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元画全集_的编辑谈古代绘画整理出版的探索与实践_王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4年8月上
24
从《元画全集》的编辑谈古代绘画
整理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文/王 晴 李介一
中国古代绘画从产生之日起,即非单纯意义的图形写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故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1]诚如斯言,绘画除了艺术鉴赏性外,它与“六籍”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全人类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并且与文字史料相比,绘画更加直观、形象和准确。“左图右史”,图史互证、互补,古已有之。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著名的新文化史专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提出了图像史料一说,他的专著《图像证史》主要内容就
是“关于如何将图像(images)当作历史证据来使用”。
[2]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代绘画的史料价值越来越被世人重视。
但古代书画留存不易,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云:“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3]法书名画亦然。明董其昌《古董十三说》云:“至书与画,尤当贵重。书以传意,画以传形,用莫大焉,知之者甚稀。自魏晋以上无征焉,以其所藉惟纸与绢也。纸寿千年,绢五百年,极其珍藏防护,数尽自毁;摹勒上石,拓久终坏。”[4]古画的载体特质与自身的不可复制性,使其保存堪忧,即使“珍藏防护”,最后还是难免“数尽自毁”。在古代,最好办法就是临摹,所谓“下真迹一等”。科技发达的今天,全面搜集整理、高质量仿真出版是让古画留存后世的最佳方式之一。
基于抢救性保护珍贵的中国古代绘画遗产、普及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浙江大学依托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及艺术史研究学科的优势,与浙江
省文物局合作,启动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系统、全面地开展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搜集、整理、研究与编纂出版工作。
这项浩大的国家级文化工程,自启动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各收藏机构的倾力配合。2008年12月,《宋画全集》出版,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宋代绘画总汇。2013年12月,《元画全集》12册顺利出版,《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均作了专版报道,且在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获图书提名奖。
本文以《元画全集》的编纂出版为例,从入编图目的调查整理、资源收集、原作拍摄、图文编辑、印制装帧等方面,谈谈对中国古代绘画整理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一、普查资料编制图目,奠定前期良好基础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一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5]入编作品目录的编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首要工作。
《元画全集》以前人整理的画目工具书,如《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绘画全集》《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日本所在中国绘画目录》《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中国古代画家和画目索引》《中国历代画目大典》等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近30多年来各文博机构展览图录,以及考古发掘等最近学术研究成果,编制出了海内外博物馆藏品目录的初编。然后联络各博物馆,实地考察元画藏品,通过与博物馆研究人员讨论分析,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最后调整确定入编图目。特别是在与博物馆洽谈中,又发现了不少因各种原因从未对外公布过的作品,比如美国弗瑞尔美术馆所藏
栏目主持/田雪平
《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4年8月上
25
程棨的《摹楼鑄耕织图》、上海博物馆所藏《青影红心图》等,这些作品都是馆藏后的首次公开出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
通过全面调查,精心选择,合理编排,规范整理,入编《元画全集》的图目基本达到准确、全面、详尽,从而为下一步图像资源的收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千方百计广泛搜集,汇聚最全面图像资源
众所周知,元画存世少,且散佚在世界各地,又由于年代久远,材质朽损,并涉及文物保护等诸多限制,搜集整理十分不易。
这次《元画全集》通过多方渠道,共入编元代绢本(含绫本)、纸本绘画599件,涉及全球104家收藏机构,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弗瑞尔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收藏机构。[6]
《元画全集》项目组不仅辗转全国各省市县,还远赴美国、英国、日本各地洽谈联络图像资源授权事宜,仅日本就往返7次之多,正如傅斯年先生所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7]《元画全集》收录的每一幅图像,均获得了相关机构的直接授权使用。特别是已出版的《元画全集》第四卷第一、二册,第五卷第一、二册,收录日本各公私机构及弗瑞尔美术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元代绘画作品合计187件。这些海外藏品的出版意义重大,为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元代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让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为天下学子所用。
三、高精品质原作拍摄,呈现最真实的
古画原貌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高级美术画册一般采用120反转片或高清数码片拍摄,近年来,反转片渐为数码片取代。而《元画全集》的原作拍摄,绝大部分采用了8×10英寸大型技术座机拍摄。
两者相较,高清数码片的优点在于:操作快捷方便,资金投入少,像数量发展迅速,色彩管理便利。
但数码片有严重的先天不足。目前数码主流采用的两种成像方式CCD(电荷耦合原件图像传感器)成像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成像,像数点固定,颜色的位深依靠软件计算,在表现物体的质感上远远赶不上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的胶片技术。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拍摄成像,它的缺陷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绘画含有大量的中性灰色,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在专业人员眼里,这种水墨画的灰色有无限的级数,而在数码成像的片子中,次黑场至灰色部分的色彩层次表现能力远远不如8×10英寸反转片。
8×10英寸胶片拍摄也有其缺点:如器材设备携带不便,光源要求高,对摄影师技术要求苛刻,拍摄成本昂贵,冲片还存在一定损坏率,等等。但胶片最大的优势是它比数码成像色彩还原准确,对墨色的表现层次丰富,颗粒细腻,能够更加忠实地再现原作精神。
权衡利弊,最后《元画全集》的原作拍摄绝大部分采用了8×10英寸胶片拍摄。并且,收录其中的90%以上的作品,是专门应《元画全集》的质量要求,由专业摄影师现场拍摄原作而成,从而使得被岁月不断侵蚀破坏的传世元画能以最为真实的面貌得到永久保存。
四、图文编辑注重品质,构筑学术研究平台
所谓“宋人丘壑,元人笔墨”,与宋画尚理相比,元画更为注重笔墨意趣。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真迹原貌,为从事中国画创作、艺术研究的画家、学者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元画全集》在图像与文字编辑上注重提升学术品质,在体例上着重展示原作的完整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元画全集》在编辑上将作品引首、隔水、本幅、题跋、本款、收藏印等都一一呈现,读者从中可以得到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印象。其中,立轴、册页形式的作品,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题签、天头、地脚、隔水、裱边等部分的信息在彩色图版中并没有体现,但在黑白版的作品说明中,有整体的配图展示。这些部分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进一步理解作品、验证收藏流传情况、考订真伪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每幅作品基本上都以高精度的整体信息图、原大图、局部放大图的形式全面展现。一般来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