,不便计算,令P/π=m,所以: d=Zm m称为齿轮的模数,单位是毫米。 中心距a:两圆柱齿轮轴线的距离。 a=m(z1+z2)/2 基节Pb :基圆上的周节(齿距)Pb Pb = Pcosα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2.接触线误差△Fb: ——基圆柱的切平面内,平行于公称接触线 并包容实际接触线的两条直线间的法向距离。 是斜齿轮齿向误差和齿形误差的综合反映。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3.轴向齿距偏差△Fpx: ——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齿高 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 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用于宽斜齿轮,反映斜齿轮的螺旋角误差。 原因:滚齿机差动链的调整误差、齿坯端面 跳动、进刀导轨的偏斜。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2.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 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 最大变动量。 综合反映了由于刀具安装偏心及制造所产生 的基节和齿形误差,属综合性项目。可在测量 径向综合误差时得出,即从记录曲线上量得高 频波纹的最大幅度值。由于这种测量受左右齿 面的共同影响,因而不如一齿切向综合误差反 映那么全面。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来验收高精度 的齿轮,但因在双啮仪上测量简单,操作方便, 故该项目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场合。
以上两项因素产生的齿轮误差是以齿轮一转为 周期的,称为长周期误差。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3、滚刀的制造和安装误差 滚刀本身的基节、齿形等制造误差。此误 差会复映到被加工齿轮的每一齿上,使之产 生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 滚刀偏心使加工出的齿轮径向和轴向都产 生误差。 4、机床误差和齿坯端面误差会引起齿向误 差 以上两项因素产生的齿轮误差在一转内多次重 复出现,是短周期误差。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教研室
四、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误差的评定指标及 其代号 根据齿轮误差的特性及对齿轮传动使用性能 的影响,将齿轮分为三个公差组: 第Ⅰ公差组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第Ⅱ公差组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第Ⅲ公差组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7.2 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测量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二、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评定参数 1.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 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 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 主要反映由刀具和分 度蜗杆的安装及制造误 差所造成的,齿轮上齿 形、齿距等各项短周期 综合误差,是综合性指 标。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影 响 载 荷 分 布 均 匀 性 的 误 差
齿向误差△Fβ 接触线误差△Fb
针对斜齿轮
轴向齿距偏差△Fpx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四、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评定参数 1.齿厚偏差△Es: ——分度圆柱面上, 齿厚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2.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Ewm: ——齿轮一周内,公 法线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4、齿侧间隙的合理性 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 的间隙。一方面为了贮存润滑油,一方面为了 补偿齿轮的制造和变形误差。 不同用途、不同工作条件的齿轮其使用要 求有所不同。 如:对于分度机构,仪器仪表中读数机构 的齿轮,齿轮一转中的转角误差不超过1′~2′, 甚至是几秒,此时,传递运动准确性是主要的;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7.1 概述
一、渐开线圆柱齿轮 1、作用及类型 传递运动和载荷。
直齿轮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斜齿轮
人字齿轮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2、主要参数
齿距P
齿顶高
齿根高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机电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