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案:2.1.2同分异构体

2020-2021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案:2.1.2同分异构体
2020-2021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案:2.1.2同分异构体

第2课时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普遍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它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在有机化合物中,当碳原子数目增多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

2.同分异构现象的类别

(1)碳链异构,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烷烃中的同分异构体均为碳链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位置异构,是由于官能团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CH3CH===CHCH3和CH2===CH—CH2—CH3。

(3)官能团异构,是由于具有不同的官能团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CH≡C—CH2—CH3与CH2===CH—CH===CH2、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硝基乙烷与甘氨酸等。

(4)立体异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组成和相同的结构,而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排列情况不同,这种异构称为立体异构。立体异构又分为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CH3—CH===CH—CH3存在顺反异构,甲基在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2-丁烯;甲基在双键两侧的,称为反-2-丁烯。乳酸存在对映异构,两种分子互为镜像。

立体异构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立体异构和生命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某些昆虫的信息素具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它们通常存在顺反异构。同样,生命体对手性分子也有着神奇的识别能力。

探究点一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一、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

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内部通常含有较多的原子,分子内部原子结合的顺序和成键方式不同。但并不是所有分子都有同分异构体,例如CH4、C2H6等就没有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性质有较大差异,这是因为结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二、对同分异构体的理解

(1)分子结构式的写法与分子真实结构的差别。如

是同种物质,而不是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最简式都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C2H6与HCHO;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C2H2与C6H6。

(3)同分异构体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是不同的物质;但可以是同一类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类物质。

(4)同分异构体不仅存在于有机物和有机物之间,也存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如尿素[CO(NH2)2,有机物]和氰酸铵(NH4CNO,无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

①熔、沸点高低与支链多少有关,一般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②化学性质:同类异构性质相似,不同类异构存在差异性。

四、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同分异构现象???

?? 结构异构????? 碳骨架异构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类型异构立体异构????? 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1)碳骨架异构:因碳链的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也称为碳链异构。如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它们都是因为碳链的不同而形成的同分异构。

警示:无论带支链的烷烃还是不带支链的烷烃,碳链都不是直线形的,而是锯齿形的。但是在表示结构时,为了便于书写均用直线形的表示。例如:

是同一种物质,不

是同分异构体。

(2)位置异构:分子中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现象。如:CH 2===CH —CH 2—CH 3与CH 3—CH===CH —CH 3,等。

(3)官能团异构:指的是分子中官能团不同而分属不同类物质的异构体。如:HC ≡C —CH 2—CH 3与H 2C===CH —CH===CH 2,

CH2===CH—CH3与,CH3CH2OH与CH3—O—CH3等。

(4)顺反异构:当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每个双键碳原子所连的另外两个原子或基团不同时,就存在顺反异构现象。如2-丁烯就有顺-2-丁烯和反-2-丁烯两种顺反异构体。

(5)对映异构:当有机物分子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着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又叫手性碳原子)时,就可能存在对映异构现象,而使分子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对映异构体就像人的左右手,看似相同而不能完全重合的化合物分子。例如,丙氨酸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如图所示。

楔形式:用楔状的图形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空间相对位置的图形,叫有机化合物的楔形式,如图就是甲烷分子的楔形式。“”连接的两个原子一个表示在纸的平面上,另一个在平面的下方;“”

连接的两个原子一个表示在纸的平面上,另一个在平面的上方;“|”连接的两个原子都在纸的平面上。

1.同分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一定不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吗?

提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不同,故其物理性质一定不同,但化学性质要看同分异构体的类别,相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己烷的五种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似;但不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乙酸与甲酸甲酯。

2.分子式为C5H10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属于哪些类别?

