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镇》 古华
《尘埃落定》 阿来(藏)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长恨歌》 王安忆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沉重的翅膀》 张洁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钟鼓楼》 刘心武
《张居正》 熊召政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无字》 张洁
从“传统”和“现代”的对比中,从时代急流的变动 中,挖掘“新人”形象的价值——塑造了“时代女性” 的群像:静女士、方太太;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 梅行素。
爱情观念的更新; 细腻、出色的心理描写才能。
(二)“社会剖析小说”
指30年代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剖析重大社会问题的小 说。其特点是:①作家有明确的创作动机,对生活 和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分析,②选取能反 映社会生活本质,时代性强的重大题材,③运用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向,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④具 有鲜明的理性色彩。茅盾的《子夜》、《林家铺 子》、《春蚕》等作品,都属于社会剖析小说。
三、茅盾的小说成就
1、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 (1)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
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霜叶红于二月花》——《虹》——《蚀》三 部曲——《子夜》、《农村三部曲》——《第一 阶段的故事》、《腐蚀》等抗战小说 (2)以社会斗争为故事轴心,以历史代言者姿态 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生平与创作
3 . 创 作 的 成 熟 期 ( 1931—1937 ) 从 1931 年 到 1937 年 , 茅 盾 先 后 创 作 了 长 篇 《 子 夜 》 , 还 有《林家铺子》、《春蚕》(与《秋收》、 《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在内的28个短 篇。这些作品全面广阔的展现了30年代初期旧 中国都市、城镇、农村的面貌,生动的反映了 当时各阶级、阶层的经济状况,塑造了一系列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确立了茅盾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 家的地位,也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小说 创作方面的实绩。
第十章 茅盾及其文学创作
一、茅盾的生平与创作
茅盾(1896.7.4-1981.3.27),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生于浙江桐乡乌镇。现代著名作家、 理论批评家。 茅盾是1927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幻灭》 时始用的笔名。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 命名的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 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 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
《湖光山色》 周大新
乌镇现有茅盾故居,现为茅盾文学 奖永久颁奖地。
生平与创作
1 . 早 期 文 学 活 动 时 期 ( 1916—1927 )
1921年茅盾与郑振铎、叶绍钧等人 发起组成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并革 新《小说月报》,积极倡导“为人 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5年,他连续发表了《论无产阶 级艺术》等文章,较系统地提出了 建设无产阶级艺术的主张,标志着 茅盾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 义文学观发展到了无产阶级文艺观 的新阶段。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 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 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
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 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 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 奖。
历届获奖作品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说)
生平与创作
4.创作的延续期(1938—1949)抗 战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 那里跑?》)、《腐蚀》、《霜叶 红似二月花》等,以及《白杨礼 赞》、《风景谈》等许多散文,还 写了一个剧本《清明前后》。
5.文学活动的后期(1949—1981)
二、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 茅盾在三十年代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建 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从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
❖ “社会剖析小说” ❖ 茅盾小说创作成就的基础
(一)早期创作及特点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 由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 组成:《幻灭》 、《动 摇》 、《追求》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 笔名。
早期创作特点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独 立;
与时代共沉浮,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 作品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生平与创作
2.早期创作(1927—1930)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 年茅盾完成《幻灭》、《动摇》,1928年完成 《追求》,1930年,在三部中篇合成一部长篇 出版时,把书名定为《蚀》,
1928年茅盾东渡日本,写了《神话杂论》、 《西洋文学通论》等著作,同时创作了长篇小 说《虹》
1930年,茅盾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跟鲁迅并肩作战,投身左翼文艺运动。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少年天子》 凌力
《英雄时代》 柳建伟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东藏记》 宗璞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第七届 (2008年 四部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秦腔》 贾平凹
(荣誉奖二部)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பைடு நூலகம்
《浴血罗霄》 萧克
《暗算》 麦家
《金瓯缺》 徐兴业
“社会剖析小说”新的小说模式
A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 B 宏伟的史诗性结构 C 客观的叙述 D 时代典型的创造
(三)茅盾小说创作成就的基础
(1)理论、生活、修养的充分准备 (2)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 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他的中长篇小说从 《幻灭》、《动摇》、《追求》(《蚀》的三 部曲)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 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 (3)广泛借鉴了外国文学的艺术营养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战争和人》 王火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东方》 魏巍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骚动之秋》 刘玉民
《将军吟》 莫应丰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抉择》 张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