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校内部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校内部环境

发表时间:2017-03-25T14:02:25.2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作者:谭映

[导读] 学校作为传承文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新知识、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

广东省肇庆市龙禧小学526040

摘要:在新时期社会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引下,建设和谐的校园内部环境也成为现阶段学校建设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本文以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为立足点,对如何构建学校内和谐的环境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校和谐内部环境构建

一、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意义

学校作为传承文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新知识、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推动力。首先,相关人员可以先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入手,通过构建出和谐社会来为建设和谐校园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并且,和谐校园的构建,还能够为发展和谐社会提供重组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其次,和谐校园的构建能够提升校园创造的活力。因为创造力是维持学校生存发展、增强学校生命力的重要手段,而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则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还能够确保学校在发展建设期间尊重、理解、爱护、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校园内每个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策略

1.培养师生“共生”意识。“共生”这个概念是从生物学中提炼出来的,指的是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同一环境中生活。而后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研究,提出了共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现象、自然状态、生物识别机制,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可塑状态、社会科学方法。因为共生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所以,共生也可以说是学校存在的基本方式。从各大院校来看,共生包括了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学生、社会和学校间的共生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维系学校的这种共生关系,学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入手,在日常思政教育和思想辅导工作中培养师生形成“共生”意识,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校园内部“和谐”教育。“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断的学习与养成才能够形成的。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中,学校领导者要不断地教育大家理解和掌握“和谐共生”这个道理,了解这个道理中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可让教学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育,讲授一些同和谐校园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领导者可以借助校园内的宣传栏、校园网、板报、广告、学生守则等媒介展开有关和谐理念的宣传教育,以此来将和谐这一理念渗透到校内全体师生的思想观念中,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努力。

3.以关心为纽带。小学教师要想确保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需要借助先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班级、教师队伍、教学发展等入手,尽可能在校园内部形成一个互相关心、爱护、帮助的氛围,从而能够不断强化和培育对校内师生的友情和亲情,以便确保校园内的矛盾与误解能够被及时地发现和解除,从而确保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能够更加的人性化与具体化。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都能够彼此爱护、关心,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能够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从而逐渐养成关心社会、集体、他人的良好习惯。

4.建设和谐的领导和教师关系。校领导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工作顺利进行的管理者与决策者,而教师则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操作者与执行者,所以,二者在整体利益和总方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为校领导与教师在校园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其考虑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校领导与教师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会重视自己的权力与利益。例如,校领导会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入手,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和完善校园内部发展战略和管理策略的方案。但因为校领导在制定这些方针战略时没有考虑教师的利益,导致其中的某些内容无法被教师所接受,而教师基于自身角度提出的一些发展建议也不能够被校领导接收和采纳。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推动和谐校园构建目标的顺利完成,笔者建议在构建和谐校园时,校领导与教师需要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找出二者共同的利益点,通过利益互补的方式来完善和谐校园的建设。此外,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双方应该在某些方面妥协,最大限度地确保不出现矛盾激化或者是关系破裂的情况,尽量统一双方的思想。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化的校园环境,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说是一项较为复杂且艰巨的工程项目,其需要随着学校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创建出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以便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如何构建“和谐共生”的学校环境[J].知识经济,2010,11,134。

[2]荆建华论高等学校和谐学术环境的构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9,77-80。

[3]罗清霞试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9,203-205。

作者简介

姓名谭映(出生年份1975),性别:女,籍贯广东,工作单位:肇庆市龙禧小学,职务职称: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副高级),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