提示:可以是烯烃、环戊烷,也可以是带支链的环丁烷、环丙烷等。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

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思路分析】(1)同系物的判断应注意两点:一是结构相似,它是指分子中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且官能团的个数也要相同(即属于同一类物质);二是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也应注意两点:一是分子式相同,也就是组成相同;二是结构不同,主要表现为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A项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其分子结构不一定相似,如CH3—CH===CH2与,A说法错误;B项若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它们的最简式必定相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是非同分异构体,如CH3(CH2)2CH3和CH3CH(CH3)2、CH2===CH2和CH2===CH—CH3,B说法错误;C项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很多的,如无机物中的H2SO4和H3PO4,又如有机物里的C2H6O(乙醇)与CH2O2(甲酸),这些物质都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由于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C说法错误;D项当不同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时,其分子式一定相同,因此这样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各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相同的烃是同一种烃

B.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C3H6和C4H8不一定是同系物

解析:C2H2与C6H6两种烃,C与H的质量分数均相同,但前者是炔烃,后者是芳香烃,不是同一种烃,A错误;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B正确;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C3H6、C4H8可以是烯烃也可以是环烷烃,二者不一定是同系物,D正确。

探究点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概念

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1)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结构,如顺-2-丁烯。

(2)反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结构,如反-2-丁烯。

拓展:(1)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的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顺序以及双键的位置均相同,区别仅仅是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2)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可以表示如下(其中前两种为顺式结构,后两种为反式结构)。

2.性质特点

互为顺反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3.产生条件

(1)分子中存在着限制原子或原子团自由旋转的因素,如碳碳双键。

(2)组成双键的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均可产生顺反异构现象。

烷烃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现象?为什么?

提示:不存在。因为碳碳单键能够自由旋转。

【例2】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CH3CH===CH2

B.CH2===CH—CH2—CH3

C.CH3—CH===CH—CH2—CH3

D.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思路如下:

四个选项

中烯烃的

结构特点

――→

分析烯烃每个双键碳原子上是否

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选出合理

的选项

【解析】A项,CH3CH===CH2中双键碳原子一端连接的是两个相同的氢原子,所以不存在顺反异构体;B项,CH3CH2CH===CH2中双键碳原子一端连接的也是两个相同的氢原子,所以也不存在顺反异构体;C项,CH3CH===CHCH2CH3中双键碳原子一端连接的是甲基和氢原子,双键碳原子另一端连接的是乙基和氢原子,所以存在顺

反异构体;D项,中双键碳原子一端

连接的是两个相同的甲基,所以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答案】 C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分子式为C3H5Cl的链状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B) A.3种B.4种

C.5种D.6种

解析:本题所给信息为顺反异构体,则C3H5Cl的链状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CH2===CHCH2Cl(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CH3CH===CH—Cl(存在顺反异构体)、(不存在顺反异构体),C3H5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探究点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降碳对称法(适用于碳链异构)

可总结为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碳满四价。

下面以C7H16为例,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

(1)将分子写成直链形式:CH3CH2CH2CH2CH2CH2CH3。

(2)从直链上去掉一个—CH3,依次连在剩余碳链中心对称线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甲基可连在2,3号碳上:

,根据碳链中心对称,将—CH3连在对称轴的右侧就会与左侧连接方式重复。

(3)再从主链上去掉一个碳,可形成一个—CH2CH3或两个—CH3,

即主链变为:。当取代基为—CH2CH3时,由对称关系只能接在3号碳上。当取代基为两个甲基时,在主链上先定一个甲基,按照位置由近至远的顺序依次移动另外一个甲基,注意不要重复。即两个甲基可分别连接的碳原子号码是:2和2、2和3、2和4、3和3。

2.取代法(适用于醇、卤代烃异构)

先碳链异构,后位置异构。如书写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如图(图中数字即为—OH接入后的位置,即这样的醇合计为8种):

3.插入法(适用于烯烃、炔烃、酯等)

先根据给定烷基的碳原子数,写出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碳骨架,再根据碳链的对称性,将官能团插入碳链中,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的4个价键。如书写分子式为C5H10O的酮的同分异构体,如图所示。

再如,书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插入的双键可分别在①、②、③号位置

4.书写规律

(1)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要注意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2)具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逐一考虑,这样可避免重复和漏写。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2)且分子式为C8H10。

提示:注意侧链有两个碳原子,可作为两个甲基,也可作为一个乙基(容易遗漏一个乙基的情况),符合条件的有以下四种:

【例3】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结构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CH和一个—Cl,它的可能结构只有4种,请写出这4种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根据四种基团的特点,结合题目要求直接写出结构简式,也可先写出C5H12的同分异构体,再用氯原子取代一个氢,且要满足题干中的要求。

【解析】题中要求有两个甲基,则可分析得到:

(1)如果结构为直链,则氯原子不能在一端(否则将只有一个甲基),有两种:

(2)若有一个支链,则氯原子只能接在一端(否则会出现三个甲基),有两种:

(3)如果有两个支链,则分子中甲基数将大于或等于3个,不符。

【答案】

烷基取代苯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成

,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

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现有分子式为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的异构体有7

种,其中的3种是

解析:从题意可知,该苯的同系物的各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都只有一个侧链,在写其同分异构体时,可以把苯环看作是C5H12的一个取代基,这样只要写出—C5H11的8种同分异构体,把其中的

结构去掉,此题即可解决。

探究点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1.基元法:例如丁基(—C4H9)的结构有4种,则丁醇(C4H9—OH)、戊醛(C4H9—CHO)、戊酸(C4H9—COOH)的同分异构体均为4种。

2.换元法:此法适用于确定烃的多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其具体方法是:有机物C n H m形成的C n H m-a X a与C n H a X m-a(a≤m)具有相同的异构体数,即确定这类型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时,可以将未取代的氢(或其他原子或基团)与取代基交换。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氯苯(C6H2Cl4)同分异构体也为3种。

3.等效氢法: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称为等效氢,显

然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这种通过等效氢来确定一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叫等效氢法。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如—CH3上的3个氢原子等效。

(2)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氢原子都是等效的。如新戊烷中四个甲基上的氢原子都是等效的。

(3)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

的。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有两类等效氢。

4.定一移二法: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再移动另一个取代基,以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分子里碳原子数不超过10个的所有烷烃,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有几种?

提示:4种。若烷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此烷烃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必须全部是等效的,碳原子数不超过10个的所有烷烃中氢原子全部是等效氢的只有四种,分别为CH4、CH3CH3、

【例4】下列烃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的是()

【思路分析】判断等效氢原子需要找有机物分子的对称轴,找准找全对称轴是解这类题目的关键。

【解析】A项,有三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三种;B项

有四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四种;

对称轴,有三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三种;

D项对称轴,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两种。

【答案】 D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

A.戊烷B.戊醇

C.戊烯D.乙酸乙酯

解析: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分别为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戊醇的分子式为C5H12O,其同分异构体可以看成是在戊烷的3种同分异构体中不同种碳氢单键、碳碳单键(C—H、C—C)之间插入氧原子(O)形成的,正戊烷分子中有3种碳氢单键和2种碳碳单键,插入氧原子后可以形成3种醇和2种醚,已经比戊烷的异构体多。正戊烷相邻碳原子间脱氢形成2种戊烯,正戊烷不相邻碳原子间脱氢形成3种环烷烃(环戊烷、甲基环丁烷、乙基环丙烷),已经比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多。乙酸乙酯的常见异构体有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丙酸甲酯、丁酸等,已经超过3种。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分子式相同,元素百分含量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解析:本题考查同种物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分子式相同,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故正确答案为C。

2.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B)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具有相同的结构

C.具有相同的通式D.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解析:依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分析判断,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即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不同类时化学性质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分子式相同,一定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分子式一定相同、结构一定不同,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分子式相同,具有相同的通式,故C不符合题意。

3.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D)

C.7种D.8种

解析: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羟基(—OH),该有机物为戊醇,戊基(—C5H11)可能的结构有—CH2CH2CH2CH2CH3、—CH(CH3)CH2CH2CH3、—CH(CH2CH3)2、—CH2CH(CH3)CH2CH3、—C(CH3)2CH2CH3、

—CH(CH3)CH(CH3)2、—CH2CH2CH(CH3)2、—CH2C(CH3)3,共8种,对应的醇也有8种,故D项正确。

4.下列化合物分别跟溴和铁粉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的是(B)

解析:苯的同系物在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种数只需分析苯环上氢原子的种数。A有3种;B有2种;C有3种;D只有1种。

5.分子式为C5H10O2的所有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含立体异构)(C)

A.7种B.8种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接近六周的化学史选修课结束了,体会很多,感触也很深刻。化学史看似平淡无奇,在为期六周的学习中,我们系统性的了解了关于化学的起源,发展以及无数科学巨人在化学史上留下的光辉,我们了解古代应用化学的领域,从人类生存过程中对火的使用,在绚丽的陶瓷中窥视古代化学工艺,从对金属的冶炼中,在战场上领略古代化学冶炼的古老与精湛的技艺。 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出中国古代化学的光辉,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陶瓷,一个中国的象征,古代的陶瓷精美仍然是现代人陶醉其中,有著名的唐三彩,有享誉全球的宋代五窑,明青花瓷依旧吸引世人的目光。 同样,在这个古老崇尚武力的国度,武器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干将莫邪,有著名的吴王剑与越王剑,有著名的鱼肠剑与湛卢剑。剑,在战场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之中,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儿女共同的骄傲。 在化学史中,我们领略了伟人的身影。 有推动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波耳义,有发表原子论的道尔顿和分子学说的阿伏伽德罗,有发现电子的汤姆森,有推动元素周期论发展的纽兰兹,迈尔,尚古多,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巨人门捷列夫,有辛苦劳作,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的居里夫人,富兰克林·····

化学的发展日趋于完善,近代化学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 有那些把终身都奉献给科学而未成家的绅士化学家,有卡文迪许,有那些在研究的同时,不忘培养后人的大师,有舍勒发现法拉第之美誉,有法拉第培养麦克斯韦的史话,有李比希投身化学教育的先驱,正是这些伟人,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传承了教育的先驱,他们既是开拓先河,同时肩负传承的重责。 现代化学依旧繁荣。 现代的化学发展趋于实用性,从导电树脂的发明,到荧光蛋白的发现与改造,从钯联交偶反应的使用,到单层石墨烯的剥离。化学更加趋于实际,但是,在理论化学依旧有巨大的成就,譬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创立电负性学说,现代的量子化学更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揭示化学世界的真相,化学不仅有实践的经验,更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持,使之更加完善的称之为科学。 通过学习,明白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化学最早起源地之一,然而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中西方对比,不难发现原因。首先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作为主体的国民难有可支配的资金去从事研究。第二点,出现在人文方面,中国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而西方的科学崇尚自由,西方的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第三点,精神上出了问题,对比西方,中国古代缺乏专业从事化学事业的先驱,人们研究化学往往追求长生不老。第四点,教育问题。这一点很有戏剧性,古代因缺乏理论而阻碍

苏教版_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修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纯净物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能使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 褪色的物质(氧化性比O2还强)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2)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2)银氨溶液[Ag(NH3)2OH]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4)实验现象:①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完整版)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Na2CO3)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生活中的化学》选修课的实践与感悟

《生活中的化学》选修课的实践与感悟 张玉林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浙江衢州 324000) 2012年9月,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和学校的两位教师合作,共同开设了《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我们将课程的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第3个学期的课程,前后有近150名的学生选修,许多没有选上的学生甚至跑来要求我们增加一些学生的名额,其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回首课程的开设过程,既有对选修课开设原因的困惑也有认真准备课程的忙碌,如今,面对课堂上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自己真正体会了选修课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开设化学选修课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内容贴近生活,结合本地实际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来开展化学教学不仅有利学生接受新知识,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保持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本地的状况则是学生最为熟悉、最为关心、最想了解,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因此在教材内容上贴近生活,结合本地实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使用的教材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趣味化学实验”等六大章进行编写,每一章又分多个小节。内容方面,在贴近生产生活的同时,优先选择衢州当地的素材。例如,在编写化学与环境相关章节时,从衢州市环境保护局获取了衢州各县市水、空气的检测数据,从巨化集团公司收集的相关产品资料,也对我们编写化学与材料章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同学都是聚精会神,不时发出惊叹声,在开展话题讨论时,也比较热烈,容易激发思维的火花。有同学在学习完水污染一节后感慨“一直喝着这么好的水长大,真是太好了”。 当然,我在教材编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课程筹备时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使用,也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供参考,我们几位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是一筹莫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2021高考【化学】高中化学选修课知识点_24高考状元笔记(word打印版整套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化学选修课部分知识点整理 一、薛定谔方程求解——四个量子数 1.主量子数(n)——电子层 2.角量子数(l)——电子亚层 3.磁量子数(m)——轨道数 4.自旋量子数(m s)——电子自旋方向 1.主量子数(n)电子层数 表示原子中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远近,它决定电子层数 E n=-13.6/n2*Z2(eV){Z表示原子序数} 注:核外电子的能量还与亚层数有关 2.角量子数(l)亚层数 同一电子层,l值越小,该电子亚层能级越低,能量越低 3.磁量子数(m)轨道数 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l……+l的整数共(2l+1)个 n层轨道总数为n2 同一亚层的各原子轨道,在没有外加磁场下,能量石相等的,称为等价轨道(简并轨道) 4.自旋量子数(m s) 描述电子在轨道中的自旋状态 m s=+1/2(顺)-1/2(逆) 基态: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电子不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二、核外电子排布

1.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 3.洪特规则 (1)同一亚层中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2)在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在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能量和较大稳定性 电子排布式 N 1S22S22P3 7 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 19 屏蔽效应 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不仅受到原子核对它的吸引力,而且还要受到其它电子的斥力,其它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使有效核电荷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能量顺序ns

苏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笔记整理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制取出了有机物—尿素CO(NH2)2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碳氢质量分数法 2.钠融法(检测氮、氯、溴、硫等元素) 3.铜丝燃烧法(若有卤素,则火焰为绿色)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李比希的“基团”概念 2.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3.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oscopy) 4.质谱法 5.紫外光谱法 手性分子2-溴丁烷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成键角度: 四面体型:109.5°平面:120°直线:180° 关于同分异构体: 顺反异构 1.立体异构 2. 碳链异构 3. 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对映异构 ▲同系物: 化合物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 以烷烃为例: a. 选母体(主链) ①选最长碳链作主链,支链作取代基,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②遇多个等长碳链,则取代基(支链)多的为主链。 b. 编序号 ①把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并且官能团或取代基的位次之和要最小; ②取代基距链两端位号相同时,编号从碳原子数少的基团端开始。 c. 写名称 将支链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 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有相同支链,则把支链合并,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个数。(注意:数字 与文字之间要加短线) 其他有机物的命名: 杂化轨道理论与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 型:

1、选母体:官能团中没有碳原子则为包含官能团所连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官能团中有碳原子则为含有官能团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定编号:尽可能使官能团或取代基位次最小 3、写名称 eg. 醇类的命名烯烃的命名 2-乙基-1、3-丁二醇2-乙基-1,4-戊二烯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加成反应不对称烯烃与卤化烃反应时,氢加到含氢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马氏规则) 多烯烃的1—2加成(温度较低)和1—4加成 2.消去反应O H NaBr CH CH NaOH Br CH CH 2 2 2 2 3 + + ↑ = ? + 醇溶液 3.取代反应HCl q Cl CH Cl CH+ → +) )( ( 3 2 4 一氯甲烷 4.水解反应NaBr OH CH CH O H NaOH Br CH CH+ ? + 2 3 2 2 3 5.酯化反应O H CH OCH CO CH SO H OH CH CH COOH CH 2 3 2 18 3 4 2 18 2 3 3 + ? + 浓 6.氧化反应O H CHO CH Ag Cu O OH CH CH 2 3 2 2 3 2 2 2+ ? + 或 ▲【银镜反应】O H Ag NH COONH CH OH NH A CHO CH 2 3 4 3 2 3 3 2 3 ) (g 2+ ↓ + + ? ? ?→ ? +水浴加热 7. 8.加聚反应 9.缩聚反应(1)酚醛树脂的制取: (2)酯化反应 苯与苯酚: 苯酚: 1.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2.显色反应:遇三价铁显紫色 3.苯酚被氧化而呈红色 4.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洗去。

高中化学论文: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系统化开发

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系统化开发 摘要: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各类学校在实施新课改实践中的分化点。纵观选修课程实践的历史及当前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存在着异化、淡化或泛化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念与行动的失调,没有厘清校本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之间的关系,课程开发中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化思想,导致校本选修课程生命力的缺失。从分析校本选修课程功能、管理及实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校本选修课程系统化开发的实践途径,让校本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各显所长、相得映彰。 关键词: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系统性 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色。教育部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1]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且选修课分为国家选修课程(6个模块)、地方选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学校自主开发),供学生自由选择。当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的选修模式,但在不少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本处于被忽略或被取代的地位,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 1 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的历史沿革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基本上是简单划一的必修课程,虽然间或也有设置选修课的做法[3] ,但也是时起时落,或名不符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也未能真正发挥选修课程的作用。 196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及说明》,规定高三年级可以酌设《历史文选》、《逻辑》、《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解析几何》和《制图》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但不进行考试。但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只有极少数高中进行了试验,没有大面积推广,更没有推向全国。 198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但当时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教学大纲》及其后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对此均未反映,因此所谓开设选修课也就无果而终。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规定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单课性选修(拓宽与加深必修内容的课程、与必修无直接相关的知识类课程、技术类课程),在高三年级开设分科性选修。而实际上在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意、也无精力开设,高中二、三年级都分文、理科,即使是分科性选修也因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而变成了部分学生的必修课程。上世纪90年代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全日制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甚至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关于选修课的规定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于2006年正式全面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很好地承继了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的基本精神,即留出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以确保学生主体的自由发展——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历次教改与课改中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然而,反思新课程实施的艰难历程,亮点在选修,异化亦在选修,更在校本选修。 2 化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现状解读 2.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校本选修课程的异化 高中化学 学科论文

化学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简介

附件:化学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简介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The Research on Chemical Curriculum and Material in Secondary School )(必修3学分)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是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能够运用当代先进的课程理论,反思当前中学化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制与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当代中学教学范式的构建等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以提高教育硕士对中学化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本质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更高的视野和理论水平上审视当代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本课程主要包括当代主要的课程论、中学化学课程的设计、中学化学课程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编制与分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及现代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策三. 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贺湘善等. 化学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 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施良方. 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叶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吴文侃等.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4.新思考化学课程网 15.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Chemical Instruction Design and Cases Analysis )(必修3学分)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课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题研究、案例讨论和教学设计等多种学习方式亲身对当前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改革的一

大学选修课《化学与人体健康》部分考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共选修课 《化学与人体健康》考题 一、毒品的定义?(4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由此表明,毒品并非是“毒性药品”的简称。毒性药品是毒性剧烈,使用不当会致人死亡的药品。如砒霜。毒品则是指出于非医疗、非科研、非教学需要而反复连续使用(滥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包括118种麻醉药品和119种精神药品。 能不能够使人成瘾,是区分毒品与一般毒物的依据,亦即毒品内涵的核心是能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多数依赖性的麻醉药及精神药,若按国家规定使用,可以为人类治病造福。例如吗啡,它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在临床上用它作药物治疗多种剧烈疼痛。 二、油炸食品为何尽量少吃?小孩为什么要晒太阳?(6分) 三、简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其种类、作用。(10分) 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有意识的以少量添加在食品里,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常用的添加剂包括: ●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强化剂 各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依据加工产品特点选用合适的食品添加剂。因此,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以后,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3)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4)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5)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如果不用食品添加剂就无法加工。(6)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蔗糖,又要满足甜的需要。因此,需要各种甜味剂。(7)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了品质,而且在生产过程使用稳定剂、凝固剂、絮凝剂等各种添加剂能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收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根据我国水资源状况及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树立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20分) (从以下几点谈起:1、水资源现状;2、水对人体的作用;3、水体污染情况及污染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简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20分) 颗粒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氧化物;卤化物;有机化合物: 烃类,甲醛,有机酸,焦油,有机卤化物,酮类等。 ?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NOx,SO2,颗粒物和臭氧等。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包括铅化合物、碳颗粒和油雾等。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HC和NOx等为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 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 六、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有哪些?简述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及其对人体的作用。(40分) 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后加的第七营养素)。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是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成年人体内约含蛋白质16.3%,分散在各器官、组织和体液中。人体的肌肉、内脏、血液、皮肤、毛发、指甲和骨骼等无一不是由蛋白质所组成的。此外,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酶和一部分激素(胰岛素、脑下垂体激素)及抗体,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都是蛋白质。如果人体某种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不足时,就会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蛋白质是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实物微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 实物微粒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不可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能量只能处于某些确定的状态,能量的改变不能取任意的连续变化的数值,需用量子力学描述其运动规律。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用波函数ψ描述,称之为原子轨道。2 ψ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 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亦称为电子云)。 3、在解原子Schr ?dinger 方程的过程中,引入了三个量子数n,l,m ,三者之间关系为m l l n ≥+≥,1,n,l,m 的取值分别为: n=1, 2, 3, 4? ? ? ? 电子层: K L M N l =0, 1, 2, 3, ? ? ? ? n-1, n 个值 亚层: s, p, d, f ? ? ? ? m=0, ±1, ± 2, ± 3 ? ? ± l (2l +1) 4、电子的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 描述,取值为 21 ±=s m 5、周期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从ns1到ns2np6,呈现出周期性重复。 题一、某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该周期有四种元素A,B,C,D ,已知它们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2,1,7,A,C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D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A Ca B Zn C K D Br . 题二、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三个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应是第 七 周期第_零_族元素,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呈现的状态是_气_(气、液、固选一填入)态。近日传闻俄国合成了第166号元素,若已知原子结构规律不变,该元素应是第_八_周期第VIA 族元素。 题三、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 (1)第八周期将包含多少种元素? 50 (2)原子核外出现第一个5g 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121 (3)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原子序数为114号新元素的外围电子构型,并指出它可能与哪个已知元素的性质最为相似。 外围电子构型7s2 7p2 ,与铅的性质应最为相似。 题四、从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2、10、18、36、54等推测第十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00 (2)770 (3)290 (4) 292 二、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的特点⑴均匀性;⑵各向异性;⑶自范性;⑷有明显确定的熔点;⑸有特定的对称性⑹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3讲:有机物的结构(教师版)

有机物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要点解释: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3.表示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几种图式.

特别提示:(1)写结构简式时,同一碳原子上的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可以合并,碳链上直接相邻且相同 的原子团亦可以合并,如有机物也可写成(CH3)3C(CH2)2CH3.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只能表示有机物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反映有机物的真实结构.其实有机物的碳链是锯齿形而不是直线形的. 知识点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两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必备条件有二: (1)两化合物的分子式应相同. (2)两化合物的结构应不同(如碳链骨架不同、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官能团的种类不同等). 3.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异构方式有三种,即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常见同分异构现象及形成途径

选修课《化学与人类文明》

选修课《化学与人类文明》 题目:现代生活化学的论文 院系:医药商学院 专业班级:医药营销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刘环宇

现代生活化学 在高中学习化学时,我们不仅要像初中学习化学那样,注重化学实验的作用,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你如何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化学作为一种实。 1、中国化肥市场的营销渠道模式 (1)化肥市场营销渠道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初至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对化肥生产、流通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供销社农资流通系统专营、“一主两辅”即以供销社农资公司为化肥流通的“主渠道”,农业“三站”—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和生产企业为辅渠道、“三足鼎立”即三条渠道共同经营,及“百花齐放”即多种渠道并存等主要阶段。化肥是一种典型的全年生产、季节销售产品,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所属农资企业按照政府委托,承担了国家化肥统购统销、粮肥挂钩等支农扶农政策的落实工作。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有着完整的网络和稳定的模式,即按省市县乡设臵经营机构,层层计划分配货源。199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此次通知使得化肥流通由“专营”制度变为“主渠道”经营制度。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各级供销社的农资经营单位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农业“三站”和生产企业为辅渠道。 1998年n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文件)出台,国家开始对化肥流通的管理由直接计划管理为主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化肥生产企业可以将自产化肥销售给各级农资公司和农技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及以化肥为原料的企业,也可以设点直接销售给农民。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使化肥从农资部门垄断中解脱出来。国内化肥市场放开后,供销合作社的农资经营经历了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和撞击。农资经营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积极转换体制,激活机制,大力整合、改造传统农资经营网络,培养、锻炼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农资流主渠道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流通主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学案(全册 共203页 附答案)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学案(全册共203页附答案) 目录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 提示: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CO、CO2、CaCO3等都是无机物。 2.日常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部分都是有机物,你熟知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提示:淀粉(米饭、馒头)、纤维素(蔬菜)、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3.三大合成材料是什么? 提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新知探究] 探究1最早提出有机化学概念的是哪位化学家? 提示:19世纪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探究2“生命力论”的内容是什么?哪次科学成果使人们彻底摈弃了“生命力论”? 提示:“生命力论”的内容是19世纪中叶前,人们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由无机盐氰酸铵(NH4CNO)合成了有机物尿素[CO(NH2)2],使人们彻底摈弃了“生命力论”。 探究3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价键的概念,凯库勒还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你能写出苯的凯库勒式吗? 提示:苯的凯库勒式为。 [必记结论] [成功体验] 1.将左栏内容与右栏对应内容用短线连起来。 Ⅰ.19世纪维勒合成尿素 a.有机物成为人类的重要物质基础 Ⅱ.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b.有机化学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Ⅲ.碳的价键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c.人类对天然有机物的应用 Ⅳ.人类掌握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技术d.有机化学的初步形成 Ⅴ.合成有机物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e.打破了“生命力论” 答案:Ⅰ-eⅡ-dⅢ-bⅣ-cⅤ-a [新知探究] 探究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乙烯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提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烯的主要用途有:果实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取聚乙烯等塑料制品。 探究2油脂和矿物油的成分相同吗?试举一例说明二者应用上的差异。 提示: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矿物油属于液态烃的混合物,二者的成分不同;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而矿物油的主要应用是作燃料。 探究3你知道的人工合成有机物除三大合成材料外还有哪些? 提示:如合成药物等。 [必记结论] 1. 2.有机合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 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物质大约有3 700万种,而其中95% 以上是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中,大多数是由人工合成的,它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农业,如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 (2)轻工业,如医药、染料、香料、涂料、合成塑料、黏合剂、表面活性剂等。 (3)重工业,如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发动机燃料及添加剂等。 (4)国防工业,如炸药、高能燃料、特殊合成材料等。 (5)生命科学等。 [成功体验] 2.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 C.氢气D.醇类 解析:选B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均属烃类,即碳氢化合物。 ———————————————[关键语句小结]————————————————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界限的是德国化学家维勒,他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合成了有机物尿素[CO(NH2)2]。 3.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中,有许多来源于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 4.现代社会对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